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106章

定居唐朝-第106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思乱想一阵,终于睡去。一夜好睡,起来又继续奋斗红薯、土豆的流程示意图,这个图画起来其实不复杂,复杂了也就起不到示意图的作用,之所以慢是要思考画的内容,力求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画出来。

  画的差不多,薛朗把江临叫来,让他看看,看是否能看懂。如果完全不懂种田的江临都能看懂,那种田的老庄稼把式们想来就看能看明白。

  “大哥,小弟感觉看完之后,对于红薯、土豆该如何种植,心中已然明了。”

  看完一遍,江临是这么说的。

  “可有什么不明白或是不确定的地方?”

  “待小弟再看一遍。”

  “行!”

  两兄弟正研究,长俭来报,说是司农寺司农诸屯监来访。薛朗让长俭去把客人迎进来,自己坐在正厅等着。

  司农治天下之粟。在古代,就是真正的肥缺部门。即便是政治颇为清明的唐朝,在司农这个位置上因为贪污受贿而倒下的官员,也不知凡几。司农正卿稍微会经营些,结余下来的钱粮都够皇帝翻盖宫室。高宗朝时候,东都洛阳宫室破旧,需要翻盖,用的就是司农正卿俭省出来的钱粮。

  诸屯监管着天下的屯田,还管着种子的营收等。亲自上门请薛朗去司农寺仓库教吏目们挑选红薯种子,也算有诚意。

  薛朗虽然挂着郡公的爵位,然而在朝中只挂了个朝议大夫的散官,然而,唐承随制,那只是定俸禄、品级的,而非职事官。

  “下官见过薛郡公,薛郡公有礼。”

  “诸屯监免礼,请坐。”

  “谢座。下官此来,乃是奉司农正卿之命,请薛郡公过去,教我司农门下吏目们挑选红薯种子一事,烦请薛郡公移步。”

  准诸屯监恭敬客气的道。薛朗点点头,道:“可以,请稍待,我准备一下就可以出马。”

  “喏。”

  诸屯监耐心的等候薛朗去整理衣冠——

  总不能让司农寺正卿上门请人,那就是薛朗托大,失了礼数。诸屯监上门请人,恰当其实。

  如今府里充当车夫的,是随行来护佑薛朗的护卫们。套了马车,随诸屯监一起去司农寺——

  宅邸靠近内城门的好处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去衙门方便,对于不喜欢坐马车的薛朗来说,这真真是再好没有的福利了!感谢圣人同志!

  “薛郡公有礼!”

  薛朗进门刚下马车,一个须发灰白的老头儿就出来迎接,诸屯监连忙介绍:“薛郡公,此乃我司农正卿杨正卿。”

  薛朗抱拳为礼:“杨正卿有礼,劳烦久候,我们这就进去?”

  “大善。薛郡公请!”

  与杨正卿一起进去,来往吏目颇为繁忙,也对,现在已是秋季,各地正是秋收时节,掌管天下农事的司农寺自然十分忙碌。里曾说过,太府、少府、司农、太仆这四个部门,只役就有万数。

  挑选种子是很简单的事情,薛朗只说了要点,这些经常跟种子打交道的人就已经掌握要点,动作迅速的开始挑选起来——

  土豆则是薛朗挑选好的,注意保存到明年春耕时节就行。

  “杨正卿,我这里有些东西,请杨正卿过目。”

  “薛郡公有何事需杨某与之探讨?”

