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场隐身豪富 >

第105章

官场隐身豪富-第105章

小说: 官场隐身豪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双燕说:“细娥,你既然大方,最近几天我就安排人来接手了。”

    午阳问:“你准备让谁来接?”

    陈磊和钟子才是渌江的老同事,肯定是知道午阳和李双燕的关系的,但邓启明和陈绍南应该不知道。不过,现在这样的风气,看到漂亮女人在领导面前说话那么随便,傻瓜都会猜出来,何况他们也算是社会精英了。至于这几个叫叔叔的,跟午阳是什么关系,大家事不关己,现在人都走了,陈磊跟午阳的赌约,自然也就不存在了。现在谁来接,跟他们都没关系。

    “是我的两个闺蜜,还有一个是你的远房堂妹,扶桑、席杨和黎芝。扶桑设计的涟水河堤坝工程快好了,桥梁设计都交给路桥公司了,很快就没事做,先来这里炒股,以后有了新的业务,这工作就让席杨和黎芝担起来。席杨还是不善于跟别人打交道,我的话她还是听的,让她跟电脑待在一起,最多也就是接接电话,总不至于跟人闹矛盾吧。”

    午阳说:“以后不要让她跟老陈打交道就是了。那黎芝可是更难缠呢。”

    李双燕说:“黎芝现在跟以前是判若两人了。过年之前矿山放假,扶桑说没地方去,我就让她们到我办公室过年。黎芝见了我,就叫双双姐,后来几个人自己买菜、买年货,进进出出都是笑嘻嘻的。除夕还去替保安员值班,让他们回家团聚。我初八来上班,看到办公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一高兴,就给了她们一人一个红包。”

    陈磊说:“李总给红包,肯定抵得上她们一年的工资了。”

    “也就是个意思啦。各位领导,今天是小杨请客,她是晚辈,可没有给长辈发红包的规矩啊。你们要是不高兴,找黎书记要。”

    午阳说:“我也没有红包发。今年过年倒是很利索,没有收到红包,也没有送一个出去。老陈,你们政府该送的都送了吧?”

    ps:朋友们,明天又是周末了,谢谢您的陪伴。
 第八百五十五章 藏了一本书
    “我只认你老肖是亲信,他们都是你的人,以后用谁不用谁,肯定是以你的意见为准。”

    “好,我先谢谢书记了。”

    李大哥提了两个编织袋进来,里面都有小半袋东西,肖旺琦问:“老李,就挖出来了?”

    老李说:“挖了一间屋子的,黎书记讲的还有一间,徐师傅正在帮忙挖呢。”

    “都是些什么东西?”肖旺琦问。

    “到里屋说吧,隔墙有耳呢。”进了卧室,老李将编织袋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在床上,原来全部是银元。这些午阳是早就知道了的,一间屋子地下是银元,另一间就有一些金元宝、银元宝了,但是都是很小的一个,大概是一两、五两的。

    看了一眼银元,有清朝的,大部分是民国的,民国的又以袁大头居多,还有美国的鹰洋等外国银元。

    老李没有急于走,“黎书记,这些大洋值钱吗?”

    午阳说拿起一枚袁大头说:“这种现在大概值400元,这种美国的鹰洋,要便宜20块钱一枚。地窖里面还有吧?”

    老李笑笑说:“我想来想去,还是想将这些东西平均分给各房,我一个人拿了亏心呢。”

    肖旺琦说:“老李,你这心是好的,可方法不一定对呢。你想想,如果平均分了,有的要收藏,有的要卖,卖了后,钱用来建房子、收媳妇嫁女了。你们这个旅游景点、大农家乐不还是搞不起来呀?如果你将这些东西先不分,卖了钱都用来美化这里的环境,开发这里的特色农业。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些钱就肯定会增值,那时候将红利分给各房,就不是这一点点了。村庄建设好了,受益就是长期的了。”

    老李说:“肖县长,还是你有见地。可是我老了,对我儿子他们。也不能说实话,让谁来主持这个事呢?”

    肖旺琦笑着说:“刚才在渔场。你觉得老了吗?现在一有钱就老了呀?我看你这个身体状况,再干20年没问题。”

    老李笑笑说:“借你吉言,我就干20年。可我不知道怎么干呀?”

    肖旺琦说:“咱们黎书记以前在渌江就开始搞农家乐了,经验丰富。请他指点一二,就真的点石成金了。”

    老李说:“以前就听说过,有人传闻黎书记是财神,今天领教了,是真的呢。黎书记,你给我点拨点拨。”

    午阳说:“李大哥,说财神是假的,但我惟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真心的。我觉得吧,我们谭家湾要建成大农家乐。最重要的是在种养两方面下功夫。一个是种,我看已经有了不少果树了,可是还不够。还要栽种葡萄、杨梅、乌梅等果树,如果能栽种一些草莓、西瓜等水果就更好了,还有就是时令蔬菜一定要多种。城里人不稀罕反季节蔬菜,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特别是菜叶上面有虫眼的那种蔬菜;第二个是养。我们各家各户都养了猪、鸡、鸭,平常过日子是够了。可如果每天村里来几百人、几千人吃,他们要吃你们自己喂养的家禽、家畜,肯定就得大力发展了。光是有猪、鸡、麻鸭还是太单调了,可以在后山上围一块地养野猪,养山羊,村里鱼塘多,四哥还准备承包鱼塘,鱼是肯定没问题了,泥鳅、黄鳝这些很受欢迎,营养价值高,价格也高,要多养一些,还要利用水面养麻鸭、火鸭、养鹅。这些养殖、种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搞起来的,必须尽快动手。至于修缮房屋,修建亭台楼阁,那要容易得多,有能力可以同时搞,顾不过来就后搞,也可以去城里请人来提意见,看看怎么样修建才更让大家觉得舒服。”

    肖旺琦说:“老李,听明白了吗?”

