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新功夫之王 完结 >

第623章

新功夫之王 完结-第623章

小说: 新功夫之王 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让《叶问2》上映,在观众面前混个脸熟,有利于《炽天使》的票房成绩。”

    王小虎是这样叮嘱甄子丹的,甄子丹也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师父说的话都是情理之中的,他也决定死心塌地按照师父的要求混迹影视圈。

    。。。。。。。

    仅有几个场景,十几张黑白照片,两段对白的《叶问2》先行预告片在香港播放了整整一周,着实让市民再度关注到这部影片。

    在这一周时间内,市民对《叶问2》的关注一点点升温,讨论的焦点无不在“王小虎到底有没有打洋鬼子”来回打转。

    “王小虎是说到做到的人,他说有打洋鬼子的情节,肯定有打洋鬼子!”一部分市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

    他们之所以肯定,是建立在王小虎十年来的人品之上,王小虎出道十年来所做的一切均是说到即做到,而且不会因为外界原因动摇自己的决定。

    正是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的协和国际,才有了全亚洲第一娱乐王朝的王者地位!

    反对的声音也有自己的主张。

    “现在中英之间第一轮谈判没有结果,中国大陆又发出明年9月若是英国不给答案,直接单方面宣布自己的决定,英方正郁闷呢,如果王小虎是聪明人的话,肯定不会在这时候跳出来找不自在,如果王小虎不识时务,哼哼,很有可能成为英国政府的出气筒呢!”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日益翻新,大国底蕴开始发力,英国政府虽然不敢拿中国大陆怎么样,掐死殖民地一家电影公司还不跟玩儿一样轻松?

    不管正反方说的如何有鼻子有眼,甚至有媒体记者专门到协和国际采访王小虎。

    没想到只换来王小虎一个回答:“大家别着急,相信等第二部预告片推出的时候,大家就明白到底有没有打洋鬼子的情节了。”

    嗨,这样的回答跟先行预告片一样,压根就是没回答嘛,有记者当时就翻白眼鄙视说:“王总,您的太极拳造诣越来越高深了!”

    王小虎笑笑不语,反正现在《叶问2》后期制作进入尾声,剩余的就是最后的寻找穿帮、配音挑刺阶段,大工作搞定,紧跟着几轮宣传工作,只要宣传期待值达到顶峰,完全可以推出影片上映。

    这时候就不只是媒体记者、影迷们期待着第二部预告片出来了,香港富豪李嘉诚、霍英东两人也瞪着眼观望呢。

    说实话,他们俩观望是因为想趁火打劫,看看能否趁着此机会一下子冲进影视圈,谁让这块蛋糕肥美的要死,令两大富豪都眼馋不已呢。

    不过他们只是看着,并没有立刻付出行动,一切都要等影片上映后,视港英政府的态度再做决定,毕竟他们都是香港富豪的代表,身为商业界的老油条,他们不会贸然出手的。

    第一轮预告片还在继续播放,6月底的时候,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开始活跃起来,不是今天率队参观九龙塘地区的居民生活,就是明天到正在筹备中的香港机场溜达,甚至还邀请香港知名人士参加私人宴会。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许社长如此高调、积极的了解香港,跟不久前《明报》发表的文章有很大关系,中国大陆的强硬态度,使得这位刚上任的新华社社长有n多的事情要处理。

    面对许社长如此高调的行为,同样是刚执掌香港殖民帅印的尤德爵士开始沉不住气了,把许社长月出来进行商谈,对许社长重申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承担及寻找英、中、港三方均可接受的安排。

    好像两人的商谈并不是很乐观,第二天报纸就爆料“尤德、许社长商谈崩盘,尤德连夜返回英国”的消息。

    香港报纸对“尤德返英”发表了惊人的统一观点:英国佬这是要彻底放弃在香港主权上的争夺了!

    “老徐,第二轮预告片砸出去!”王小虎没想到事情来的如此突然,忙不迭时安排徐俊龙进行第二轮宣传造势。

    虽然他是重生人士,虽然他知道香港肯定回归祖国怀抱,却不能意味着他对整个回归始末了解太多内幕,毕竟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才不到一岁。

    港人彻底意识到香港的前途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又出现好几批到北京请愿、商谈的团队和组织。

    这下**更加忙碌起来,较之上任梁社长的碌碌无为,许社长可谓古道热肠,今天不是帮这个团队办理进京访问的手续,就是率领一对人马继续访问香港各社区,忙的不亦乐乎,表现异常积极。

    在这种大环境下,《叶问2》的第二轮预告片浮出水面。

    依旧是先行预告片中的几个场景和画面,不同是这次加上了人物和对白。

    王小虎知道一部电影的预告片最多存在三个版本,即先行首版、剧场版和最终完美版。

    三个版本根据大家对影片的关注情况和后期制作完成情况不同而决定,当然也根据地区文化的不同进行斟酌。

    在剧场版,也就是第二版的预告片中,王小虎抛出了咏春大战洪拳的噱头,当然也只是浅尝即可,通过几个惊现的武打动作,让市民知道原来赵雅芝在先行版中说:“在香港开武馆这么麻烦”的由来。

    画面的丰富,时间的增长,为预告片增色很多。

    王小虎饰演的叶问,赵雅芝饰演的张永成,王嘉恩饰演的叶准,甄子丹饰演的黄粱,洪金宝饰演的洪震南等一一出场,并且通过几个紧张的画面和对白将大家观影的兴趣彻底勾引起来。

    剧场版的预告片浓缩成一句话:打的精彩!

