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华第一恐怖军 >

第4章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4章

小说: 中华第一恐怖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貌狰狞,胡子拉碴顶着个破钢盔,挥战刀又冲又杀的,上镜得很。

    按说,做到联队长,手下好几千人,没事儿扣钢盔在第一线摆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饭冢的命比较奇,自己不用cāo心,有人来催他摆酷了。

    来的就是rì本著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

    那是在武汉会战前期,1937年9月3rì,小悮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

    庐山一线中华军队奋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与rì军顽强周旋。rì军虽然装备jīng良,无奈庐山是李四光特别偏爱的那种冰川造山,形状雄奇,道路险峻,中华军队把迫击炮搬上山顶,rì军形容中华军队的迫击炮“如同雨点从天而降”。这战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饭冢面对的中华军队是陆军160师,这是广东粤军唯一一支也戴钢盔的部队,从这个特点也可以明白这绝对是一支jīng兵。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冢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依然无法拿下中华军队的防线,损兵折将。

    所以,采访的时候,饭冢诉苦极多。按说,离军神的标准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儿。不过,饭冢的形象很吸引小悮。因为苦战,饭冢晒得极黑,眼睛里全是血丝,胡子已经多rì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他上身**,显得颇为凶猛。

    记者的眼光就是和常人不一样,战场上蓄须的军人有独特的魅力,于是小悮就建议饭冢给他们比画几个pose,给东京的老乡看看。

    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冢推辞不过,记者们选了附近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冢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记者们的胶卷很快拍完了,大家都很满意。后来从片子效果看,这拍摄效果的确不错,如果饭冢活到战后,可以考虑去演电影。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发生了。这个高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华阵地对面。而且,对面高地上就有160师一个哨所。饭冢的“外景地”(秀峰寺西方高地)正在哨兵的视线之内。视线内也就罢了,视线内的目标太多,中华哨兵也未必注意得到。但是rì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给饭冢扣上了一顶钢盔!

    当时rì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使用久了,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于是,中华哨兵就发现远处有一个灯似的东西在那里又蹿又跳,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

    钢盔给rì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

    看见是看见了,中华兵也没什么办法,距离太远,中华军队手里没炮,汉阳造又够不着。几个哨兵看着饭冢表演,越看越别扭,弟兄们一致认为,这鬼子太出风头了,得教训教训他。

    那哨兵班长看着鬼子耍酷正又堵气又没辙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为什么眼前一亮呢?哨兵班长正看着饭冢咬牙呢,就瞧见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可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儿。

    三八大盖儿,即rì本造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防尘罩而得名,侵华rì军步兵的标准装备,shè程远,shè击jīng度高,饭冢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shè程可是正好合适。

    这位哨长的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八式步枪的标尺shè击2400米,而汉阳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枪子弹初速760米/秒,汉阳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rì本工业技术发达,因此制造工艺jīng良,汉阳造的设计虽然不错,材质和制作水平则无法与三八枪相比,理论上有效shè程600米,实际那是样枪的数据,发到士兵手里的,能打四五百米就不错。而三八枪的弹道,无风天气在800米上取准依然相当准确。淞沪战役,装备汉阳造的**结壕阻击装备三八枪的rì军,没少吃shè程近的亏。

    这位哨兵班长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给他们看饭冢的表演。哪儿?喏,就是那个一闪一闪发亮的东西。

    饭冢只扣着个钢盔,赤膊根本没穿军服,几个老兵也辨不出他的身份,但是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一致觉得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老兵油子枪法好,说着说着就动了真格的,把枪一摘就瞄上了。

    这时候,饭冢的采访已经到了尾声,正在和记者们道别。不知怎么的,饭冢聊起了他的前任、也是好友的加纳治雄(原101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在大场和**88师交战时阵亡)。他说,听说加纳死后yīn魂不散,常常在家里闹鬼,自己要是战死了,希望不会像加纳那样,一定安安静静的。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记者们作别下山。饭冢也准备往回走,一转身,正好把一个大光膀子亮给**了。

    这时候,那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机,“砰”,饭冢应声而倒。

    饭冢挨上一枪就送命的概率不高。shè程虽远,三八枪子弹穿透xìng太好,一打俩眼儿,不容易造成致命伤。忻口战役**李仙洲军长被rì军一枪击中,洞穿胸部,前后透亮,还在和人聊天呢,根本没觉察到自己负伤。但是给饭冢这一枪,打得实在是忒准了。附近的rì本兵赶来救护,发现这一枪正从饭冢的心窝穿过,把心脏都打穿了(也有rì方记载是中了两枪),奥运会shè击冠军的水平。

    钢盔反光暴露了饭冢的目标,算是这铁帽给rì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不过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逐岛争夺,rì军才用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进了其反光xìng能。
1V32
    1v32

