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

第150章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50章

小说: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学习的名义,来学院混吃混喝;同时也尽最大可能的。把混杂在报名生员中的奸细排除出来,杜绝被敌人从内部渗透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层层考核和审查,第一批正式学员的名单确定了下来。一共有七百八十三人。

    除了生员之外,还有一些颇具名望之士,向锦尚递交了申请。请求进入学院做讲师。把这些名士吸引过来的,自然就是东观内的藏书临本了。其中有三个人的到来,大大出乎了元起的意料,让元起认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东观藏书的诱惑力。

    第一位就是诸葛亮的老师之一,水镜先生司马徽。对于司马徽的到来,元起是倒履相迎,敬如上宾。通过交谈,元起得知司马徽之所以前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自然就是那些东观藏书的临本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司马徽放心不下诸葛亮,怕诸葛亮半途离开鹿门山学院,而荒废了自身的功课,对于诸葛亮这么一个天资出众的好苗子,司马徽是很喜欢的,于是也就追了过来,有心帮助诸葛亮完成学业。

    第二位是在历史上建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陈长文。他前来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东观藏书的临本。对于陈群,元起接待他的规格,不亚于司马徽。元起知道,陈群可是在史书中被忽略掉的大才之一。在历史上,史学家对陈群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九品中正制,但是元起清楚,陈群的才能绝不仅限于此。

    至于第三位,简直让元起如获至宝,他就是马钧。马钧前来的目的倒是很简单,他久闻王冶子技艺精湛,并且创造出了浑铁这样质地坚硬且极具韧性的金属,心中对王冶子仰慕已久,此次前来,就是要拜在王冶子门下学艺的。元起对马钧的重视,是有理由的。在历史上,马钧是出了名的能工巧匠,曾研制出翻水车、织布机等多种跨时代的发明,并且还对诸葛亮首发的诸葛连弩进行了改造,让他的威力更加强大。

    随着司马徽三人的到来,燕京大学的名声无形中被提升了一大截,同时也解决了目前首席讲师配备不足的问题。司马徽到来之后,和元鹰共同担任农科的首席讲师,从而大大缓解了元鹰的压力;同时,诸葛亮和贾愿也被解放了出来,改由陈群担任法理学的首席讲师,让能创立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讲解法理,元起也放心的很;马钧则是被安排到了王冶子的门下,一边跟随王冶子学习技艺,一边担任讲师,教授学员们一些器械方面的知识。

    当燕京大学的一切事物都步入正轨之后,顾雍愁眉苦脸的把一张预算清单递到了元起的面前。身为幽州牧长史,顾雍要负责幽州境内一切的财物开支,原本扩充军备、招募新兵就已经让顾雍犯愁了,现在又加上燕京大学近千名师生的用度,让顾雍直接就陷入了崩溃,他去哪找这么多的钱财啊?无奈之下,顾雍只好把目前财政上的窘境,诉苦到了元起的面前。

    “主公,目前幽州已经出现财政赤字了,在这样下去,恐怕连三个月都支撑不到了。”顾雍苦闷的说道。

    元起也是苦恼的挠了挠头,无奈的说道:“元叹,实在不行的话,你和崔守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先从并州调一批钱粮物资过来,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按照元起的设想,以崔守之能,到并州上任之后,必定会把并州搭理的井井有条,从并州调运钱粮,应该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顾雍皱着眉头说道:“主公,从并州调运钱粮。也并非长久之计。目前,我军仅仅是扩军和燕京大学两项开支,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等到鲁子敬那边动工扩建燕京之后,所需更是巨大,届时,又上哪里去找那许多钱财?”

    听着顾雍担忧的话语,元起这才真切意识到,做个大当家的不容易。各个方面都要面面俱到,幸亏麾下的一干能吏们尽心辅助,这才能让元起的幽并集团稳如泰山。

    “那依元叹之见。该当如何?”元起转头问向顾雍。

    顾雍沉吟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道:“主公,在幽并境内,目前只有太始商会一家大型的商行。虽然在易老丈的经营下,为我军聚拢了大量的财富,但远远不足以独力支撑起我军的全部开销。依我之见。主公应该在太始商会未曾涉及到的空白领域内,引入另一些商会进入幽并,以弥补太始商会遗漏下的不足,既能进一步促进幽并的经济发展,又能为我军带来更多的财富。”

    元起惊诧的看着顾雍,心中升起招商引资这四个大字。顾雍所说的这番话,理解成后世的白话文,就是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和物产,引进外来资本的投入,从而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招商引资吗?难怪在历史上,顾雍能够坐上吴国丞相的位置,执掌吴国长达十九年之久,其眼光和见解,当真是有独到之处,丝毫不愧于后世对他密重之才的评价。

    震惊之后,元起满怀希冀的看向顾雍,说道:“元叹大才,世所罕见。说下去,把你心中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对于目前财政紧缺的状况,顾雍早已忧心好久了,并反复思索了针对这种状况的应对之策,今日既然元起问了起来,顾雍索性也就一吐为快了:“主公,目前有实力有能力为我军带来财富、且距离幽并最近的大型商会,只有冀州邺城的上官家。当代家主上官逸性情洒脱,身上没有世俗商贾的那股铜臭味道,是主公应尽力争取的对象。上官家以盐业为主,其他如茶叶、丝绸、银庄等行业均有涉猎,和易老丈的太始商会并无直接利益冲突。”

