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特种战将 >

第242章

抗日之特种战将-第242章

小说: 抗日之特种战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战士暴怒,大声吼道:“你闭嘴,缺弹少粮,我们用什么守桥,是血肉之躯,你懂什么,刻薄的女人寒人心,妈个巴子……”

  “你找死,侮辱上司……”殷珍拔枪对峙,一脸杀气,无法容忍被士兵骑在头上的侮辱。

  “来,往这打,这里……”战士拍打胸脯,怒视殷珍,咬牙切齿。

  戚振邦大声喝斥:“小李,你他娘的想干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说吗?滚,给老子滚过去打扫战场。”

  篝火“噼啪”燃烧,微光映照,众人的脸颊紫红,怒目而视。

  杨关蹙眉,大声说道:“你们吵什么?这里很安全还是小鬼子仁慈?你们谁能告诉我?”

  “殷珍,快把枪放下,我早跟你说过多看,多了解,不要以你的惯性思维看待问题!”潘云凤按下殷珍手上的勃朗宁,拉扯一旁叙话。

  殷珍很惊讶,她不明白为什么犯众怒,士兵顶撞上司严重违纪,难道自己说话了?

  一座小桥而已,纵然后勤物资匮乏,失守毁桥很正常,打仗死人很正常,而他们好像对党国很不满岂能容忍?

  “你们杵着干什么?打扫战场,快滚!”戚振邦喝令,转身说道:“杨上校见笑,我这帮兄弟野惯了,肚子里装不住事。”

  杨关微微一笑,说道:“这才是爷们,打仗就需要这份气魄,也是你守住界河的根本,他们都是好样的!”

  敢打敢拼的士兵多得是,但没有几支军队挨得住缺枪少弹,无衣无粮的煎熬。

  戚振邦苦笑,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说道:“弟兄们痛恨小鬼子,国仇家恨,这才是挨冻受饿、苦苦坚持没有兵变的原因!”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但无论如何也不原因送死。

  守土抗战是本分,报仇也是根本,条件艰苦可以接受,但不能忍受饥饿与歧视。

  仗打到这个份上,大家不怕死,就怕被人冤枉,死得一文不值。

  并非追求名利,而是替死去的弟兄抱屈,以血肉抗击小鬼子不皱眉,而换来的却是无能,谁受得了?

  通过戚振邦大致描述,杨关大致了解一些事情,蒋光头任人唯亲,致使后勤处一塌糊涂,克扣粮饷很严重。

  嫡系部队供给充足,喂饱填满,从来就不缺物资弹药,战斗力不难想象。

  而其余部队严重匮乏,再经底层官员武装亲卫团,剩下的物资才分给无人待见的兵卒,炮灰!

  整个淞沪战场属北线抗战最艰苦,什么都缺,川军首当其冲,单衣赤足抗战。

  然而,国党的宣传很到位,各种报纸、照片与事实演讲鼓动人心,讲国策、说大义激励士兵士气。

  正所谓上不正,中胡来,下泛滥,一塌糊涂。

  “界桥干系重大,小鬼子即使渡河作战,若是没有界桥运送物资弹药,小鬼子也无法立足。”戚振邦道明厉害。

  杨关点了点头,说道:“界桥毁坏的程度怎么样?它现在是我们的生命线,必须把物资全部运回去。”

  战备物资意味着坚守的时间,抵御小鬼子进攻的根本,指望上峰补给不现实。

  戚振邦紧皱眉头,无奈的说道:“炸毁五米多宽,无法架设通车,我们只能靠人力搬运,运多少算多少吧!”

  杨关双眉上扬,开口说道:“你确定只有五米?桥面距离淤泥有多深?”

  戚振邦一愣,看着杨关一脸喜色,心中也泛起一份希冀说道:“桥墩被炸塔了,大约三米多,你有办法解决?”

  战神打仗没的说,大家算是长了见识,难道还会架桥,何况时间不多啊?

