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95章

定居唐朝-第95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赞了一句,调侃道:“汝如欲考进士,须得好好记住今日在场之诸位卿家,待将来投卷时,方能心中有数。特别是这位,李卿,来,让这位儒生认认,此乃朕之礼部尚书李纲李尚书,将来儒生投公卷时可要李卿过目之后方可。”

  儒生也是个趣人,闻言居然还真的朝李纲施礼。

  “圣人!”

  李纲苦笑着朝圣人拱手,惹来群臣的大笑。

  李渊昂首大笑,笑毕,方才转向农人,问道:“今年庄稼可收完否?收成如何?”

  农人恭敬地答道:“回禀圣人,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圣人治下,轻徭薄赋,交了赋税,尚有余粮可医肚饿。”

  “好!”

  李渊欣慰的点头,续道:“今有异人薛朗进献高产粮种,天降如此祥瑞,乃是我大唐之幸。又闻百姓尚有余粮可医肚饿,朕心安矣。”

  秦王道:“圣人,风调雨顺既有余粮,如若把薛咨议进献之新粮推广普及,如若风调雨顺,岂不是可有存粮也?”

  李渊点点头,觐见的长者看李渊和诸位大臣皆和颜悦色,亲切和蔼,壮着胆子道:“禀圣人,门外之百姓公推草民等为代表,即是为此事。听闻圣人敕告,说有高产新粮,大家皆关心此事,一则乃是高兴,又有高产新粮种,或许今后就能过上饱腹的日子,二则乃是心急,不知圣人何时敕令推广新粮种?草民等代表城外众位乡亲,恳请圣人体恤额,早日推广新粮种!”

  “请圣人体恤!”

  三人一起跪了下来,显然是商量好的。

  李渊道:“汝等关切之心,我已知晓。不过,此事我却回答不了,须得专人方能答复。薛朗薛卿何在?”

  一直默默跟着围观的薛朗这才越众而出,应道:“微臣在。”

  李渊道:“来,你给这三位代表一个准话。”

  这下,不止三位代表,但凡家中有田地的,不拘文臣武将,全都关切的望着薛朗,等着他的准确消息。

  薛朗道:“三位,今年新粮种试种一亩,收得红薯一亩二十余石,择优做种,能做种子的,初略估计应该有十五石以上,种植一亩需要粮种十五斤左右,初略估算,今年要在全国推广只怕不行,不过,只在长安城区推广,每一户做不到,每村限种几亩却是能做到的,待到明年,长安城范围之内推广开应该不成问题。”

  三人听得又惊又喜,长者急喘了几口气,薛朗生怕他就这么喘不上气了,刚要喊太医,老者自己缓过来了,兴奋道:“多谢这位官人答复,只需等到明年即可耕种新粮,真真是再好不过的消息,多谢官人,多谢圣人。”

  薛朗客气的道:“长者客气。”

  薛朗答复完,圣人命人赐了东西给三人。赐给长者衣食布匹,赐给儒生笔墨纸砚,赐给农人粮种农具,之后方才命人把三人送出去。

  三人送出去后没一会儿,聚集于外的人群立即爆发出一阵兴高采烈的喝彩声,齐齐对着城门之内皇宫的方向施礼叩拜:“叩谢圣恩,祈圣人万安!”

  听得城门之内刚刚乘上御辇,准备回宫的李渊心怀激荡,对薛朗道:“薛晴,朕庆幸今日采纳了你之良言。”

  薛朗道:“此乃圣人英明睿智,虚怀纳谏之果也,微臣不敢居功。”

  李渊笑起来:“如此,我与卿家皆有功劳么?”

