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乱入 >

第124章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124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乱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侯,你可曾命令禁军四处追捕凶手?”

  说完就紧紧地盯着徐珪,看的徐珪很不自在。

  徐珪有些不明所以,所幸思维比较敏捷,开口道:“末将有何能力指挥禁军,如今朝中位高权重之人只有司徒大人您还有黄太尉、袁司空而已。”

  “嗯……”王允点点头,分析道,“照你们这么说,陛下应该是被刺杀,而其他四具尸体都是陛下的贴身亲卫,据此可以推断,一定是这四人发现了刺客,并与之搏斗,怎奈此人武艺高强,无法匹敌,因此全都毙命;而外出途中,地上并无血迹,因此刺客必定未曾受重伤;老夫方才查看了一番,四名守卫的死因乃刀伤,而陛下则是死于长枪,一个刺客携带者刀枪,而且能全身而退,有如此本领之人……”话音刚落,王允当即看向吴道,那副狐疑的神情,活像一个图谋不轨的老流氓。

  “你……”吴道不乐意了,一脸无辜,“司徒大人,你为何这样看着末将?”

  “……”王允没有回复,而是低头,再次陷入沉思。

  其余三人则个个傻了眼,都在心里暗自嘀咕一声“真是个老糊涂。”

  “司徒大人言之有理。”徐珪点点头,违心的说道。

  片刻后,王允向林冲询问:“林冲,你发现陛下身死后,可曾派遣禁军追捕凶手?”

  “嗯。”林冲点点头。

  “那可有何发现。”

  “末将无能,没有发现任何嫌疑人。”

  “哎,那皇宫守卫可有何发现?”王允叹了口气,再次询问。

  “也没有。”

  “这就奇怪了,难道这刺客就这么消失了不成?”王允百思不得其解,一片迷茫。

  似乎也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片刻后开口道:“陛下可有什么遗诏?”

  “哦,徐某发现一道圣旨,如今就在案台上。”

  “圣旨?”王允面带惑色,扭头看向徐珪。

  “吴道,你将圣旨交予王司徒。”徐珪见状,立马下令。

  “诺!”吴道领命,走上黄金砌成的陛,拿走案台上的圣旨,随后返回,将圣旨递到王允手中。

  王允颤抖着双手打开圣旨,看完之后,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徐珪,随后又低头看着手中的圣旨,皱眉看了良久,似乎确认了圣旨内容,才叹了口气:“你……看过这圣旨了吗?”

  “嗯。”徐珪点点头。

  “那你有何打算?”王允小心翼翼地询问。

  “哎,圣旨虽这么说,陛下亦有将皇位传与我之意,然而陛下新丧,我又怎可以外姓子弟自居,徐某以为,应当等服丧期满,再行定夺。”

  “……”王允惊骇了片刻,就冷静下来,沉声道:“也只能如此了,先帝仅存两个子嗣,刘辩已被董卓鸩杀,陛下亦死于非命,大汉再无正统,陛下这么做,真有尧舜禹之贤呐!”

  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如今死者为大,理应奉旨,尊吴侯你为皇,不过既然吴侯如此忠诚,那就等一段时间也好。”

  一旁的周瑜拱手道:“主公,自古有言,‘国不可一日无君,况且如今汉室动荡,岌岌可危,主公你上有陛下圣旨支持,下有百姓爱戴,堪称顺天命,和民心,此时不登基,更待何时?”

  “这……”徐珪看看王允,又看看周瑜,见周瑜不停地朝自己使眼色,便转过身去,背对着两人。

  “吴侯?”王允见徐珪久久没开口,忍不住询问。

  “那好!”徐珪突然转过身来,“那我就奉旨登基,延续我大汉朝的传统,统领各州郡,平定反贼,兴复汉室!”一直面无表情的徐珪这时突然豪气干云,豪情万丈,强烈的反差吓得众人一跳,只有周瑜这个知情者没有太大的震惊。

  “嗯……”王允点点头。

  想不到王允这个老顽固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没有一点疑问、也没有任何不满,徐珪在惊喜的同时不无疑惑,难道真的是因为这封伪造的圣旨以假乱真,遮住了王允的眼帘?

