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98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98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一幅画相?到底用来干嘛?”

  “王管家说是此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让草民将他处理掉,事后答应给草民一百两。”

  “那你得到一百两了?”

  “得……得到了!”

  “可他明明还活着,为何你还得到王管家的一百两?”

  “虽然我学了一些功夫,也是三脚猫的把式,只是认识一些江湖朋友,本想让他们出面帮忙,事后想到一百两便没有让江湖朋友帮忙,而是自己出手。只是没想到他出城了,那个时候想走了必定不会回来了,故而事后告诉王管家说是得手了,他也没有查证便给了草民一百两。”

  赵构又撇过头,看向了张胜,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当初写了这么一首诗,事后为何会离开汴京?准备回到何处?”

  “草民拿着十两金锭便笃定回到山中,为自己的师傅重新修建一座坟墓。”张胜如实回答。

  赵构赞赏道:“懂得知恩图报之人,还算有些良知!”

  之前张胜便提及自己的师傅,众人都看得出来张胜对师傅很是尊敬。自幼父母双亡,是师傅带大的,也是师傅教育他。当初师傅仙逝时,草草的葬了,没有任何的坟墓,就连墓碑都没有,只是石头堆砌而成,还是山中村民合力帮忙,仅凭他一人无能无力。

  于是,张胜得到十两黄金那是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钱,心里惦记师傅,便想着直接回去,反正交代的事情办好了,没有他的事情了。但是,在回去的半路上被王云逮住直接押来上殿,这也是他为何对王黼、王管家等人没有任何敌意或是防备的原因,从始至终他都不知道待他如同上宾的王黼会派人杀了他,这些已经颠覆了他的思绪,暗暗地发誓日后决不踏入汴京半步,这里太危险了。

  赵佶赞赏的点点头,眼前的张胜实在是不聪明,可是他对师傅的这份心意确实是看到了,做不得假,默默地想道:“此人也是忠孝之人,也算不错!”

  “难怪事后见不到人了!”王黼阴测测的想道。

  王霸行事他有些不放心,便派出了一些人暗中查探,的确是没有见到张胜,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了。既然事情做了,就得做的天衣无缝,还是百密一疏留下活口,这是王黼不曾想到的事情,暗暗地瞪了一眼王博。若不是他找了这么一个人,又怎么会有今日之事。

  赵构淡淡的说道:“王管家,你为何要派人暗杀张胜?张胜本来就是默默无闻之人,他到底得罪了谁,要让你出钱出力的杀了他?以赵某看来,只怕是杀人灭口吧!现在如实说来,赵某还可以向皇上求情饶你不死,如若不然杀人之罪想必你是一清二楚!”

  王管家被逼问的哑口无言,说什么都是错了,想要辩解也是有心无力。如果说将所有的责任拦在身上,又与王霸说的不符合,明明提及得罪大人物;如果说这一切是赵构所为更是无稽之谈,赵构与王黼等人势不两立,众人心知肚明,王管家想来想去也只得沉默不语。

  “不要以为沉默不语便没事了,我看还是如实交代比较好。”赵构淡淡地说道,又给刑部尚书王云使了一个眼神。

  王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躬身说道:“启奏皇上,微臣接到御史大人的消息立即派人擒拿了他们二人。那个时候,王霸本想出城被微臣拿下来,在他身上缴获了一百两银票,上面盖有官印。”

  “此外,微臣将他们二人关押在一起,又派人隐身在后面,听得他们之前的谈话,这是之前他们二人谈话的内容,请皇上御览!”

  “呈上来!”宋徽宗不慌不忙地拆开物证,又有上面谈论的事情,冷冷的看了一眼王黼,寒声道:“你看看自己的好事,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说实情吗?”

  王黼被物证直接砸中,愣是不敢挪动分毫,他不明白宋徽宗看见上面的内容后脸色骤变,阴沉着脸,怒气冲冲的看着自己。在他想来,就算是王博、王霸二人窃窃私语,也不会提及自己,好奇之下他捡起了物证,仔细地看了看,双手颤抖起来,遍体生寒,哆哆嗦嗦,两眼无神的嘟囔一声:“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王黼,你可知罪!”赵佶难掩心中怒火,愤怒的吼道。

  王黼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回道:“臣知罪!”

  赵佶大怒道:“你真是好大的够胆,敢散布谣言恶意诬陷郡王,你可知道这是叛逆之罪!”

  “臣之罪!”事已至此,王黼也无力狡辩了,只得俯首认罪,迎着皇上的怒火,又瞥了一眼不知所措的王博、王霸、张胜三人,无奈的摇摇头,心如死灰,暗暗地叹息一声:“一字错满盘皆输!唉!……”  

第二百九十六章 罪有应得

  刑部尚书王云呈上去的物证,是一张一百两银票,上面的印鉴乃是王黼私有的。宋徽宗对上面的印鉴比任何人都清楚,王黼的印鉴还是他亲手赐予的,乃是一块上等的和田玉由宫中大师篆刻而成。

  本来这方玉石是宋徽宗自己收藏把玩,后来因为王黼确实有些才能,便赏赐与他。因此,看到上面印鉴事情真相已经浮现出来,这枚印鉴除非王黼本人使用,任何人都不得用之,此乃皇上赏赐之物。

  王黼得知已经善后,坊间已经流传赵构的谣言,心情大好之下多饮了几杯;恰好王霸前来索要银两,王博禀告后,心情大好之下的王黼便从身上取出这一百两,上面还亲自盖有他的印鉴。

  只是王霸不识文墨,看不出上面用小篆篆刻的文字,只识得一百两,又害怕张胜未死的消息传出去,便匆忙的逃离,被王云逮个正着。王云搜到此物,心里大喜,暗想王黼地罪名坐实了。

  “既然你已经认罪,此事的经过到底是否属实?”赵佶厉声喝道。

  王黼垂头丧气地回道:“正如同他们所言,的确是罪臣所为!”

