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望族风流 >

第293章

望族风流-第293章

小说: 望族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15章 贡院考舍

    会试入场的检查,会比乡试时要松懈一些,主要因为会试入场的都是举人,在社会地位上会很高,而搜检的士兵反倒只是一些平民,他们不敢对这些举人老爷有什么不规矩的举动。

    再者,朝廷想保持举人的社会地位,以至于有举人文名,就可以获得一种崇高的地位,免除赋役是最基本的,甚至在考试之时,也可以不被严格搜查,只是做一些例行检查,这也是让读书人能看到希望。

    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举人终究是一个可以期盼的人生目标,而做一个进士,这目标是难以企及的,因为天下人读书人那么多,三年才录取三百人,这对普通读书人的压力太大了。

    纪宁并未排在最前,但位置也比较靠前,他拿着自己的考篮,排队一直走到辕门之前的搜检处,有两名士兵上来行礼道:“这位举人老爷,请把您的具结和考试用具拿给我们一观,有劳您了!”

    言语之间颇为恭敬。

    纪宁把考篮递上去,士兵们甚至都不敢翻动,因为这是举人公吃的东西,他们如果把食物给弄脏了也是罪过。

    最后一名士兵提醒道:“这位老爷,您知道身上不能带纸张和文字吧?”

    “嗯。”纪宁点头。

    “那就请您进吧,这是您的号牌,您在左边的丁字科考舍,过来个人,陪同这位纪老爷去号舍,找不到的话拿你们是问!”士兵是识字的,他们检查具结的时候,会看到纪宁的籍贯和名字,也会有乡试的成绩,当士兵现是当届应届的举人,会格外小心,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是才学绝佳的,而且这些新晋的举人心高气傲,很容易闹出一些事来,必须要巴结着。

    相反那些参加过几次会试的老考生,锐气就不会像这些新晋举人这么足,说话便不用太客气。

    因为纪宁还是应届的金陵乡试解元,在这些士兵看来就有些恐怖了,毕竟金陵乡试也是江南乡试,而江南向来是盛产才子的地方,一个江南乡试的解元,或许比一个进士还难考,之前的江南乡试解元,经过几届的会试之后基本都中了进士。

    有士兵过来引路,带纪宁往考舍的方向而去。

    跟乡试号舍带路的就是场外监考的不同,在会试中,带路的士兵把纪宁带到号舍之后便会离开,第二天监场的士兵会换上一批,这样里面的考生就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士兵是谁,杜绝了收买外面士兵的可能性。

    而且是每一场考试一换,也就是说九天的考试会换三次门外守卫的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来自于京师大营,在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这些士兵的地位也不是很高,他们在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面前都会显得很自卑,更别说是在纪宁这样的举人公面前了。

    “老爷,这就是您的号舍,您比对一下看看对不对!”

    带路的士兵并不识字,但他们之前会熟悉场地,所有的士兵都要知道自己那一科的号舍是在哪里,甚至一些简单的文字也要背下来,比如说甲乙丙丁,比如说壹23肆。

    纪宁的考舍,是丁字科的6伍,而丁字科光是号舍就有近一千个,纪宁的号舍在所有号舍中算是非常普通的。

    这次会试的考生数量,大概有一万一千多人,考生的总数量也是惊人的。

    纪宁进到号舍之中,先要检查一下里面的设施是否完全,包括了睡觉的木板,没有被褥,也没有水盆或者是其余的生活用品,连喝水的竹筒或者茶碗都是需要自己带,里面除了床板之外,还有一个铁盆,里面会有木炭,旁边还有一口很破旧的锅。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马桶了,好在也是冬天考试,会试也给面子,为考生所准备的都是崭新的马桶,不过即便这样,在一个不过两三平米大小的考舍内,守着马桶考试也不是什么很舒服的事情。

    旁边还有个木桶,用来盛放水的,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笔洗,连桌椅都没有,要考试把两块木板拼起来,卡在墙缝中,一块高一块矮,一块当凳子一块当椅子,如果要睡觉,则把两块木板并排放,高度正好。

    纪宁穿着一些厚重的衣服进来,本来还是二月天,天气十分阴冷,纪宁也是早有准备,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把衣服脱下来,当成是坐垫,到晚上可以把衣服当被子盖。

    而他所穿的衣服,也就是他之前准备的羽绒服,还有一件很厚的棉袄。

    “这位举人老爷,您先检查过,如果没问题,我们可要为您上锁了!”一名外帘官,也就是执事官走过来说道。

    纪宁点头,道:“没问题了!”

    说完,他自己也在临时的木板上坐下来,门被关上,外面稀里哗啦的声音,最终屋门被上锁,纪宁彻底跟外界断绝了联系。

    当小门关上那一刻,纪宁在里面感觉到很黑暗,好在门上有小孔跟外界沟通。

    因为有乡试的经验,纪宁也不觉得这里条件有多辛苦,至少每届会试的考试用具都是新的,这也是照顾到所有应考举人的考试条件,而在乡试中很多用具都是旧的,也照样应付了下来,这会试在纪宁看来也就是小儿科了。

    纪宁手头上是没有纸张的,至于卷子也要到第二天才能下来,此时也没有书本在手,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中,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孤独。