  “主公,既然如此,就速速派人清理现场,以国葬之礼为陛下送行,以将军之礼为四位禁军送行,并将此事告知各位大臣,另择良日登基,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嗯。”徐珪已经恢复了正常,镇定无比地点头。

  ……

  回去后的一天,奉徐珪命令前往通知花荣的冷夜已经赶来,得知了这一消息,自然少不得祝贺,其间又依次传令各郡,将被汉帝遣往各地的将军都一同叫来。

  而在吴道与林冲的带领下,朝中所有大臣都已经知道了这些消息,刘协与那四个禁军的尸体也都被埋葬,按照规矩,新皇登基,要筑坛,待其筑成时,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七天,而这一天刚好是黄道吉日,也就是徐珪的登基之时。

  站在高高筑起的登基坛上,俯视着底下密密麻麻的大小官员,从主簿到三公,从校尉到大将,都排好队形,等候着徐珪的旨令。

  “众位!自黄巾动乱以来,先后数十仗,徐某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直至征讨董卓,救回先帝,之后平定荆南三郡,后又平定扬州刘繇,终于先帝登基,可惜好景不长,不过两年的时间,陛下便死于非命,我大汉四百年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因此魂归于无,幸得陛下慧眼,看得上徐某,将帝位传与我,徐某必不负先帝所托,誓死平定反贼,兴复汉室,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好!”底下叫好声一片,因为不少都是徐珪的死忠,而如今徐珪又奉旨称帝,自然有更多的人趋炎附势,卖弄着自己的忠诚。

  “哈哈,恭喜哥哥啊!”长久未见的李逵如今已经换了一副模样,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潜移默化的,长期与鲁智深罗士信相处,李逵居然也削去了头发,梯度成了光头,配上那黑乎乎的脸,怎么看怎么不搭。

  “嗯。”徐珪努力憋住笑意,看了看李逵,接着宣布,“古人有言‘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徐某可以说是顺应天意,奉诏登基,而现在吉时已到,便谨遵先帝遗诏,奉天承运,登基为皇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堂任职,极尽贤能(一)


  “好!”底下叫好声一片,以李逵、花荣、高宠、林冲等人为首的武将一声盖过一声,让这个登基仪式无比热闹。

  仪官上前,为徐珪龙袍加身,等整装完毕,徐珪抑制着心里的激动,努力平复着微微颤抖的声线,朗声宣布:“朕受命于天,得以承汉室大统,续命以佑百姓,今日得众位支持,朕信心滔滔,决意带领众文武励精图治,光耀汉室,众爱卿可有此豪情?”

  “有!”下面一片喧嚣,以激昂的声音回应着徐珪。

  “嗯……”徐珪微微点了点头,龙袖一挥,“就此散去,上朝!”

  “遵命!”

  ……

  就这样,徐珪举行了史上最简短的登基仪式,说了最少的话,就正式踏入大殿,坐上龙椅,俯视群臣。

  “主公,”小三国突然开口,“由于您选择支线二,并成功登基,因此奖励主公1000能力点、50000功勋点、50英灵点以及3次抽奖机会,当前拥有1600能力点,50103功勋点,以及69英灵点。”

  “嗯,朕知道了。”徐珪抖了抖龙袍,在脑海中回复了一句,随后看向底下站好队列的群臣,当即起身,朗声宣布,“众爱卿服侍先皇两岁有余,大多未曾升迁,朕今日就选贤任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破格封赏!”

  “?”

