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67章

定居唐朝-第167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朗不是擅长交际的人,不认识人便安静地坐着,倒是旁边的女眷们,似乎多认识他,扫来好几道打量的目光。

  对上打量他的眼光,薛朗都微笑,微微低头,抱拳为礼。受礼的人,品级比他高的,多还以点头微笑,品级比他低的,也会躬身抱拳还礼。

  坐了没一会儿,平阳公主便来了,看她袅娜从门口进来,薛朗起身,在平阳公主经过他的时候,躬身行礼。

  平阳公主停住脚步,眼神轻轻一瞟,似是暖阳扫过全身,薛朗只觉身心都极舒坦:“见过殿下。”

  平阳公主点点头:“幼阳免礼,且坐吧。”

  薛朗忍不住问道:“殿下,今日元旦,应该算武德六年的第一天吧?”

  平阳公主眼神闪了闪,点点头,却没说话,径直向自己的位子走去。薛朗嘴角情不自禁的勾出一个笑容,坐下,克制着不去看平阳公主。

  “圣人到!”

  在诸王到了后,圣人终于带着万贵妃和尹德妃来了,群臣施礼拜见。

  在唐朝,冬至、元旦都是很盛大的节日。在元旦这一天,按照礼法,要在太极殿举行大朝会,圣人穿衮冕,皇后、太子、诸王及群臣都要穿朝服,殿上陈设礼乐,仪仗庄严,接受太子与群臣献礼,中书令上奏地方刺史们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民部尚书奏各州的献礼,礼部尚书奏各藩的贡献等。然后会见各国的使节,接受万国的朝贺等。

  薛朗在朝中无有官职,又不是皇亲国戚,这样的大朝会当然是参加不到的。他只能参加大朝会完后的宫宴。

  就跟所有的国宴一般,宴会开始前是圣人的新年致辞,是篇辞藻华丽的骈文。薛朗听得一知半解的,努力克制着才没露出茫然的表情来。

  这将近一年来,他也学了不少古文,简直是倒背如流,普通的文书能看懂了,但是,这种涉及到用典的骈文,还是一知半解。对用典的理解,除了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对古代的民俗风情见闻的积累,然而,薛朗就缺乏这些,所以一直没什么进展。

  圣人致辞完毕,众臣坐下,尚食局的菜流水般上来。大臣们饮宴的案几分布左右,中间空着,在角落里还坐着带着各种乐器的乐工们。

  圣人朗声道:“今日三元,朕于宫中举行宫宴,愿与诸卿共享新春之乐,来呀,上歌舞助兴。”

  “喏!”

  舞姬们上场,乐工奏乐,开始歌舞表演——

  薛朗虽然对音乐不在行,不过,却不妨碍他的欣赏水平。而且,这些能在朝廷的宫宴上表演的舞姬还是蛮赏心悦目的,无聊的时候,养养眼也是蛮好的。

  圣人含笑端坐御座之上,眼神扫到正在看歌舞的薛朗,似是突然想起来,转头问身边的万贵妃:“阿万,关于薛朗婚配对象一事,可有合适之人选否?”

  万贵妃低声道 :“禀圣人,关于此事,太子妃曾推荐一人,乃是太常卿之妹,舅家之七娘,因守孝耽误了年岁,恰与薛郡公相配。”

  “哦,既有人选,可使人问过薛朗否?”

  圣人追问道。万贵妃道:“此事,太子妃曾婉转问过平阳,平阳答应使人去问薛郡公,薛郡公如何答复,妾尚未知。”

  圣人一听,转而问平阳公主:“建瓴,此事薛朗可有回复?如何回复的?”

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

  平阳公主置于桌下的手顿了顿,面上不显,恭声答道:“回圣人,女儿曾派府中长史韩进去问过幼阳,婚事被幼阳拒了。免费”

  “拒了?”

  圣人满面奇怪之色:“何故?”

