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59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59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爬起身来,随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向元起弯腰行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元起的心神都在昏迷的女子身上,也就没留意身边这个年轻人,直到他开口答谢,元起才转过头看向了年轻人,语气中带着内疚的说道:“先生不必言谢,是某考虑不周,让你们受惊了。”

    听着元起的话,年轻人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赞叹道:“久闻骠骑将军、冠军侯待人亲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元起随意的说道:“些许微名,何足挂齿。先生过誉了。”

    两人正说着话,昏迷中的女子苏醒了过来,刚刚睁开眼睛,就着急的向身旁看去,看到两个少年都是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口中说道:“孔明,石霓,你们没事?”

    两个少年都是说道:“二姐放心,我们没事。”

    元起却被女子的话震惊了,孔明?难道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诸葛亮吗?迟疑了一下,元起对着先前和自己说话的那年轻人说道:“敢问先生可是孔明先生诸葛亮?”

    年轻人微笑着回答:“不才正是诸葛亮,却不知将军如何得知草民贱名?”

    另一个少年人插嘴说道:“二哥,咱们先扶二姐回马车上休息吧。”

    诸葛亮向元起拱手告罪,然后和少年一起扶着女子回到了马车上。

    片刻之后,诸葛亮又回到元起身边,拱手说道:“将军,适才倒地的女子乃是家姐诸葛玲,少年是不才的三弟诸葛均,我们姐弟三人从徐州逃难而来,意欲投奔江东,我家大哥诸葛瑾在江东做幕僚。谁料半路遇到劫匪,若不是将军出手相救,我们姐弟三人恐怕就要惨遭毒手了。”

    确认了诸葛亮的身份之后,元起心中欣喜不已,自己一直苦苦找寻这位卧龙先生,却毫无结果,原来诸葛亮是徐州人士,后来才搬到南阳居住的,难怪自己之前一直找不到他。

    听着诸葛亮的诉说,元起心中一动,说道:“某听闻江东孙策正在和严白虎交锋,眼下恐怕去不得江东,况且这一路之上毛贼甚多,先生姐弟三人一路行去,怕是不太安全。”

    诸葛亮叹息了一声道:“将军说的,亮也知晓。只是我们姐弟三人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了,若是在此盘桓不去,生计难有着落啊。”

    元起认真的看着诸葛亮说道:“若是先生愿意,某可为先生盖一座房屋,一应吃穿用度,均从骠骑将军府支出,如何?”

    诸葛亮天性谨慎,听到元起如此优渥的条件,反而迟疑了起来,斟酌着说道:“未知将军要亮做些什么?”

    元起笑道:“先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好,就是求学。”

    “求学?”诸葛亮疑惑地问道。

    “没错,求学。某将书写一封书信给荆州牧元表,让他安排你进入鹿门书院,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元起轻描淡写的回答着。

    能够拜在庞德公门下求学,可以说是每一个士子的心愿,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他却没有盲目答应下来,而是追问道:“学成之后,亮又该怎么做?”

    元起双目中闪过一道精光,直视着诸葛亮,然后笑着说道:“哈哈,孔明你也太婆婆妈妈了,学成之后,自然是找个梧桐树,翱翔于九天之上了,难道要找个如意郎君,把自己嫁出去?”

    诸葛亮听完元起的话,内心激动莫名,说道:“亮本一介布衣,声名不显,能得将军如此抬爱,心中实在惶恐,今又蒙将军搭救,万分感谢。”元起微笑着说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今日一介布衣,来日你觉得会是什么?”

    诸葛亮也笑着问道:“将军举荐亮拜入庞德公门下求学,就不怕某愚蠢不堪,坏了将军威名?”

    元起眉头一挑,哈哈笑道:“某只尽心种梧桐树,些许虚名,不提也罢。”

    诸葛亮也开心的笑了起来,虽然元起的意思是招揽自己,但是把他比作凤凰,自己当然很开心了。自己现在是什么?落魄文人。可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云人物(虽然自己认为自己是,但是别人没有认为自己是啊),元起就给自己这么大的面子,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在心中滋生起来。别的不说,就凭今日元起救命之恩,他就不可能在日后站到元起的对立面去,但诸葛亮还是笑道:“将军大才,亮佩服!”
………………………………

第七十二章 挖人

    元起命人在南阳郊外给诸葛亮姐弟三人盖了三间房屋,在房屋未盖成之前,诸葛亮姐弟三人就暂时先住在太守府中。

    在太守府中相处了十几天之后,元起和诸葛亮通过逐渐的深入了解,渐渐都对对方生出了敬佩之情。元起发觉自己低估诸葛亮了,即便是没有经过庞德公的传授,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称得上是卓尔不凡了,有一种人是天生的妖孽,在某个领域可以无师自通,进而达到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地步。显然,诸葛亮就是这种人,他在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其实严格说起来,元起本身也可以归划到这一类人中,他在武学方面的天赋,简直比妖孽还妖孽。

    而诸葛亮佩服元起的地方,除了元起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亲厚为民着想的品性之外,更是被元起浩瀚如大海的才学所折服,随意一句话都可能饱含深意,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往往立意新颖,而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出人意表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两人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内,彼此的默契急速增长,友情也达到了目前所能达到的临界点,几乎是无话不谈,甚至常常秉烛夜谈到深夜,然后两人就在同一张床榻上抵足而眠。

