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宝鉴 >

第218章

宝鉴-第218章

小说: 宝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把二人往店里让,走过门口鲁五身边的时候,鲁五低声在秦风耳边问道:“秦爷,这老头是谁啊?”

鲁五是江湖中人,刚才见到常翔凤的第一眼,就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江湖味,只不过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就是何金龙与之相比也是稍逊三分。

秦风也没隐瞒,低声说道:“津天道上大佬,常翔凤常四爷……”

“原来是他,怪不得,怪不得呀……”听到秦风的话后,鲁五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他没想到来的居然是这位主。

要知道,何金龙虽然极少出关东,但对国内各个地盘上的江湖大佬,还是知道的,常翔凤盘踞京津等地二十多年,名声却是要比偏居一隅的何金龙大的多了。

“现在的江湖,真和以前不一样了……”

进入到店中后,秦风发现,常翔凤竟然交游甚广,和韦华以及齐老爷子都认识,就连那些开古玩店的老板们,也有一半纷纷向他打着招呼。

秦风不知道的是,京津两地原本就是一脉相连,常翔凤在京城也是生意众多,当年的背景更是通天,就连韦华也要卖其几分面子而不敢轻易得罪的。

至于那些纨绔子弟们,倒是有一大半都去常翔凤的斗狗场里玩过,陶军更是和其熟悉的很,嘻嘻哈哈的打起了招呼。

其实秦风心中惊讶,常翔凤心中的震惊比其更有过之,他可是深知这些世家子弟们在京城能量的,秦风能和他们交好,在京城里怕是能横着走了。

等常翔凤和那些老朋友们打过招呼后,秦风将他介绍给了苗六指与何金龙,这三位才算是真正的江湖人,几句话一寒暄,顿时熟悉了起来。

“风哥,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了吧?”

到了十一点五十分的时候,小胖子一头大汗的挤到了秦风的身边,作为这家玉石店台面上的大掌柜,谢轩自然没闲着,一直在和那些同行们套着近乎。

“可以了,轩子,你让人把剪彩的东西都准备好。”

秦风看了下时间,站到了店铺中间,大声说道:“各位领导、长辈和亲朋,很感谢大家能来参加小店的开业仪式,还请诸位移步,咱们的开业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

秦风话声一落,原本坐在店铺各处的人都纷纷站起身往外面走去,何金龙的手下在帮忙疏导着。

而店里的营业员们,则是和冯永康等人一起动手,将散乱摆放着的椅子板凳都给收了起来,因为典礼过后,店铺就要开业迎客了。

临近中午,正是潘家园人气最旺盛的时候。

而店铺外面蒙着的黑色布帘和摆放着的七八十个花篮,更是让游客们好奇不已,待见到有人从店里出来,顿时一窝蜂的将店铺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哎,是《四宝斋》的周老板。”

“那不是《荣宝斋》的二掌柜吗?”

“哎呦,那……那个人是齐老爷子呀,这究竟是谁的店开业?”

围观的人不仅是游客,还有许多在潘家园做生意的小老板们,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人从店里走出来,一阵阵议论声也随之响起。

等到齐功在秦风的搀扶下出来之后,场面顿时沸腾了,因为老爷子虽然为人和善有求必应,但却是极少出现在这种商业活动之中。

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齐老爷子露一次面,对秦风的这家店而言,其效果怕是连那些当红影星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整个古玩行。

“这家店听说是犯了剪刀煞的风水局,才被方老板转让的,不知道新老板怎么破呀?”

“就是,如果破不了那个风水局,就算是请来齐老爷子也没用……”

“别替古人操心啦,别人既然敢干,自然是有办法的……”

有关于前《雅致斋》剪刀煞的传闻,也被人提起议论了起来,但凡玩古董的,基本上都笃信风水。

否则京城古玩行当里的有钱人多的是,方雅志这家店早就被人盘下来了,还能等得到秦风来占这个便宜吗?

听到这些话,秦风心中一阵冷笑,有没有剪刀煞,谁还能比他更清楚?

不过秦风也懒得解释,他之前在店里说的那些话,相信很快就能传出去的,而且只要店铺开业后生意好起来,什么样的传言都会不攻自破的。

“感谢朋友们能在百忙之中参加小店的开业典礼……”

九八年这会,礼庆公司还没怎么兴起,秦风拿了个话筒站到店铺的牌匾下面,也没废话,直接说道:“下面,有请德高望重的齐先生……等人,开始剪彩……”

秦风所请上台剪彩的人,除了齐老爷子之外,还有韦华、常翔凤、周立洪以及柳会长一些有头面的人物。

至于陶军李然等人,也都被秦风请了上去,反正店铺门口够宽广,站上十几个人也不显得拥挤,当然,最先读到名字的人,都是站在最中间位置的。

等到众人站好后,几位穿着旗袍的女孩,将一根中间打着结的长绸缎和剪刀交到了诸人的手上。

随着鞭炮声的响起,各人拿着手中的剪刀剪断了绸缎,这开业典礼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算是完成了。

“秦风,这揭匾可是要你自己来的……”

剪彩结束后,周立洪看向了秦风,说老实话,就连他也不知道秦风究竟给这家店起了个什么名字,心中着实好奇的很。

“好,轩子,来,咱们俩一起来揭匾……”

秦风点了点头,招呼谢轩一左一右的站在了大门的正下方,抬头处就是被一块红色绸缎遮挡起来的宽大门匾。

秦风喊小胖子一起来揭匾,也是有其用意的,因为日后主持店铺工作的人,还是谢轩,他的这个举动却是要给谢轩增加一些存在感。

“一、二、三,揭匾……”

随着秦风口中的喊声,他和谢轩同时抓住了门匾上垂下来的两根绳条,微微一用力,那遮盖在牌匾上的绸缎,顿时被拉了下来。

“真玉坊……”

“这名字一般啊。”

“敢称真玉,可是需要点胆量的……”

“哎,下面还有两个小字,秦氏,合起来不是秦氏真玉坊吗?”