  薛朗拿出画好的流程图,递给杨正卿。杨正卿接过,起初只是平常神色,越看表情越是严肃,待看完,眉目间一片欢喜之色,赞道:“薛郡公大才!这图画的颇妙,只是寥寥几笔,便把如何种植红薯、土豆说得一清二楚不说,还十分之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只要对照着此图,稍加讲解,想来就能明白。”

  “杨正卿过奖,一切都是为了能早日赶回苇泽关之故。这几日,劳烦杨正卿多多催促,早日把红薯的事情结束,我也好早日回苇泽关。”

  “可!薛郡公忠义两全,杨某非无有成人之美者,定会催促手下吏役,加快速度。”

  薛朗朝杨正卿抱拳行礼表示感谢。

第三卷_第181章 任务完成度80%

  长安来年春耕就要推广红薯,种子挑选出来先保存着,不合格的就现做成粉条,正好就着这个机会,把做粉条的人培训出来。粉条作坊已在筹备,人选自然也是现成的,等不合格的红薯挑出来后,薛朗就开始教他们做粉条。

  或许真是受到穿越的影响,种出来的红薯也好,土豆也好,均十分规整,个头儿大的多,小的不多,这样一来, 挑选种子的时候,就十分方便、迅速。

  优中择优了大部分做种子,余下的,薛朗开始教人做粉条。薛朗道:“在做之前,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卫生问题!咱们是做吃的,环境和工人必须保持整洁,所谓病从口入。做吃的,必须要为吃的人负责。所以,全体都有,把手伸出来我看看,该剪指甲的去剪指甲,把手多洗几遍!”

  杨正卿一怔,想不到薛朗第一个强调的居然是这个问题。看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想来出身极好,故而才能这般讲究。

  检查了一遍卫生,还让人把地方打扫一遍,要做粉条的器具也烧开水烫洗过后,薛朗才开始正式教导:

  “做粉条一共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把红薯晒干磨粉,再制作粉条,一种则是直接用新鲜的红薯做粉条。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教你们用新鲜红薯做粉条的方法。等明年红薯收了,你们先把红薯晒干磨成粉,之后我再来教方法。”

  “喏。”

  虽然经过挑选后,可以做成粉条的红薯,相比总数不算多,不过,也不是天黑之前可以弄好的。晚上是有宵禁的,为此,杨正卿特意进宫向圣人请了手令,以备后用。

  薛朗也不上手,只在一旁指挥,不怕耗费材料,总之就是要让人亲自上手,唯有自己亲自动手,学起来才快。

  指挥着人洗红薯,磨红薯,然后就是反复的搓揉、过滤,然后静置,等待淀粉沉淀。等待的过程又让人再做一批。

  等第二批开始沉淀淀粉的时候,第一批已然沉淀好。如此这般,轮流着来,就不信三四批做下来还有学不会的。

  等漏粉条的时候,第一批是薛朗亲自动手示范的。薛朗一边操作,一边交代要诀:“高度一定要把握好,太低做出来的粉条粗,太高了做出来的又太细。”

  薛朗漏了一团,便让一旁看着人来上手,自己在旁边随时纠正。虽说已进入秋季,但燃火的灶旁时间待长了也不禁满头大汗。

  薛朗干脆解掉幞头,拿着幞头擦汗,也没避开。一直坚持待在灶火旁边,直到工人们皆已能上手了,才满意的点头。

  杨正卿看得暗自点头,一开始看薛朗上来直接要求卫生,还以为他是清贵之人,想来吃不了苦。如今看来,是他武断了,这位薛郡公就如圣人所说一般,乃是心志坚毅之辈,成事之人也。也是,如若不是心志坚毅之辈,也无法熬过旅途之苦。

  一直到将近半夜,能做粉条的新鲜红薯,做了一半,院中晾晒着满满的、刚做出来的湿粉条。

  薛朗道:“先晾晒几天,晾干就行。剩下的,明天你们自己做,待后日我来检查,如果合格,你们就出师了!”

  “喏!”

