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303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303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呼声,远远地传下关来,让犹豫不定的泰山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踏平斜谷关,将里面的人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先前他在利欲熏心之下,设计害死了元协,本以为自己可以借机登上天子位,没想到元协竟然立了这样一道遗诏,把帝位传给了元起!自己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还损兵折将,失去了于禁、严颜、孟达等军中大将不说,还损失了四万多的人马,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被他寄予厚望,准备日后拿来平定天下的精锐荆襄军团!现在,他还要眼看着皇甫初和钟繇等元老级的大臣,将元起捧上帝位!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泰山接近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他的右手,缓缓地举了起来,随着他的动作,十万益州军们已经把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只要泰山挥落手臂,他们就将拔出战刀,誓死踏平斜谷关!

    当泰山的手臂就要举到顶点的时候,一道粗壮的声音,忽然从关墙上传了下来:“大哥,你收手吧!”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一直在旁看着的张武,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张武是耿直,脑筋也不是十分的灵光,可今天的事,他却也看了个明明白白,他知道,泰山是真的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以忠义为本的大哥了。

    尽管张武的内心中,十分不愿意和泰山为敌,但是既然泰山已经和他割袍断义,张武那就只能彻底的站到元起这一边。他此刻站出来,是希望泰山能稍念旧情,就此罢兵,避免两方人马生灵涂炭,也避免泰山向更深的泥潭滑落,更避免自己和泰山兵戎相向。

    泰山抬头看了张武一眼,眼中中带着复杂的情绪。张武这张黝黑的面孔,是泰山这辈子记忆最深的面孔之一,毕竟二十多年的生死相依,朝夕相处,可不是一日两日便能淡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关威和张武这两员虎将,泰山自己的性命早就不知道丢了多少次了,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成为一方王者,关威和张武功不可没。可是如今的张武,已经是元起的手下大将了,是泰山亲手把张武当作弃子抛了出去……一丝悔恨,一丝怨念,一丝追忆,交织在泰山的思绪中,让他的心潮久久不能自已。

    良久,泰山才从和张武的对视中移开目光,轻笑着说道:“这不是斗杀天将,张君侯吗?怎么,要指教本王啊?”作为一代枭雄,既然已经把张武当做了弃子,那就断断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城关之上,张武摇着头,诚恳地说道:“大哥,今日的事情连俺老张都看的清清楚楚,又怎么能瞒过全天下的人?你走吧,俺也不想和你刀兵相对。再说,圣上遗诏,要让燕王继承天子位,这是数十位大臣们都能证明的事情,已经是事实了,谁也改变不了的。”

    泰山握紧的拳头,在张武的劝说下,终于松了开来,缓缓的放下,垂在了身侧。泰山是最看重名声的,他之所以能在今天登上汉中王的王座,和他平日里广布仁义是分不开的,让一大帮有才华的人慕名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帮助自己成就今天的事业和地位,即便是缺失了庞统和张武这样的顶级谋臣和武将,也不会显得有太大的损失。可如果自己今天要是下令强行攻打斜谷关,那就等于是把自己以往辛苦建立起来的仁义形象全给毁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兵力不够,想把斜谷关内众人斩尽杀绝,显然是不行。

    最终,泰山从牙缝中蹦出了两个字:“撤军!”十万益州军在泰山的命令下,如潮水般退去。临走之前,泰山回过头来,眼神看向了城关上的元起,恰好,元起也在看着他,两人用眼神无声的做了一次交锋,泰山告诉元起:本王会回来的,到时候,你就得交出天子之位了。而元起则是告诉泰山:本王下一次进兵汉中之时,就是你灭亡之日!

    其实元起是很想将泰山留下来的,可是元起这次只带来了五万燕军铁骑,再加上历经大战的四万多天子扈从,也不满十万人,疲战之后,守城还有富余,但若出城和泰山野战,胜负就在两可之间了,现在元协刚刚身死,对麾下将士们的战斗力是很大的打击,这样没有把握的仗,元起是不会打的,所以,今天也只能任凭泰山安然离去了。

    目送着十万益州军逐渐远去,元起回过身来,向皇甫初、钟繇等数十位大臣们说道:“各位大人,刚才事急从权,某能理解各位的心情,现在危机已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才是。本王并无不臣之心,也不能继承天子位,还是在小协子,呃,在圣上的子嗣中选一人来继承帝位。”

    皇甫初和钟繇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叹息了一声,皇甫初率先开口说道:“燕王不必推辞了,这件事,是圣上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临时作出的决定。”

    钟繇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块黄色的绢布,递给了元起,道:“这是圣上早就拟定好的诏书,只是一直没有发布而已,燕王就是圣上钦点的天子继承人,这道诏书中有着明确的昭告。”

    元起打开诏书,逐字看了起来:皇兄啊,小弟这就先走一步了,以后元氏的江山和子民,你可要帮我照顾好啊,别让后世人把我说成是懦夫,这样,我也就可以安心了。皇兄,你对我的教诲,我永远记在心中,这次御驾亲征,是我故意搞出来的,你也知道,我是个男人,每次都要你千里迢迢的赶来护驾,我的脸上也挂不住啊,堂堂天子,坐拥万里江山,却只有皇兄你维护我,其他的所谓诸侯都想着怎么多抢点地盘,捞点好处,什么忠臣义士,仗义死节,也只能呵呵了,生如行尸走肉,浑浑噩噩,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杀一场,象个男人一样的离去,皇兄,这个烂摊子就交给你了,你可别怪我啊…

