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186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86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瞿和杨奉原本是白波红巾军,宇宫照烈力克兖州、豫州,把白波红巾军打散,两人走投无路之下这才投靠了袁白。如果不是手下的头号大将纪灵在当初沙县一战中。被元起斩杀,袁白也不会把他们俩派出来,毕竟,降将和亲信是有区别的。可是现在,纪灵的尸骨都已经腐朽了,袁白没有办法,也只能启用这两个降将了。一想到这里,袁白又开始对元起恨得牙根发痒了。

    在派出七路大军的同时,袁白集结起五万大军,驻守在寿春。随时准备寻找各路诸侯的破绽,伺机出击,给与其中一路诸侯致命一击。从兵力分布上来看,袁白这几年比早先在京城时,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在排兵布阵的时候,明显是按照避重就轻的道理来布置的。宇宫照烈、袁丁和孙策、元起联军着三路人马。急切之间不可能打得下来。所以袁白安排了和这三路人马数量相当的人马,以防御为主;其他几路,则是很有针对性的布置了重兵,面对泰山的六千人马和黄祖的一万人马,袁白都相应安排了两万大军,他的意思很明显。是要打后期战争了,前期抵抗住三路最强的敌人,同时迅速击溃其他几路实力较弱的敌人,之后再收拢人马。依仗地利和粮草运输方便的先决条件,和宇宫照烈等人打持久战。

    在袁白安排完人手之后,麾下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唯有主簿阎象久久无语,深深地看了一眼袁白,然后连告退之礼都欠奉,直接转身走出了袁白的皇宫。在阎象看来,现在的袁白就像是一只垂死挣扎的病老虎,爪牙早已不再锋利了,却偏偏要逆天而行,说白了,只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已。阎象已经预料到了,不出半年,袁白也就该到头了。

    出了皇宫,阎象一路叹息着向自己的家中走去,准备把妻儿老小遣送出扬州,免去这一场在所难免的浩劫。至于他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阎象不是迂腐的人,但他也深深地明白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他准备留下来陪着袁白一起赴死,并且在临死之前,告诉袁白,他当初称帝,实在是很愚蠢的

    与此同时,宇宫照烈率领五万大军正在快速向寿春进军。一路上,宇宫照烈看到田地里的麦子都已经熟透了,可是却没有农民前来收割,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宇宫照烈问向身边的郭嘉:“奉孝,麦子已熟,为何无人收割?”

    郭嘉答道:“主公,嘉已经打听过了,是附近的百姓闻听主公率兵前来讨伐袁白,唯恐祸及自身,都躲避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因此无人来收割粮食。”

    宇宫照烈闻言,有感而发:“昔日,冠军侯元起曾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天下纷争一日未定,老百姓就难得过上好日子啊。传令,到各处张贴告示,安慰民众,让百姓们都回来收割粮食。”接着,宇宫照烈又转头对夏侯惇、夏侯渊等武将说道:“你们都约束好各自的部下,对老百姓要秋毫无犯,违者立斩!”

    当即,郭嘉提笔捉刀,以宇宫照烈的名义写了一篇告示,让军士抄写一百份,拿到沿途的郡县中去张贴。告示云:汉司空宇宫公,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不得已而起兵。方今麦田已熟,大小将校,凡过麦田者,不得有意践踏,违者立斩!百姓不必惊疑,可速速返回家中准备工具收割粮食。

    宇宫照烈的告示刚一公布,就引起了百姓们的热议。一些胆子大的农户,壮起胆子拿着工具走进了田地,试探着开始收割麦子。路过的宇宫军也不来打扰他们,甚至一些随和的将校,还主动上前和他们攀谈。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递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于是,那些躲到深山老林中的农户也都跑下山来,回到家中拿起了工具,然后赶到田地里收割粮食。几日之后,宇宫照烈率军走过一片麦田,指挥着部下将士,拨开麦秆,小心翼翼的前行。忽然,田地中跑出一只野雉,撞向了宇宫照烈的战马。宇宫照烈坐下的战马立刻受到了惊吓,那马载着宇宫照烈奔入了田地之中,踏坏了一大片的麦子。

    宇宫照烈叹息了一声,转头问向郭嘉:“践踏麦田,可是死罪?”郭嘉慌忙答道:“司空身份尊贵,怎么可以议罪?”宇宫照烈摇头说道:“践踏麦田者,立斩不赦。这是某亲自定下军令,难道某要自食其言吗?”说着,宇宫照烈抽出佩剑,就要向自己的脖子上砍去。宇宫军中自夏侯惇以下,全部跪倒在地,乞求宇宫照烈三思。郭嘉更是劝慰道:“主公,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主公乃是当朝司空,又奉天子诏征讨不臣,怎能在此时以身殉法?”宇宫照烈这才作罢。举剑斩下自己的一缕头发,然后跳下马背,小心的拨开麦田,牵着自己的战马走回了官道上。然后把手中拿着的断发递给了夏侯惇,说道:“虽然《春秋》有义。某又有天子诏书在身,但不可不问罪。故割发代首。你拿着某的断发传令三军。再有践踏麦田者,定斩不赦!”夏侯惇拿着宇宫照烈的断发,传示三军去了。

    这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肢体发肤看的极重,认为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留给自己的,一旦失去,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犯法的人,一旦被割去了头发,就会遭受所有人的鄙视,被视为不忠不孝之人。这种心理上的折磨,远远比身体上的酷刑更加难受。宇宫照烈身为当朝司空,以身作则,不惜割发代首,这件事情,让宇宫照烈的名声再上了一层楼。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起的到来

