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锦年 >

第54章

重生之锦年-第54章

小说: 重生之锦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烛火微澜,继续翻着手中的《史策论》,心有旁骛。
  读到宁君与潘氏联姻,遂而君临天下。
  指尖微滞。
  联姻?
  孟云卿不禁手颤了颤,忽然想起前一世的事情来。
  前一世,她常年在平洲,少有外出,对旁事也少有关心。但她曾经听过,当年的四皇子迎娶了沈家的小姐,大摆了三日的流水席。
  四皇子就是齐王。
  她是这一世才知晓的。
  而沈家就是定安侯府!
  换言之,前一世的时候,齐王迎娶了定安侯府的其中一位姑娘。
  孟云卿掩不住眼中的诧异,侯府同齐王府?
  沈府一共六位姑娘,沈媛早年就嫁到了顾家,府里只剩了大房的沈琳,二房的沈陶和沈妍,以及三房的沈楠和沈瑜。
  沈楠和沈瑜才八九岁,齐王迎娶的不可能是沈楠和沈瑜两姐妹。
  那便只有沈琳,沈陶和沈妍。
  沈妍是二房的庶女,若是嫁到齐王府只能是侧室,不可能是正妻。
  也就是说,前一世时候,是沈琳和沈陶中的一个嫁给的齐王,做了齐王妃?
  孟云卿错愕不已。
  就连手中的书是何时掉落在地上的都分毫不觉,她依稀记得,前一世尾声,齐王已然权势滔天,全然不是今日见到的这幅模样。
  齐王和沈家联姻,是燕平四五年的事。
  孟云卿攥紧双手,眼下就是燕平四年。
  翌日起来,音歌见她床头的灯芯燃尽了。
  灯芯上还有余温,应是点了一夜,临到天明前才熄灭的。
  娉婷端了水到里屋,正好见到音歌在收拾她落在地上的书。
  “怎么了?”娉婷问。
  “姑娘该是才睡了一会儿,灯芯还是热的呢。”音歌悄声道。
  “那还叫姑娘起床吗吗?”娉婷为难,晨间定省的时辰要到了,老祖宗那里应当是给姑娘留了饭的。
  姑娘从来不是贪睡的人,从珙县一路到京中,便是夜里失眠次日都会早起。
  应是才睡着。
  音歌想了想,便摇头:“我去趟养心苑给老祖宗说一声吧。”
  娉婷就点头,窗外阳光有些刺眼,怕姑娘醒,就轻手轻脚拢了拢窗帘,而后才同音歌一道从里屋悄声退了出去,合上里屋的门。
  ……
  晚些时候,等孟云卿微醒。
  窗外的阳光已经透过窗帘洒进来,时辰应当不早了。
  孟云卿唤了声音歌,娉婷,两人才端了水进内屋来给她洗漱。
  “什么时辰了?”她一面洗脸,一面问。
  音歌就道,巳时了。
  巳时?孟云卿呆住,为何不叫她的,连去老祖宗那里定省都迟了。
  娉婷便笑,见姑娘睡得香,音歌姐姐去了趟养心苑,老祖宗说让姑娘多睡会儿,今日就不必去定省了。
  孟云卿叹息,外祖母是疼她,但难保旁人不会菲薄。
  “下次记得叫醒我。”就叮嘱一声。
  知晓了,娉婷应声。
  音歌接着道:“方才侯爷苑里的韵来姐姐过来了一趟,让姑娘用过午饭去一趟西院,说侯爷有事找姑娘。”
  定安侯?孟云卿才意外,“可有说什么事?”
