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191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91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敌我形式还没有完全发生转变之前。宇宫照烈不会对他怎么样。在这样一个细小的问题上,宇宫照烈就看出了元起的不同寻常之处,更加坚定了他联合元起一起对抗袁丁的决心。

    宇宫照烈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当然会合同样卓尔不凡的人合作。随着元起阔步走来,宇宫照烈抖了抖衣袍,然后笑着迎了过去,接着元起和赵虎、孙策二人进入了自己的大营,另外十名天归军精锐,没用元起吩咐,就自动在帐外停下了脚步,然后按着斩马刀的刀柄,无视宇宫军五万将士的存在,如同标枪般,昂首站立着。无畏来源于自身强大的实力,十名天归军的动作,再次让细心的宇宫照烈看到了,也让宇宫照烈再次为天归军的精锐程度而侧目。自从组建了虎豹骑和虎卫营之后,宇宫照烈才明白精锐部队的组建,远远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武器装备要远远比普通军士配备的精良、训练程度也要高出好几个等级、军饷也是普通士兵的三到五倍,即便是这样,用自家的虎豹骑、虎卫营和元起的天归军一比,宇宫照烈还是感觉到,天归军的精锐,远远在自家精锐部队之上。

    宇宫照烈很想问问元起,是如何训练出麾下四只精锐部队的,但是话到嘴边,却被宇宫照烈强行咽了下去。宇宫照烈知道,练兵之法自古便是高度军事机密,所以宇宫照烈认为,元起不可能轻易告诉自己。其实,宇宫照烈想错了,虽然现在宇宫照烈和元起敌友未明,但是对于这一点,元起还是会告诉宇宫照烈的,反正宇宫照烈也学不来,元起怕什么?说穿了,元起之所以能训练出四支精锐,除了麾下有高顺、徐荣等练兵大家之外,军魂理念,是元起从后世中移植过来,并成功灌注到自己部队中,从而练出四支精兵的关键所在。军魂,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有了军魂的部队,就有了信仰,他们会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不像其他没有军魂的军士那样,连基本的忠诚度的成问题,还怎么变成精兵?

    进入大帐之后,元起发现帐内只有两张桌案,显然,宇宫照烈的意思是要和自己单聊,身份地位不够的人,根本就被屏蔽在了这个帐篷之外。即便是赵虎,在这个大帐之内,也没有落座的地方。

    宇宫照烈率先走到一张桌案前,双膝跪地坐了下来,然后向着元起一伸手,说道:“君侯,请!”

    元起缓步走到另一张桌案前,盘膝坐了下来。

    看到宇宫照烈注视着自己,元起笑着开口说道:“宇宫司空,两年前,在幽并境内,就已经废除跪坐这种坐姿了,司空可不要以为是本侯不遵礼法。”

    “哪里哪里,其实,某也早就厌烦跪坐了。”说着,宇宫照烈站了起来,然后学着元起的样子重新坐了下来,感觉了片刻之后,赞道:“还是这样坐着舒服。”

    元起和宇宫照烈对视了一眼,同时大笑了起来。从这个细节上,元起看出,宇宫照烈和自己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不拘小节,同样的变通豁达。或许,这也是宇宫照烈后来成功的因素之一。

    坐好了之后,宇宫照烈就吩咐亲卫摆上酒食。今天的酒菜很简单,每人面前只有两道肉菜、两道素菜、一盘带着水珠的青梅,另外,还有一坛烧刀子酒。就连招待元起,都这么简单。由此可见。平时日传闻宇宫照烈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事情,一定是真的了。

    酒菜上齐了之后,宇宫照烈笑道:“君侯,军中并无其他佐酒佳肴。怠慢了。”元起报以微笑的回道:“司空客气了。”

    点了点头,宇宫照烈伸手指向盘中的青梅,又笑着说道:“年前。某奉天子诏,出兵讨伐青州的时候,军士们在半路上口渴难耐,眼看就要走不动了。当时,就连某的口里,都感觉渴的要冒出青烟来了,最后,某心生一计,指着前面的大路说道,二十里外,有一片梅林。军士们听了,舌底生津,欢欣鼓舞而努力向前,最终按时达到了目的地。”

    元起早已在后世听过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但是今天听到宇宫照烈说出来,却感到别样动听。端起面前的酒杯,元起向着宇宫照烈举杯道:“司空处事机智,令人敬佩,本侯敬司空一杯!”一仰头,元起一口喝光了杯中的酒水。

    宇宫照烈笑着也喝下了一杯酒,然后问道:“君侯如此豁达,某敬君侯,干!”

    元起杯酒入腹,笑问道:“司空睿智,起深感佩服,而今天下狼烟四起,英雄辈出,敢问司空,元氏帝国中,谁可当得起英雄?”

    宇宫照烈喝了一口酒,缓缓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割据,麾下控弦之士数以十万计者,不在少数。君侯以为,日前身死的袁白,曾经割据淮南,兵精粮足,可为英雄否?”宇宫照烈第一个提出袁白,是有目的的,袁白僭越称帝,是对皇权的藐视,任何一位忠贞与元氏的人,都不能原谅袁白的作为。因此,宇宫照烈希望能够从元起的回答中,判断出元起对元氏的忠诚到底有多少。

    元起摇了摇头,他的回答让宇宫照烈大感失望:“逝者已矣,司空不必再说了。”显然,元起以死者为安的理由,拒绝对袁白进行评论,同时也断绝了宇宫照烈试探自己的心思。

    得到元起的回答,宇宫照烈显然不太满意,于是,宇宫照烈又说出了第二个人来:“河北袁丁,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现今虎踞冀州和青州半部,手下名将、谋臣多如过江之鲤,可为英雄否?”即使试探不出元起对元氏的忠诚有几何,宇宫照烈也就改变了策略,他想从元起的口中,得知元起对袁丁的看法,试探一下元起有没有联手对抗袁丁的可能。