    抬头看了元起一眼,见到元起正在认真听取自己的意见,顾雍继续说道:“现在袁丁因纠合其他诸侯伏击主公之事,名望跌倒了最低谷,而且冀州现在还并没有完全落入袁丁的手中,上官家此刻必定是举棋不定,不知道该不该把宝压到袁丁的身上,这就留给了主公时间,主公应尽快联络上官家,让上官家迁居到燕京,让他们看到燕京潜在的巨大商机,之后主公在给予上官家一定的福利政策,减免一些赋税,相信以上官逸的精明,八成会同意主公的邀请,投效到主公麾下。”

    袁丁在讨董之战时,暗地里派出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趁着冀州牧韩馥离开冀州的空隙,袭取了冀州大部分地区。本来在讨董之战结束之后,袁丁要一举拿下冀州全境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因为在沙县伏击元起,使袁丁遭到了好些有见识文人的口诛笔伐,其声望跌倒了冰点,导致冀州境内民众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再像之前那么不遗余力的支持袁丁了。这就直接导致了袁丁现在的困境,一方面急于向外扩张,增强自己的实力,用实力来压倒那些如潮的批评;但是另一方面,却迟迟未能全据整个冀州,使得他向外扩张的脚步一拖再拖。

    正因为袁丁有着相外忧内患,所以,袁丁必定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拉拢上官家的。说到底,上官家只是商贾之家,这个世界商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相比于上官家,袁丁还不如去拉拢那些可以左右冀州大局的名门望族呢。袁丁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出身,他可不会像元起这么缺钱,即使上官家再怎么有钱,那也不是袁丁第一批需要去拉拢的目标。
………………………………

第一百八十七章 面见上官逸

    听取了顾雍的意见之后,元起特意找到诸葛亮、贾愿和荀略这三个顶级谋士,让他们帮自己参谋参谋。

    三人听完顾雍的提议之后,也是惊叹不已,都认为顾雍的提议绝对值得一试。如果真的能把上官家拉拢过来,不但可以解除眼下财政赤字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幽并二州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从眼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绝妙的方案。

    最终,元起不顾众人的反对,决定亲自去一趟邺城。用元起的话来说,只有他自己亲自去,才能显示出足够的诚意。这次去邺城,元起将以太始商会伙计的身份,随同商队一起前往。跟随在元起身边的,只有张冲和魏延二人,以及十名潜龙密探。

    元起这次选择张冲和魏延随行,也是有原因的。他们二人虽然在幽并二州名声响亮,但并没有参与讨董之战,袁丁部下的将士不可能认的出来他们。相比于齐天、赵虎、马越等人,他们二人还不为袁军所熟悉,暴露目标的几率也就小了许多。至于许褚和典韦这两位金牌保镖,因为在沙县一战中和袁丁照过面,再加上长相凶恶的原因,自动被元起过滤掉了。

    十余日之后,元起一行人来到了邺城。邺城不愧是冀州的中心所在,无论是城防规模还是繁荣程度。都无愧于六大备用都城之一的称号。进入邺城之后,元起并没有急于打听上官家的事情,而是下令找驿馆投宿。

    是夜,元起坐在房中,在烛火的照明下,认真的看着手中的书籍。魏延站在房外,腰间挂着佩刀,眼中的精光不时向四下扫射,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脚步声传来,一名小厮打扮的男子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意。向着魏延点头哈腰的问好:“客官一路辛苦了,小的这里有热茶,您要来一杯么?”魏延警惕的看着眼前的小厮,凝声问道:“夜已深了。你怎么还没有安歇?”

    小厮笑着回答:“客官。俺们做下人的。得先把来投宿的客官伺候好了,才能去歇着呢,这不。俺看这房中还有灯光,就送热茶来了。”说着,小厮伸手向着元起的房间指了指。

    魏延又盘问了小厮几句,没发现有什么破绽,于是走到元起的房门前,轻声说道:“少东家,有小厮来送热茶,您需要么?”出门在外,一切事情都得小心,所以魏延并没有称呼元起主公,而是以少东家相称。

    “进来。”元起的声音在房中响起。

    魏延轻轻推开门,让送茶的小厮先行进入房中,然后跟在小厮身后也走了进去,之后反手把房门又关了起来。

    小厮面带笑容的忙着给元起倒茶,同时看似随意的轻声说了一句:“天王盖地虎。”元起猛然抬起头来,仔细的看了小厮一眼,随即笑着回了一句:“宝塔镇河妖。”小厮又说道:“燕坐明堂。”元起不假思索的回道:“神临八方。”

    小厮脸上的谄媚忽然全部消失了,双臂同时伸出,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缩了起来,叠加在右手伸展出来的大拇指和食指之上。元起微微一笑,然后伸出左手大拇指向着自己的胸前一指。

    见到元起的手势,小厮连忙翻身跪倒在地,向着元起恭敬的拜了三拜,说道:“三十八号参见主公。”

    元起伸出右手把小厮拉了起来,低声问道:“上官家的信息,掌握多少?”小厮略一思索,认真的回答道:“上官家当代家主上官逸为人低调,深居简出。但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北城的鬼谷祠去礼拜一番。”

    元起疑惑的问道:“上官家乃是商贾之家,去礼拜鬼谷子做什么?”小厮摇着头说道:“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

    轻轻敲了敲桌面,元起向着小厮吩咐道:“速去查明上官逸礼拜鬼谷子的缘由,赶在他下一次去礼拜之前,回报与某。”小厮拱手答道:“是!请主公放心。”说完,小厮向着元起深深的拜了一礼,然后就退出了房间,在他退出房间的一霎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