  音歌摇头,“韵来姐姐也不知道,只是说侯爷下了早朝处理些事务就会回侯府,下午才得空,所以让姑娘晌午后再过去。”
  孟云卿也不多问了。
  “我让厨房先做了些吃食,姑娘用过午饭就可以去西院了。”娉婷说道。
  “二姐姐在吗?”孟云卿问。
  音歌点头,“在呢,早前去养心苑,二小姐还问起姑娘来呢。”
  孟云卿便道:“不在西暖阁用午饭了,去二姐姐那里。”


第065章 翰林
  沈琳住在西院的听雨阁。
  听雨阁同芷兰苑离得不远,孟云卿到听雨阁的时候,沈琳恰好去了芷兰苑看婉婉,宝之和怀锦。
  宝之和怀锦才从国公府回来,念着要同姑姑说外祖父家的金龟。
  听闻都是从巴尔进贡来的,整个燕韩就只有这么一对,双胞胎喜欢得不得了。
  晨间去老祖宗那里请安后,沈琳便直接去了芷兰苑。
  “那我们也去芷兰苑吧。”孟云卿唤了音歌一声,音歌应声。
  孟云卿到了侯府几日,还一直未曾去过芷兰苑,正好音歌在,也不用听雨阁的丫鬟再引路。
  端午过后,日头有些大,音歌一路替她打着伞。
  她也仿佛有心事一般,一路上一言不发,音歌也不好问她。
  等到了芷兰苑,音歌才收了伞。
  世子夫人的丫鬟飘然迎了出来,“表姑娘来了?”
  孟云卿莞尔,“嗯,来看看世子夫人和婉婉。”
  飘然就道,“侯夫人早前唤了世子夫人前去,世子夫人不在,二小姐在呢。”
  孟云卿点头,“那也是一样的。”
  言辞间,已到了芷兰苑内屋。
  “表姑姑。”沈婉婉大老远朝她扑了过来,奶娘业已习惯,只是笑眯眯跟在她身后看着。
  一旁的双胞胎宝之和怀锦就睁圆了眼睛看她,表姑姑是昨日才头一回见到,还不熟悉,自然不像沈婉婉那样亲近。侯府教养极好,双胞胎就起身行礼,“表姑姑好。”
  孟云卿启颜,“在做什么?”
  “姑姑给我们剥橘子吃。”沈婉婉抢着应声。
  双胞胎才坐下。
  沈琳正同思凡在剥橘子,见到她来,思凡就起身将位置让给她。
  “世子夫人去侯府人那里了?”她方才听飘然提起,就随意问问。
  沈琳颔首,“嗯,怕是要晌午才回来,让我过来芷兰苑看着。”
  孟云卿就顺势在她身旁坐下。
  思凡将剥好的橘子给到宝之,怀锦和婉婉,三个宝贝都很高兴,端坐在椅子上吃着橘子和其他点心,也不要旁人多照看。
  沈琳又剥好一个,放在点心盘了,拿起一侧的手帕擦了擦手:“你怎么来了?”
  “刚才去听雨阁,屋里的丫鬟说你来了芷兰苑,我就一道来看看。”
  沈琳点头,又看了看她脸色,关切道:“早间听祖母说起,你昨夜没睡好,可是怎么了?”
  “做了个噩梦,像醒不过来似的。”
  “梦都是反的。”沈琳宽慰,而后道,“你来找我?”
  孟云卿点头。
  屋里有飘然,音歌和思凡,还有三个小不点儿和三个小不点的人的奶娘和侍婢都在,她看了看沈琳,沈琳便会意,朝思凡和飘然道,“你们看着些,我同云卿去苑里说说话。”
  飘然和思凡应声。
  沈琳便拉着孟云卿的手往芷兰苑的苑子里去。
  世子和世子夫人喜欢清净,苑里的奴婢其实不多,眼下,只有两个在庭院打扫的小丫头。
  小丫头都是有眼力架的,见她二人单独出来,身边又没有跟着思凡和音歌两个大丫鬟,便都行了行礼,往别处打扫去了。
  周遭就没有旁人。
  “怎么了?”沈琳便问。
  孟云卿也不绕弯,“来问许镜尘的事。”
  沈琳愣了愣,脚下的步子却未定,当是心里有想过她会来问的。
  昨日龙舟会,京中的贵女都在,议论许镜尘的也不少,孟云卿或多或少都听了些去。
  后来在西巷,若不是孟云卿,她还不知如何收场。齐王在,汪大人和刘大人都在,她和许镜尘都有口难辨。孟云卿既然来救场,便猜到了一二,却又不全然知晓。
  她心中不可能没有疑惑。
  往后一行人又去了丰运楼和祖母那里,孟云卿是行事妥当的人,无论是丰运楼还是祖母那里,她问起都不合时宜,所以才会去听雨阁找她的。
  “你要从哪里听起?”沈琳从未对旁人说起过,隔在心中其实压得发慌。卧谈时候,她同孟云卿透露了一星半点,却没有涉及更多,也是想端午节见过许镜尘之后再告诉她。
  没想到其中出了曲折。
  孟云卿便看她,“从头吧,什么时候的事?”
