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232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32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说道。见到元协醒来,王密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寝宫。现在,这里已经不需要他守卫了。

    元起摇头笑了笑,然后走到龙床边,伸手拿过龙袍,披在了元协的身上。一只大手顺势扣在了元协的头顶上,安慰着元协:“放心。河北那边暂时不会出现问题。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凉州叛军打败。”

    感受着元起手心中传来的温度,元协的心也被温暖了起来。自从被元起真正的扶上帝位,摆脱了被董猛当做傀儡的局面之后,元协越来越感到身边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人了,这或许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难怪元起那么不愿意当天子。而是一定把帝位留给自己,元协如是想到。

    元协刚要说些什么,一阵怒吼声忽然从寝宫外传来:“让开!某要面圣!”王密为难的声音随之响起:“将军,未得圣上召唤。外臣是不能进宫的。”先前说话的人几乎是用怒不可遏的声音吼道:“某父已为国尽忠了,某一定要为父报仇!”

    元协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元起,他知道,大吼大叫之人,一定是元起带来的,在京城,是不会有人敢藐视元协的威仪的。元起叹息了一声,解释道:“是马将军之子,也是某的结拜兄弟,马越。他一定是得知马将军身亡的消息,想要报仇雪恨。”

    “原来是马爱卿的儿子,我在马爱卿临终前,曾答应过他,要照顾好他的儿子。”元协一听是马腾的儿子马越,心中一丝细微的不快,瞬间烟消云散了。

    片刻之后,元起带着马越走进了寝宫,马越狮盔蛮铠,腰束玉带,目若朗星,元协单看马越的外表,就对马越产生了三分欣赏之意。若没有马越头盔上和腰间的孝带,元协几乎都要忍不住夸赞马越几句了,西凉锦马越的魅力,那可不是用嘴吹出来的。

    双膝重重的跪在地上,马越还未开口,脸上已是热泪纵横,哽咽着说道:“陛下,臣的父亲为国尽忠,死得其所。可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自从臣跟随在二哥身边至今,已经有整整五年未曾见过父亲了,谁料却天人永隔!请陛下恩准臣领军为父报仇!”

    元协刚要说话,又是一阵怒吼在寝宫外响起,打断了元协的话:“某要面圣!某要请命出征!”元协无奈的再次看向元起,不知道这又是谁在大吼大叫。元起也颇感苦恼,无奈的解释道:“是长安张将军的侄子,张龙。”

    未几,王密带着张龙走了进来。张龙跪在马越身边,神情悲痛的说道:“陛下,臣的叔父困守长安,凶多吉少,臣请命出征,前去救援叔父,请陛下恩准。”

    带着张龙走进来的王密,脸上的神色忽然一暗,然后走到元协身边,从衣袖中递给元协一张战报,低声说道:“这是钟太傅刚刚得到的消息,长安已经失陷了,张将军……已经殉国了。”

    王密的声音虽低,但在场的几人除了元协之外,都是武道的大行家,王密的话,自然也被其他几人听到了。张龙失魂落魄的跪在地上,良久之后,忽然大叫一声,张口喷出一口鲜血,昏厥于地。和张龙跪在一起的马越,连忙扶住张龙的身体,用力掐捏他的人中,低声呼唤道:“张龙,醒来!”

    看着地上张龙留下的殷红血迹,元协叹道:“都是忠烈之后啊。”

    元起对马越说道:“马越,你先把张龙带下去好生照料,某和圣上仔细商议一下进军事宜。”马越答应了一声,抱起张龙向寝宫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马越忽然转身说道:“无论如何,先锋之职只能在臣与张龙之间选择,血海深仇,不可不报!”

    等到马越走后,元起叹了一口气,对元协低声说道:“某这次只带来了两万人马,加上京城的士兵,我们没有和叛军野战的能力,只能据城固守。”元协在心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直接掌管的精兵,只有一万五千人,再把京城城中的守军和附近郡县的郡兵都算进去,也不足五万人,算上元起的两万精兵,也只有七万之众,远不是李傕等二十万叛军的对手。因此,元协点了点头,对元起说道:“一切全凭皇兄做主,城中粮草兵马,全部听凭皇兄调配。”

    官渡,宇宫军大营中。宇宫照烈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战报,不无担忧的说道:“袁丁这一招够狠,不惜身败名裂,也要掀起这一股滔天巨浪。元起已经分兵去救援京城了,对袁丁的牵制大大降低,对我军极为不利啊。”

    郭嘉站起身向宇宫照烈拱手说道:“主公,审配虽不是名将,但却深通韬略,在黄河北岸固守不出,我军短期内确实没有办法把他怎么样,现在又失去了北边元元起的牵制,我军在此已经丧失了战机。不如,主公在官渡留下一支疑兵,然后亲率主力赶赴东边的青州,和泰河将军合力拿下袁丁手中的青州半部。等到元起解决了李傕等人,回军之后,主公在重新赶回官渡大营,继续和元元起南北夹击袁丁。”

    听着郭嘉的建议,处于困境中的宇宫照烈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眼中的精光频频闪现,显然是在仔细思考郭嘉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当局面陷入僵局,而短时间内无法打开的时候,调转矛头先拿了青州另外半部,进而全据青州,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心中这样想着,宇宫照烈当即做出了移师青州的决定,留下于禁等人在官渡故布疑兵,来迷惑审配,为主力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宇宫照烈还派出快马,先行一步去通知镇守青州的泰河做好战前准备。为了万全之计,宇宫照烈还让李典拿着自己的手令,到徐州去调集人马,之后赶到琅琊和自己汇合。