  薛朗正色道:“回禀圣人,正是如此。”

  李渊仰头哈哈大笑,坐回车内,起驾回宫。

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进爵

  圣人摆架回宫,含元殿内,君臣重新列座。免费于今日之盛况,还有些意犹未尽,犹在津津乐道。

  薛朗倒是能理解这些人的激动。今天的盛况,必定会有记载。咱们中国人,忙一辈子,苦一辈子,既为祖宗,又为子孙。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而在古代,封妻荫子,如若将来儿子没出息,老子有本事的,可以靠老子荫封个小官做做,别的且不说,起码不会饿死不是。如果儿子有本事,被朝廷荫封启用之后,也算有了进身之阶。总之怎么算都是大好事。

  薛朗表示古代封建阶级就是福利好,他虽然还没妻子儿女,但是,不妨碍他在事业上努力奋斗。

  李渊坐在御座之上,脸上还余留着刚才兴奋地红光,朗声道:“虽说因天降祥瑞方有今日之盛况,然无有平阳我儿与薛朗,也无有今日。论理当论功行赏。宣诏!”

  “喏!”

  小黄门接过早就拟好的诏书,翻开之后,大声宣读:“武德五年秋八月壬午,大唐皇帝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平阳公主建瓴……”

  后面就是一串极为讲究用字的溢美之词,薛朗听着只知道都是夸人的,感觉字都认识、都会写,但是串联在一起用的时候有什么异议就完全不理解,反正知道都是夸人的就是。

  在一串褒奖之词后,才是真正的封赏——

  “……封安国平阳公主,升大将军衔,食邑五千户,加实食封五百户。”

  平阳公主并不在此,自然没人谢恩,要谢恩得等到圣人的诏令传到苇泽关,由平阳公主自己写谢恩的疏奏。

  以圣人的德性,能在平阳之前加安国二字,实际是对平阳公主大大的褒奖了,除了名誉地位上的褒奖,还把平阳公主的将军衔升为大将军衔,这是权力上的封赏。最后的实食封也很实惠。

  唐朝的食邑,分为虚封和实封。前面的食邑万户就是虚封,意思奖励万户的物资钱财,只奖励本人,不能世袭。而实食封则不一样,实食封是可以跟爵位一样世袭的。

  唐初,公主的食邑是有定数的,实食封止于三百户。这一次嘉奖,圣人直接给她加了五百户,长到八百户,在众公主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是圣人对她的荣宠,也是对她功劳的褒奖。

  圣人李渊相比起他的儿子、未来的太宗陛下,于封赏上并不大方。不管是对大臣的封赏还是对子女的封赏,相比未来的太宗陛下,都算不得丰厚。想想圣人的作风,再看看平阳公主的封赏,圣人对待她真的已经十分宽厚,算是厚赏了。

  “薛朗听封。”

  奖励完平阳公主,终于轮到薛朗。薛朗连忙按照礼仪,准备听诏——

  “门下:今有异人薛朗,心慕王化,远途归化……”

  从薛朗的来历开始说,一直说到薛朗的功劳,一篇圣旨几乎把他到大唐后的这几个月做了个总结,薛朗听了才察觉原来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情——

  “……今封薛朗为长平开国郡公,加朝议郎,食邑两千户,实食封五百户。于兴道坊赐宅邸一座,赐良田千顷,赐绢五千匹,赐钱千缗,赐米粮百石,赐仆役三十人,赐宫女五人,赐马匹车辇,以安其家。”

  简直是衣食住行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薛朗心中真正感激,诚心诚意连忙谢恩:“微臣叩谢圣人隆恩。”

  李渊笑吟吟的摸着胡须道:“薛卿功勋卓著,当有此赏。朕今日册封薛卿以勋爵,官职嘛,待明日朝议过后再论。”

  薛朗又是一礼。宣读诏令的小黄门低声提醒:“长平郡公请接封册。”

  薛朗按礼恭敬接过册封他为长平郡公的册封文书,有了这个文书在手,他才算真正的长平郡公。

  在这大唐,他这从现代穿越而来的人,才算真正立住脚步。自此后,他也是有真正的朝廷俸禄可领,有实食封可以花用,有爵位的人了。这叫什么呢?一个不注意就脱贫了!

