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

第31章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第31章

小说: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氏写作《红楼梦真谛》正值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发挥民族感情,可谓理所必然。但三十年代毕竟不同于清末民初,人们不满意借题发挥的红学,要求对《红楼梦》给予科学的解释。就世态人情来说,我们对景氏以及其他的强调《红楼梦》具有种族思想的索隐派寄以同情,因为每个研究者都不能离开他所生活、所感知的时代环境;就对文学作品的阐释来说,我们不能不指出他们以意为之的非科学性。如果仅仅是作为读者,目的只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不妨各取所需,投其所好;但作为写给别人看的意在对一部作品给予科学解释的研究论著,则不能简单地把文学作品当作浇自己块垒的一杯酒。


第三部分: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索隐派的复活(1)

    索隐派红学在考证派和小说批评派的打击之下,自二十年代以来便进入了衰歇期。寿鹏飞的《红楼梦本事辨正》、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在二三十年代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影响并不大。四十年代中期方豪发表《红楼梦新考》,表示确信顺治与董妃恋爱故事说“有一部分真实性”参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00页。,只是一笔带过,未做任何论证。五十年代以后,索隐派在大陆上基本上消失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索隐派在大陆上虽基本消失,却在海外得到复活。1959年,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了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汉族志士用隐语写隐痛隐事的隐书”潘重规:《红楼梦新解》第1页,新加坡青年书局1959年印行,下面引录该书不一一注出。,把多少年来争论不休的作品的本事问题又提了出来。潘先生表示同意蔡元培的观察,而不同意胡适的“作者自述生平”的观点。具体论证方面,《红楼梦新解》则显得鲜于创见,许多提法,如说宝玉影射传国玉玺,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朝,林、薛争取宝玉象征明、清争夺政权,《风月宝鉴》就是明清宝鉴,以及列举的理由,包括宝钗的“钗”字拆开为“又金”,亦即后金,薛蟠的“蟠”字从虫,“犹狄从犬”,是指其为异族番人,通灵玉的形状和传国玺差不多,上面的刻字略同于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还有袭人是龙衣人,蒋玉函住在紫檀堡,暗含有装玉玺的匣子的意思,等等,都可以从王、蔡、邓、寿、景诸家著作中找到出处。潘重规先生的发挥之处,一是认为“宝玉爱吃胭脂,是从玉玺要印朱泥上想出来的”,而且说第四十四回提到的胭脂盒就是印泥盒;二是把有关的理由编缀起来,变成:“一块玉石,镌上传国玺的文字,印上朱泥,盛在紫檀盒子里,用龙衣包袱缠裹,试问,这是甚么捞什子呢?这不分明点醒读者,宝玉就是传国玺吗?在这里,我们既知宝玉即是传国玺,所以衔玉而生的这个人自然是天子的身份。”旁证是,第三十四回薛蟠有“难道宝玉是天王”的话;第四十六回鸳鸯也说过“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第十六回又写宝玉的威力可以吓倒鬼判。在引述这些例证之后,潘重规先生写道:“由于全书中这一类的明呼暗唤、旁敲侧击的启示触目皆是,所以我说宝玉是影射传国玺,而不敢相信《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的说法。”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目的,潘先生认为第一是反清,第二是复明,与蔡元培的观点完全相同。他说第七回焦大的醉骂,是影射清初皇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之事,用以揭露清室的秽德;第十九回宝玉的除“明明德”外无书的议论,是暗示明朝才是正统。应该说,这都算不得什么新鲜见解,只不过在考证派红学占优势的情况下,索隐派几乎销声匿迹,又重提旧案,在不甚了解《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读者群中,仍不失某种新鲜感。就潘重规本人来说,也应看做是在学术上有勇气的表现,因为他是在向胡适挑战,至少要冒被指为“猜笨谜”的危险。《红楼梦新解》不同于以往的索隐的地方,是没有把索隐扩大化,主要围绕作者的立意即创作思想加以探究,避免了将书中的情节与人物一一指实的做法,更没有征引大量野史轶闻进行比附,在思路的出发点上和蔡元培较为接近,因此不失为聪明的、保持学术向度的索隐。    
    索隐派一般都否认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潘重规先生亦如是。但他没有指实具体人物,只揣想是出自明末清初某一隐名的遗民志士的手笔,后来又说原作者就是书中屡屡出现的“石头”潘重规:《红楼梦的发端》,参见《红楼梦新辨》第72至第94页,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版。。从书中的具体描写看,“石头”拥有作者的身份,似不成问题,只不过何以知道“石头”就一定不是曹雪芹的化身?所以对著作权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论定则缺乏证据。总的看,潘先生的《红楼梦新解》,并不比以前的诸家索隐有多少前进,而且是以单篇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不能算作索隐方法的系统撰述。但他持论甚坚,在论证宝玉的帝王身份方面颇具说服力。潘先生研究《红楼梦》,不是只采用索隐一种方法,在考证和小说批评方面也多有发挥,这里来不及评估他治红学的全部成果。    
     1972年在台中市印行的杜世杰的《红楼梦原理》,是继潘重规先生的《红楼梦新解》之后的又一部索隐派著作,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七篇,三十三章;“各论”十四篇,五十章,共二十一篇,八十三章,三十多万字,是自索隐派问世以来篇幅最大、最具系统的一部红学论著杜氏在《红楼梦原理》“例言”中称,该书系在其所著《红楼梦悲金悼玉考实》一书的基础上删改而成,《考实》笔者未见。。    
    杜世杰在《红楼梦原理》中阐述的基本观点略同于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蔡氏关于“《石头记》者,清康熙朝之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见解“非常正确”,但不满意只着重于康熙朝的几个名士,认为蔡氏“没有发现红学真实结构,而愈走愈偏,给胡适以攻击之弱点”。对王梦阮、沈瓶庵的索隐,杜世杰同样感到不尽满意,他说:“对红学真事隐发现最多的,要算王梦阮之《石头记索隐》,但王氏之方法一无可取。王氏熟悉明清史实及清宫掌故,完全以历史故事附会《红楼梦》上各情节,因而有许多情节被他射中,而他自己所留下的矛盾,也足以否定他自己,所以经不起胡适的攻击。”那么,杜世杰的“方法”是什么呢?他所发现的红学的“真实结构”在哪里?《红楼梦原理》的总论部分第一、第二两篇对此做了回答。


