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大千风水师 >

第161章

大千风水师-第161章

小说: 大千风水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些年长着开始出来安慰他们,说哪里与一处诡异的地方相连通,说不定孩子的尸体,被那个什么所谓的老乌龟,带到了别处,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那个诡异之处。

  洪涛向它们打听后方知,那个地方叫乌龙潭,传闻乃是因为里面生活着一条蛟龙而得名。关于此蛟龙,并不是空穴来风,传说他出世过两次。

  随后洪涛又向其问起这两次的详细情形,他虽然不相信什么所谓的蛟龙,但这种灵异之事却是他所关心,感兴趣的。若是一条恶龙,洪涛不介意直接出手灭了它,为民除害。

  关于这两则故事,老人还向他说的特别详细,连洪涛都忍不住信以为真。这第一个听起来好似是一则寓言故事,用来警示世人的,根本无法从中分辨出善恶。

  说是大约百余年前,大概也就是元朝初期,村里有一位接生婆远近闻名,就连镇子上的大户人家接生都来请她。一天,大约黄昏时分,有一队穿着华贵服侍的仆人,抬着大轿前来请她。

  接生婆看到这排场,心想定然是个大户人家,光赏钱给的就够他们家吃上几个月的。

  因此,便没有多想,更不在乎天色已晚的因素,跟随这队人离家而去。

  坐在轿里,七拐八转的,接生婆感觉方向好像就是乌龙潭。但是他也不确定,毕竟一个是晚上看不清路,再一个就是坐在轿子里,也确实不方便视物。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在一处宅院前停下,接生婆下轿后,顿时高墙大院,红砖碧瓦映入眼帘。看来果然是一处大户人家,于是,她便兴奋的跟随众人进入府内。

  不过,一路上,她心里也在暗自嘀咕:这么大的庄园为何却是如此灰暗,而不是灯火通明呢?这个大户人家是不是太小气了一点,连个蜡烛都不舍的买吗?

  不过,既然来了,她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谁让咱接了这份差事呢,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还是应该有的。若是没有这一点职业道德,想必她也不会出名吧。

  接生婆就这样带着怨气,在昏暗的产房里,将她的工作完成。甚至都没有关心自己接生的是个什么玩意,到底几条腿。将这件事完成之后,主人自然是送她回去。

  一样是那种壮观的排场,可是却只字未提给钱的事,接生婆在心里暗暗气馁,不过却没有言明。她相信如此的排场,他们怎么着也不会让自己白忙活吧。

  就这样接生婆怀着忐忑的心情,跟随众人出了府。而后他们并没有前行多久,只把她送到了村外便让其下轿,接生婆这个气呀!

  不过由于她较高的涵养和职业素质,依然忍住没有发作。此时,主人也下轿来,微笑着拿来一个包裹递给接生婆,微笑道:“这个,我们家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相送,这些平时积攒的豆芽,全当是谢礼了!”。

  接生婆听到豆芽二字,差点没有直接气的晕过去。忙活了半天,搞了两手血,到头来你这一包豆芽就把我打发了。老身虽然穷,也不会稀罕你这些豆芽吧。

  她为了表现出自己高素质的涵养,将包袱推给那人,微笑道:“这次全当是老身行善积德,这谢礼就免了。老身家里还有事,先回去了,天色已晚,就不留诸位了,呵呵!”。

  说着接生婆就要迈步离开,可是那人说什么都让她收下。最后,干脆直接将包袱硬塞给她,快速离开。接生婆无奈只得接着包裹,垂头丧气的离开。

  他现在想起在儿媳面前夸下的海口,就暗自后悔起来,因为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圆了她的话。就这样,接生婆带着气,单手提着包裹,垂头丧气的回家而去。

  连一路上豆芽几乎全从包裹里掉了出来,她却丝毫不理会。最终回到家,她气愤的将包袱扔到桌子上,便回房睡去。她偷偷瞄了一眼,发现儿媳已经睡熟,心下大安,蹑手蹑脚的回到房间,生怕把儿媳惊醒。

  第二天醒来后,接生婆起床无意间看了一眼桌子,发现上面出现一个亮晶晶的东西,闪了一下眼。于是她赶紧上前查看,发现那里竟然是一枚金豆芽。

  此时她才如梦方醒,想起了昨天晚之事。随后,她慌忙出门,前去寻找路上掉落的豆芽。想想她都激动的浑身颤抖,金豆芽啊,这一包裹的财富足够他们家花几辈子的啦!

  可是,对接生婆来说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只剩悔死心。最终寻了一路,甚至她按着记忆中的路线,寻到黑龙潭边上也没找回几根。

  除了院子里的金豆芽还在之外,别的全部消失不见。不知道是被别人捡去,还是自己没了,或许是天注定,她只有这么多财吧。

  据说,后来这个接生婆,居然因为此事,发誓再也不为人接生,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呀!对于这个故事,洪涛自然是不相信的,还没听说过水族需要接生的呢!

