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2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2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偏将佐,封官授职,给付赏赐。偏将一十五员,各赐金银三百两、彩缎五表里。正将一十员,各赐金银五百两、彩缎八表里。先锋使宋江、卢俊义,各赐金银一千两、锦缎十表里、御花袍一套、名马一匹。

  自此,征讨方腊的将领都授予官职、奖赏,唯有此次征战的大帅赵构还未授予任何封赏,众人都好奇地看着宋徽宗,心想:“不知元帅会被授予什么官职?”

  “此次征讨方腊大胜归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功不可没!”宋徽宗赵佶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赞道:“用兵如神,在两军势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堪称大宋以来有名的战役,朕深感欣慰!”

  “方腊此贼猖狂无比,假借天授名义,自命不凡,号称‘圣公’,麾下百万雄师,扬言率领大军进军汴京城,让朕从龙椅上滚下来,当真是猖狂不已。只可惜,短短的一年时间却败在我军之下,成为败军之将,然我军只有十余万,两军兵力悬殊,却得胜而归。”

  “诸位将领为国为民,剿灭方腊,奋勇杀敌,死伤者不计其数,这都是朕之幸,大宋之幸也;广平郡王身为此次主帅,更是功不可没,又屡次身遭危险,性命攸关,险象环生,幸得天助大宋。”

  宋徽宗赵佶娓娓道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听封!”

  赵构恭声道:“儿臣接旨!”

  赵佶高声道:“传朕旨意:原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郡王赵构,授予骠骑大将军兼开府仪同三司。”

  赵构领旨谢恩,此次授予的官职没有晋升正一品,还是从一品,与郡王爵位相当。并且,手中的兵权还不如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是,大宋官职中并无兵马大元帅之职,只因征讨方腊,宋徽宗自行赐予的官职。

  天下兵马大元帅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不过是虚名罢了,兵权也不过是一次,并不能长久,更不是护身符。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愿意出现功高震主的将领,赵构在军事上的功绩,已经足以与当朝将帅相匹敌,乃是前无古人之事。

  骠骑大将军不过是武散官,位列从一品,并无太多的职权,要是再隋朝,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乃是军中最高。但是,在北宋却不是最高,而是散官,有名无实。

  可是,开府仪同三司却不同寻常,那是真正的权力。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也就是说赵构有自行开府的权力,招纳幕僚。

  古人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有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而违制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同样出门的仪式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职务,但不仅仅是个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肯定,更是宋徽宗对赵构功绩的认可。

  不升反降,实则是给予大权。

  宋徽宗赵佶心中早已做好打算,开府仪同三司就是给予赵构的帮助,目的就是为了让赵构日后能够在朝堂上与太子赵桓分庭抗衡,此乃第一步。虽然三省六部、枢密院赵构无法插足了,不过宋徽宗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给予他足够的权力以及地位。

  即使郡王也不允许开府招纳幕僚,更不用说摆仪仗队伍了,唯有封王才可享有此等权力,也就是说赵构明面上是郡王,实际权力却与王相当,还未正式加冠无法授予王,唯有用此等形式替代了。

  众人皆是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唯有赵桓阴冷着看了一眼赵构,思忖道:“父皇果然还是宠爱有加,想要与本宫抗衡,岂容你再次立足于朝堂之上!……”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宋徽宗的态度


  太子赵桓心生怨恨,他身为皇长子,又是封为代王。若不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又动用了母亲的势力,只怕他仍然是代王,而不是人人称道的“太子”。在他的心目中,赵构一直是他皇位的威胁者,一心想要除掉他。

  若不是赵构的出生,宋徽宗也不会对他置之不理,对他视而不见;若不是赵构屡建奇功,宋徽宗也不会如此重视,让他这个皇长子颜面尽失。身为皇长子赵桓与赵构相比,相差甚远,唯一庆幸的是他是太子,赵构仍然是郡王,就算是平定方腊有功,还是无法与之相比,皆因朝中大臣大半都站在他的身边。

  赵桓与高俅等人使了一个眼色,又看向了一旁的童贯,他也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缓缓的站出身来,高声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宋徽宗淡然地说道:“童大人有何事要奏?”

  童贯回道:“回禀皇上,虽然广平郡王平定贼首,又生擒方腊有功,理应封赏。然,广平郡王年不过十三,还未加冠之龄,又无加冠之礼,尚未授封为王,不应赐予赐予开府仪同三司。”

  “依照大宋律例,开府仪同三司乃是当朝一品大员,皇子开府仪乃是加封为王,位列一品方可合乎礼制。若是广平郡王以骠骑大将军之职,便开府仪,地方官吏皆要下马迎接,百姓回避,恐百姓心中不满。”

  宋徽宗说道:“广平郡王屡建奇功,虽年纪尚幼却忠君报国。此次,剿灭叛贼方腊更是功勋卓著,又生擒回京,朝中文武百官又有何人能担此任?平定叛乱,更是造福百姓,岂会心生不满?童大人言重了!”

  “朕赐予广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乃是表彰精忠报国之心,小小年纪便率军出阵,不论是当朝或是前朝,乃至秦皇汉武只怕无人能及也。骠骑大将军乃是武将官职之最,又是郡王爵位,又如何与礼不合?”

  “诸位爱卿莫要再议了,此事朕已下旨,难道你们想让朕收回旨意不成?”

  童贯、高俅、赵桓等人惊慌失措,立即说道:“臣等不敢!”

