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 >

第34章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第34章

小说: 癞蛤蟆专吃天鹅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刚道:“海山大哥,咱们真的要去她家啊。”

齐海山先是一愣,随即便大笑起来说:“打打话平伙哪能当真哦,再说了,你以为她家就近啊,山里话:看的到屋,走的你哭。莫想那么多,赶路要紧。”

蛤蟆见又要上路,就说:“等一下。”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双篮球鞋丢给赵刚说:“乡路供销社买的,可能有点大,你凑合穿吧。”鞋的样式老旧,是城里早已淘汰的那种。

黄玉联想到在乡里上车前蛤蟆失踪了一小会儿,应该是买鞋去了,就说:“枫哥你早怎么不拿出来啊,不然赵刚也就不用走坏一双鞋了。”

蛤蟆笑道:“这老土样式的鞋,早给他他也不愿意穿啊。”

众人一阵大笑。齐海山道:“我就觉得这邓领导有名堂哩,果然不差。”说着不由分说帮蛤蟆背了背包就走,蛤蟆抢也抢不下来,只得由他。而蛤蟆其实也有点累了,此刻减去了背包的负担,顿时轻松了一大截。

黄玉走了几步说:“刚才海山大哥唱了满山跑,枫哥也唱一个吧。”

蛤蟆故做为难地说:“我不会唱歌啊。”

黄玉道:“过分的谦虚就等于骄傲,你的照片都上了八卦杂志了,还假!”

齐海山没听明白:“啥挂,不是领导干部不兴信教吗?”

赵刚一边插嘴说:“海山大哥,邓领导是名人,大明星哩。”

蛤蟆道:“啥大明星,别乱说。”

黄玉道:“枫哥,你就唱一个嘛,给我们鼓鼓劲解解乏嘛。”

蛤蟆道:“好吧,我就唱个老歌给你们听。”

你是行路人

我也是行路人

一条 漫长的路

两颗 赤诚的心

只有 行路人

最理解 行路人

脚下的路越长

心中的情越真

我们 从夜

从夜走到了晨

我们 从冬

从冬 走到了春

有你与我同行

我再累也心甘

有你与我同行

我再累也心甘

(该歌词非原创)

其实根本不用从夜走到晨,更不用从冬走到春。晚上快9点钟的时候,蛤蟆一行人就到了青龙村齐海山村长的家。一进院子,齐海山就扯开嗓门嚷嚷:“屋里的,来客了,先烧点水,马上煮饭哩。”然后对蛤蟆等人说,去厨房坐吧,有火,暖和。”

齐海山家没电灯,不知道用的啥小玻璃瓶子和纸捻做的油灯,闻那味道,应该烧的是煤油。

赵刚小心翼翼地问:“海山大哥,村里都没通电吗?”

齐海山道:“路不通,啥都运不进来,运进来成本又高,咱这穷乡僻壤的,难啊。”

少顷齐嫂,一个与齐海山年龄相仿的女人,烧了热水端过来给几个人烫脚,赵刚黄玉两人的脚上都打了水泡,蛤蟆见状,从背包里取了银针酒精帮二人处理了。破皮严重的地方贴了创可贴。齐海山又赞道:“邓领导可背了百宝囊哩。”

烫过了脚不但解了乏,身上还觉得暖洋洋的。几个人随便扯了点闲话,不多时,齐嫂又端了饭过来,虽然只是剁了的点小菜,烧了点干酸菜汤,但是赶了大半天的路,饥饿让人们的胃口好了起来,大家都吃的很香。

吃了饭,齐海山给三人安排了住处,黄玉单独住一间;蛤蟆和赵刚住齐海山夫妇隔壁,屋里就一张大床,两个男人只好“同床共枕”了。

临上床时,赵刚忧虑地说:“这也不知道有跳蚤没。”

蛤蟆笑道:“咱们城里来的,不合本地跳蚤的口味。”

睡下不多时,就听见隔壁齐海山夫妇房间里隐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沉重的呼吸与呻吟声。赵刚低声道:“枫哥,你听见没?”