  何故……想起韩进回禀的话,平阳公主略顿了顿,毫不犹豫的答道:“女儿不知。”

  圣人道:“这就奇了。也罢,婚姻本是结两姓之好,如果薛卿家不愿,也不能勉强之,待过几日,我诏他入宫问问也不迟。”

  说完,顿了一下,圣人突然道:“说来,今日开始便是武德六年矣,你阿娘临终之前曾嘱咐我,明年方可为你招婿,但不凡今年就且相看着,婚礼明年再举行便是。你们兄弟经常外出行走,可多看看,看何家有好二郎,适合建瓴的,皆可报到阿耶之案头,一起为建瓴选一佳婿。”

  平阳公主叫了一声“阿耶”便低头不语。秦王笑看姐姐一眼,朗声应道:“喏。”

  平阳公主不满的瞪他一眼,嗔道:“二郎也来取笑为姐。”

  秦王眼中带着笑意,脸上故作严肃的道:“圣人金口玉言,阿弟自该听旨。”

  天家言笑晏晏,一派和谐。

  公主群中,长沙公主与襄阳公主坐在一起,拉拉姐姐的衣袖,低声问道:“阿姐,在座哪位是长平郡公?”

  襄阳公主在人群中扫了一眼,道:“应是左边柱子旁的那位。”

  长沙公主凝目看了两眼,低声道:“竟是个风姿俊朗的美郎君,莫怪阿娘发愁,三娘自小便喜欢好看的,就连婢女、内侍都选清秀之人,难怪……”

  “慎言!”

  话还没说完就被襄阳公主打断,长沙公主惊觉场合不对,连忙住嘴不再说,不过,眼中却是一派明悟之色。

  姐妹俩的私语,薛朗自然不知道,他刚吃了个半饱,便再没机会继续吃,因为正有人向他敬酒——

  一个又黑又壮的武将找上门来,自我介绍道:“薛郡公,末将尉迟恭,表字敬德,听闻薛郡公习过大海无量神功,酒量如海,千杯不醉,敬德慕薛郡公神功威名,特来请教!”

  薛朗:“……”

  #论乱开玩笑的坏处!#

  #我吹出去一个酒量很好的牛,现在别人找上门喝酒,要怎么推脱?在线等,急!#

  ……

  薛朗默默忽视心里密密麻麻的吐槽弹幕,笑得跟牙疼似的端着酒杯道:“尉迟将军过奖,所谓的大海无量不过是一句戏言,当不得真!听说将军乃是秦王麾下之猛将,缘悭一面,今日有幸相识将军,可浮一大白!将军请!”

  尉迟敬德黑脸笑得颇为自豪,道:“如此说来,敬德与郡公当是神交已久?甚好,是当饮一杯。不过,今日饮的乃是岁酒,实当年少者先饮,请薛郡公先干!”

  所谓岁酒就是屠苏酒。每年春节的时候,按照古代的习俗,都要饮屠苏酒,所以,屠苏酒又被称作岁酒。一般饮酒,总是从年长者开始,屠苏酒则相反,年少者先饮,年长者最后饮。

  薛朗先喝了一杯,尉迟敬德才喝——

  这屠苏酒度数并不高,只是喝着有一股中药味儿。

  薛朗与尉迟敬德连喝了三杯,尉迟敬德看薛朗脸不红,气不喘的,竖起大拇指:“薛郡公好酒量!果然名不虚传!”

  薛朗嘴角抽了抽,干笑道:“尉迟将军过奖。”

  唐朝时的宫宴,自然赶不上辫子朝规矩那么多。此时讲究的是君臣同乐,共享盛宴。辫子朝的那不叫大臣,那是皇帝的奴才,自然得不到什么尊重。这是两个王朝骨子里的区别。

  大臣们或走动敬酒,或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喝酒,也没有人会扫兴的斥责没有规矩。有那喝多了想方便的,也有内侍相引去更衣。

  什么?会不会有大臣喝醉了闯进后宫去或是冲撞参加宴会的女眷——

  亲,你当值守的宫中禁卫是死人吗?你当宫内值守的内侍是死人吗?何况,参加宫宴,再嗜好杯中之物的大臣,喝酒也会下意识的节制。如果不小心喝醉了,也会有内侍送出去交给跟随而来的侍从送回府邸。

  薛朗也不知他那个善饮的名声是谁传出去的,大概在京中流传的挺广的,除了尉迟敬德,连赵郡王李孝恭居然也跑过来跟他喝酒——

  又是薛朗年少,赵郡王年长,于是,薛朗先喝,喝完了赵郡王才美滋滋的喝了一杯屠苏酒,笑眯眯的道:“薛郡公好酒量!”