    当宇宫照烈进兵到九江的时候,现任袁白手下的第一大将张勋,早已经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此了。张勋依照袁白的命令,对宇宫照烈以防御为主;而宇宫照烈在观察了张勋的军营之后,也没有急着出兵交战,他还要仔细的盘算一下,如何才能借助张勋的力量,来一个借刀杀人,把颜良、文丑带来的五万袁丁大军,彻底消灭掉。因此,双方默契的都没有出兵挑战,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

    张勋这边是暂时安全的,但是负责抵抗颜良、文丑的桥瑁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在颜良文丑出征之前,袁丁就对他们说过,此战许胜不许败,要尽可能的打击袁白,进而挽回袁丁已经有些狼藉的名声。或许颜良、文丑还不能很理解袁丁的心意,但是随军军师审配却明白得很。他知道,袁白大逆不道,私自称帝,是袁丁为自己正名的好机会,为了消除掉伏击元起带来的负面影响,袁丁必须要在讨伐袁白的时候格外努力,争取一举消灭掉袁白,让全天下人都看看,在对待元氏正统的问题上,袁丁是如何的坚定不移,是如何的大义灭亲。

    在审配的筹谋之下,颜良、文丑各自率领两万军,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不停地袭扰桥瑁的大营,有时,颜良、文丑还会在审配的建议之下,进行交叉换位,打的桥瑁顾此失彼,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了。后来桥瑁干脆龟缩在大营之中,任凭袁丁将士如何叫骂,他就是忍着一口气,再也不肯冒头了。

    同时,江东的孙策也率部和袁白派来的陈纪交上了手,孙策是地盘最接近袁白的诸侯,因此,这次战役对孙策来说。占据着半个主场的优势,人员的调配是最佳的配置,粮草的供给也是最短的路线,相比其他几路诸侯而言,孙策可谓是占尽了优势。为了打赢这一仗,或者说,孙策是为了在讨伐袁白的过程中,占有最大的利益,麾下精英尽出。以程普和周泰为先锋,蒋钦和陈武为左翼。元起麾下的甘静鲁肃为右翼,老将黄盖为后合,自己亲率周瑜、韩当等十几位大将,以及步骘、阚泽等七、八位谋士为中军,共计四万五千大军杀奔寿春而来。除了留守的张昭、张纮和诸葛瑾等人之外,孙策把能够调动的人全都带了出来。

    因此,孙策的攻势也是最为猛烈的一路。打的陈纪节节败退,眼看就要顶不住了。袁白派出的第六路韩暹,作为巡察使。及时的率部投入战场,这才挽回了一些颓势,暂时保住了陈纪所部,使其不致溃败。

    不管怎么说。这三路人马都算是勉强完成了袁白战前布置的目标,算是拖住了袁丁、宇宫照烈和孙策这三路人马。但是其余的几路人马,却没能完成袁白的派发的任务。按照袁白当初的设想,是想在拖住三部军马的时候。尽快解决其他的几路人马。可是,袁白不傻,其他的人也不傻。

    元表派来的黄祖,本就不是自愿前来的,黄祖私心很强,隐隐有脱离元表自立的趋势,因此,黄祖军的一切行动,都以保存自身实力为重,根本就不和袁白派出的陈兰所部正面交锋,而是采取袭扰战术,不停地派出小股人马骚扰陈兰,沾点小便宜之后,便立刻收手,让陈兰处处受制,有一种浑身的力量发挥不出来的憋屈之感。

    而代表着陶谦前来的泰山,就更不用说了,泰山的心思,更是以占据一块地盘、趁机崛起为中心,怎么肯和袁白部下,负责阻拦自己的雷薄决一死战呢?更何况,泰山历经十几年,这才在糜竺的帮助之下,组建起麾下现在这支有模有样的军队,他是绝对不可能让这支军队消耗在战场上的,这可是他实现心中夙愿的基础啊。要是把麾下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六千人马打光了,泰山还怎么实现第二步计划?还怎么实现站在权利顶峰的梦想?

    所以,泰山比黄祖打的还要小心、谨慎。今天搞一次夜袭,明天来一次劫粮,完全是游击战的招术,把避重就轻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在保证自身实力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泰山开始了他原始积累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袭击中,泰山一点一点的蚕食雷薄所部的人马,并对俘虏进行收编;一点一点的消耗雷薄所部的粮草,并顺手掠夺掉所能掳走的物资。在屡次的偷袭中,泰山非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越发变得兵强马壮了起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整个战斗,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持状态,各路诸侯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袁白派出来的七路大军,而袁白的七路大军也无法一举击退各路诸侯的人马。这样的僵持,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打破了这种僵持。

    这个人,就是元起,在顺利解决了北疆的事宜之后,元起任命崔守为第一任的光州牧。在元协下诏,正式命名为原鲜卑人所辖的地区为光州之后,就把光州也归划到了元起的治下,把光州的一应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元起负责。元协这样做,曾经遭到了朝中数十位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元起提领幽、并,出任幽并大都督,一人兼任两州的职务,已经是开了先例,实在不适宜再把光州也交给元起管辖了,那样的话,就会造成元起手中权柄过重,无人可以抗衡的局面。

    对此,早已今非昔比的元协,当即进行了反驳,他指出,伪帝袁白、冀州牧、领车骑将军袁丁、司空宇宫照烈,每个人都掌握着至少一个半州的大权,但是袁白却公然称帝,而袁丁、宇宫照烈却没有那么做,可见,手中权力的大小,不是促涨野心的关键,关键的,是手握重权的人,有什么样的心。以元协对元起的了解,他觉得,元起的心是公正的,给他再大的权力,他也不会造反,不会把自己的权力架空。

    而且,元协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