    老李笑笑说:“明白了,先搞耗时长的种植、养殖,后搞房子。黎书记,我这些钱怎么能够见光呢?”

    肖旺琦说:“你就放出风去,说这里是黎书记的点,黎书记可以帮助从银行贷款。”

    老李说:“既然是贷款,这个事情就应该由村支两委来主持了。”

    午阳说:“李大哥,你们村支两委的人,在你心目中怎么样吗?”

    “我们这里反正是谭姓和李姓轮流担任支部书记和村长,村里除了计划生育,也没有什么大事,更没有钱,他们就是想贪也没有,看不出他们的人品。”

    午阳说:“这种事情最怕执行不得力,到头来钱花了,连个水响都听不到。李大哥,干脆是这样,你作为村里的示范户,带头去山上养羊,在地里栽果树,反正刚才讲的那些都搞。村民看到你搞了,肯定都会动心,来问你时,你就动员他们一起搞。这样可能会慢一年两年,但实际效果比由村支两委主持好得多。当然了,如果村支两委的人是合格的村官,他们肯定会主动来联系你,听了你的宣传后,就会在村里推广的。毕竟大家都是平常人,有谁不希望自己家乡富裕呢?村里没钱,现在又不能收村提留了,连喝酒都要自己掏钱,真不是个事呢。”

    老李笑笑说:“黎书记,你这是好办法,就按你说的搞。可是这些大洋,要怎么能变成钱呢?”

    “是这样,既然你不想让儿女知道,这个事情只能委托徐正良兄弟了。我可以帮忙联系买家,到时候让徐正良开车过来告诉你。你如果觉得可以卖就卖,不行就另外想办法。你跟这些货一起去县里或市里,在银行收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给货了。你放心,我联系的买家,我可以打包票,一个是不会在价钱上亏待你。二个是不会赖账,三个是没有任何手续费收。你拿到钱后,该怎么做。肯定清楚了吧?”

    “行,反正要请你们帮忙。黎书记,等会你们都拿几块银元回去,作个纪念。”

    午阳说:“这个我们不能要的。徐正良兄弟你也不要给,以后他们租赁了渔场,你多给他们帮忙就是了。”

    “好啊,以后客人要买莲子、藕。买那些杂鱼,我都可以介绍去他们那里呢。”

    肖旺琦笑道:“你也可以去他们那里批发回来零售嘛。”

    老李笑着说:“肖县长还让我赚他们的钱呀?”

    肖旺琦说:“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钱。谁的都可以赚嘛。你快把这些东西收好,免得让人看到了。”

    老李说:“没事,不过年不过节不过生日的,子孙们不会来我这里的。”

    午阳说:“你在这里收拾。我去把另外的提进来。”

    “黎书记,不好意思啊。”

    “没事,搞完了我们早点回去。”

    到了老宅,徐正良从坑里爬上来,看看后面没人,递给午阳一个油纸包,午阳慢慢打开,里面是三本书。书是宣纸对折用线装订的,很漂亮地用行楷写的字。原来是一本医书,翻了一会,里面有什么《疯狗咬伤的诊断及医方》。说的是,如果被狗咬伤,伤口不流血,只有几个牙印,牙印呈黑色,肯定就是被疯狗咬伤了。是不是被传染了。要看眼睛,眼睛的白眼球有什么样的血丝。就是被传染了。然后是没被传染和被传染的处方。处方必须制成药丸,在寅时面朝东方服下,两个时辰后开始腹泻,腹泻两个时辰服下止泻药丸,过两天再看眼睛的血丝,怎么样就能够诊断是清除干净了。

    还有很多药方,比如有安胎药,还有辞胎药,辞胎药喝下去以后,就不会再怀孕了。但是有规矩,不能拿这药害人家断了根,人家没有六个儿子,不能给辞胎药。

    还有很多,徐正良说:“老板,您对这些还蛮有兴趣的,我是一分钟都看不下去呢。”

    午阳笑笑说:“这可是真正的祖传秘方,我带回去要把它们开发利用呢。”说完将书本抖抖,里面没有夹带东西,就仍旧用油纸包了,收进公文包里。

    “正良,刚才李大哥说要给你们兄弟几块大洋做纪念,被我回绝了,让他和村里多给你们的渔场帮忙。”

    徐正良笑着说:“刚才他也跟我们说了,要给我们四个,我也回绝了他。一块大洋不值什么钱,说出去坏了你的名声,这样的傻事我们不能做。老板,我们这边也装好了,由我们来提过去就是了,您准备走吧。”

    午阳也提了两个小半袋银元,跟着徐正良往李大哥家走,徐正良说:“老板,这当时卖田,一亩也就值3块大洋,这么多大洋,他们家有多少田卖呀?”

    午阳说:“也不见得就全部是卖田的,他们家在江里有船队,在街上有铺面,每年的收租也不少嘛。这些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怎么就知道将田卖掉,而且是在46年。”

    徐老四说:“我听说过,他们家有人加入了三五九旅,还不止一个。三五九旅北上后,他们家的人,有的去了西北,有的到了东北。谭家人讲,文革后,他们家的人还回来过,穿军装呢。”

    徐正良说:“如果是这样,就不奇怪了。他们家的人到了部队,受到教育,就劝家里不要当地主剥削穷人,46年的时候,根据地不就开始搞土改了吗?我读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