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华第一恐怖军 >

第161章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161章

小说: 中华第一恐怖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蔡仁杰得知此事,心里暗自叫苦,那李天霞本来就怀疑你窝赃,你还主动把赃物找到给他送去,这不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吗?怎么说得清楚!他把陈公勇埋怨了一顿,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陈公勇很委屈,说拐子交办的事情,我岂能不去?蔡仁杰也自知怪他无用,便说好了好了,以后再遇到这种冤枉事,先跟我通个气。不要白白忙活半天,替人家擦了屁股,还不讨好。(未完待续。。)
218人生几何
    218人生几何

    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而是国家不要我们!——方先觉

    1944年11月,总司令王耀武给张灵甫发来电报,要求师部主官及以上将官到竹蒿塘的一百军军部,为逃出衡阳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接风洗尘。

    方先觉和张灵甫两人后来相识相交往,彼此还是惺惺相惜的,两人的后人还喜结连理,张将军的儿子娶了方将军的女儿。只是灵甫没看到那一天。

    对于方先觉投降日本人一事,国内各界是毁誉参半,作为一名誓死不屈的军人来说,应该是要战死沙场的,但是对于一方长官来说,更要为伤兵和百姓着想。

    死,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忍辱负重,担当责任。

    张自忠将军在七七事变后为保护古都北平,负责与日寇和谈,被诬为汉奸,后来张将军终于以战死沙场洗刷了汉奸之名。

    1944年5月末,老蒋让方先觉担任第十军军长,对他说:“我信任你,你只要坚守衡阳两周,就算完成了任务。”

    方将军成功坚守了衡阳40多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伤兵和全城百姓不被日军屠杀,选择了和日寇媾和。

    方先觉媾和前说:“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而是国家不要我们!”

    抗战胜利在望了,老蒋对一些不听话的杂牌部队也开始了清理。

    第10军前身是西北军中的陕西第2军的李纪才、邓英部队。曾参与西安事变。对于这支部队老蒋当然是希望能借鬼子的手帮自己清理掉。

    张灵甫极想见见这位在黄埔高自己一届的学长。但一想到会和李天霞打照面,心里又别扭,便借口自己留下来值班没有去。

    张灵甫见到方先觉,是在第二年的重庆。

    初春的山城,雾气总是白茫茫一片,冷冷的湿湿的,云开雾散的时候,你会发现。哦,窗前那束缀满点点红蕾的树枝,不经意间就绽放了,朵朵桃花,映照在明媚阳光下,粉红得有如透亮的水晶。

    方先觉回到重庆以后,被任命为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青年军第207师师长。两人会面的地点,是在他暂住的兵站客房。张灵甫的第一个动作是端端正正的敬礼,第一句话是:“本人该将子珊学长比作关公吧?当年,关公被困屯土山。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学长今日诈降倭寇,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所动高官厚禄吗?最后拼死出逃,昼伏夜行,辗转返回**。”

    说来也巧,方先觉也高大魁伟,也面红耳赤,也一副丹凤眼,还真有些像关羽。自脱险归来,社会各界对他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有的同情其孤军奋战,虽败犹荣;有的贬其兵败降敌,丧失名节等等,不绝于耳,但像张灵甫这样把他比喻为义薄云天的关公,方先觉还是第一次听到,心里十分感动,忙说惭愧惭愧,兄弟我既未成功,又未成仁。

    “何以见得?此言差矣。你部参战兵力为攻城日军十分之一,守城四十七天,敌我死伤比例三比一,无可挑剔。学长所欠缺者,只差杀生成仁,博取千秋忠烈之美名耳。然人各有志,舍生取义固然壮烈,忍辱负重也未必不丈夫。”张灵甫道这句话又说到对方心坎上,方先觉眼睛一红,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接着,张灵甫摊开笔记本,一一询问、详细记录第十军守城的经验教训,听到方先觉讲到把城外山坡全削成90度断壁、让鬼子不得不架云梯、我军再以手榴弹密集攻击后,他一拍大腿,连呼痛快,说手榴弹毋需瞄准,只管蹲在战壕里往下扔,既大量杀敌,又有效保存自己,岂不快哉!这正是兵法所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啊!

    以前,方先觉虽时常与张灵甫谋面,但总觉得他为人孤傲,言辞也不多,从不与大伙聚在一起呼么喝六地打牌饮酒,显得不太合群,因而交往并不深,但这一次张灵甫发自内心的赞誉、谦虚的态度,让他认识到张灵甫的另一面,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油然而生。

    两人相见恨晚,从旭日东升一直聊到日头西斜,娓娓不倦,去餐馆吃饭一路话也没停。方先觉提到他逃出衡阳后,抵达竹篙塘,李天霞又是摆酒席为他压惊,又是派轿车送他去芷江搭飞机,盛情无比,“够朋友啊。”不提李天霞也罢,一提张灵甫就恶心,他真是服了此人的嘴脸,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于是忍不住地告诉方先觉说:“学长还不知道吧?李天霞率部去衡阳,总部催他快进,他发牢骚呢,说衡阳解了围,他方先觉不就成了抗日英雄?把衡阳之战当作个人得失,你说可气不可气?”

