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雄起澳洲 >

第272章

雄起澳洲-第272章

小说: 雄起澳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方案,迈索尔、马拉塔、英国三方肢解海德拉巴的领土。只是为了将英国殖民地联成一片。所以英国让马拉塔用东部沿海的奥里萨地区,交换海德拉巴英属领地。

    在大明的授意下,马拉塔同意了这一请求。原来奥里萨的马拉塔贵族,则转移到海德拉巴安置。

    迈索尔也让出部分领土,与英国交换。

    至此,海德拉巴的尼查姆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必须补充的是,这些让出的领土,其实之前,就部分受英国控制。只是英国战败,所以被侵占的领土,都还给了马拉塔和迈索尔。如今交换,也并不麻烦。

    孟加拉的处理,则基本按照英国的意思来。算是弥补英国在南印度的让步。

    整个印度,也经过这次和平谈判,奠定了新一轮势力格局。
………………………………

第四百七十二章 流民

    就这样,随着中南半岛与印度次大陆的战事结束,大明周边也进入相对安全的缓和期。但唯一例外的是,缅暹之间,还没有签署任何和平协议。并且缅军,仍然没有退出暹罗国境。但在暹军剑走偏锋,攻下彭世洛后。围攻北揽坡的缅军,就成了一支孤军。

    尤其是此后不久,驻扎在披集城的缅甸守军军,在暹罗奸·细的里应外合下,被突然进城的暹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使得缅军的退路,瞬间被截断。

    之前缅军在暹罗的大好形势,也就此一去不复返。

    借着这场胜利,暹罗岌岌可危的形势,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这期间,苍老的暹罗国王,也带着皇室,接受大明改良后的佛教高僧洗礼。让大明佛教,开始了暹罗传教的征程。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虽然暹罗国王皈依大明佛教,会让人诧异。但没人会将它和暹罗的军事行动,联系到一起。

    所以暹缅双方,都在各行其是的大力屯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充足的准备。以他们的架势,大有一战定乾坤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笼罩在中南半岛的战争阴云,终是散了。

    虽然是暂时的,但至少短期内,中南半岛不会发生大的战事。

    而此时的越南,却又是另一番局势。

    只见清越边境的老街乡下,一片片稻田,正被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一排排稻农,则在田地里辛勤的收割着庄稼。那堆放整齐的稻穗,让人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时不时的,稻农们还会说上几句。

    只听:“这越南的粮食,一年三收,可比我那黄州府强多了。”。虽然说的是大明官话,但还带着浓浓的黄州地方口音。以致听上去,有些变了味儿。

    不过旁人显然是听习惯了原因,所以笑呵呵的回道:“是啊!我们贵州思南府的庄稼,就只能种在石头缝的旮旯里。一年有个一收就不错了,哪像老街,庄稼长得这么勤。”。

    听他的语气,显然是贵州思南府的人。如今跑到这里种庄稼,自然与大明的移民政策有关。

    原来自越南陆续发生叛·乱后,这老街作为极靠近清国的边界小城,就成了叛·军的大本营。大批粮草,也从清国,源源不断的运进老街。

    其叛·军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最鼎盛的时候,控制的越人有四万之多,除去老弱妇孺,能作战的青壮,则有一万八千多人。控制的地域,也一度达到红河下游的安沛城。

    但在明军调来死·士部队后,这支叛·军的好日子,也算是到了头。不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失了大部分领地,所控制的越人,也在死士部队的清剿下,死的死,降的降。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一成。

    老街也在满城被屠的情况下,回到越南官府的手中。

    但很快,这里就被大明的移民办事处接管。然后顺理成章的,成了大明安置清国移民的重要殖·民地。

    并且这不是个例,在清越交界的莱州、河江、高平、凉山等地,都成了大明的移民安置地。所以不少清国的移民,在就地安置的命令下,被安排在清越边境种地。

    反正这些地区的越南本地人,都在死·士部队的屠·杀下,死伤殆尽。侥幸活下来的,也都逃进了深山老林。不管他们抱着怎样的想法,但凡被外界发现,都以叛·军论处。

    无论是谁,都有随意处决他们的权利。只要得到证实,大明还给予一定的奖赏。

    所以边境地区的越南人,都成了稀有动物。

    而且大明当初为了清剿叛军,还命越南官府,将黑水河、红河、锦江等地的越人,全部清空。并以清化为界,北方的越南人,都被迁走或屠·杀。

    直到现在,越南人都不准踏足清化以北。

    于是这些地方,都在清国移民的涌入下,高度汉化。这黄州府和思南府的移民,就是被安置的移民缩影。

    当下那黄州府的稻农,听到思南府稻农的话后,半是感叹道:“哎!要是咱爹娘能到这神国来,也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说着,就用力割下一茬稻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口中所说的神国,其实就是大明。只是白莲教在宣传大明的时候,用了很多宗教字眼。这大明,也就被誉为神灵住的天堂。被洗脑的移民们,就习惯性的用神国来代指大明。

    虽然来了这里后,并没有见到无所不能的神灵。但是有田耕的日子,却是让人异常满足。这黄州府的稻农,就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