  “你为何构陷御史?”赵佶掷地有声地质问道,“以朕所知,你们二人并无矛盾,又未曾发生口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铤而走险构陷郡王!身为宰相,你不可能不知道构陷郡王该当何罪!”

  “罪臣知道,斩首示众!”王黼面如死灰地如实回答。

  “知晓,你还知法犯法!”赵佶痛心疾首地怒吼道,“郡王乃是朕的儿子,身份暂且不论,仅凭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就算是当朝其他将领也不遑多让,你居然构陷朝中重臣,你可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王黼沉默以对,他无话可说了。

  赵佶接着说道:“郡王尚未弱冠之年,弱小的身子奔赴前线,解救于百姓于水火之中,又平定了两次叛乱,解了朕之忧愁。你身为宰相,当是满朝文武表率,为国为民。”

  “可是你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成为反面教材,不仅仅带头构陷郡王莫须有罪名,事后还买凶杀人,行为令人发指,让朕心寒。你可知如此做,朕多么的心痛、心寒啊!”

  “若是朕听信坊间谣言,误会了郡王,势必会剪除他手中的权力,贬黜为庶民,甚至是发配边疆充军。如此一来,真的遂了你心愿吗?你可知真的是这样情况,大宋会是如何?”

  “你以为那些判民真的死心了吗?不!朕知道他们绝对不会死心,只是找不到适合的机会。如果朕真的误信谣言,只怕那些居心不良之人才有行动了,那么大宋江山该如何了?”

  “你如此做打得是朕的脸,身为臣子理应为君分担忧愁,你身为宰相不仅没有作出表率,反而让朕烦忧,这便是你的臣子之道?你的心是被狗吃了吗?还是说从一开始你的忠心便有私心?”

  赵佶怒不可遏,王黼羞愧难当;大殿内全回荡着赵佶怒吼声,群臣保持缄默,气氛变得压抑许多,整个大殿鸦雀无声。众人纷纷低下头,哪怕赵佶的怒吼不是针对他们,依然让他们胆战心惊。

  “来人呐!”

  “臣在!”

  “王黼身为宰相不曾做表率,诬陷忠良,又派人刺杀,虽未成功其心当诛。”赵佶大吼一声,“传朕旨意:即可罢黜官职,贬为庶民,明日午时推至菜市口斩首示众,念及功绩,其妻儿等人免除一死,除却应得的银两,其他所有财物一律归于国库充公!”

  顿时,王黼心里一慌,整个人昏死过去。耷拉着脑袋,面如死灰的被人扒掉朝服、官靴等,直接拖拽着拉了出去。

  赵构冷眼旁观的站在一旁,王黼被拉走了,明日斩首示众乃是罪有应得,不曾流露出任何怜悯之色,目光看向太子赵桓,见他脸色阴沉,沉默不语,高俅等人亦是如此,冷笑一声:“高俅,王黼地今日便是你的明天!”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赵佶怒火难消,又见赵构站了出来,沉声道:“准奏!”

  “此乃臣调查所知一切,请皇上过目!”

  赵佶见赵构也取出一本奏章,愣了一下,狠狠地瞪了一眼赵构,还是命人呈上来。接着,赵构继续说道:“此乃臣调查王黼地罪证,这厮不仅拥有良田万顷,府中尚有一座密室,藏有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另外,王黼在担任宰相期间,中饱私囊,为自己的妻弟等安插职位,皆是朝中闲职却是‘肥职’。”

  “盐铁司、度支司……”赵佶眉头紧皱,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说道:“还真是‘肥职’啊!……刑部尚书听旨,将这些一干人等全部革职查办,不得有误;若是有一人逃脱,唯你是问!”

  王云恭敬地说道:“臣遵旨!”

  “张胜听旨,朕念你入道修行,涉世不深,误中歹人计谋,怨不得你,朕不再追究;汝入道修行,又尊师重道,朕特赐予你黄金百两准予还乡,重新修葺汝师坟墓,至于道观重新整修,作为你修行之所,你可满意?”

  “多谢皇上隆恩!”张胜一听自己没有任何处罚,还得到赏赐,心里高兴不已,感激涕流地谢道。

  “你且起来,站在一旁!”赵佶示意他退下,视线留在王霸身上,厉声道:“汝听命于人行不义之事,虽未成功却有此心,且居心不良,贪财无义之人,朕不杀你,给予汝改过自新的机会,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杖刑八十,你可服气?”

  “草民愿罚!”王霸哪敢不从,与性命相比只是受点皮肉之苦算不得什么。

  “王博身为相府管家,对王黼之命言听计从,助纣为虐,不曾提醒,非良人也。”赵佶冷冷地说道,“既然汝与王黼乃是主仆,感情定然深厚,朕赐予汝陪同他一起上路!来人,拉出去!”

  “皇上饶命啊!皇上饶命啊!饶命!……”王博吓得屁股尿流,哭天喊地的求饶仍然难逃一死。

  “吾皇圣明!”赵构适时地高声喊道。

  “吾皇圣明!”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心不甘情不愿的随声附和起来。

  宋徽宗赵佶欣然接受,语重心长的说道:“若是朝中再有此等事情发生,宁枉勿纵一律杀之;若无真凭实据,不可造谣生事。诸位爱卿皆是朝中大臣,理应为君分忧,为国分难,为民谋利。”

  众人齐声高呼道:“臣遵旨!”  

第二百九十七章 何人指使?

  “你们都退下吧!”宋徽宗赵佶叹息一声,站起身来,直接转身离去。

  众人微微躬身,随即退了出去。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