  沈琳幽幽叹了口气,“两年前。”
  沈琳大她两岁,两年前便是十三。
  ……
  两年前的迎春会办在京郊,侯府里的姑娘里,除了沈楠和沈瑜都去了。那时候沈楠和沈瑜才六岁,身边还要奶娘照顾着,去这样的场合不合时宜。
  迎春会向来人多,又挤,还无趣,沈陶和沈妍两姐妹受了二夫人告诫,不敢乱走,母亲到何处就都到何处,规规矩矩。她却寻了处安静的地方,看新到手的公子齐游记。
  新的公子齐游记是三哥拖人稍给她的。
  她看到半夜,才看了三分之一,爱不释手。
  正好迎春会,旁人留意不到她,这般游记讲得是西秦,三哥都少有去过,她想快些读完。
  时值三月里,桃花开得正好。
  她恰好就寻了株了处远离人群的桃花树,坐在树下看书,不觉便到了晌午。
  思凡四处寻她,上午的游园她是躲得过去的,晌午的宴会她再躲免不了被母亲说,就让思凡扶着起身。思凡催得急,她方才又是在桃花树下随意坐着,衣裳都是褶的,还沾了花瓣,就和思凡一道理了理衣裳,才匆匆往宴会那端去。等到宴会时,才想起那本游记落在桃花树那里的,游记是三哥捎人送的,燕韩国中还没有,她一顿饭就吃得忐忐忑忑。
  午宴结束后,她就让思凡在这厢看着,自己快步往桃花树那边去。
  桃花树那边偏僻,来往的人应当不多,她的游记应当还在。
  越是这般想,就越是走得急,三月里,都走得大汗涔涔,生怕自己的书被人拾了去。
  到了桃花树那里,却怔住。
  书倒是还在,只是有人立在桃花树下,翻着她那本游记,看得认真,脸上似乎还有笑意,听到她脚步声,才缓缓回过头来,目光中有些惊异:“书是你的?”
  见沈琳点头,他又道,“字很好看。”
  伸手将书还她,她迟疑了片刻,才伸手接过,脸色倏地有些发红,“多谢。”低头轻声应了句,揣了书便转身离开,接过还未走远,就听那人在身后道,“第十页的批注有一处是错的,缥缈寺不是寺庙,而是集市,西秦自古以来多以此为称,可以去查《伏天行迹》,翰林书院就有。”
  第十页?缥缈寺?
  她是听进去了,却也不回头,还是原路返了回去。直到确认见不到那人,才停下脚步,松了口大气,赶紧打开第十页看看,果真如此,她是批注了寺庙景观如何?本是想留着回头问三哥,却原来是错的。
  缥缈寺不是寺庙,是集市?
  心中的疑问就像白日里见过的男子一般,在脑中萦绕不去。
  她过往从未见过那人,瞧他的神色当是也喜欢看这类书的,夸赞她的字好看,还知晓西秦国中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那句“可以去查《伏天行迹》,翰林书院就有”像魔咒一般,惹得她心里痒痒的,仿佛连觉都睡不好了。
  一直磨了沈修文两日,沈修文才答应偷偷带她去翰林院。
  还得扮作假小子模样,不能乱跑,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老老实实翻书。
  她已然欢欣鼓舞。
  她从前怎么就没想到来翰林院呢?!
  这里的藏书可比书院的多多了,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还是沈修文托人帮她,她才寻到那本《伏天行迹》,据说是孤本,都翻得有些残旧了,她都担心会毁了,可惜的很。翰林院的小童就说,有大人在抄录了,日后孤本就会收起来的。
  还好,不算暴殄天物。
  这两日,沈修文上午早朝,她就躲在翰林院看书,晌午同沈修文一道回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