  宋徽宗不怒自威,道:“此事休要再提!”

  赵桓低垂着头,双手拽得紧紧的,心想:“父皇居然为了老九动怒?只怕日前李公公所言有些出入,待晚上再询问才行……”

  太子赵桓敢反对宋徽宗下的旨意,实际上也是********李公公那夜与他说了,宋徽宗的态度是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让他们兄弟二人斗上一斗才敢如此放肆,只可惜今日之事又让他有些疑惑了。

  李公公身为宋徽宗的近侍,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也知之甚详,更能揣测皇上的心思,他猜得没错宋徽宗的确是想要让他们兄弟二人斗上一斗,只不过赵桓太心急了,不知赵佶心中是想要给予赵构一些帮助,让他能够立足于朝堂之上,才有机会与之相斗,要是什么都没有又如何斗得过手握大权的太子赵桓。

  童贯之所以站在太子赵桓这边,只因他的职位比之前要高很多。现在,他是枢密院使,这一切也都是赵桓、高俅二人的杰作。通常来说,枢密院使是皇上的心腹大臣,童贯之前与蔡京等人为伍,蔡京被贬后他继续留在京城为官,切断了与蔡京的联系,断了往来,也就是撇清关系。

  宋徽宗才让他官复原职,童贯身居高位已久,让他官复原职也没有之前那样的权力,只能依靠朝中的势力,其中就依附在高俅麾下,后与太子赵桓搭上线,渐渐地官职越做越大,成为枢密院使,实则掌管军政大权,朝中的地位不下于高俅等人。

  宋徽宗转身回到龙椅,端坐下来,沉声道:“广平郡王听旨!”

  赵构急忙回道:“臣接旨!”

  “传朕旨意:叛军贼首方腊已然活捉回京,朕任命汝为监斩官,明日午时三刻在午门凌迟处死!”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声高呼,躬身离去。

  赵构等人也悉数回府,吴璘却兴高采烈的来到赵构面前。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吴璘身上,反而停留在跟随在吴璘身边身穿铠甲的男子,见他与吴璘有几分相像,心知此人来历,道:“原来是吴大人!”

  吴璘惊呼道:“元帅,您认识家兄?”

  此人便是吴璘的兄长吴玠,提及他或许很多人不清楚,实际上在南宋抗金将领中吴玠也是功不可没,就连金兀术都曾经败在他的手中,只可惜英年早逝,以致于后世之中名气不如岳飞等人强盛。

  吴玠见自己的胞弟疑惑的看着自己,哭笑不得,惊疑的看着赵构,直接了当的问道:“郡王见过在下?”

  赵构笑道:“不曾见过,只因吴兄的容貌相似,又见他欣喜若狂,便知道定是吴兄的家兄无疑了。”

  吴玠赞叹道:“难怪吴璘提及郡王时都非常的敬重,果然是有几分本事。”

  赵构微微一笑,道:“在朝堂上不可称兄道弟,今日又不在军营中,也非朝堂就不必如此客气了。既然是吴兄弟的兄长,那也是我的兄长,若不嫌弃可前往郡王府休憩片刻,与众兄弟痛饮如何?”

  “那就却之不恭了!”吴玠见赵构如此热亲好客,又平易近人,也就不推辞了,直接就答应下来。

  刘琦的父亲刘仲武也前来恭贺赵构,他是被自己的儿子硬拉过来的;杨家中人也前来道贺,就连宗泽也前来,其他武将也是客套的恭贺一下便匆匆的离开,只因后面太子赵桓、高俅等人来了。

  赵构也不予理会,宗泽、刘仲武等人也置之不理,仍旧与赵构有说有笑,俨然是真正的站在赵构的身边,与他共同进退了。宗泽本就是朝中老将,只是前来叙旧,最让人意外的是种师道也欣然起来,大赞赵构少年英雄,最后更是与他一同回府,看得赵桓等人目瞪口呆。

  种师道在朝中从不依附任何势力,更不会帮助任何人,这是他的为官之道,宗泽亦是如此。但是,这两人都在散朝后与赵构相谈甚欢,更是赞不绝口,就算是赵桓前来,也不予理会,明摆着与他对着干,与赵构同进退。

  赵桓见宗泽、刘仲武等人在也没什么,当看到种师道也前来时,眼神有些变化了,皱着眉头,暗暗想道:“为何种老也前来?莫不是种老支持老九?他不是从来不支持任何皇子,更不会依附任何势力,为何这次会支持老九?”

  他满怀着心思,忧心忡忡的离开了;高俅也是若有所思的瞥了一眼,然后转身离去,唯有赵构与众人谈笑风生,也是朝着郡王府离去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深夜造访


  种老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眯眯的称赞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老朽真的是老了,日后大宋的未来就要仰仗你们了。”

  赵构谦虚道:“种老过奖,大宋江山还需要像种老、宗帅一样的将领才行。”

  种老仰天大笑道:“老朽与宗帅都老了,比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如此老朽也放心了,大宋江山后继有人此乃国之大幸矣!”

  宗泽也是微微一笑,赞同的点点头,道:“种老所言甚是,我等都老了,日后就要看你们的了。”

  刘仲武好奇的看着种老、宗泽,他是被自己的儿子硬拉过来的,只得硬着头皮陪衬着,又看见种师道、宗泽等人前来,不禁对赵构有些佩服。当初,他一直反对自己的儿子与赵构有交情,也是明哲保身。

  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