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执教天下 >

第225章

执教天下-第225章

小说: 执教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缠蟒带。

    “原来是泽王兄大驾光临”李素说道

    “六弟,知道沈川来了不顶用,本王只好亲自来一趟了。武道界的人你素王府大多都有备案,不如提供这些备案或者你派人破案,这些武道界的人你素王府如果不管管,他们还真以为皇城帝都是他们可以随意放肆”

    “既然泽王兄发话了,小弟哪里有不应允的道理”李素笑道“平林!”

    “在!”燕平林回道

    “先暂时搁置杜先生的案子,查阅王府卷宗档案,将在长安横行作乱的人抓起来,然后按照大唐律法惩处,不需要详查,有嫌疑就可以抓捕,具体你视情况而定。然后发我帖子,谁若是再敢任意妄为,本王会请他来王府喝茶”李素虽然说的平淡,但是语气里透着一股子霸道。

    “是王爷!”

    “这。。。。。。,素王爷,没有证据就可以抓人吗?”

    “我还需要再重复吗?”李素的脾气也不好。

    “沈大人您有所不知,武道界的这些人如果违法乱纪,依仗着他们的功夫很难查到什么蛛丝马迹,但是有迹可循。张府千金夜夜被人带出卧房,张老爷派人看守也抓不到,这人轻功高明,乃是曾经天风堡的弃徒,因为经常偷偷仗着轻功高明,半夜掳掠人女,被风不平斩断性根逐出天风堡,半天后此人就会归案,沈大人放心”燕平林替李素解释道。

    “沈川,按照素王爷的说法照办即可。泽王和素王虽然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一朝一野,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泽王是权利最大的皇族王爷,掌握大半羽林军,司职长安,同时也是关陇贵族推选出来的发言人,影响力甚至不比四大书院差。

    大唐武道界有名有望的人基本都在往长安赶,腾龙府开府乃是武道界的一件盛事,十大宗师近半都会来,虽然无法进入腾王府,但是能观望一下也是好的,何况武道界恩怨是非很多,冤家路窄,说不定可以看一场大戏。

    吴道通甚至准备亲自带着吴进林入长安,这可是一场大戏。吴道通幽居五年没有离开吴家,出世第一战便强势击败柳生家族第一大武宗,柳生十兵卫,甚至如果没有其他人阻拦直接斩杀对手,吴进林也是一战成名,成为大唐武道界与秦子桑武修齐头并进的天才武者。

    碧波山庄沈老太君虽然不会来,但是她的儿子也是知名大武宗的沈原也会参与,沈原的儿子沈流云,与吴进林一般,也是极少出现在大唐武道界众人的视野,但是其实力传闻不逊色于任何人,而且已经进入了武宗境界。

    史天龙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史震,从小在阳山长大,四处历练实力超群,这一次被史天龙带着去腾龙府。史天龙,史震,史混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长得雄壮。

    “爹,你是说年轻一代的强者都会出现在腾龙府吗?”

    “那是当然,老爷子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你,还传你神功和,你要是给老子丢人了,老子回来打死你”史天龙教育孩子的办法粗暴无比。

    “那想必夜修罗应该也会参与了?”史震问道

    “就是那个在北庭多次救你的夜修罗吗?虽然我不知道他去不去,但是老子告诉你,做人就要光明磊落,想骂人就骂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人家对你有恩,你就一定要报。老子最看不惯的就是武道界那堆假模假样的畜生,一个个看起来都是忧国忧民的大侠,暗地里都是禽兽不如。”史天龙喝骂道“尤其是吴道通,老子这辈子和他势不两立,这一次去腾龙府见了他定要再战三百回合”

    “听游魂说隐楼也收到了请柬”

    “隐楼要参加?估计就是参加隐二也绝对不会露面,那老小子的身份要是曝光那可了不得了”史天龙与隐二是旧相识,对他非常了解。(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后重建

    和叶柳一场大战之后,整整休息了三天才恢复过来,叶柳跃跃欲试的想要找秦子桑比试一下,但是秦子桑一直都在万剑山庄没有回来。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寿延,一封圣旨,韩通文终于有了一个官职,但是貌似大唐历史上甚至之前的大汉帝国也从来没有个这么个官职,政令使,负责调整赈灾政策,赈灾计策都是韩通文想出来的,对这些最熟悉的莫过于韩通文自己,所以裴炎和上官仪几次上柬,终于皇帝封他为政令使,说白了就是辅助上官仪赈灾。

    赈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皇帝把它丢出来想要借此看一看韩通文的智慧究竟如何,裴炎想要借此赈灾大功举荐韩通文,上官仪想要借着赈灾将与应国公府亲近的官员外调,都想得挺美,就是没有人问问韩通文本人怎么想的,无奈地位低没人权。

    寒叶庄都是一群小字辈儿,除了李弘邀请过一次,还从来没有收到过请柬,但是今日破天荒的一下子收了三份!

    “林允,谁的请柬啊,就他这样的人竟然在长安除了敌人还有朋友?”叶柳问道

    “叶少爷,这第一封请柬是戴家大掌柜戴泉,第二封是刘家大掌柜刘创,第三封请柬是赵家大掌柜赵秉”林允回答道

    “他们这是要干啥”

    韩通文也有些不懂,如果说是表示感谢,前几天已经收过了三个人的大礼,虽然最后全部分散给了长安南城通济坊的穷人。

    “三大豪商同时相邀替我们出房钱,你还在犹豫什么”叶柳说道

    “今天晚上,金城坊戴家?”