    宇宫照烈知道,元起和袁丁之间的仇恨,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袁丁从一开始暗中撺掇范进假天子诏,征召董猛进京开始,元起和袁丁的矛盾,就已经结下了;后来在讨董之战中,元起又和袁丁争夺各路诸侯联军的盟主之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更是在虎牢关前,袁丁因不遵元起号令,把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在后来,袁丁不知道哪个筋搭错了,竟然轻易就被王诺给忽悠住了,在沙县联合其他几路诸侯,埋伏下二十万大军试图一举杀死元起,虽然最后元起活了下来,但是元起的未婚妻孙尚香却因为替元起挡了一箭。差点香消玉殒。再加上天归、地归两军精锐,在此役中损伤殆尽,导致元起安全回到幽州之后,也只能是暂时忍下这口气。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笔账。一直到数年后的今天,元起依旧没能讨回;之后,元起为了拉拢上官家。潜入邺城,说服上官家投效的同时,还一把火烧了袁丁的粮仓,让袁丁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了一年多节衣缩食的日子,总之,元起和袁丁的仇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基于两人之间的仇恨,宇宫照烈认为,元起应该对袁丁十分痛恨,所以,宇宫照烈第二个就把袁丁说了出来。

    元起轻笑着说道:“听闻司空和袁丁自幼相识,亭前院后,一起嘻乐,想必司空对袁丁的了解,要比本侯清楚多了。”元起的话,再次让宇宫照烈陷入摸不着头脑,还把宇宫照烈幼年的事也翻了出来,也是对宇宫照烈的一种试探。

    宇宫照烈没有让元起失望,笑着说道:“想不到君侯对某的旧事,竟然也有耳闻。”

    元起摆了摆手,笑道:“本侯只是比较八卦而已,不光这些,还有司空的长子宇宫昂,似乎并非丁夫人所生,而是丁夫人的侍女元夫人所生。”

    元起的这句话,顿时让宇宫照烈的脸色一变。丁夫人,是宇宫照烈的原配夫人,也是第一任夫人,但是丁夫人却不能生育,宇宫照烈屡次努力无果之下,一次醉酒之后和丁夫人的侍女元夫人发生了关系,谁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元夫人竟然怀上了宇宫照烈的孩子,生出来之后还是个男孩,让宇宫照烈不胜欣喜,给这个男孩取名宇宫昂。但是元夫人毕竟是侍女身份,不能做宇宫照烈的正室,于是,丁夫人就把宇宫昂抱养了过来,视若己出。为了隐瞒宇宫昂庶出的身份,宇宫照烈杀死了大部分知情者,又对元夫人下了严令,禁止她告诉宇宫昂事情的真想。一直到两年前宇宫昂身死时,他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原来是元夫人。这件事情,宇宫照烈一直秘而不宣,保密工作做的极好,没想到现今却被元起一语道破。

    现在宇宫昂已死,也就没必要在隐瞒这件事的真想了,宇宫照烈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勃然变色。令宇宫照烈变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宇宫照烈忽然感到元起很可怕,他不知道元起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宇宫照烈清楚,元起一定是组建了一支十分优秀的情报部队,否则,元起不肯能知道十几年前的事情。

    牵强的一笑,宇宫照烈言不由衷的说道:“没想到君侯手里还有一支顺风耳,人言君侯麾下有四支冠绝天下的精锐部队,今日看来,大谬矣,应该是五支才对!”

    见到宇宫照烈猜出了潜龙的存在,元起也不否认。他之所以会把这件事说出来,就是想警告宇宫照烈,你的任何事情、任何心思,都瞒不过我元起的耳目!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元起也就不再继续逼迫宇宫照烈了,有些事情,点到即可,让宇宫照烈自己去领会,远比元起说出来。要有效的多。元起把话题又转回到了袁丁的身上:“袁丁为人色厉胆薄。刚愎自用,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非英雄所为。”

    这是自宴会以来,宇宫照烈在元起口中听到的第一句想听到的话。把心中的震惊瞬间掩藏起来。宇宫照烈似乎已经忘记了元起那只神出鬼没的情报部队的事情,饶有兴致的问道:“君侯对袁丁的评价,可谓精辟至极,某也这样看。那么,连袁丁都不配称之为英雄,君侯觉得荆州牧元表,可为英雄么?”

    元起笑着对宇宫照烈摇头道:“元表有名无实,困守荆州而已,实在是当不起英雄之称。”

    宇宫照烈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又问道:“那么,益州元璋、汉中张鲁二人,可为英雄否?”元起这次直言了当的回答:“守成犹有不足,谈何英雄!”

    宇宫照烈笑道:“某所列举众人,均被君侯一一否定,敢问君侯,何人可称之为英雄?”

    元起没有直接回答宇宫照烈的话,悠悠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乘时变化,如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当世英雄。”这番话中,元起清楚明白的把判定英雄的准则给框划了出来:能屈亦能伸,进可战无不胜,退可转瞬千里,看准时机,成就大业者,方为英雄。一席话说完,大帐中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元起的话中,揣摩这番话的含义。

    宇宫照烈细细品味着元起话中每一个字的含义,良久之后才叹服着举起酒杯,对元起说道:“听闻君侯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侯高论!请满饮此杯。”

    元起举起酒杯,和宇宫照烈对饮了一杯。放下酒杯之后,元起把话题又抛回给了宇宫照烈:“以本侯适才的标准,司空认为,当今天下,可称英雄者,能有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