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大千风水师 >

第13章

大千风水师-第13章

小说: 大千风水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先是从最基本的辩穴开始:

  穴者,龙脉盘踞之所也,亦为落墓之地,落墓即为点穴,点穴需先辩穴,辩穴即是辨别穴之优劣。

  凡真龙结穴处,必有明显之佐证,在穴前者则为朝山美,明堂正,水势旺,三者当推朝山为最重要。

  穴前之山叫朝,以近案有情为主,朝山高则穴亦高,朝山低则穴亦低,朝山近恐被凌辱,穴宜上聚,朝山低恐防气散,宜就下沙寻穴。

  明堂者,墓穴之前位也,明堂有小中大之别,小明堂在圆晕下,若在见平正可容人倒臣者,方是真穴。

  中明堂在龙虎之间,需取其交会,大明堂在案山前,立穴向融聚处水势,凡有真龙结穴处,必有潮源水合聚交会。以上为穴前之佐证,在穴后者需乐山寺鬼撑,龙虎有情拱夹……

  能辨别穴位之优劣才是第一步,古语说寻龙容易点穴难,所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便是这个道理。点穴之法如下:

  山昂穴窄高处点,四面平和低处扦,砂局均匀中正作,边宽边窄穴当偏,水斜山乱窝中隐,乐空下转定翻身,有来有去寻结穴,山穷水尽向腰寻。

  四处高低穴易压,岭上寻穴为最宜,四边低旷穴恐露,麓下留情窝藏好,左高压穴宜寻右,右高压穴易寻左,前高压穴移向后移,后高压穴移朝前点。

  或近压而远秀,或内而外收,穴需高取而论周围,或远粗而近秀,或收窄而内宽,地须地茂而求窝聚,四畔围鸾,宜识穿弓架箭,众山粗离,须知移步换形。

  山水两宜局罕有,官禄两就法须知,山不如水之有情,禄当就则就之,水不如山之秀拱,官当迎则近之,来脉若天然,休贪朝穿而误转,遇水如弓反,喜得砂蔽以深藏。

  众大一细,取其室女坐闺中而不露,众细一特取其鹤立在鸡群而自奇,坐忌空不忌短,此系常理岂可执翻身回结之局,山直来空横受……

  秀气在下点高则误,情意偏右扦左则。此是仙传真秘诀,明此点穴水无差。

  洪涛对于此书上所说的的什么仙传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仙乃至高之位,又怎会在意人间的风水呢?

  他们已经脱离了凡之一字,大道天师方才是修道的开始,而修道士还不是仙呢。

  可想而知,仙有多么遥远,此书怕是出自一个修道天师之手已然是了不得了,此言应是著书者的自夸之语,让后人对其盲目的崇拜,不过此书放在凡俗界也确实是旷世奇珍了,这一点倒不虚言。

  穴法也分作富贵贫贱几个等级,分类的标准也是一段歌诀,洪涛亦是细细的研读,将其记下:

  十个富穴九个窝,其形恍如一暖阁,八方凹风都不见,金城水绕眠弓案,十个富穴九个高,气度轩昂压百僚,旗鼓贵人分左右,诸般贵格一齐全。

  十个贫穴九无关,砂水飞直不湾环,头卸斜飞龙虎反,淋头割脚受风寒。十个贱空九反弓,桃花射协直相冲,尤防离兑与巽位,砂水反背秽家声。

  当看完寻穴,穴证与点穴之后,对于这些晦涩难懂的言语洪涛也是消化了好几天才勉强掌握其真意,而后又与一路上遇到的风水地理相印证,方才融会贯通。

  由此他开始感叹大千真人口中的这位著书世外高人的智慧,简直是超凡脱俗,如此经天纬地之才不突破天人还真是没天理了。

  让大脑休息了好几天,洪涛才开始研究起净世典之中有关砂水的介绍:

  砂者何,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山又作何,高大者为山,低小者为砂,非确论也。总之真龙融结处,自有诸砂拱应,至于看砂秘诀,先认星体为主,此看砂为富贵贱三等:肥而圆正者为富,大而秀丽者立贵,斜而臃肿者主贱。

  兼需认明形体是属何星,方知其富贵大小与穷运得失,分别星体吉凶,以五行为主,如火星体有尖而利,稍带奇侧,其焰欲动,方是正火体,名曰廉贞又称燥火。

  其焰火不动,两峰并出者名叫双荐,砂石文笔,此等星体,若居正印定出宰辅三公。如木星体……

  此书可谓是将五行之砂的形态,神韵描述的淋漓尽致,洪涛读之亦是暗暗点头,深以为然。

  而后此卷又详细总结了五行砂法的运用以及砂之三六九等的划分和必出之人才的类别等等可谓是对大千世界砂法的总论之言。

  最后关于砂法的终卷言道:总之,龙与砂需两相配合,砂好龙亦好,砂喜开面有情,向我势亲,实为我用,全在消纳工夫,若然反背无情,虽有何益哉!

