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61章

定居唐朝-第161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李渊父子自然没有修建行宫的打算,依旧沿用前朝文帝修建的离宫。

  骊山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汤的美誉。位置最好,泉水最大的,自然是皇家享用。除了皇家在此修建离宫,各权贵世家有那财力和权力的,也会置上一座别院,供闲暇时候泡汤用。

  圣人赏赐薛朗的温泉山庄,位置倒是挺好的,就挨着圣人的离宫,几乎与世家们并列。唯一缺憾的就是比之各大世家的山庄小了些,但小的也有限。反正薛朗觉得如果在现代,他挣一辈子也挣不来这么大的山庄就是。

  温泉山庄是有管事和杂役的,圣人把温泉山庄赐给薛朗,连带的管事、仆役一应的都给了薛朗。

  山庄的管事昨日已经收到主人要来山庄的消息,早早地就带着人迎在山庄大门处,待薛朗的车驾到后,立即迎上去:“小的高山,添为温泉山庄之管事,拜见大郎,请大郎安。”

  薛朗没急着喊人起来,仍由他那么跪着,径自打量着着高山,约莫四十出头,神态颇为恭敬,见薛朗没叫他起来,越发的恭敬小心。

  薛朗打量他一会儿后才道:“起来吧,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高山恭敬的道:“回大郎,庄里的一切都已收拾妥当。大郎今日第一次来,便由小的带大郎逛逛自己的山庄,熟悉熟悉可好?”

  “行,那大家都先进去吧。”

  “喏。”

  一行人进了山庄。把收拾安置行李的事情交给仆人,一行人先去看温泉——

  山庄只有一个泉眼,并没有建露天温泉,而是专门建了两间大大的屋子,把温泉池覆盖于屋舍内。分男女隔开。

  温泉在屋里,薛朗表示这真是再好没有了。如果是建在外面的露天温泉,冬天天气寒冷的时日,会有山中下来的野兽来跟你争温泉池子。万一再来点儿排泄物什么的,那就更酸爽了。

  这两个温泉池子很大,别说泡,就是在里面游泳都没有问题。池子的底和四周,皆用大小一致的青条石砌起来。

  这山庄虽然是木质结构的屋子,但建得极为精致,规划的十分合理,甚至还有利用温泉栽培反季节蔬菜的地方。只是因为现在许多蔬菜都还没传到中国,种植的种类有限,韭黄、葱蒜、菠菜和茄子,别的再没有。但是,薛朗觉得有得吃就行了,做人要知足,不能太挑剔。

  从菜地出来,在院子的东南角向阳处,薛朗惊奇的发现一丛甘蔗!直接扭头问管事:“骊山能种甘蔗?”

  高山先是疑惑了一下,待看到薛朗指着的是院角的甘蔗,明白过来,道:“原来大郎说的是咀咋。”

  “这个叫咀咋?怎么写”

  薛朗好奇的追问了一句。一旁的苏寒道:“也有人叫它柘。”

  说着,用脚在地上写下字。薛朗恍然道:“种花家管它叫甘蔗。”

  也把字写在地上。

  薛朗问道:“长安也能种植甘蔗吗?”

  高山连忙道:“禀大郎,能种,不过,种植的人少。”

  薛朗点点头。关中是产粮区,土地肥沃,而甘蔗并不顶肚子饿,自然种植的人也不会多。甘蔗在这时候除了压汁水喝外,主要用途是用来春冬祭祀用。大户人家多会种植上一些,但并不多。

  薛朗觉得他找到赚钱的门路了!不过,要有产出最快也要明年,所以,此时先不急。

  说起来,也就是在今年,武德五年,以后的广东地区,现在称作岭南的地区,已然归附唐朝。现在薛朗手头也没多余的钱财,不然,倒是可以去买上大片的土地,专门种植热带作物,特别是甘蔗。别的且不说,在唐朝做个糖业大王是没问题的。