当绸缎飘落后,一块老檀木牌匾上,出现了三个鎏金大字“真玉坊”,字体消瘦有力,场内很多人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正是齐老爷子的手笔。

“各位,今儿真玉坊是第一天开业,所有的商品,都九折优惠……”

揭匾过后,秦风拿过话筒,大声说道:“我可以代表真玉坊的各位股东向朋友们承诺,所有真玉坊出品的玉器,终生都享受假一赔十的待遇……”

秦风此话一出,场内不少人都变了脸色,秦风的这一句承诺太狠了,可谓是开启了行业先例,国内那么多的玉石商人,也没见谁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自个儿的玉石全是真的。

要知道,玉石造假,可是古玩行中自古就有之的,这也是很多普通老百姓宁愿去买黄金饰品,也不愿意买玉石的原因,追其根源,就是怕买到假货。

秦风当着众人许下了这个承诺,等于是打消了消费者们的顾虑,只要他能说到做到,恐怕《真玉坊》的生意想差都难。

只不过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很多经营玉石的老板,还是不敢像秦风这般许下承诺,自家知道自家事,哪个玉石店里没干过用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玉的事情啊?

“各位不买也没关系,可以到店里看一下玉石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一下玉石的相关知识……”

秦风说着话让开了大门,与此同时,一直被蒙在店外玻璃上的布帘,也都被取了下来,明亮富丽的店铺内景,顿时呈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前文说过,能外出旅游的人,手上还是有点闲钱的,听到秦风的承诺后,那些观望已久的游客们,顿时蜂拥进入到了店里。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生意兴隆(上)

“哎呀,这里的东西怎么那么贵啊?”

“是啊,你看,这个玉坠居然要三万多块钱?”

“就是啊,别人店里才卖一两百的东西,这里都好几万啊!”

等到那些游客进入到店里之后,顿时发现了真玉坊和其余玉石店的不同,因为他们所看到的玉器和翡翠,最低的售价都在万元以上。

这让游客们心中有些不爽,因为就算他们有能力消费,但在旅游期间,却是没有这种消费心理,于是一个个开始鼓噪了起来。

“诸位,我们真玉坊的宗旨,就是只卖真品和珍品,杜绝一切假冒伪劣的商品……”

对此情况,秦风也早有准备,在他的示意下,谢轩拿着话筒大声说道:“我们店里卖出的所有商品,都有鉴定证书和商品的照片,如果朋友们有什么疑虑,可以据此来打假索赔,我们保证负责到底……”

“那你们这东西也不能卖这么贵啊?”谢轩话声未落,就有人不满的嚷嚷了起来。

“这位朋友,您就是去市场买菜,这虫蛀的和好的菜,价格能一样吗?”

谢轩指着说话的那人,说道:“咱们国家的玉石分为和田玉、岫山玉、蓝田玉、京白玉等数十种……

另外还有硬玉翡翠,品级各不相同,您要是想买便宜的,外面地摊上十块钱一个的玩意有的是……”

谢轩这番话虽然说的有点儿刻薄,但听在耳朵里的游客们却是暗暗点头,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就凭这店铺的装修,卖便宜物件那岂不是要赔死掉?

“诸位,古人说君子爱玉是有道理的,因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相信佩戴一枚好玉,能给大家增添不少气运的……”

谢轩拿着话筒在鼓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一番话说下来,原本准备随便逛逛的一些游客,却是真的动了心,在柜台前驻足,打量起里面的玉饰来。

不过动心的人依旧只是少数,谢轩眼珠子一转,冲着一个工作人员打了个眼色,开口说道:“我觉得朋友们应该先了解下玉石的历史,下面我给大家放个短片吧……”

随着谢轩的声音,一面挂着投影布的橱窗上,出现了一个画面,上面出现的是制作精美的各种玉器,随着画面的出现,讲解声也随之响起。

投影显示的玉器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和教科书上颇有不同,分为了神玉—王玉—民玉三大阶段,这一说法甚至连很多参与开业典礼的嘉宾们都没听过,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

神玉阶段也可称其为巫玉阶段,距今10000-4000年之间,古代人们的思想中,神灵是至高无上的生物,所以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

传说神是巫觋创造出来的,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这就是有关于玉石最早的记载。

王玉阶从夏至清为王玉阶段(夏商周—清代),王指的其实就是皇权,也就是皇帝,皇帝掌握着生产、使用玉器的大权。

夏商周三代王玉传到了秦汉之后,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

历朝玉器均有自己的时代风格,非常清晰明确,这就是客观的时代风格鉴定的铁证。

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已很普遍,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的载体。

民玉阶段起源发展于皇权阶段之中,随着普通百姓民智的开启,民玉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从宋至清为中国玉文化的民玉阶段(宋—清代)。

在这个阶段,由于工商业发达和玉器的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于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