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华第一恐怖军 >

第87章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87章

小说: 中华第一恐怖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桓掖烦宸妫彀哑迮桃煌疲饺瞬换抖ⅰ

    李天霞回到师部,政训处上校主任毛永奇随后跟进来,殷勤地倒了一杯热开水,送到李天霞手上。“喝口水,师座。”

    李天霞不满地发泄道:“什么师座?前面还有一个副字呢。”

    “哎。我这不是提前向您预支么?”毛永奇陪着笑脸说。

    李天霞升任副师长以后,也把毛永奇从306团调到师里。原想是安排一个副参谋长的位置,但报上去以后没有得到军政部的核准,理由是战区以下暂不设副参谋长职位,于是只好屈就毛永奇了。这毛永奇也是人jīng,硬是看好李天霞的行情,这不,他一五一十地分析起七十四军的人事安排起来:

    “在我们师里,老大的位置铁定是您的。您想啊,军座是委员长的小老乡、大红人,又立了战功,不会只当个军长?军长一高升,五十八师冯师长估计也会跟着一起走,他本来就是军座从德式师里带过来的,这些历史渊源,您比我清楚呢。他们一走,不就腾出两个职位?军长的宝座,非副军座王耀武莫属,剩下两个师长的空缺,您随便挑哇。”

    这一番分析头头是道,说得李天霞心花怒放,浑身比抽了大烟还要舒坦。不过,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染上鸦片瘾。

    “去,把笔墨拿来,老子练练!”兴致勃勃的他,挽起袖子,摆开架势,一副要与张灵甫试比高低的模样,每次想到史迪威和罗斯他们如获至宝地chaye。chaye收藏张灵甫的字,他心里就很不舒服。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恍然大悟:提笔写字其实与扛枪打仗一样,讲究一个“巧”字,灵活机动方能出奇制胜。在暂不具备与对方全面竞争的情况下,先进攻一个重点,练好一到两个字,不是一样拿得出手吗?

    李天霞现在习练的,是一个草书的“虎”字,写到最后一笔的时候,还要让毛永奇在桌子旁边将宣纸向斜后方轻轻一拉,这样拖出来的笔锋就显得十分刚劲有力。

    “嘿嘿,好字好字,师座您现在是虎虎生风哟!”毛永奇摇头晃脑的,又不失时机地赞美道。“那个什么北大的高才生,也不过如此啊。”

    几天以后,长沙大火,七十四军星夜救援长沙城。

    接到驰援长沙命令的时候,卢醒正在关帝庙里给全军班长以上、连长以下的两百名基层骨干讲课。

    自从撤下万家岭,七十四军有了一个难得而短暂的休养整补之机。与以往一样,每次大战之后,全军中下级军官损失严重,只得从各种军校毕业生和老兵中提拔人才,学生兵有文化无实战经验,老兵有经验却又没有文化,而不少老兵其实也不过是参加了一两场战斗而已。为了快速提高基层连队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张灵甫在自己的153旅办起了抗rì夜校,班主任就是从珞珈山军官训练团(2)受训回来的一营营长陈公勇。 ;张灵甫对陈公勇说:“珞珈山本来就是武汉大学的校园,你在那里听过蒋委员长的训导,陈诚、郭沫若等许多党国要员和大文豪也去讲过课,你小子收获颇丰呢,相当于读了博士啦,得把学到的知识都贡献出来,可不能自己一个人独吞啊。”

    陈公勇也正有此意。为期两个月的珞珈山强化受训,博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他的思想境界更高、知识面也更广,满肚子的话都想和弟兄们说一说。凑巧的是,陈公勇以前学的就是师范,张灵甫未上北大之前,也在长安老家当过几天的教书先生,两人天生一种诲人不倦的jīng神,一拍即合,夜校便风风火火地办起来。

    夜校没有设校长。张灵甫只出任了教导处主任。他说:“蒋校长永远是校长,我们永远是学生,倘若有人喊我校长,岂不折杀本人也?”口气十分谦和与诚恳。

    夜校每周二、四、六晚上开课,主要课程有战略战术、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主讲者除了他们两人和卢醒以外,军部战地文工队副队长刘骁也被请了过来,作为课前课后领唱《七十四军军歌》的教官。军事课大都是讲习实战经验和作战技能,政治课则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颁发的《政治训练令》、《政工纲领》、《前方部队政治工作实施办法》等法令为依据,倡导坚持长期抗战,激发官兵们的斗志和爱国主义情感(3)。

    开学典礼庄重而简朴。关帝庙的大门贴上张灵甫手书的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课堂四周的墙壁上,也用石灰写下醒目的标语口号:“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训练重于作战,干部决定一切”等等。这些标语口号,是陈公勇按照珞珈山军官训练团的模式而营造的学习氛围。

    第一堂的课主题是:“为正义而战”,由张灵甫主讲,前来参加开学典礼的俞济时、王耀武、冯圣法等长官也欣然就坐,参加旁听。

    几盏从老乡家里借来的油灯吊在屋梁上。油是用木子树(4)的果实熬制的,像蜡烛,但因油质比蜡烛差,烧得黑烟直滚,灯心的火苗是红的,没有蜡烛亮。乡民们用不起蜡烛、煤油,家家户户点的都是这种灯。