  薛朗在这边忙着高兴,御座之上的李渊兴高采烈的道:“今日盛事,别有盛况,朕于麟德殿举行饮宴,与众卿家共享盛事。”

  “谢圣人。”

  众臣一起谢恩。

  时辰已过哺食时分,众人早就饿的腹中咕咕叫,这会儿终于可以吃饭了,大家一起开心的朝麟德殿去。这路上就不再像跑去下马桥时的尊卑有序了,大家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或低声闲聊,或安然踱步,俱都十分松散。

  其实明清以前,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尊卑界限都不像明清时那么分明。看对皇帝的称呼就能看出来,明清以前,唐朝皇帝被尊称圣人,宋朝直接叫官家。唐朝上朝也不是一直站着,而是大家按照文武官位、品级跪坐在朝堂之上。

  比较有趣的是,初一、十五的大朝会与平时的常朝,朝班站位是不一样的。历史上就曾有站错位置的官员。当然,就算站错了位置,也不会被砍头就是。大家互相纠正一下,改正后笑笑就过了,没那么上纲上线。

  李纲笑着朝薛朗拱手:“长平郡公请了,果被老夫言中否?”

  薛朗明白李纲这是打趣昨天他离去时候说的那句话,薛朗也笑道:“李公,后进还是那句话,薛幼阳还是薛幼阳,并没有什么不同。”

  “好,幼阳请。”

  “李公请。”

  两人俱都一笑,一起悠闲的向麟德殿去。

  唐都皇宫很大,但总的来说就三个片区,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东宫是太子住的,掖庭宫是宫女及犯官家属妇女没入宫的劳动之所。大明宫、兴庆宫之类的都是后来建的。这时候,只有太极宫。

  大朝在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麟德殿是举行饮宴、观看杂耍表演、作佛事的场所。可见皇宫之宽敞。

  “长平郡公请留步。”

  叫了一声,薛朗还没反应过来,还是李纲状似无意的拉了他衣袖一下,薛朗才反应过来,连忙止步回头,竟是太子建成在叫他。

  连忙袖手行礼:“臣薛朗见过太子殿下。”

第三卷_第163章 饮宴麟德殿

  太子建成笑得和煦如春风,道:“薛郡公免礼,此地并非朝堂之上,不必拘泥于俗礼,尽可随意些。”

  薛朗就是再没情商,也知道这句纯粹是客气话,依旧坚持着恭敬有礼的样子:“殿下乃是太子,微臣乃是臣属,见太子行礼乃是应当之分,不敢无礼。”

  太子目光闪了闪,道:“难道薛郡公还在介意早先在朝堂之上我对郡公所言之驳斥乎?”

  薛朗讶然:“殿下何出此言?所谓人各有不同,自然观点、看法也各不相同,有差异、分歧乃是正常之事,所谓道理越辩越明,殿下有殿下的想法,微臣有微臣的想法,皆是一心为国,端看圣人采纳何人的言论,何来介意之说?”

  太子建成看薛朗语出至诚,似是真的不介意,满意的颔首道:“薛郡公胸襟广阔,真乃大丈夫也。郡公之品行,我甚爱之,少时饮宴之时,当与郡公开怀畅饮才是。”

  薛朗很想问一句,殿下你确定要开怀畅饮?

  不过,怕问出来被当成无礼,于是,薛朗只是暗戳戳在心里比个剪刀手,微笑道:“臣等着殿下。”

  李建成笑着点点头,回转东宫换常服去了。薛朗挺羡慕的,相比圆领袍,宽袍大袖的礼服,其实不太方便,也不知道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让礼服沾上汤汁什么的,会不会被御史骂没有仪态。

  阔怕的古代!

  薛朗默默叹气。

  “幼阳何事叹气摇头?”

  确是秦王换好衣服过来了。薛朗看看秦王身上的常服,再看看自己的礼服,诚实的道:“臣在羡慕大王来着。”

  “哦?何事羡慕?”

  秦王好奇的问道。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