    数日之后,宇宫照烈率军一路上昼伏夜出,神不知鬼不觉的躲过了袁军的探马,秘密的来到了琅琊,甚至把镇守在琅琊的泰河都给吓了一跳,他可没想到宇宫照烈的进军速度会这么快。然而,宇宫照烈想要的“快”,可并不止是进军速度,抵达琅琊之后,宇宫照烈下令让全军将士好好休息了一夜,在第二天一早,宇宫照烈趁着袁军还不知道自己率军前来之际,突然发兵强袭袁丁手中的半部青州,一天之内连夺十八县,把济南、乐安两郡,闪电般攻破,整个青州,就只剩下平原一个郡还在袁丁的掌控之中了,至此,青州的局势逐渐明朗,在审配远在官渡,袁丁对峙河间的局面下,袁军已经没有能力保住青州的最后一个郡了。

    此后,宇宫照烈又出人意料的离开了青州,率军返回了官渡,只让李典带着从徐州征调来的人马,听从泰河的节制,分兵青州各地,对平原郡形成包围之势,并授予泰河临机专断之权,可以随时向平原用兵。
………………………………

第二百九十一章 乱象纷呈

    在宇宫照烈拿下青州的同时,更南边的荆州,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这场中原大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只是元起和宇宫照烈合力,与袁丁进行角力,没想到在元起斩杀袁熙之后,引起了袁丁的疯狂,由此产生的纷乱,向西带动了凉州集体叛乱,长安失陷,京城岌岌可危的局面;向东爆发了青州争夺战,导致青州半部易主,落到了宇宫照烈手中;向南则是让盘踞新野的泰山,捞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中原大战之初,泰山就和庞统一起商量好了浑水摸鱼的策略,泰山是想用元表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大做文章,趁机占取荆州。元表的长子元琦镇守在江夏,这里可是以前黄祖镇守的地方,荆州一半的钱粮都在江夏。元琦又深得以蒯良、蒯越兄弟为首的文官体系的认同,所以他被立为世子的呼声极高,本来,荆州就是个文风很重的地方,这一点,从荆襄地区屡屡名士辈出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元琦等于是通过文臣的支持,掌握着荆州的舆论方向和政治层面的一些东西。

    而元表的次子元琮,年纪刚满十四岁,勉强算是成人了,本来是没有能力和元琦争夺世子的,可是元琮的生母蔡夫人却是蔡氏宗族的人,当今天下,除了北方五州之外,其余的地方政权,至少有一半是掌控在当地士族手中的,这一点在荆州体现的尤其明显。前文说过了,元表当初只身来到荆州,靠的就是蒯、黄、蔡等几大士族,这才撑起了荆襄九郡的局面,蔡夫人身为蔡氏家族的人,自然希望由元琮来担任未来的荆州牧。而蔡夫人的这个观点,也是整个蔡家的观点。所以,蔡家是权力支持元琮的。在荆州,蔡家的当代族长蔡瑁可是掌握着荆州的全部水军,而荆州水军在荆州所有军队中的比例,高达惊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蔡瑁几乎是掌管着荆州三分之一的兵马,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蔡瑁的态度,对荆州军方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泰山就是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按照庞统的计划,挑起掌控文官体系的元琦与左右军方态度的元琮之间的矛盾,自己从中取利。

    泰山的洞察力很透彻,或者说庞统的计划很周密。也可以说是荆州世子之争的矛盾太过尖锐,总之。元琦果然像泰山、庞统预料的那样。在听闻元表身死的消息后,也不辨真假,立刻带着驻扎在江夏的人马赶回了襄阳,从弟元磐无论如何劝说,也没能阻止元琦的冲动。这也在泰山的意料之中,荆襄是个名士辈出的地方。正因为长久以来,荆襄的人们重文轻武,一些文人的风气和习俗,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人民。元琦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要去襄阳为“死去”的父亲吊唁哭丧,至于带上兵马前来,元琦是怕蔡瑁借机对自己不利。

    当元琦、元磐带着两万江夏军赶到襄阳的时候,早早收到消息的蔡瑁却趁机中伤元琦,制造元琦拥兵自重,意欲弑父夺权的谣言。此时恰逢元表有病在身,在蔡瑁的左右遮挡之下,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各自的拥护者帮助下,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打着大义的旗号,蔡瑁调动人马,对元琦所部进行了围剿,元琦本是来奔丧的,自然不可能带很多的粮草,不到半个月,军中的粮草就已经消耗殆尽了,蔡瑁借机断了元琦的粮道,要活活把元琦困死在襄阳城下。

    危急时刻,泰山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指责蔡瑁越俎代庖,瞒着元表私自动兵,并且指责蔡瑁把兵锋所向,对准了长公子元琦。蔡瑁自然不肯听泰山的劝解,加紧对元琦的围剿,泰山为了挽救元表的血脉,为了保护好元琦,只能“被迫”出兵,堂而皇之的参与到荆州内部的斗争中来,坚定的站在元琦的身边,帮助他摆脱了困境。在得到泰山的帮助之后,元琦性格中那种文人的气息再次迸发了出来,异想天开的想要夺下襄阳,彻底铲除蔡氏宗族这一荆州心腹大患。

    对于元琦的决定,泰山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几句劝阻,然后就表明了立场,愿意听从元琦的调遣。于是,元琦整合部队,又从江夏运来了大批的粮草,准备一举拿下襄阳。在元琦暗中筹措粮草的时候,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江东传来。江东的扬州牧孙策,竟然在外出狩猎的时候,被十几名许贡家客刺杀身亡了!现在江东陷入了一片混乱,由孙策的弟弟孙权暂时代领江东的一切事务,整个江东都在挂孝吊丧。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元琦再无后顾之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