    (1) ;巴子:上海方言,除包涵“乡下人”之意外,还指那些不符合上海滩十里洋场价值观的人或事,如不懂行情、不懂规矩、自以为是等等。在上海,被別人說成“巴子”比被說“笨蛋”更为丟人。

    (2)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后改为国民党zhōng ;yāng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抗战期间共举办了各训练班18种,以党政训练班为主,先后共有23000 ;余名党政人员参加了受训。(见赵普炬所著《zhōng ;yāng训练团梗概》,载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4 ;辑)

    (3)陈诚:《关于军队政训工作之指示》;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印。

    (4)木子树:学名乌桕,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与油茶、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实富含白腊油,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乌桕脂还能制造出类可可脂,用于生产巧克力。。)
114训练军官(2)
    114训练军官(2)

    让蒋委员长将来对全体**说,没有七十四军就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国min党!——张灵甫

    官兵们席地而做,有的手上拿个本子,有钢笔,有的手上只拿一张皱巴巴的纸,拿个铅笔头。但是他们都目光炯炯有神,神情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门板当黑板,竖在墙边,用粉笔写了一个大写的“我”字。

    “弟兄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 ;张灵甫用马鞭指着门板问。 ;会识字的一些弟兄纷纷回答道:“这是一个‘我’字。”

    “对!这是一个‘我’字,你我他的‘我’,我们的‘我’。” ;张灵甫满意地点点头,“下面,我再把这个字拆开——”说着,又在门板上分别写了一个“手”字 ;、一个“戈”字,当中间隔一寸空白。

    “这两个字,有的弟兄可能也认识,左边一个‘手’,右边一个‘戈’,合起来才是一个‘我’字。中华的文字是象形字,一个字的形状往往和这个字要表达的意思有关联。那么,为什么‘我’这个字要用手拿着戈、也就是拿着武器呢?大家谁猜得出来?可以站起来发言。”

    关帝庙里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报告旅长!” ;刘骁从听众中站起来回答道:“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知道:要想不当奴隶、不被奴役、不被杀死,我的手上就必须要有武器!”

    “好!答得好!” ;张灵甫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目光明亮有力。“我要想成为一个dú ;lì的人、一个不屈从于任何侵略者的人。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拿起武器来。保卫自己的生命。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小rì本人口比我们少、国家比我们小,之所以敢在我们中华横冲直闯、杀光、烧光、抢光,就是欺负我们手中的武器没有他们好、没有他们多、我们的实战技能没有他们强,所以我们才连xìng命都保不住。国家国家,是千千万万个‘我’组成的,有我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当一个个中华人全都跪倒在rì本鬼子的刺刀下,那里会有中华民族的尊严和zì ;yóu?那里会有中华民国的进步和繁荣?”

    陈公勇这时从第一排位置上挺身起立。心情激动地插话道:“本人在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受训两个月,每次经过‘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1),看见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学员,莫不把这一牌楼上的名称倒过来念,念成‘学大汉武立国’!”

    “好!说得好!好一个学大汉武立国!” ;张灵甫大声叫好道。讲历史、论古今可是他的强项。他即兴发挥道: ;“大汉,就是中华历史上统一了西域、消灭了匈奴的最强盛的西汉王朝。两千年前,北方的匈奴经常以骑兵扰我边疆、犯我中原,给朝廷和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当时,由于连年征战。国力空虚,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想找几匹同样颜sè的马都找不到。他御驾亲征也打不过匈奴,自己还差一点被生俘,万般无奈,只得纳贡求和,甚至以公主和亲来求和,但越是这样让步,匈奴反而越猖狂,认为我们汉朝软弱可欺。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大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多次反击匈奴,一仗比一仗打得好,后来一直打到贝加尔湖(2)才班师回朝,收复了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匈奴人被打得四分五裂,有的南下归顺了汉朝,有的龟缩到大漠以北的中亚和西伯利亚。边境和平了几十年以后,又有一支匈奴贼心不死,犯上作乱,攻我城池,杀我信使。当时,有一个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名叫陈汤的中级军事指挥官拍案而起,他向朝廷上书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也就是说:凡侵犯中华的,哪怕他在天涯海角,也要把他灭了。陈汤最后带兵西出阳关,彻底剿灭匈奴,把他们首领的头都砍下来带回了朝廷。现在,我们就是要向强大的汉朝学习,紧握手中枪,苦练基本功,打到东京去,灭了小rì本!把倭贼首领的头颅都砍了带回来!”

    张灵甫的这一堂政治课,既慷慨激昂,又通俗易懂,感染力和鼓动xìng都很强,课堂上气氛活跃,弟兄们热血沸腾,坐在前排旁听的俞济时、王耀武、冯圣法等长官连连点头称赞。更让军座感到十分满意和舒坦的是,本不善于奉承的张灵甫,在讲课中不经意间把俞济时捧了一下。

    他是这样讲的:“委员长在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训话时说:中华军队假如都像五十二军(3)那样战斗力强,打败rì ;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听到这句话,兄弟我是很不服气的,五十二军关军长不怕死,在长城抗战中流过血,我们俞军长一样冲在前,在上海抗战中挂过彩。五十二军是正宗的zhōng ;yāng军,七十四军都来自于地方团队,比待遇我们低,比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