    外面的天也不暖和,纪宁没打算生火,不过眼看天黑之后,考舍内还是先了蜡烛和火折子。

    “里面的这位老爷,只有三根蜡烛,您节省一点用,最好是留着考试用,至于这火折子,如果不管用了,可以跟我们说一声,中间会给您换!”外面的士兵倒也是客气。

    纪宁没应什么,把三根蜡烛摆起来,他此时也有些无所适从。

    第二天才考试,这时代的人习惯了早睡,而他的习惯是睡的比较晚。

    换做以前,当一个夜猫子,读书会更有精神一些,但到了贡院中,弊端也体现出来,入夜之后很长时间睡不着。




第516章 题目显蹊跷

    会试的第一场,也是重中之重的一场,便是四书五经文的考试。

    与乡试考三道四书文外加四道五经文不同,会试只考两道四书文,外加三道五经文。

    时间仍旧是三天,从二月初九的早晨,一直到二月十一的日落黄昏,在二月十一收卷之后,到第二天开考之前又是一个没有考试的空窗期。

    纪宁在初八这天,很晚才入睡,半夜睡的也不好,总是睡醒,他对于贡院的环境还不是很适应,一宿睡的不安生,第二天他是在一阵敲锣声中醒来的。

    这是开场锣的声音,整个贡院内被分成了很多部分,开场的时间要尽量一致,而开场锣就是敲给外帘官们听的,外帘官把已经准备好的试卷,放在一个个小木盒之中,木盒上写的是考生的考舍号。

    南方的考生在一边,北方的考生在一边,除此之外,记录考生的仅仅是考舍,连考官也不知道哪个考舍中是哪个考生,毕竟考生抽取的号舍号牌也是随机的,最后的卷子又是弥封的,考卷最后还要经过誊写。

    所以考生在贡院之中,代表其身份的仅仅是考生的考舍而已,谁的成绩好坏,也完全取决于这个考舍的考号。

    一直到最后成绩定下来之后,弥封才会开启,考官也方知道中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三百人是谁。

    二月初九的清早,纪宁醒来后跟平时不同,他不需要梳洗,仅仅需要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便坐下来,在那一方小孔之下,等待考卷被递进来。

    不多时,外面有铃铛声,随即门上的小方孔打开,外面传来兵丁的声音:“里面的老爷,您的卷子来了,您收好了,先检查一下是否有问题,有的话小人马上找官差给您换过,如果没有的话,那也知会小人一声。”

    纪宁把卷子接过来,仔细打量一番。

    跟乡试的试卷很相似,不过会试的卷子要显得更规范,弥封线很宽,给了考生足够的区域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写上去,为了避免重名,考生还要把自己祖上三代的祖籍写上去,最后才是开始答题。

    纪宁最关心的不是四书五经的题目,而是自己的试卷和草稿纸是否有缺损的问题,在确定无误之后,他跟外面的兵丁打了招呼,兵丁这才安心到一边继续守候。

    而对于贡院内一万一千多名考生来说,这次的会试也正式拉开帷幕。

    ……

    ……

    纪宁收拾心情,先把目光落在三道题目上。

    先是两道四书文,第一题,是孟子题:“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第二题,则是中庸题:“舜其大孝也与!”

    两篇题目,让纪宁的第一感觉是不难,因为这两道题目都是简单的出自《孟子》和《中庸》,而没有强改句式或者是从别处拼凑,也就不是什么截搭题。

    也是到了会试这种场合,虽然出题更加宽泛,但同时也对出题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皇帝和文庙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你们就应该出怎样的题目,而不能投机取巧出一些“******”的截搭题。

    只要是四书中的原文题目,在回答上都不会很困难,主要在于理解方面。

    一道题目,只有能明白要考察的方向是什么,才能开始破题写文章,纪宁看到这两道题目之后,先所想到的,不是这两道题目到底应该怎么破题,而是想,这两道题目分别是出自于两位主考官中的谁。

    张玉珏和苏中愈,虽然都是主考官,学的也都是儒家思想,但他们在学术思想上还是有一定不同的,主要就在于对政见的不同。

    纪宁如果是从题目本身来考虑,也根本猜不出题目是出自于谁,但如果是从题目的寓意中来挑选的话,纪宁大概也就明白了。

    因为张玉珏对于中庸之道不太推崇,所以让张玉珏来出中庸题不太现实,所以第二题中庸题应该是出自苏中愈,那所有考生必然会直接猜想,第一道题目应该是出自张玉珏。

    但纪宁却觉得事情恰恰相反。

    在纪宁看来,虽然第二题是《中庸题》,但跟他之前所调查的张玉珏推崇纯孝的思想相符合,所以张玉珏一定会把自己的思想带入到本次会试的题目中来,至于第一题,也不像是苏中愈的手笔,因为苏中愈所推崇的是雅好的古文,苏中愈对于四书中的学术见解,之前纪宁看过几本,都是在论述正统的孔孟思想,第一题中所出自于《孟子?告子章句上》,显然并非是孟子的正统理论为基础,而都是孟子在驳斥告子的一些思想学术,而形成的理论,不符合苏中愈的学术风格。

    纪宁进而推测到,其实两道题目都是出自于张玉珏。

    两个主考官,一个来自于朝廷,一个来自于文庙,结果在最重要的四书文题目上,两篇题目却都出自于朝廷所派出的主考官张玉珏,文庙所派出的主考官苏中愈未曾出题,这就要让纪宁多想了。

    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朝廷掌握了本次会试的主动权,在出题上皆都由朝廷来主导,最后所选拔的人才,也是主要为朝廷所用,文庙的可选择权会被极大压缩。

    第二种解释,就是四书文题目出自于张玉珏,而后续的题目则主要出自于苏中愈,二人在出题上彼此配合,各展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