第246章战果丰硕


  御敌生命线,贯通界桥面。

  中华男儿热血抗战,以血肉之躯凝聚一道防线,令杨关钦佩。

  时下面临弹尽粮绝之危,直接关乎界河失守,巫山炮台临险,也危及江阴要塞。

  同时也是双山沙的退路,他不得不掠夺小鬼子,搜刮一切战备物资。

  因此,根据戚振邦的描述,杨关心中大定,大声说道:“魏和尚,带人拆卸三辆卡车,把车墙板与顶棚全部拆下来,快!”

  “是,我这就带人去办!”魏和尚领命,招手带人拆卸卡车。

  戚振邦双目闪烁,一脸喜色,笑道:“看来兄弟们有口福咯,大家抓紧时间打扫战场,小鬼子随时会杀过来,快!”

  殷珍在一边旁听,耳畔皆是不敢置信的言论,从北方转战南方也听到不少怨言,她都不相信。

  心中始终存疑,无法接受,没想到实际情况更糟糕,这些兵卒心里根本就没有政府。

  即使有也是怨声载道,咒骂声一片,死都不怕的热血汉子,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战术战略她不懂,但关乎政治立场她很敏感,这批国党军的表现令她忧虑。

  紧跟着车队撤离,她的心如车轱辘翻滚不宁,国党管理军队尚且如此,谈何稳定全国民众?

  也许自己错了,真应该好好看,用心去听,她在心里嘀咕。

  这时,车队行驶至界桥熄火,杨关跳下车喊道:“和尚,把缆绳拿过来,快点。”

  “来了,都拿来了。”魏和尚抱着缆绳跑来,问道:“教官,你打算怎么办,用缆绳架桥?”

  杨关横了他一眼说道:“别废话,四根缆绳绑在车头上,四根绑在车尾,全部绑死固定好。”

  几人上前,按照他的命令绑好缆绳,迷糊的看着,一脸迷茫。

  潘云凤蹙眉,担忧的说道:“哥,你想用卡车做桥墩能行吗?”

  五米多长的豁口,桥墩断裂三米多,用卡车做桥墩有些天方夜谭,太不现实了。

  戚振邦模棱两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道:“理论上可行,只是无法把握落点,无论偏移还是落位不正都无法架设桥梁。”

  杨关也不答话,蹲在桥面上测量距离,随后回转在缆绳上打绳扣,边操作边说道:“择十人大力者过河,一人中速开车,抓紧时间。”

  “你们杵着干什么,游过去,按令行事。”戚振邦挥手示意,令十人过河等候。

  “你们听好了,这边任务比较容易,只需把绳扣套在凸出的石柱上,看准时机即可,同时拉扯维护。”杨关仔细交代。

  戚振邦点头,严肃的说道:“我明白了,跟在车旁奔行,套上测量好的绳扣,再稳固不动,以免石柱被崩裂而失败。”

  杨关点头确认,侧身说道:“和尚,凤妹,我们三人到对岸去。”

  二人点头,分别以奔跑助力越过豁口,来到对岸桥面上。

  潘云凤依旧担忧,不放心的问道:“哥,我总觉得有点悬,稍微偏移一点将前功尽弃,你看……”

  杨关抬手制止,自信的说道:“放心,你们联合拉扯车尾的缆绳,尽力拉扯即可,我来掌握车头落点。”

  事已至此,众人不再多说,接过对岸抛过来的缆绳准备。

  卡车“嗡嗡”发动,二十米助跑冲锋,速度也很有限提不起来。

  车身两旁数十人紧握缆绳跟随,一路小跑,看准时机套绳扣。

  对岸之人收缆绳,保持缆绳绷紧的状态。

  这时,卡车坠入豁口,后方的绳扣已然套好,并相候拉扯稳固。

  杨关猛拉缆绳,牵引车头落入已毁坏的桥墩上,借助卡车奔行的惯性,难度系数并不大,掌握平衡即可。

  在意识进入感知世界,精准的掌控卡车坠落变化,调节两边拉力。

  如此同时,魏和尚与潘云凤等人拼尽全力,猛拉绑在车尾上的缆绳。

  几十人协作,卡车“嘭”的一声落在桥墩上,精准到位,稳稳的立在石墩上。

  车尾被缆绳拉扯,倒立在豁口中,成功了,众人不可思议的看着,一时无言。

  杨关打破僵局,大声命令道:“别看了,赶紧用车墙板架设桥面,快点,距离天亮不足半小时,小鬼子援兵随时会赶过来。”

  “哈哈,好,兄弟们赶紧行动起来,快!”戚振邦咧嘴傻笑,内心激动,热泪盈眶,有这批物资在手就可以继续与小鬼子干仗!