  徐珪话音刚落,眯眼扫下去,见不少大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顿时有一个新的想法,立马神情严肃,故作神秘状,娓娓道来:“朕早年遭遇黄巾之乱,丧家失所,所幸得一高人传授武艺,得以保身;然而除此以外,还有一绝艺,这才是真正让朕得以存于乱世的宝藏!”

  “嗯?”

  底下不少文武疑惑之色更甚,徐珪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朗声说道:“那就是九五之术,识人之明!”

  徐珪说完,下面不少文武面面相觑,周瑜出列拱手道:“陛下,末将知道,您能未卜先知,看透贤能,此事从昔日洛阳大火,以及任命人才,就足以看出。”

  “嗯。”徐珪点点头,接过话题,“诸位爱卿的才能,朕早就了然于胸,诸位爱卿信也不信?”

  “信!”

  不少文武或许是将信将疑的,不过如今徐珪不仅是主公,更是一国之尊,所以对于他的话,就当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吧!

  “陛下,洒家不信!”

  徐珪突然听到有人怀疑,并无半点不悦,循声看去,只见是鲁智深。

  “呵呵,国师为何不信?”

  “哈哈,陛下,既然你能看透贤能,那就说说洒家有何本事?可不要说洒家只会敲木鱼念念经啊!”

  隐约听下面不少人在憋着笑,徐珪也露出笑意,和声道:“恰恰相反,国师不仅不会敲木鱼,而且即便是念经,也是仅会皮毛。”

  “咦!”鲁智深大惊,瞪大了凶目,挠了挠光头,点头不已,“还真是呢!”

  顿了顿笑道,“那照陛下所说,洒家岂不是一无是处了?”

  “呵呵,国师所言差矣,你武艺高强,却几乎未曾显露吧?”徐珪微微笑了笑,心想要说识人,我几乎都知道,你们的数据可是稳稳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啊!

  见鲁智深神色微变,徐珪朗声一笑:“国师有一套‘疯魔杖法’,步战几乎无敌,是也不是?”

  “哎呀呀!”鲁智深大惊,吼了一声,“陛下果然有此异能,洒家确实会‘疯魔杖法’,不过此时从未对任何人说出,您是如何知道的?”

  “呵呵……”徐珪隐晦地笑了笑,选择笑而不答,双手平举,朗声宣布:“诸位爱卿,现在,朕就对在场各位依次封赏!”

  “多谢陛下!”

  “嗯,”徐珪点点头,感受着唯我独尊的霸气,以及俯瞰众人的高高在上,清了清嗓子,高声下令:“在官员制度上,朕依旧奉行先代流传下来的三公九卿制。”

  再次清了清嗓子,徐珪朗声宣布:“汉朝元老王允仍为司徒,袁逢为司空,黄琬为太尉!”

  “多谢陛下。”三个老臣排在前头,出列领命,下拜道谢。

  “昔日张丞相在位之时,曾提议设立内阁,朕以为此实乃多一事而辛劳之举,当属鸡肋,朕有意撤之,如何?”徐珪任命完三个老家伙,环视一周,征求众人意见。

  “谨遵陛下圣旨!”不少人点头附议,没有一人提出反对。

  “嗯。”徐珪满意地点点头,其实内阁确实对他来说没多大用,与其说内阁是强化了皇权,不如说是丞相这类人僭越职责,充当起皇帝的监工进行监视的一个场所。说形象点,内阁名为让皇帝在其中处理政务,实际上就等于是家长建造了一个书房,让孩子在其中做功课。

  “既然内阁制度已经废除,丞相司直,丞相长史,丞相征事,丞相长史,丞相史;丞相少史等官职,朕也一律废除,任职之人朕会另有安排。”

  “是!”包拯、荀彧、荀攸这些在职的纷纷出列,拱手领命。

  “荀彧。”

  “微臣在。”荀彧拱手,静待徐珪的任命,他虽然心向着汉帝,对徐珪称帝之事不怎么接受,但自从看了徐珪公告天下的遗诏后,便深信不疑,况且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