  读完此卷洪涛也是颇为赞同的点点头,此卷的介绍不难理解,故而他稍微的在大脑中过了几遍之后便已了然于胸。

  于是,底下有关砂之富贵贫贱的内容以及水论总纲,他就大致的翻阅了一下,便已成竹在胸。

  关于砂和龙脉是截然不同的,龙乃是天地大势之走向,亦是山脉起伏之趋势,而砂则是地势幅度较小的地方,与龙脉切不可混为一谈,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但龙砂再好若是没有水作为纽带,便如同首尾不能相接,空有其表而无其魂,故而,水在风水学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洪涛自然也是知道这些,因此,对水法之说亦是深入探究。

  水法总论:阴宅地理,砂水并重,故云,水秀砂明即是地,消砂纳水法中寻,可知水与穴向之关系,不亚于砂也。

  盖水者龙之血脉,穴之外气,来龙非水送,无以明其迹,结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龙穴端赖水为正应……

  现在,洪涛对于砂,水,龙,穴之关系已然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砂者乃是葬地周围的一个个孤立的山头,龙者,龙脉是也,即是山势之走向,地脉之趋势。

  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且评判贵贱优劣的标准也是完全不一样。龙脉者,凶险,陡峭,挺拔,俊秀者为奇,为贵,为好。

  砂者,需明,需正,且不可是奇形怪状,否则便是下乘,贱相,也主后世易出一些三教九流之辈。但是,砂好,龙好,若是无水也是一句空谈,所谓龙遇水则兴,砂遇水则明,也正应了那句砂明,水秀龙汹涌方为贵地。

  明晓了砂,水,龙,穴之间的关系之后,洪涛开始参悟水之优劣的划分:凡水亲朱雀,缠玄武,绕青龙,包白虎,为养阴之水以到云,上坎,拱背,入怀,环抱,囊聚为吉。

  山嫌粗恶,水爱清澈,遇龙入首结穴处,见水三横四直,屈典交流,犹如织帛者,此砂水交恋处也,又必辩水神之出入向何方,而潮会或出于江,或出于湖,辨明方位,龙穴之美恶自知也,凡大地必有逆龙之水……

  朱雀居南,玄武在北,青龙盘东,白虎立西,也就是说西北方向来水需先向南方环绕,这样就能先包主西方的白虎然后从南方的朱雀跟前经过,而后再绕到东方流出,如此便能将北方的玄武缠住。

  如此以来,西方的凶星白虎便不能为祸,北方玄武被缠绕再也不能作恶。而东方青龙为吉,水从吉位流出自然为吉。

  朱雀可以说亦吉亦凶,水从其身边流过意为亲近之意,那样即便它不起好作用也不会起坏作用了,这样的水方为大吉。

  水应是拱凶地,入吉地,所环抱之穴皆为大吉之相。洪涛通过对水法总论的了解后感觉豁然开朗,一些曾经迷惑不解的地方如今经过对比参照,相互印证之后亦是融会贯通了。

  至此,可以说洪涛已然完全掌握的砂,水,龙,穴的基础知识,现在所缺少的也就是运用到实际之中。洪涛知道,这些知道怕是在净世典的第三卷阴宅篇会有详细介绍,现在就不用太过关注了,毕竟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第16章 汉中城相遇


  洪涛一边拿脑海中记忆的风水知识与路上所经历的山水相比对,一边闲散的赶路,偶尔与人卜上几卦,如此算来,到达距离汉中城最近的一个小城之时,已然过去了半月有余。

  来到此城,洪涛首先选择了一家客栈住下洗去一路的风尘,而后便美美的睡上一觉,为去往汉中城养足精神。

  汉中城可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可以追溯到秦惠王年间,距离大明永乐年间已有将近两千年的时间。

  从汉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夺取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到以后的三国时期老黄忠刀劈夏侯渊。

  猛将赵云汉水大败曹军,而后刘备自立汉中王直至后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的许多瑰丽的墨迹诗章。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显示着汉中城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同时汉中又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这些更为汉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关汉中的历史文化暂且不论,单从它的风水地理学上来分析就可以看出此地的不一般。

  汉中城地处秦岭之南,大巴山之北,汉江上游,可谓是南卧巴山,北卧秦岭,怀抱汉江,乃是背负青山,南临环水,刚好形成了一个环水之势。

  水者,才也,才者,天,地,人三才是也,无水则无才,水聚而才来,若水流而走没有任何阻拦则说明才气流失,纵然能出人才也会少上许多。

  因此大明时的汉中城不如如今,因为现在的汉水修建有过水大桥又有大型船闸人为的形成了水口关拦之势,如此一来汉中市自然是人才辈出,而古时它却只能是以其地理之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由于靠近汉水与嘉陵江两大水系,故而比起四川的巴中城要富裕热闹一些,尽管数千年来不断的经历战火的洗礼,但古老的汉中就像是一个不屈的战士,迎着振聋发聩的战鼓之声,昂首阔步,踏出了它不朽的传奇,城市的规模气势都在不断的壮大着。

  虽然如今汉中城已然远离了纷争,囊括于大明温暖的怀抱之中,但那种古朴沧桑的气息是永远抹不去的历史烙印。

  洪涛来到汉中城之后,在城门前伫立良久,看遍此城风水地势的同时也在放松心神聆听这个城市的心率脉搏,感受它独特的气息。

  突然间,他睁开了双眼,目中露出明悟的光芒:或许由风水师踏入寻龙师能利用地势龙脉之力便是要亲身感受大地的律动,让身心更加的亲近自然,方能借助这天地之力为我所用吧。

  想到这里,洪涛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随即迈开大步进入城内。此时时间已然是临近午时,因此洪涛便寻了一个客栈开了客房,叫上一桌美食慢慢的享用起来,他准备吃饱喝足之后再去寻找一个好地段重操旧业。

  按他的打算,汉中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中转之地,他的目标乃是天子之城,古都西安,那里才是他最想要去的地方。

  能被如此多的王朝和古代先贤所看重之地必然有其特殊之处。洪涛酒足饭饱之后便一步跨出客栈,来到大街之上,一边漫步于热闹的街市之上体会当地的特色,一边寻找合适的摆摊之处。

  漫步任逍遥,当洪涛选好合适的地段之后已然是下午的未时了,于是他看了下已然稍微偏斜向西方的日头,点了点头,随即选择了此处安营扎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