  它们几乎都是卵生,即便是龙族,听说也是有龙蛋的,那里还需要接生呀!所以洪涛只是将其当成个寓言来听,不过,从这件事上,也不难看出那个黑龙潭绝对不简单。

  因为许多事都不是空穴来风,有诡异之事人们才会编排出故事。这下一个故事就不能当成寓言了,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此事还是有几分可信度的。

  据那位老人言起,此事发生在五十年前,当时他也只有十几岁,尚未成婚。说起来他还亲身经历过此事,这还要从黑龙潭边讲起,当时他的一位长辈,正在此干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第201章 水族之旅(上)

  黑龙潭边有一片芦苇丛,当时正逢庙会,此人去得很早,刚好路过黑龙潭。有道是人有三急,突然间他感觉有些内急,迫不及待,便进入芦苇丛中来解决。

  就在他释放完,浑身轻松,正准备起身时,一件诡异的事发生了。此时,从水中浮出一个巨大的鱼头,而后这个鱼头向四周仔细打量了一番,便再次沉下水去。

  此人活了大半生,那见过这种事,陆地上的江河湖水中,出现这么大的鱼多半成精了。那还了得,他自然吓得缩在那里不敢移动分毫。

  还好此鱼并没有看到他,后又直接沉了下去。看到这种诡异之事,此人感觉两腿发软,浑身没力,好半天才恢复过来,刚要起身离开,眼前却出现了更加令人震撼的场景。

  只见从水中突然飞出三五个男男女女,男的英俊不凡,女人美貌可人。这些人所穿的衣服款式,根本看不出来是那个朝代的。

  不过随后他们周身闪过一道灵光,身上的服侍便是焕然一新,变成了朴素的明装。即便如此,还是无法隐藏他们身上的气质。

  因为那种高贵是骨子里所散发出来的,就像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年长日久所养成的一样。几人相视一笑,便踏空而去来到岸边。

  随后,他们再次扫视了一下四周,确认并没有外人之后,便向庙会之地行去。待这些人走远,那人强自定了定神,走出那片芦苇丛,故装若无其事的悄悄尾随,也向庙会行去。

  等走到人多之处,他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此人平时就是一个大嘴巴,爱叨叨些事。于是沿途他便向熟人小声嘀咕,说这几人乃是异类,水怪,并不是常人。

  结果,毫无意外的众人都将他的话当成了玩笑,听后都是一笑置之。如此被大家冷落,他怎能不急,于是便向众人言明了方才事情的经过。而后又向大家说道,常人哪能生得如此俊俏,美艳,你们见过吗?

  众人摇头,开始对他的话将信将疑起来。如此一来,自然有好奇之人,悄悄尾随在他们这一队人之后。人类基本上都是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

  最后,人数越聚越多,居然将这帮人团团围了起来。毕竟大型庙会,来个成百上千人,还是有可能的。这一下,这些人想赶什么人类的庙会,凑个热闹也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最后,其中的一个貌美女子,看到这么多人,顿时心生一计。只见她的俏脸上,浮现出哀求的表情:“各位乡亲,能否讨碗水喝啊,你们看,孩子渴的实在是没办法了,行行好吧!”。

  虽然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身份还是怀疑,无动于衷。但还是有一些善良的老者,为他们端上来一大碗凉水。毕竟,四五月份的天气,已然非常炎热,讨碗水喝也是正常,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那个女子拿到大碗后,自然是千恩万谢。但她并没有将水递给身边的孩童喝下,而是向空中一撒。顿时原本晴朗无云的天气,开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消片刻已然是暴雨如注。

  大雨下得人是二目难睁,这庙会看来也是泡汤了。待云消雨霁,哪里还有他们的踪迹,这些人早已不知去向。有老人说这是他们的劫数,那女子借那碗水,破了这场灾劫。

  或许是吧,雨停后,从庙会返回的人们在黑龙潭边,发现了一条无头鱼尸飘了上来,正是那条先前巡查的大鱼。人们说它没有尽到巡查的责任,被主子斩杀了。

  对于这个传说洪涛上心了,因为好多人都知道此事,应该不会是杜撰之言。最后那位老人又向他说这处黑龙潭,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传闻水底曾有一条黑龙盘踞,不知如今是否尚在。

  过去也有水性较好之人,下去查探,可由于水下实在太深,以常人的能力,根本就无法潜到水底,只得作罢。这个深潭自古以来都没有干涸过,果真是匪夷所思。

  曾经有一年大旱,庄家几乎颗粒无收,可谓是民怨四起。潭水自然也下降到了历史最低,可是就在这时,异变突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水面,开始不断的冒出黑气,不一会便是暴雨如注。

  大雨下了几天几夜,直至潭水再次盈满,方才罢休。也因为这场大雨,救活了无数的老百姓。听到这些事情,洪涛感觉这潭底或许真的存在水族。

  于是,他决定下水一探,同时也算是打探一下,那几个孩子是否还有生还的可能。也算是给这些朴实的村民,一个交代吧。洪涛又出言安慰了一下,那几家失去孩子的村民,让其节哀顺变。

  而后便要迈步离开此地,前往那处深潭一探究竟。可是,那户孩子得救的村民,说什么也不让走,他们说洪涛救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再怎么着也得吃了饭,歇息一晚再走。

  毕竟眼看着天色已晚,这方圆几里都是荒无人烟,如此让恩人离开,实在是良心难安。他们自然是将洪涛当成了普通道士来对待。

  看到这些朴实的村民,洪涛实在是磨不开面,无奈只得留下吃了个便饭。虽然是粗茶淡饭,但饱含着这家人的深情厚谊,洪涛吃的非常香甜。

  饭后,又和这家人闲聊了几句,他们便为洪涛安排好房间。农家人原本房间就不是太宽裕,他们便自己住柴房,给洪涛腾出了一间,相对干净宽敞的客房。

  对此,洪涛自然不会同意,以他是乡野小道士,平常吃苦习惯了为由来拒绝。经过一番口舌,洪涛总算说服了这户人家,进入柴房。

  如此一夜无话,安然到天亮。洪涛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大家还都未起床。他想了一下,随手取出两锭共百两纹银,放于床上,而后微微一笑,挥袖离开。

  他相信这户人家应该不会吞没这些银钱,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