    “少爷,戴家可是大唐三大豪商之首啊,家产遍布整个帝国”赵海泉说道

    韩通文想了想,以后赈灾还需要三人帮助,下午给那些皇子皇女们上完课倒不如顺道过去看看就是。

    戴家三代都是粮商,花了足足六十多年的光景才成为了大唐第一富商,但是戴家的人都非常节俭,金城坊的府邸也非常低调,古朴的大门,铜环铁锁,戴泉,赵秉刘创三人同时在这里设宴款待韩通文。虽然韩通文除了一个助教的身份就只有一个皇帝才封的政令使,官职不好,但是权力大,而且还能和裴炎说的上话,长安的人都知道韩通文是李安的弟子,这样的人如果进入官场,必定是平步青云,再加上戴泉也打听过韩通文的事迹,北庭,济州,四院会试,桩桩件件都证明韩通文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从朱雀门出来,转了一个大圈子才来到金城坊,赵海泉非的死皮赖脸的跟着要来,美其名曰为为寒叶庄扩展交际,对付这样的厚脸皮,韩通文也束手无策,只能由他跟着。

    戴家自从得了天下典范的皇帝御宝之后,整个戴家都张灯结彩,就是平时这些豪商也都没少做修桥补路的事。

    听闻韩通文到了,戴泉,赵秉刘创三人联袂相迎接,韩通文受宠若惊,不说他们的财富,就是岁数都比他父亲还要大,亲自迎接那是大礼。

    “有劳三位相迎,韩通文何德何能”

    受后世文化的熏陶,韩通文并不觉得商人有多卑贱,现在的地位由道德划分,投机取巧的商人地位自然低下,为世人看不起,但是后世的地位以金钱划分,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至那些豪商可以凌驾于一切,连法律都可以买通,韩通文也说不上来那个更好更坏。

    三人带着韩通文进入了戴家正堂,正堂中间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天下典范”的匾额,这皇帝的墨宝,戴泉又花重金请德胜轩装裱了一番,雕花刻蝶,古色古香,而且用料是最金贵沉香木,沉香木中也有三六九等,这牌匾是最好的沉水香,寸木寸金,单是这匾额就花费上千贯,一进门就能闻到一股令人精神烁烁的麝香。还真是财大气粗啊,韩通文心中暗想到,他寒叶庄全部家具加起来都买不到这一块匾。

    戴泉看着这匾额也是笑的见牙不见眼,自从有了这匾额,不知心情好了,连饭量都好了,比之前还能多吃一大碗,有时候看着匾额一看就是一整天,还莫名其妙的哈哈大笑,他爹他爷爷干了两辈子也不过是个粮商,到了他这一辈成了天下典范,有钱算什么,他这才叫强爷胜祖,甚至好几次戴泉都想着是不是该早点死,到了阴曹地府见到了他爹和他爷爷,也好美美的炫耀一番。

    刘创看着这牌匾也有些眼热,但毕竟人家已经装裱起来了,想想自己也有一幅,也不错了。

    “恭喜戴大掌柜了”韩通文笑道

    “那里话,那里话,这不都是韩贤侄你的功劳吗?”戴泉哈哈笑道

    开宴,几经推让才让年龄最大的戴泉坐上了主位,韩通文比较讨厌这样的场合,但是也不好拒绝,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不知三位今日邀请在下是有何事吗?”

    “韩贤侄果然爽快,其实我们三人确实有事想要请教”戴泉说道

    “我们也就不遮遮掩掩的了,戴家的储粮再加上我和刘兄三人各自购置的确实足够,但是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这么大的国事绝对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怎么对得起陛下的信任。”赵秉有些激动“让我们经商我们擅长,但是这种事具体如何操作还是需要有人从旁指点,裴大人那里。。。。。。”

    “几位放心,裴大人那边我会去一趟,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想青崖书院的官员会为诸位打开方便之门”

    “通文,你之前有过赈灾的经验,个中细节该当如何处理”刘创问道

    “对,对,还请指点”

    “几位都是通文的长辈,说指点那是万万不敢当的,建议倒还真是有一些的。首先,赈灾必须是打着朝廷的旗号,打着陛下的旗号,这样一来可以讨好陛下,二来施恩天下这种事,除了皇帝,其他人谁做谁死。”

    “我之前给过裴大人一个建议,赈灾第一件事就是重造户籍,三位要做的就是按照新的户籍来发放赈灾物资”

    为了赈灾,这几日韩通文也研究过大唐的一些政策,发现了很多漏洞,虽然现在看起来错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再不做出调整,不出几十年就会有大麻烦。大唐建国百年,竟然只造过一次户籍,租庸调制度以户籍为基础,韩通文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漏洞,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无人愿意提出来的漏洞,而且很难解决。大唐虽然看上去欣欣向荣,但是拥有超越他们千年眼界的韩通文知道,大唐如今的繁荣得益于开放包容,以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可是他们忽略了所有的政策都只是暂时的,时代在进步,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国政才可以继续繁荣,他可以预见到不久的大唐,需要一次改革来一下帝国血液。

    这一次的战争,济州损失最小,而北庭西州百姓流离失所,这反而是一个机会,所以韩通文几次三番建议裴炎先造户籍,稳定均田制,继续推广租庸调,就是为了查看能否找到一个完美的办法解决,这一次的动荡或许会造就出一个不一样的西州和北庭。

    三人不懂得什么民生国计,只能求教于韩通文,裴炎虽然答应帮助他们,但是也不会与他们有过多交流。

    “三位,你们的钱粮运送到之后,没有登记在册的人一律不发放钱粮,直到他们答应登记入册”如果想要试验他的新政策,就必须使用一些强硬手段。

    戴泉他们没有问为什么,他们也知道他们只要完成赈灾那么皇帝肯定还会有其他的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