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234章

定居唐朝-第234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就那么坐着,也没有起身送客,只是朝长俭看了一眼,道:“让管家送送王侍郎。”

  “喏。”

  长俭领命而去。

  王侍郎叔侄在薛管家的送行下,出了郡公府,才出郡公府大门,王六郎便连忙追上自己的叔父,连连追问:“叔父,叔父,我们不是来致歉的吗?为何您竟与薛郡公吵起来?”

  “噤声!”

  王侍郎的表情十分不妙,脸孔铁青,显然心情不怎么愉快,回头看了薛府的大门一眼,冷声道:“我竟看错了薛朗!”

  顿了顿,恍然道:“也是我识人不明,早该知道的,如不是有几分脾气的人,当日也不会那般言语如刀,致卢郎身败名裂!”

  说完,叹了口气,道:“回去!明日一早你便启程回家去,闭门好好读书,不许再在这长安城内瞎逛。”

  “啊?”

  王六郎就像被霜打的花儿,瞬间焉儿了:“叔父,您不教导小侄了?”

  王侍郎脚步顿住,回头望着侄儿:“教导?今日失策,错估形势,看错薛朗,叔父在京中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你先回去,以免我顾此失彼,照顾不到你!”

  王六郎还想说什么,被叔父瞪了一眼,便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了。

  薛府内,送走客人,薛朗回到后院,舒舒服服的泡在澡桶里,舒服的叹了口气,沉入水中,只露出一个脑袋,脖子以下全泡在水中,享受着泡澡的乐趣。除了游泳池,薛朗是一年四季都是热水澡的人。即便是这样炎热的季节,他也喜欢泡热水澡,即便泡出来一身汗也乐此不疲。

  依旧想不明白王侍郎究竟是为什么要交恶于他。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误的恨,他现在想不明白,想来应该是于某种关键的信息点没有掌握,这便是外来人的缺点,于本地的人情、世故乃至人际关系不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遇事不明不白。

  不过,薛朗并不着急,看王侍郎的手段,也就是恶心他,其他的手段,他根本就施展不出来,显然,他也有顾忌。

  今天薛朗这么直言不讳的怼了他一次后,应该会有些收敛,若是不收敛……薛朗也不怕,所谓危机便是危险中还有机会,同理,王侍郎跟他针锋相对越多,露出的东西只会越多,而他了解的也会越多。薛朗从来都不是缺乏耐心的人。

  红薯收上来后,薛朗还要监管制成粉条的事情,去民部的机会也不多,之后,再遇到王侍郎,薛朗一如既往的打招呼,每次都用坦然的目光看王侍郎,毫不避讳自己的探究与不解,倒是搞得王侍郎颇有些蛋疼的感觉,每次看到他,笑容都隐隐有几分牙疼的样子,颇有点儿“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

  每次看到王侍郎一副拿他没有办法的样子,薛朗便莫名的有点儿爽,同时心里也明白,王侍郎这是顾虑比他多,所以才会有这般缩手缩脚的感觉。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薛朗并不执着于与王侍郎的较劲,更多的注意力,还是专注在他手头的事务上。把红薯的事务安排好,第一批粉条制作出来后,差不多就到了挖土豆的时间。

  与红薯的种植面积相比,土豆因为种子数量少,种植面积少得可怜,堪堪种了四亩地。因为稀少,又因为留种方式不同,在管理耕作的时候,薛朗对土豆比红薯上心。采收的时候,依旧是一亩一亩的来,挖出来就称重,好计算亩产。

  种土豆选的是好地,肥料也给的足,不止蚯蚓肥,牲畜粪便也加了好几回,管理的十分细致。这样细致的管理,在采收的时候,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四亩地收完,初略的计算一下,平均亩产已上了三千公斤,四亩地轻轻松松的收获一万多公斤土豆。

  大概是经过红薯收了十多万斤的震撼,杨正卿的表现比收红薯的时候好多了,在薛朗报出亩产后,杨正卿还能在心中粗略计算,若是能像红薯一般种上几十亩,那收获……

  杨正卿克制不住的倒吸一口气,抖着声音道:“来人,备马,此事我要亲自奏报圣人!”

  然后便当场写了疏奏,快马加鞭,直奔仁智宫,向圣人报喜去了!

  薛朗淡定的让长俭给平阳公主送了个消息,然后便是开始挑选,把最适合留中的土豆选出来,留待来年做种。

  平阳公主比圣人来得快。采收当天薛朗回家,便见到在书房等他的平阳公主,刚见到公主的面儿,薛朗脸上便不自知的挂上笑容,问道:“建瓴你吃饭没?”

  平阳公主含笑道:“不曾,特意留着肚子,等待幼阳你。”

  薛朗笑着点头:“看来我俩还是心有灵犀的,今天挖土豆,称重的时候,特意留了一袋小土豆,刚才回家便交给厨房了,待会儿我俩儿一块儿吃。”

  “心有灵犀?似是有典故?何意?”

  平阳公主疑惑的问了一句。薛朗在心里默默扶额——

  李商隐都还没生出来呢,怎么解释!

  不想抄诗,薛朗干巴巴的解释:“意思就是我俩心意相通,非常有默契。是往常用习惯的一个词语!”

  平阳公主看薛朗一眼,点点头,没再追问,凝目打量薛朗,道:“辛苦郎君矣,几日不见,晒烟了许多。成亲之前,须得白回来。”

  薛朗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道:“短时间之内怕是不行,还有棉花没收呢。”

  两人说了几句家常,平阳公主道:“刚才长俭来报,说四亩地的土豆,收获竟比

  说到这个,薛朗就有些惭愧,想了想,干脆的坦白道:“有几个原因。首先,土豆本来就是比红薯高产的作物。然后,在土豆的产量上,其实一开始我是有所保留的,留了增长的余地。在苇泽关种植时,因为少,不好管理、施肥,在长安种的时候,因为种植面积大了,施肥、管理方便多了,又因为地块选得适宜,产量自然就增加了!”