    十几天之后,荆州牧元表的书信来了,信中言明愿意举荐诸葛亮到庞德公门下求学,并且经过初步的询问,庞德公也答应了此事。

    收到元表的书信之后,诸葛亮依依不舍,说心里话,现在他是真的有点舍不得离开元起了,不止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在元起身边,更主要的是,现在诸葛亮已经把元起当成了良师益友,舍不得分开了。

    元起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舍,但是大局观一向出众的元起,还是忍痛帮诸葛亮收拾好了行囊,然后亲自送诸葛亮离开了宛城,一直送到南阳郡的边界,这才与诸葛亮告别。元起明白诸葛亮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求学,如果不让他去求学,而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那简直就是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元起可做不出来。

    诸葛亮走后不久,郊外的房屋也盖好了,诸葛玲和诸葛均就搬到了郊外居住。元起每隔三五天,总要过去看看,如果发现姐弟二人有什么需要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派人给送过去。对诸葛玲姐弟两人的照顾,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让姐弟俩心里都十分感激。

    空闲下来的时间,元起再次投入到了探索人才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位来投靠自己的能人,却不是自己找来的,而是自己送上门来毛遂自荐的。

    当时元起正在军校场观看军士们训练,一名穿着普通士兵衣甲的人走到元起面前,要求投在元起麾下。这个士兵让元起很好奇,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魏延魏文长!

    在魏延之后,又有一个人也是送上门来投效的,这个人是元起的岳父锦尚举荐来的。锦尚怕元起在南阳孤掌难鸣,所以把自己昔日的一位学生推荐了过来。这个人叫顾雍,字元叹,是吴郡人,早年间曾在锦尚门下求学十年,和锦尚情如父子。得到了锦尚的推荐信之后,顾雍一点犹豫也没有,就跑到宛城来投靠元起了。元起自然也知道顾雍的大名,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和内政型人才。

    元起见到顾雍之后,也是无限欢喜,当即就授予他从事的职位,负责管理南阳郡中一应大小政事。

    更让元起喜出望外的是,顾雍来到之后,还给好友鲁肃写了一封信,让鲁肃来南阳看看。当时鲁肃是临淮郡的豪强,收到顾雍的书信之后,来到南阳逗留了几日,暗中体察民情,见到元起深得民心,是可以托付终身的明主,于是回到临淮散尽家财,全部换成武器和粮草,装满了三十车来投靠元起。

    元起和鲁肃一日长谈之后,当即任命鲁肃为幕宾,负责协调文武官吏之间的调度。

    此后半年,元起只提出治理南阳的大略方针,然后完全放权给顾雍和鲁肃,两人在对元起的方针进行详尽的核实与补充,然后在宋琼等人的帮助下,把元起的政策完美无缺的实施下去。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宛城恢复了原来的繁华,城中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这个世界少见的几处世外桃源之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会,荆州牧元表召集各地官员前往襄阳进行集会。这种场合元起以前也是经常参加,毕竟他是北平太守,年底的年会怎么可能少得了他呢?只是今年的年会与以往却不尽相同。以前元起是在幽州参加年会,幽州牧是自己的父亲元鹰,而今年却要在荆州参加,主持者则是荆州牧元表。

    为此,元起特意从秘宝中,精心挑选出来一件玉佩,这件玉佩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佩戴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

    把玉佩装在精美的盒子里,元起带着赵虎和二十名天归营精锐就出发了。一路向南,元起一行人快马加鞭,经过几天的行程之后,进入了襄阳地界。

    刚一进入襄阳,就能感受到极具年会意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街边到处都是贩卖各种东西的小商贩,熙来攘往的人群,就好像是永远也不会断流的长江一样,在街道上奔流不息。

    放缓了马速,元起等人一边兴致盎然的观望商贩们贩卖的各种物品,一边缓缓向前行进着。忽然,一队人马速度极快的从另一边跑来,丝毫不顾忌街道上拥挤的人群。为首一人一脸凶相,身穿锦衣,下巴高高扬起,用眼角的余光看人,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

    看到这个人之后,元起心中不由得一阵不喜,说起来能让元起无缘无故的主动去讨厌一个人,除了袁家那个骄傲自大近乎到白痴程度之外的袁白,眼前这个不知名的人,算是第一个了。

    忽然,一个孩童带着天真的笑容,在街道上横穿而过,她似乎全部的心思都在看着手里的玩偶,一点也没注意到不远处正在高速向她跑来的奔马。远处的元起自然看到了即将要发生的惨剧,急忙高声大喊:“对面的骑士快止步!”

    对面奔驰来的一队人马仿佛根本就没听到元起的呼喊,依旧横冲直撞的狂奔着,笔直的向着小女孩冲来。

    眼看小女孩就要惨死在马蹄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利箭呼啸着飞来,射穿了为首者的马头,余势未消的利箭带着强悍无比的力道,洞穿了马头之后,又扎进了另一匹马的马头中。

    这是一箭双雕的手法!元起立刻就分析了出来,射箭之人的射术,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巅峰的人之一了。

    被利箭接连射穿两匹马头,奔驰中的马队立刻混乱了起来,战马在受惊之下,纷纷掀起了前蹄,人立了起来。一些骑术差点的骑士,顿时被掀翻下马,摔倒在地上。

    一名年近五十的壮汉在街角闪出身影,快速来到街道上,一把抱起了处于惊呆状态中的小女孩,然后退到安全的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