  若说繁华,整个大唐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长安。糖在古代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东西。甘蔗易于保存运输,在长安开个制糖作坊,不说成为大唐首富,起码,薛朗以后再不用为养部曲发愁就是。

  薛朗放下心来,把整个山庄逛了一遍,差不多便到早饭时间。这次出来,在苏寒的强烈要求下,阿土有跟来。要吃饭了,自然是阿土去做,正好摘些新鲜的蔬菜。想到今天有新鲜的蔬菜吃,不止苏寒,就是薛朗也忍不住咽口水。

  等阿土做饭的功夫,薛朗吩咐荷香:“荷香,你派人去把阿陈叫来。”

  “喏。”

  荷香领命而去。

  待荷香领命而去后,薛朗道:“衡宇,你可有在长安置产的想法?”

  苏寒道:“我本是孤家寡人,在哪里置产都可以。不过,在幼阳附近最好,方便我用膳。”

  薛朗听得哭笑不得,伸手虚点他一下,道:“既然你也愿意在长安置产,那么,我这里倒是有一桩甜蜜的事业,衡宇和阿临如果有意,可一起做一做。”

  “甜蜜的事业?此话怎讲?”

  苏寒好奇的追问道。江临也好奇的望向兄长。

  “制糖!”

  薛朗笑道:“我知道一门用甘蔗制糖的法门。趁着还没到种植季节,你们可多去买些田地,不用上等的两天,中等、下等田即可。

  ……………………………

  昨天有亲戚长辈突发脑溢血,我帮忙送医院,熬了一宿。回家睡了一天,叹气,人的生命好脆弱。

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开矣

  “制糖?”

  苏寒很郑重的似是在求证。

  薛朗点点头:“制糖。我看我朝现在用的糖多是麦芽糖,且做出来的多是片糖,用的时候还要磨碎。我知道的制糖方法不需要这么麻烦,直接就可以做出来散如砂砾的糖来。”

  江临也问道:“敢问大哥欲让我和衡宇作甚?”

  薛朗道:“我们一起开个制糖的作坊,我出配方和产地占六成,阿临和衡宇每人两成。大家一起好好做个事情,起码,以后不用再为银钱发愁就是。”

  苏寒、江临并没有露出欢喜的神情来,而是一副所有所思的样子。苏寒长出一口气,起身,郑重的朝薛朗施礼:“幼阳待我的心意,我已知矣。然而,正因已然知矣,更不能接受。幼阳待我肝胆相照,我如何能占幼阳的便宜?制糖这等秘方,幼阳一人享用即可,心意我领,但是,我不会加入制糖作坊。”

  江临郑重道:“大哥,小弟亦如此。小弟已受大哥颇多恩惠,如若再参与此事,小弟良心不安。”

  这两人都是聪明人,在长安开制糖作坊,肯定会赚钱,而且还是赚大钱。薛朗连想都没想就直接让二人加入,待二人的这份情谊……如何不让两人动容!但是,正因为薛朗这样待他们,他们更不愿意去加入。

  江临道:“大哥,你的郡公府初立门户,手下又有一帮人要养活,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此事大哥要听我和衡宇的,尽可当成郡公府的独门营生来做。”

  江临与苏寒……两人的人品都很过硬。

  薛朗叹道:“我的本意是想让大家一起挣钱,改善生活。”

  苏寒道:“幼阳你的心意,我和阿临是知道的。正因为知道,更加不能依你。”

  江临也跟着正色道:“没错,大哥,小弟与衡宇一般想法。”

  薛朗想了想,道:“既然你们不同意,那么,这样好了,你们多买些田地种甘蔗,我来收购你们种出来的甘蔗。只靠我一人种植甘蔗来制糖,只怕不够,如果你们能加入进来,成规模的种植,也能降低我的成本,产量也能大些。可好?”

  江临、苏寒想了一阵,方才点头:“可!”