    中国人在rì军军营以一敌十的壮举

    松岗环的《南京战》收集了109名曾经在南京接触过、看到过、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rì军官兵的回忆。在这里面写到一个中国人。在下关,rì军进行了第一天大屠杀后,当天夜里发生了让rì军非常震惊的事情——军官宿舍里住了11个小队长级的rì本军官,有一个人当天有事申请外出,第二天rì军发现剩余10个人全被杀死在军营里。被什么人杀死?侦查发现只有一个中国人越墙而入,用刀杀了10名rì军。这就是我们在rì方的资料中找到的,一个中国人以一敌十的记录。

    但是后果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个人杀了10个rì军以后没有被抓到,第二天rì本人从外面随便抓了100个中国人全部枪杀在下关,为这10个rì军报仇。

    一架中国战机从32架rì军飞机中突围

    有一段录像,它记录了一架中国飞机是怎么挑战32架rì本飞机的。1940年,rì军组织了一次对成都的空袭,出动了32架97式重型轰炸机。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情景。

    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jǐng报不好,rì军空袭完一次,又空袭第二次。这时候大家都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冲向了跑道,驾机起来抵抗。这个人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rì军击落在了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几次袭击后,中国空军几乎荡然无存。

    在这种情况下,rì军认为这次轰炸应该是一次很轻松的任务。这个时候rì军发现又有中国战斗机飞过来。当发现打不下rì军飞机后,这架中国飞机撞了过来。rì本战斗机发现它后立即右转,两架飞机平行飞行好几秒,中国战机好像悬停在了空中。这是一架双翼战斗机——起落架不能收放的,这在二战中已经是很落后的机型了。这名中国飞行员开着一架如此落后的双翼飞机在32架rì军飞机里面穿梭攻击。首先,数量上1:32;而且中国飞机只有机枪,很难打下rì军的重型轰炸机。但中国人仍然无畏地杀入rì军机阵中英勇冲杀。他在rì军飞机中左冲右突,而后突围而走。

    这个中国英雄到底是谁?查找资料后发现,他是中国空军航校的教官。rì本人的情报非常准确,轰炸成都的时候,中国的空军战斗部队真的已经没有飞机了。这名教官驾着自己的教练机起飞迎战。他在回忆录中写了当时的事情。他还有一句话:“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这一句话让我们知道了抗rì战争时候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rì军王牌飞行员成为兰州中学教员

    关于这次空战的资料,可以在rì方的材料中看到。rì本历史学家中山雅洋写的《中国的天空》记录了一些独特的历史。传统的记载中,在抗rì战争初期的空战中,中国有四大天王,rì本有四大天王。打到中间,中国的四大天王都阵亡了,rì方的也全阵亡了。但是这本书却说其实rì方三个天王阵亡了,有一个没有阵亡。

    这个人是谁呢?rì本的山下七郎大尉。他没有死。那么他最后的归宿是什么地方?谁都想不到,他最后的归宿是在中国的兰州,死的时候是中国普通的中学教员。山下七郎在一次飞行任务中被击落后摔断了胳臂,遭到活捉。

    1937年9月18rì,为了纪念国耻rì,处于劣势的中国空军对上海的rì军发动了出击。rì本人在上海占有空中优势,中国空军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冲出去十架,回来也就剩下两三架了。有一架遍体鳞伤的攻击机回来时,飞行员全身都是伤,出不了机舱。地面人员打开机舱盖,看到这个中国飞行员用被打断的手指在飞行驾驶座舱前面写下了四个字:还我河山。

    这时候山下七郎的监禁地就在附近。他从窗户中看到一个贵妇人打扮的中国女子带着很多官员站在跑道上。每一次飞机回来的时候,他们就为飞行员祈祷。有一架双发轰炸机回来的时候,飞行员在尽力地支撑,人们都在祈祷他平安归来的时候,飞机在跑道尽头处翻落在了外面的壕沟里。我猜测这个女子是宋美龄,因为她当时是航空委员会的委员长。山下七郎看到这一幕,终于明白中国人是用一种什么力量在抗rì。第二天他找到中方,说:“山下七郎已经死了,但是我愿意为中国工作。”就这样,山下七郎成为了中国空军的教官,改名换姓,为中国培养飞行员。战争结束后他定居兰州,一直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员。
001铁血政变
    001铁血政变

    所谓的‘中流砥柱’,就是中国的黄河上有几块挺立在河中、顽固阻挡cháo流前进的顽石。从这个意思去理解的话,陆军也不愧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啊!

    ----rì本井上成美海军大将(其在rì本1945年投降前夕说的这段话)

    1936年2月25rì,rì本国首都东京,下着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整个城市一片银装素裹的迹象,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广场会馆,高楼大厦……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但是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了大量的失业者四处游荡,露宿街头,为这副具有独特魅力的画卷添上了浓重且萧瑟的败笔。

    东京城皇宫外西侧三宅坂的第1师团驻地,步兵第1联队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