蛤蟆也低声说:“这墙又不隔音,当然听见了。”

赵刚感慨说:“这老头身体也特好了。”

蛤蟆心里也感触良多,自己才30几岁,怎么在妻子面前就不行了呢?于是他对赵刚说:“你羡慕啊,黄玉就在隔壁。”

赵刚连连说:“算了算了,今天很累呢。”说着转过身睡了。

蛤蟆侧耳聆听,那隔壁暧昧的声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才停下来,蛤蟆悄悄叹了口气,也合上了眼睛。

(蛤蟆马上就要在这穷乡僻壤大展宏图啦,哈哈哈哈,作者狂笑中……顿时一群书友冲上来对作者一顿胖揍。“字不够,你歌词凑,糊弄我们呀。”作者满脸是血的哀求说:“各位读者大大,俺以后再也不敢了啊……”

“还有以后!再揍!”……

第1卷 霉运与桃花运 第54章 蛤蟆一探青龙泉

可能是头天太累的缘故吧,赵刚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早上9点多。 睁开眼睛一看,蛤蟆已经不知去向,床边的桌子上放着新毛巾和牙刷,看上去质量都不太好,想必又都是蛤蟆在乡上供销社买的。

赵刚穿衣服出了门,门外冷飕飕的,黄玉也正拿着洗漱用具出来,赵刚一看,黄玉手上的毛巾牙刷从质地上看和自己手上的一样,不用问,也是乡供销社的商品了。以往赵刚不是没出过门,只不过一般的宾馆里都有毛巾牙具供应,这次下乡,他完全忽略的乡下不是城市这一因素,所以除了笔和笔记本他是什么也没带的。

黄玉见了赵刚就问:“枫哥还没起来?”

赵刚答道:“我起来就没见他,海山哥他们呢?”

黄玉瘪了嘴回答说:“你以为都象你,这山里人,天不亮就起来劳作啦。”

赵刚嘴上没说,心里却嘀咕着:你还不是现在才起来?

正想着,齐家嫂子背了一背柴回来了,赵刚忙上前大招呼:“嫂子,砍柴去啊。”

齐嫂子说:“不是砍,是拾。”

赵刚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

齐嫂子又说:“我这是回来给你们煮饭的,我们当家的去召集村干部啦,说是晚上和你们开会。”

黄玉问:“那枫哥也去啦。”

齐嫂子说:“你说邓干部啊,他一早就和我们一起出去了,不过他说要四下走走,现下也不知道在哪儿啊。”

黄玉对赵刚说:“要不等会我们也走走?”

齐嫂子忙说:“那可使不得,等下你们吃了饭就在这附近转转,可不敢走远了,这才开了春,近几年又退耕还林收了枪,恐有野物哩。”

赵刚不信,就说:“啥野物?狼?这大白天的,咋可能?”

齐嫂子道:“俺们这山里林子,密着里,啥藏不住啊。前天村西石娃家的猪,100多斤就给拖了去。”

赵刚不服气地说:“那枫哥还不是走了,还是一个人呢。”

齐嫂子笑道:“俺家当家的说了,那邓干部有名堂里,旁的不说,光走山路也顶的上大半个山里人哩。”

吃罢了饭,齐家嫂子说是要去攒春肥,黄玉也要去,齐嫂子说你做不来的,死活也不让她去。

赵刚和黄玉两人呆坐在灶房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书籍,郁闷了一天,实在坐的闷了就房前屋后的转一圈,赵刚原本也想走远一点,又怕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所以一直也没成行。

下午4、5点钟的时候,齐嫂子回来给他们煮了一次饭,饭后又是呆坐。

“我觉得我在这里就是个废物,”黄玉感慨说“什么也做不了,身也干不了。”

赵刚也只有好言宽慰,却又糟了白眼。

天黑透了,齐家夫妇才回来,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都是村组干部,正当大家都开始担心的时候,蛤蟆风尘仆仆的回来了,大家先寒暄了一阵,就聚在堂屋里开会。