  一众工人兴高采烈,也不觉得累。倒是薛朗今天说话太多,嗓子有些哑,一身衣裳也不能看了。朝杨正卿拱手道:“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劳烦杨正卿陪着熬夜,忙碌了一天,先回去休息吧,这些人有没有学会,后日就知道了。”

  杨正卿道:“我不过是在一旁看着,倒是薛郡公想必累了,快家去好好歇息去,明日我盯着,薛郡公在家好好休息,后日再来就是。”

  薛朗确实累,也不客气,拱拱手,跟杨正卿告辞后,叫上在一旁等的打瞌睡的长俭,摸黑回家。

  “薛郡公,末将金吾卫巡街使受命护送薛郡公归家。”

  出去才发现,有位金吾卫小将领着军士等候在外。金吾卫负责京城治安,夜晚宵禁巡逻的就是金吾卫的人。薛朗怔了一下,拱手道:“有劳专使。”

  “不敢,薛郡公请上马车。”

  薛朗点点头,爬上马车,由金吾卫的人护送回家,倒省了宵禁被查问的麻烦。

  回到家中,秀娘给他烧了热水,还在锅里温着,薛朗一进家门,便快手快脚的给他备好热水,荷香看薛朗一身脏污,废话一句不说,直接上来伺候薛朗换洗,既沉默,又利落。

  薛朗就喜欢这种仆人,唠叨什么的,那是老婆才有的权利,仆人就尽好仆人的职责就好,废话赁个多作甚!

  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澡,薛朗瘫坐在木匠新打的太师椅里,裹着薄毯让荷香给他擦头发——

  从初春穿越至今,已有半年功夫,头发的长度还结不成发髻,倒是可以扎个马尾了。薛朗摸摸尚有些水气的发梢,叹道:“以后再不能乱说头发长见识短了!”

  站在身后给他擦头发的荷香忍不住“噗嗤”一笑,笑完道:“奴婢从未见大郎用此话说过人。”

  薛朗笑道:“因为大郎我现在也是长头发了,说话自然要谨慎些,免得把自己套进去了。”

  荷香抿唇一笑,笑完,沉默一阵,语带犹豫的问道:“大郎真要把奴婢留在长安?”

  “对啊,长安这一大滩,没个管事的不行。我手里的人,做事最有章法的就是你,郡公府里的一切,唯有让你看着我才放心。”

  荷香道:“大郎不是让二郎娘子进府吗?”

  薛朗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一贯寡言的荷香会说这些,回头看她一眼,道:“荷香你跟了我也有一段时间了,我是怎样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有话就直说吧,不用跟我绕弯子。”

  “喏。”

  荷香想了想,道:“大郎与二郎的情谊,奴婢等都心中有数。只是,二郎娘子是怎样的人,奴婢等从未接触过。奴婢掌着大郎您的府库,留在长安,该是怎样的章程,奴婢心中无底,还请大郎示下。”

  薛朗点点头,道:“此事你暂时不用管,在我回苇泽关之前,我会有安排。倒是圣人赏下来的三十个杂役,如今是什么情况?”

  荷香道:“正要回大郎,那些人都是做奴仆的,新到一地,未见到主人,便被关了两日,自是惴惴不安,心中无底。”

  薛朗点点头,道:“明天再关一天,后日再安排他们。”

  “喏。”

  头发擦干,薛朗才睡下,此时已然是二更。

第三卷_第182章 长安里坊

  第二日,一直睡到日上三竿薛朗才起床,起来洗漱完毕,直接吃早饭。吃了早饭,拎上荷香给准备好的礼物,叫上已经在府里绕出绕进绕了一早上的江临,出发去他岳丈府上——

  江临的岳丈在国子监任职,乃是国子监里的算学博士。住宅并不在内城,而是在外城的坊里。

  长安大,居不易。这句话并不是空话,不是所有做官的都能住得起长安城内的房子,住房困难不止存在现代,古代也有,还是一个普遍现象。

  在唐朝,有向单身光棍的官员提供单身宿舍,但是,如果拖家带口,单身宿舍就住不成了。若有御赐的宅邸或是家资丰厚的,可以购置现成的公馆或是购地建房,如果经济条件差,那住陋屋的也不是没有。

  玄宗时的宰相姚崇就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