  薛朗心中画着个大大的问号,谦虚道:“赵郡王过奖。”

  赵郡王笑眯眯的摇头:“无有过奖,薛郡公已连喝数杯,依旧面不改色,如斯酒量,足以自夸矣。”

  薛朗实话实说:“真不是自谦,而是我以前喝惯了烈酒,我朝的酒淡了些,故而便显得我酒量好。”

  赵郡王眯着的眼睛噌的一下亮了,状似好奇的问道:“如此说来,薛郡公往日所喝之酒,与我大唐不同?”

  “是的。”

  “不知某是否有幸品尝一二呢?”

  咦?!感觉似乎有什么谜底被解开了!

  薛朗讶然看着赵郡王。赵郡王笑道:“某家平生只好两物,一者是这杯中之物,二者乃是歌舞美姬。听秦王说过薛郡公不止善饮,还擅长酿酒,所酿之酒,颇有独到之处,可称美酒也。某听说后便一直渴盼一尝,无奈一直无有认识薛郡公之机会,今日饮宴,听闻薛郡公列席,便厚颜来与薛郡公相识,所谓相识便是朋友,朋友之间,想来应能尝尝薛郡公所酿之美酒吧?”

  绕了这么一大圈,原来竟然是为了这个!

  想起这位赵郡王的历史记载,他的为人还真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一般,历史上说他性豪奢,家中后房收拢的歌姬舞女达一百多人,就爱美酒、美人。不过,为人性情确实极好的,待人宽恕谦让,从无骄矜之色。

  想明白后,薛朗爽朗的笑道:“同为酒中之友,赵郡王愿品尝我的手艺,我自然是愿意的。待出宫后,明日我遣人给赵郡王送酒可好?”

  赵郡王笑得眼睛都眯了,小鸡啄米般点头:“甚好!甚好!那某便等着薛郡公的美酒。”

  为了能尝到美酒,素不相识的赵郡王居然能厚着脸皮主动来相交,可见是真爱酒的。难得有个同好,薛朗自然是愿意与他分享一二的。

  不过,自从穿越到唐朝,薛朗也喝过同僚送的酒和公主府中藏的酒,就没一种是超过二十度的,就他喝来还赶不上啤酒。所以,其实不是他酒量好,实在是唐朝的酒太淡,要不是考虑上厕所麻烦,别说喝两坛,喝上五坛也没事儿。

  每次喝酒,薛朗想起诗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有种淡淡地忧伤,感觉有什么东西破灭了!

第四卷_第297章 系统:叮!圣人好感1!

  场中舞姬舞姿曼妙,座上君臣酒兴正酣……

  “剑南烧春、绿蚁酒、鲁酒、胡人葡萄酒,薛郡公喜好哪个?”

  大概是薛朗跟他连喝三杯对了赵郡王的胃口,居然不走了,直接跟薛朗坐到一起攀谈起来。

  薛朗听他说的酒名,具体的从来没喝过,只知道是唐朝的各地名酒。唐朝的酒呢,因为做酒曲的环境和手法比较粗糙,做出来的酒曲,微生物含量太多,又没有蒸馏技术,酿出来的酒,酒液浑浊,带有颜色不说,酒的味道也会带着一股酸味,还会有一些像小蚂蚁似的漂浮物,这样的酒,被文人雅士们称作绿蚁酒。

  而所谓的剑南烧春,跟后世的剑南春除了都是一个地方产的以外,基本没啥关系。所谓剑南烧春就是剑南出的酒,因为度数低,水分含量多,所以,喝的时候就用微火加温,慢慢地把酒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既能杀菌,又能把酒里面多余的水分蒸发掉,酒液的度数也会提高。剑南烧春在唐朝算是名酒,作为贡酒向朝廷进贡,据历史记载,每年剑南都要向朝廷进贡10斛剑南烧春酒。一斛约为十斗,十斗约合一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