  说好后,三人便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

  考虑到三人的资金并不算雄厚,根基薄弱,长安城附近的田地有多紧俏,三人都心知肚明。薛朗提议不要在长安城附近买,而是直接去长安城附近的县购买。反正靠近长安,交通颇为方便,甘蔗又不是什么精贵的玩意儿,随便用车拉过来就行。

  “禀大郎,饭已好,可要摆饭?”

  下人来请问。薛朗还没回话呢,苏寒已然搓着手道:“此事稍后再议,且先吃饭。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薛朗、江临直接被他逗得笑喷,薛朗直接命人摆饭——

  今天有新鲜的蔬菜吃,薛朗其实也蛮期待的。想来苏寒应当有同感,这不,菜还没上来呢,他已经脖子伸老长,频频往外观望,等着美食入腹。

  在三人的期盼下,菜一一上来——

  韭黄炒鸡蛋、千层肉馅茄子、萝卜炖排骨,还有一碟凉拌的萝卜丝。吃得三人无比满足。

  吃完饭后,阿陈终于赶来。薛朗把事情吩咐下去,完了特意交代:“买卖田地必须依法依规的来,我不希望听到有人骂我强占民田。阿陈,你可明白?”

  阿陈连忙道:“小的明白,请大郎放心。”

  把事情交代给阿陈去跑,薛朗便把事情暂时丢开,开心的在温泉山庄享受起度假的时光——

  泡温泉以及打猎!

  包子、馒头、豆浆、油条、红太郎,全都被薛朗带了过来。第一天就在山庄里面玩耍,第二日,薛朗也像模像样的背上弓箭,与江临、苏寒一起到附近山上打猎。打回猎物,就在山庄的园中,架起炉子,一起开个古代的烤肉趴体。

  日子过得无比悠闲自在。而在长安的平阳公主就没这么悠闲的日子了,即便她是一个寡妇,少有主动出门交际的时候,但架不住上门拜访的人多。

  平阳公主在苇泽关任职多年,很少回长安。如今回来了,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她的那些亲朋好友们都要表示一下!或主动上门拜访,或在家中设宴,邀请平阳公主参加,一时间,平阳公主府门口都热闹了许多。

  恰好平阳公主的梅园开得正盛,平阳公主便发出请柬,邀一干姐妹们一起赏梅——

  “三娘!”

  连太子妃都来了!

  平阳公主行礼道:“平阳拜见太子妃。”

  太子妃疾走两步上前,扶起平阳公主:“三娘何以如此多礼?大家皆是一家人。”

  平阳公主道:“礼不可废,太子妃请进。”

  把客人迎到梅园。扑鼻的清香,不浓不淡,或红或白的梅花,迎风开放。距离膳食时间还早,大家便相约在园中走走。

  所有来客中,最尊贵者非太子妃莫属。平阳公主便陪在太子妃身边。太子妃出身世家,礼仪规矩十分不凡,一言一行皆十分雅致,自进了梅园,就梅花这个主题,便与平阳公主说了好多。

  说着说着,突然闻起来:“三娘,长平郡公可还在你府中担任属僚?”

  平阳公主道:“禀太子妃,薛朗仍是我府中之咨议。待年后圣人有新差事派下,薛朗才会辞去咨议到朝中任职。”

  太子妃道:“前两日进宫,听贵妃言道,长平郡公尚未婚配,圣人命择一淑女以配之。贵妃命我等也多多留意。我这里倒有一个好人选,只不知长平郡公是否愿意,劳烦三娘问问可好?”

  平阳公主微微抿了一下嘴唇,表情不变,语气也没有丝毫变化:“不知是何家之女子?”

  太子妃道:“太常卿窦诞之庶妹七娘。”

  平阳公主突然停住脚步:“舅家是庶女?”

  太子妃点头道:“正是。听闻薛郡公不想娶年纪相差太多之女为妻。七娘因守孝误了年岁,待翻年后便已十八,与薛郡公相差不了几岁,可为良配。只不知薛郡公是否有意。”

  平阳公主平静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