    虽然画面不多,但紧张刺激的气氛着实令人神往,特别是肌肉男施瓦辛格出现在擂台上大声死后时,市民才恍然大悟:终究还是打了洋鬼子!

    “我怎么说来着,王小虎就是王小虎,他说打洋鬼子就打洋鬼子!”支持者兴高采烈的议论说。

    打鬼子可谓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现在坊间盛传英国政府彻底放弃香港谈判,洋人们都快要滚蛋了,《叶问2》打洋鬼子自然是令人拍手叫绝的!

    用“顺应民心”来形容支持《叶问2》打洋鬼子一点也不夸张。

    很多反对者也临阵倒戈,不过他们这时候来支持并非对王小虎表示支持,而是通过看电影来纯粹寻求心灵上的释放,至于英国政府事后会不会拿王小虎开刀,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

    有些人在看到剧场版预告片后,躲在阴暗角落嘿嘿冷笑,等了这么久,总算等到大好时机了! 



    759 保护费?

    《叶问2》剧场版预告片带来的宣传效果非同一般,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先抛出“咏春大战洪拳”的概念,然后又解答了市民们津津热道的“打不打洋鬼子”的疑惑。

    在香港,最受市民追捧的拳法当属洪拳、咏春拳。

    洪拳方面,张彻曾执导过《洪拳小子》、《洪拳与咏春》等片,唐佳亦有一部《洪拳大师》,但直至正宗传人刘家良**执导,方才将该拳法在银幕发扬光大。

    洪金宝也拍过《赞先生和找钱华》、《败家仔》等同类型影片。

    王小虎竟然要拍摄这种题材,不能不说太有挑战意味了。

    “王先生,洪拳历来以大开大合见长,充满刚劲,拳架古朴实用,硬桥硬马,动作以砸、劈为主。而咏春则擅于近身短打,在动作保持细腻端庄之余进行凶狠凌厉的攻防,同时能在极短距离内击出充满爆炸力的“寸劲”,虽由女性所创,但男女皆适用。”

    “您打算怎么在屏幕上展现两种拳法对决?”

    香港的报社记者到协和国际采访王小虎,提出这个问题。

    “看来你对功夫很懂嘛。”王小虎笑了笑。

    那位记者腼腆的挠挠头,显然是个功夫迷,或者说功夫片影迷。

    王小虎轻咳两声,说:“洪拳和咏春源远流长,做为南拳里面势力最大影响最大的两派拳法,两拳一直没有在大银幕上真正的‘一分高下’,不过如今大家有福了,你们可以在《叶问2》里看到这两种不同拳法的巅峰对决,我们必将竭尽所能设计得精彩纷呈,打到观众满意。”

    “真正的一分高下!”

    记者们都是八卦高手,自然能听出王小虎话中的禅机。

    也就是说王小虎认为:之前所拍摄的洪拳与咏春的同台竞技的功夫片都不入流。

    不过王小虎是搞功夫片出身的,能把中国功夫、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推广,其专业水平不容置疑,他说能拍出巅峰对决,肯定能拍出来就是了。

    在场的记者们并没在这问题上做太多纠缠,直接提问下一个最关心,也是最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王先生,您为什么执意让叶问打洋人?这样做是不是特意的迎合大陆市场了?”

    王小虎摇头苦笑说:“准确而言,我这样安排是审时度势。即使为商业票房做考虑,又为香港市民的切身感受做考虑。”

    “打洋人并不是我专利,李小龙的《精武门》是第一个打洋人的传播者和受惠者,之后他每一部电影都跟打洋人有关,你们感觉李小龙是不是特意迎合大陆市场了?”

    众记者一听王小虎这样回答,立刻大摇其头。

    无论是《精武门》中打东洋人,还是《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中打西洋人,亦或者《勇士的旅程》打东洋人加西洋人,观众们都没有感觉李小龙是迎合大陆市场。

    相反,大家感觉李小龙在荧幕上把各种肤色的洋鬼子打的屁滚尿流,很是解气!

    经过王小虎提醒,记者们顿时恍然大悟,猛拍大腿暗道:***,说一千道一万,王小虎才是打洋人的发起人兼传播者啊!

    王小虎笑着侃侃而谈:“我说过,审时度势很关键,当年《精武门》成功与***行动不无关系,而今我在《叶问2》中依旧提倡打洋人,大家还认为我迎合大陆市场吗?”

    记者们一个个陷入沉默。

    现在确实是敏感时期,中国大陆的强势态度,新任港督尤德离港返英,加上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

    街头巷尾都在传言:英国佬扔下香港不管了,中国大陆要强攻香港。

    香港铁定要回归大陆,王小虎这样安排剧情倒也无可厚非。

    虽然大家还没有看过《叶问2》,但通过王小虎轻描淡笑的几句话,他们大概能猜测出:这次打洋人绝对非同一般,否则王小虎不会顶着外界的负面压力,在这种敏感时期推出“打洋人”的招牌。

    其实不用王小虎深入说,在场的香港记者们也多少了解影片所处的年代环境。

    香港民众的家国概念虽然因为殖民历史而有点模糊,但是50年代在英国政府管理下,所谓他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加上当时警察收黑钱等违法行为没有约束,多数人内心是敢怒不敢言,这种生活中受到压迫的心情。

    如果说《精武门》是在“***”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如果说《叶问》是在一轮轮铺垫下成功,那么《叶问2》绝对是审时度势的影片。

    王小虎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确,记者们顿觉得打不打洋人已经不重要了。

    “香港本来就是文化沙漠的集中地,在电影方面体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走恶搞、嬉笑等路线,电影是娱乐商品,不用追究太多的教育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