    “嗨,这有什么。等你在这里站稳脚跟后,可以请人将他们接过来。而且说不定,圣教哪一天会攻下黄州府。你的家人,也可以在圣教的安排下,来这老街团聚。”。

    思恩府的稻农,笑着劝解道。由于贵州是圣教……白莲教的必经之处,所以他和家人,都在白莲教进入思南府的时候,一起加入了圣教。现在一大家子,都生活在老街,算是圆满。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直到田埂上,出现一大批面黄肌瘦的难民时,两人才变了脸色,停下话头。

    “快!快!快去找村长来,又有私自入境流民了。”,黄州府的稻农,神色紧张的说道。

    “那我的地???”。

    “我帮你看着还不成嘛?”。

    这下,那思恩府的稻农,才健步如飞的向远方跑去。

    由于老街和与清国的河口镇,只有一河之隔,所以经常性的,有很多清国移民过来。不过这些流民,却不是从正常的通关通道,进入老街。因此他们的身份,还不是被大明认可的移民。

    说到这,就不得不清国的白莲教起义。自从鄂、陕、川、甘、湘相继卷入白·莲·教起义后,当地的百姓,要不成为白莲教的教民,要不四散逃荒,成为流民。

    后来白莲教退走,他们才在官府的安排下,重返家园。但当时已进入了秋季,最好的农时,已经耽误。再加上白莲教所过之处,尽烧为白地。

    所以这些重返家园的流民,成为无家可归的一群人。
………………………………

第四百七十三章 流民(二)稻农

    而官府,除了最初几次,施了清得能照镜子的陈米粥外,就再没管流民的死活。

    于是这些重返家园的一群人,又再次离开家园,四散逃荒。

    只是这次,因听说过百莲教会给所有加入教会的教民,一口吃的。所以很多流民,开始向百莲教的聚集地迁移。

    云贵之地,也成了流民汇集之地。而清国官府的不作为,更是加重了流民的汇集。

    由于得到了大明广招清国百姓的命令,百莲教对这些流民,也是完全来者不拒。只要稍稍清查一遍,处理一些穷凶恶极之徒。其它人,都会得到白莲教的照拂。

    但随着大明粮食趋紧,以及清国的竖壁清野之策,白莲教得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少。这些与日增加的人口,也逐渐成为白莲教的负担。

    没办法,百莲教就在无上老祖的指示下,让教民们自发向南部的越南迁移。并许下承诺,只要到了越南,也就是神国所在之地,任何人都不会饿死。且还分田分地,让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穿。

    本来这只是针对内部教民的指示,但随着白莲教战事的持续,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成为了流民。很多教民,又有三姑八大婶的亲戚。便私传消息,使得向南部迁移的指示,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所周知的事情。

    又因白莲教转战云贵,当地官府与清国的联系,也就此断绝。很多守在云南、广西两省的边境部队,要不北上回援,反攻驻扎在云贵的白莲教势力。要不在驻越大明部队的清剿下,损失殆尽。

    更多的清军,则被打散,成为云贵以及清越边境的土·匪。

    这就使得整个云贵地区,一片混乱。其中有清军、白莲教、数不清的土匪以及进入云南的驻越明军。同时漫长的边境线,也形同虚设。

    很多百姓,为了躲避兵灾,找个活路,就一路南下。跨越漫长的边境线,进入越南、琅勃拉邦、缅甸木邦、蟒冷地等边界区域。

    不过琅勃拉邦和缅甸境内,因为没有大明的移民办事处。所以进入当地的清国百姓,只是少数。更多的,则进入高度汉化的越南。

    以致本就为移民过多而烦恼的大明移民办事处,更是压力大增。最近的红河特区,还调派了大量人手,负责安置移民。

    可是随着冬季的到来,移民一天比一天多。局势相对安稳的广西,也在云贵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出现动·乱。

    本来在移民办事处的安排下,所有进入越南的清国移民,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不仅每人有一套新衣服,新鞋子,还都能分到田地、住处。但现在,这些福利都大幅缩减。不仅新衣服、新鞋子没有了,就是最低的饭食,都有些供应不足。

    以前每天,还能发三个馒头和三碗稀饭,或者一些冒着油星的青菜汤、肉糜汤。如今每人能领到的,只有两个馒头。且一天只发两次,每个移民,一天只能吃两顿。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馒头也从两个减到一个。移民们,也越来越为自己的处境忧心。

    可惜人还是太多了,排山倒海的,绵绵不绝。移民办事处的施粥棚,从早施到晚,还是有很多流民,没有领到热粥或馒头。

    并且不少流民,为了早日进入越南。特意翻山越岭,从各种人迹罕至的山间林地,进入越南。

    他们没有移民办事处的安排,只能漫无目的的迁移。又因饿得慌,所以路过的地方,都被他们吃得干净。很多种下的庄稼,都遭到了他们的祸害。

    所以无奈之下,移民办事处联合驻越明军,在清越边境的各个通关口岸,设下重重关卡,管理流民。并且组织巡逻队,清查清越边境,防止流民私自入境。

    大明移民办事处,则尽最大努力,清查流民,给予他们移民身份,让他们通关。

    但清越的边境线实在太长了,很多流民,不知道从哪个旮旯缝里,突然钻了出来。并且都是成群结队的,最少有百人,最多都突破了上千。越南边境之地,也因流民的到来,而治安下降。

    也是缺乏管束,很多饿怕了的流民。只要看见吃的,就不会停手。起先还有百姓给予他们吃食,但出现流民杀·人、抢·劫的案子后,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