  人心皆是肉长的,眼瞅着物资可以过河,所有人喜极而泣,就连开车冒险的士兵也“哈哈”大笑,眼泪鼻涕横流。

  情感激化,心酸与喜悦交汇,化作动力架设桥面,在短短五分钟时间里搞定一切。

  车墙板铺路,三角支架稳固,用缆绳捆绑,牢牢的架起一座桥面。

  戚振邦上蹿下跳,大声喊道:“车开慢点,稳住,方向向左打一点,对,不要急,好,就这样……”

  第一辆车顺利通过界桥,杨关笑了,众人没有欢呼,但激动得攥紧了双拳,遍体律动,愉悦身心。

  十四辆卡车顺利通过,满载战备物资,武器弹药。

  全体人员尾随撤离,一路护送过河,战果丰硕,凯旋而归。

  新的问题出现了,戚振邦蹙眉不展,走到杨关身前问道:“这座桥怎么办?留下是隐患,毁掉又觉得可惜。”

  杨关笑道:“看来我们是心有灵犀,你还惦记着小鬼子的物资直说无妨,没必要遮遮掩掩。”

  “哈哈,杨上校不愧为战神,我只敢想心里却没有谱,一旦失守后果很严重,哎!”戚振邦有苦难言,对上峰的跋扈唯有苦笑。

  杨关微微蹙眉,试探性的说道:“怎么,又是那常文轩在捣鬼?放心,只要他怕死就不敢动你。”

  戚振邦面露喜色,说道:“有你这块招牌驻守,姓常的哪敢放肆,双山沙也无后顾之忧,卑职愿效犬马之劳!”

  “打住,你还是喊我教官为好,不涉军是原则,坐镇指导而已,钦差可是见证人。”杨关旁敲侧击,极力撇清立场。

  殷珍一愣,冷讽道:“你涉军真可惜,不过请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谁愿被扔在海里?”。

  a



第247章神归余波

  拂晓凯归,朝霞彩辉。

  一夜酣战,战果丰硕,缴获战备物资二十三车,振奋人心。

  参战两百余人眉飞色舞,一片喜气,脸上皆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战备物资充足,激励战心,抗战士气高涨,抗战儿女的要求如此简单!

  然而,戚振邦紧皱眉头,兴奋劲一去不回,愁容满面,在一旁唉声叹气。

  殷珍冷眼旁观,对他的表现很不理解,开口说道:“怎么,打了打胜仗你还不高兴?”

  言外之意很明显,一战成名,战功卓著,晋升一级十拿九稳,且战备物资赋予抵御小鬼子不成问题,还愁什么?

  小李洋溢的笑容一滞,冷哼一声说道:“幼稚,功劳向来都是上峰运筹帷幄,调度有方,什么时候会轮到我们头上?”

  谎报军情,欺上瞒下,这是国党的一大弊病,没有后台撑腰的必然现象。

  溜须拍马,收买上峰铺后路,谋前程,历朝一来盛行不衰。

  战乱时期尤为明显,拉帮结派屡见不鲜。

  戚振邦摇头苦笑,带领一帮抗战志士不求名利,唯求抗战报国死而后已,仔细想想觉得憋屈,为死去的弟兄们抱屈。

  这一刻,殷珍没有发火,紧皱眉头,贪功枉上她听说过,没想到这么严重。

  将士浴血奋战为什么?

  不说粮饷匮乏,就算满足到位,身陷战场又有何用?

  战功再被剥夺,将士寒心啊!

  如此一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