    对了,你也别想着在我的孩子里找一个出来当皇帝,嘿嘿,实话告诉你,你的两个侄子,都已经被我送走了,你是不可能找到他们在哪里的,你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担忧,不管怎么说我也当了十多年的天子。还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挨饿受冻的,放心好了……

    元起豁然抬头,看向皇甫初和钟繇,心中充满了震惊!元协为了断绝自己推让天子位的想法,竟然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了民间藏匿了起来,这是元协对元起的绝对信任,但同时,他却对自己的孩子太过绝情了一些啊!皇甫初和钟繇看出了元起心中的震惊,同时说道:“别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两位皇子被送去了哪里,只知道是被一位妃子带走了,这位妃子是谁,我们就不知道了。”

    元起叹息了一声,看来元协是真的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不惜身死,而且还送走了两个儿子,为的就是让元起能够心无旁骛的登上天子的龙椅。这份感情,这份信任,让元起感到心头像是堵住了什么东西,沉甸甸的。

    低下头,元起继续向诏书上看了下去:皇兄啊,我在写这道诏书的时候,皇甫初和钟繇两位老大人都在场,是他们亲眼看着我写完的这道诏书,朝中文武百官人数虽多,但是值得我托付后事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位了,本来杜畿也算是一个,可是我却把他派到你那里去了,嘿嘿,现在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当初让杜畿去你那里,我就已经打算把天子位让给你了,否则你以为我真的是吃饱了撑的,让你掌管那么大的地盘,还封你做燕王吗?这个天下是你打下来的,就由你来治理吧,我这个甩手掌柜,坐的不开心啊。在诏书的最后,元协的字迹显得有些沉凝,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血性:皇兄,你曾教导我,好男儿当懂得取舍,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男人,我想做一个你口中的真男人,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取舍,不要为我难过,不管我会是怎样的死法,那都是我的选择,或许我会死的很难看,不过我不后悔,把江山交给你,我很放心。皇兄,临收笔了,说实话,我心中还真的有些不舍,大好河山啊,我是再也看不到了,不过我会在天上盯着你,要是你不能让我元氏江山变得更加壮丽,我可是会翻脸的,望卿倍加努力,不负朕之所托。

    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诏书,只有最后这一句,才是符合元协天子威仪的,其他的话,都像是在聊天,在和自家的兄长在聊天,没有丝毫端庄神圣的气息在内,元协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缓解元起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因为元协知道,自己的死,一定会让元起十分难过。或许这样玩世不恭的语调,可以让元起的心里好受一些。

    收起诏书,元起珍而重之的叠起来,放进铠甲内贴近心脏的位置,两行热泪再也无法阻挡,顺着他的面颊滴落下来,划过华丽的游龙啸天甲,摔落到了地上,瞬间便被摔成了无数瓣儿,伴随泪水而下的还有元起愧疚的声音:”他还是个孩子…”
………………………………

第三百八十章 讨伐泰山

    作为绝世枭雄,宇宫照烈对时机的把握非常准,早在汉中争夺战之后,宇宫照烈便进入了休养生息时期,一年多以来,宇宫照烈广募人才,并为丧失掉的中间力量补充新鲜血液,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宇宫照烈先后提拔了五十多名文武将官,其中有两员大将,深的宇宫照烈的器重。

    这两人,一个名叫李进,字子贤,是交州高兴郡人,出身于贫苦的农家。困苦的生活,造就了李进坚韧的性格,李进年少时独自进入深山十年,十年后,练成一身绝技,在交州从军,累积功勋从一个无名小卒,升迁到了骑都尉的官职,后来因为皇帝元宏时期的朝政混乱不堪,心中有大志的李进辞去官职,开始游历四方,经过数年的辗转之后,来到了兖州,他看到兖州政治比较清明,宇宫照烈治军有方,便在兖州再次投军,用了三年的时光,重新坐回到了骑都尉的位置上,后来被夏侯惇发现,推荐给了宇宫照烈,宇宫照烈见到李进武艺惊人,竟然可以双战颜良、文丑而不落下风,一时间惊为天人,立刻拔升其为虎威将军,跟随在自己身边。

    另一人。名叫越兮,是山东隐士越老夫子之子。字雨孝。越兮自幼便武力过人,成年后用镔铁打造了一柄三叉戟,持此戟所向无敌,接连打败了十几位名将,后来引起了宇宫照烈的注意,宇宫照烈带着礼物亲自赶往越老夫子家中,请越兮从军。越老夫子感于宇宫照烈的诚意,便答应了下来。越兮也便成为了宇宫照烈手下的又一位大将

    在得到这两员虎将的帮助后,宇宫照烈终于有了可以和元起麾下的五虎上将一争高下的猛将了,再加上一年多以来的休养生息,使得宇宫照烈的实力大进,麾下兵精粮足,于是,宇宫照烈便趁着元协身死,元起刚刚接掌元氏帝国的时机,进位自称为魏王,割据青、徐、兖、豫四州,雄踞中原。

    随着宇宫照烈自称魏王的事情发生,元起麾下的百官们,出现了两股不同的声音,一股声音是主张以剿除泰山为主,为先帝报仇雪恨,以正皇室的威仪;另一部分人则是认为先帝刚刚驾崩,宇宫照烈就自称魏王,比泰山还要可恶,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把宇宫照烈当做第一对手,尽快将其剿除。

    这两种意见,都有着一定的道理,其实无论是泰山还是宇宫照烈,都是当今世上一等一的枭雄,这两个人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元起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