    “竟有这事?”方先觉恨恨然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下午,方先觉要飞云南曲靖,回207师师部,不便多谈,张灵甫晚上也有一场演讲要听,陆大的海报早就贴出来,主讲者是他的北大学长张guo焘,当然不能错过,遂告辞而去。

    傍晚时分,位于重庆西郊的陆大礼堂人头攒动,不论是将官学员还是其它学员都慕名而来,争相一睹这位原z共创始人之一、红四方面军最高统帅的风采。七时整,张guo焘踏着铃声登上讲台,一袭长衫,仍掩饰不住昔日叱咤风云、威震一方的王者之气。

    今晚,他演讲的题目是《论xxxx之荒谬》,这主题正符合他现在的身份:“对共斗争设计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

    陆军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反g意识并不强烈。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德国顾问的影响,形成一种以职业军人自居、效仿德国国防军那种超政治的思想意识,学风比较自由,即使不让订阅《新华日报》,但《新华日报》照常投递,大家照看不误,校方竟无动于衷;每周一次的小组讨论,被讽刺为“小组讨厌”,没多少人参加,校方也不追究。因此,政治学习,只得借助名人才有轰动效应。

    长期从事政工工作的张guo焘很有演讲天赋,善于抓住听众心理,把这一堂课讲得波澜起伏,有声有色。

    当然,张guo焘心中明白自己现今的地位,那就是国民党视他为一条狗(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戴笠、沈醉等就经常这样评价他),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待遇(一个空头无权的中将“设计委员”)。(未完待续。。)
219领袖接见
    219领袖接见

    目前全部**中的少将,校长最器重的就是你了。——俞济时

    我也有吞吐天下之志,成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谁不想?张guo焘心道。

    奈何世事难料,天不随人愿啊。

    曾经麾下有八万多的大军,现今却是光杆中将,中华儒家文化又提倡忠臣不事二主,那些转身投靠新主子的人哪里管你多卖力,很多都不会得到重要了。可如果自己不卖力表现,恐怕下场会更惨。

    军事指挥不如老毛,下马管民不如老周,理论学习归纳不如老刘,搞路线斗争不如老王,自己也许真的只有这张嘴巴、这条三寸不烂之舌厉害点,也许一开始就太把自己自视甚高了吧,才落得现今的田地,叛徒张在心中暗叹了一口气。

    世上没有后悔药,张叛徒打起十二分精神,决定先把这堂课上好。

    首先,他讲了一段趣闻,说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第一次组织学生上街,是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四五十人不声不响从鼓楼走到外交部,抗议书一递,然后各自回家,倒是有个女生气不过,在外交部门前哭闹了一场。

    “当时,兄弟我愤愤不平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群大男人,居然赶不上一个女学生,真是丢脸。结果,第二次再上街,群情激奋,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要签二十一条的曹、陆、章等人至今未叛国。反而是当年出手打人的北大学生梅思平。当了大汉奸。成了汪伪政权的开路先锋。”

    会场一下热烈起来。有人插话道:“西安事变的大英雄、张学良的亲信卫队长孙铭九,口口声声要抗日,竟敢扣留委员长,现在不也投敌当了伪山东省保安副司令?”为进一步调动情绪、吸引听众,开始言归正传的他,首先大讲gc主义制度的种种优越性,如中国历史几千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剥削制度。不就可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吗?又如gc主义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既广开言论,博采众长,又决策果断,贯彻迅速;再比如,gc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攥成一个拳头。投入重大战役和重点建设,而你私有制总是各种各田。自说自话,粑粑总也捏不圆,是不是?

    (此处省略八百字,张叛徒的反动言论,就是据实发上来,起点的老师也不会给发的,哈)

    张guo焘继续道:“兄弟我在大别山的时候,下令东征,红四军出潜山太湖,进逼安庆,政委曾中生、军长许继慎不听指挥,要南下,一再抗命,还召开全军大会来反对我,民主不民主?该不该少数服从多数?要不要博采众长?集中权在我手里,我想集中就集中,不想集中就不集中。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好办!统一思想最见效的办法就是肃反,兄弟我一个肃反布置下去,以‘谋反’之罪处决许继慎,撤职曾中生,看谁还敢吭声!曾中生此人一直不服输,后来也我被下令勒死于川西北。纵观各路红军在赣南、闽北、湘鄂西,以至斯大林在苏俄,莫不如此。可见,所谓民主集中制,实际上仍是xxxxxxx;从无好坏之分,正如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前几年所说:任何独裁都是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苏俄的体制不容许反对党存在,不容许思想、言论、出版和罢工自由,秘密警察可以任意杀人,斯大林是希特勒的老师。

    “同学们!鄙人听说我们陆大的各位师生,可以随意传看xxx的报纸,这就是了不起的自由,xxxx。”

    张guo焘提到的曾中生、许继慎,前者是黄埔一期生,后者则是张灵甫的四期同窗,过去在鄂豫皖,他们之间没少交过手,想不到两员将星就这样断送在自己人手里。

    至此,这场演讲达到预期效果:使得张灵甫进一步坚定反g理念,并在不久以后晋见委座时进言道:“汉贼不两立,国共不并存。中国当前之患,xxxx;望校长早日为之运筹。”

    老蒋早就说过:“攘外必先安内”,今见学生能够如此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