  平阳公主心思剔透,薛朗一说便明白他当初的想法,温和的看着薛朗,眼神带有安抚之意,显然并没有因此而对薛朗有什么想法,薛朗之所以那么做,也是人之常情。

  平阳公主略作沉吟后道:“去年进献祥瑞之时,只有红薯的产量,土豆产量却是粗略估计的。前些时日,幼阳采收红薯时,京中虽有暗潮涌动,但有些根底的多在观望,现在,土豆的产量也出来……圣人应该要回宫了!”

第四卷_第350章 定策

  ,!

  在这个产量低下的年代,但凡有点儿身份的,家家几乎都有上千亩田地,精粮产量有限,少不得要补充些粗粮。现在有红薯和土豆这两种如此高产的作物出来,又可以制作成粉条来提高保存时间,对于习惯积存粮食的权贵之家来说,土豆和红薯的诱惑不算小。

  不论古今,粮食安全都关系到战略安全,这个道理,于国于家都能说得通。圣人有这两桩东西握在手里,推广的时候,可以做的文章很多。特别这两年,朝廷被动或主动打了不少战,军粮永远都是一个让朝廷头疼的问题。

  高产易种的红薯、土豆,若是能作为军粮的补充,定能大大缓解筹集军粮给朝廷带来的压力。只这一个好处,圣人就会重视。

  薛朗道:“等圣人回来,我打算上一个疏奏,建议圣人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圈地建皇庄,专用来种植土豆。在民部的时候我特意查过这些地区的气候,以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完全可以一年种植两季土豆,第二季即便比不上第一季的产量,一半的产量应该能达到。”

  平阳公主一震,旋即追问道:“此话当真?”

  薛朗认真保证:“十拿九稳!”

  平阳公主在心中默算片刻,欢喜道:“若真能种两季,亩产不需多,每亩地一年如果能收四千公斤以上便足够!”

  说到这里,顿了顿,瞟薛朗一眼,道:“若真如此,明日我便要使人去这些地方买地建农庄了!”

  薛朗一笑,问道:“为什么要积粮?”

  平阳公主被问得一怔,反问道:“不是幼阳提议壮大我们的力量,超然于太子与秦王之外吗?”

  薛朗直视着她的眼睛,缓缓的道:“所以,更不应该积粮。”

  平阳公主目光一闪,问道:“此话怎讲?”

  薛朗道:“既然建瓴你已卸了兵权,那就不要再去碰,与其积粮让人忌讳,不如做别的。我的建议是,粮食嘛,不需要多积存,一般化就行。要大面积种植便种棉花,不要种粮食。我看,红薯种个两三亩足够了,土豆亦然。”

  “白叠子……”

  平阳公主若有所思。薛朗点头,道:“棉花的用途很广泛的,制作被服,纺布,不论什么,目前来说,都是我们独门的技术。既然是独门的,那主动权便在我们这边。即便将来棉花的种植技术公开推广,我们占据先行者和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别人肯定也比不上,也握有主动权,可操作的余地更大,行事也将更加超然。”

  平阳公主恍然,眼睛一亮,看薛朗的眼神带着笑意,缓缓颔首:“幼阳说得对,先前是我想岔了。于棉花的种植……幼阳有何良策?”

  薛朗搓搓手,开心的道:“这个在民部的时候我也研究过资料,哪个地区适合种植棉花,我已经心里有数,来,我告诉你!”

  薛朗把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圈了出来,完了,薛朗不无遗憾的道:“其实最适合的地区是陇右一代,不过,现在还不是我朝的疆域,等打败突厥,把地划进来,到时候记得多去圈一点,建上一个大大的棉花种植园,争取做唐朝第一大棉产品掌控者!”

  薛朗这言之凿凿的样子,把平阳公主逗笑了,道:“幼阳竟如此轻视突厥?你便如此坚信我朝定能灭了突厥?”

  薛朗点头道:“这是天下大势!肯定能灭的,只是早晚!”

  平阳公主笑看着他,不置可否,只道:“那我便拭目以待!”

  说了一阵棉花的事情,薛朗想起一件事,问道:“图书馆筹建的如何了?”

  平阳公主道:“馆舍已然建好,如今只等筹集够足够的书籍,便可以开馆。”

  薛朗点点头,以现在的印刷水平,要筹够开一个图书馆的书籍,确实需要一点儿时间。两人说了一阵,长俭来报,饭食已好,可以开饭了!

  薛朗亲自跑去把饭菜端了进来,就摆在书桌上,与平阳公主一人一边,围着书桌吃饭。当然,怕平阳公主不习惯,饭菜还是分开的,只是一个桌儿。

  今天主菜就是大盘鸡,主食是馒头,又搭配了三个小菜,两个人吃绰绰有余。平阳公主一筷子夹起大盘鸡里的青椒:“这是幼阳之前种过的辣椒?”

  薛朗:“是啊,去年种子少,青椒都不敢吃,只吃了晒干后的辣椒,今年留种够了,倒是可以吃了,这个品种的青椒,不算太辣,你试试。”

  平阳公主点点头,吃了一口,才吃下去,脸孔便红了,捂着嘴巴朝薛朗招手,薛朗赶紧递上一杯水,笑看着她:“第一次吃,可能不习惯,是不是太辣了?”

  平阳公主咽下水,道:“是有些许不适,与茱萸味道不同,辣味更纯些。今年留种记得分我些。”

  “行!”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吃,话不算多,但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