齐海山宣布开会,然后请邓领导讲话。虽说当时这个考察组没说由谁负责,但是由于蛤蟆年纪最大,而且刚升了“科长”,就成了想当然的头头了。

蛤蟆说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啊,我们初来诈到,情况都还不熟悉,还是先听听大家的意见吧。先介绍情况,再提建议。”

说完后大家都不说话,齐海山怕冷了场,就说:“我先介绍一下情况吧。”于是就把村里有所少人,多少地,每年能产多少粮食,人均多少收入说了说。

山里人毕竟心眼不多,有了一个人说话,其他人也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发了言,言辞激烈的时候,齐海山还插了几句嘴,但蛤蟆一言不发,只是认真的做着记录。

等大家都说完了,蛤蟆才说;“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我首先声明啊,我的办事能力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这个纸浆材的问题,据我所知,这个厂子已经倒闭了,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这银行的债都收不回来,更何况大家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替大家向上级反映。而且我们这次下来是响应市里的文件精神进行对口扶贫,来做实地考察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好的项目可以引进,等大家有了钱致了富,一些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话刚说完人群中就有人说:“咱这穷山恶水的能引进个啥?眼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就别扯那么远了……”

……

“事情不好办啊”散会过后,齐海山对蛤蟆说:“山里人说话直,你别见怪。这年年都说要脱贫,可年年都没……也不怪大家有抵触情绪。”

蛤蟆笑着说:“这没什么,这些官面话啊,别说他们,我听着都烦,可现在也只能这样说啊。谁让我拿不出几百几千万呢?”

齐海山抽了口烟说:“俺问你呀,邓干部你可得和我说实话,你说咱这村还有希望不?村里都留不住人啦,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俺那两个儿子也去啦。凡是在外面挣了钱的,都把老人孩子接走啦。在这么下去,这村里就没人啦。”

蛤蟆叹了口气说:“说实话,我没把握,青龙村太偏远了,就是有点啥好东西也不好运出去,要说修路,没巨大的利润谁愿意把钱往这里投?”

两个人都沉默了。

良久,黄玉怯生生地问道:“枫哥,你今天都去了哪里了?”

蛤蟆咧开个笑容说:“就是随便走了走,顺便去了趟青龙洞。”

齐海山笑道:“青龙洞?你走的到远啊。”

黄玉好奇地问:“那儿好玩吗?”

蛤蟆说:“好玩不好玩,明天你们去了就知道。”

黄玉伸出两个手指“噎”了一声说:“太好了,今天闷了一天,难受死了。”

蛤蟆道:“先别高兴的太早,明天可不是去玩的,是工作,是考察,到时候听我安排。”

齐海山笑道:“那儿有啥好考察的,俺们天天都去升龙潭挑水,没啥好看的。”

这话说出了赵刚的心声:这穷山恶水的能有啥好东西?就就算有点好东西,没路也是白搭。

蛤蟆拍了拍裤子,站起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到处走走,也算我们没白来嘛,回去以后考察报告也好写些。”

于是几个人道了晚安,睡了。

齐海山的精神头确实好,又在哼哧哼哧了半天才安静下来,快60岁的人了,真是不一般。

第1卷 霉运与桃花运 第55章 蛤蟆二探青龙泉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蛤蟆就把赵刚叫醒了。 赵刚揉着眼睛很不情愿地起了床。随即蛤蟆又去敲黄玉的窗子,黄玉也是迷迷瞪瞪的。不过山里早上那冷飕飕的空气,很快让两个人变的清醒了。而勤劳的齐家夫妇更是天还没黑就已经出去劳作了。

稍事洗漱,蛤蟆背着背包的副包,领着两个人出发了。

沿途有些雾气,他们也常常和早起的村人相遇,蛤蟆向和老朋友一样的和他们打招呼,个别的还能叫出名字来,显的十分亲热。令黄玉羡慕不已。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他们看见不远处腾起白白的雾气,蛤蟆用手一指说:“你们看,那里叫升龙潭,沿着水渠向上走大约300多米就是青龙洞,洞里就是青龙泉了。”

几个人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