第三部分: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索隐派的复活(2)

    第一篇以“看《风月宝鉴》概论”为题,从八个方面概括了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即(一)看反面;(二)释代字;(三)谐韵释义;(四)拆字谐韵;(五)解剖归并;(六)对偶求证;(七)名实相符;(八)巧接。何谓看反面?杜氏说:“《红楼梦》之反面,即是反常地方,反常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故看《风月宝鉴》,要看反面。”例如第四十九回史湘云和宝玉商议如何吃鹿肉,杜世杰便说这正是书中反常的地方,实际含义是:“史湘云应读史上云,鹿肉应读虏肉,那便是影射历史上的‘壮志饥餐胡虏肉’,以救后世攘夷也。”所谓“代字”,据说是指书中为隐藏真事而使用的代名词,如真谐韵为甄,代表汉族、朱明,假谐韵为贾,代表伪朝或金人;五行的火、土,色彩的赤、绛,也代表朱明、汉族,金、水及青、翠、绿则代表金人、满族、清朝。所以第十七回写大观园的水“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就是影射金人由东北山凹被吴三桂引进北京。姓氏方面,金、赵、柳、薛指金人,林姓指朱明,夏、周、秦指汉人。花草则以菊花代表逸民及故明文化,海棠代表金人之后妃及其文化。谐韵释义是说“红学自始至终,皆是谐韵格,只有少数兼采拆字格,或会意格”,如秦既代表汉族,则秦邦业之子秦钟,就是“秦邦之业终结,其含义为明亡”,秦显便是汉族要复兴的意思。因此,贾环可谐韵读作贾府之患,周瑞也就是汉人之瑞,拆字谐韵,为的是补谐韵格之不足,如琴字可拆为今上二王,况朱明之二王;珍字可拆为今王,谐韵读金王,代表金人之王;潘拆字为三番,谐韵读三藩等等。解剖归并,是把《红楼梦》中各人事迹解剖出来,归并互相有关者,从而找出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如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即帝王的夫人;父亲贾政,代表伪朝执政;薛宝钗为宝玉之妻,曾住蘅芜院,蘅芜为香名,香院便是椒房,所以香艳之君正是皇后;宝玉的小厮叫茗烟和焙茗,谐韵读为明阉背明,即明朝的太监后来又做了清宫之太监。杜世杰说,这些人物关系明显地表现出宝玉的帝王身份。对偶求证是说“红学中之人与事,是无独有偶”,如宝玉对黛玉,一个是包欲而生,一个带欲而死;秦业对贾政,前者指汉族的邦业,后者指伪朝之政;贾环对周瑞,即金人之患与汉人之瑞,等等。名实相符,杜氏解释为:“红学上之人物,其行为与品德,必与其名字谐韵之意义相吻合。依此原则,名恶者其人必恶,名善者其人必善,名白者必定白,名黑者必定黑,名行者必动,名止者必定。”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为逢冤,脂批亦持此说,可以说符合杜世杰的原则。但贾环虽可释为金人之患,也可以谐音读作假患,即不构成金人之患,这如何解释?第八种方法是巧接,杜世杰解释为“巧妙的接合或接替”,书中的巧姐就是“巧接”的意思,杜氏认为这是“读红学密法之一”。    
    由以上八法,《红楼梦原理》“各论”中,一旦涉及具体人物的索隐,一般都列一简表,分“角色”、“拆字”、“谐韵”、“世法”、“扮相”、“性别”等项,然后依次牵合明清之际的有关史实,与《红楼梦》中的情节加以比附。如贾瑞在书中的角色有两个,一是贾瑞,一是贾天祥;贾瑞谐韵假瑞,世法则为伪朝之瑞,扮相是耑情王,性别代表满;贾天祥谐韵假天祥,世法是假文天祥,扮相为洪承畴,性别代表汉。说贾瑞是假文天祥,因而影射洪承畴,王、沈及邓狂言都曾这样主张,但杜世杰将这种主张更加理论化了,并抽象出一种公式,则是他的独家发明。    
    “总论”第二篇论述《红楼梦》的结构,提出佛学是《红楼梦》的精神,诅咒金人、复兴汉族,即悲金悼玉是《红楼梦》的政治意识,生动的文字是《红楼梦》的仪表,三者“合而为一,离而为三,各有其本,各显其形”,所以在结构上是“三重组织”。此外,还提出阴阳互变、真假一体、名词与世法、名词之创造、名词之运用、双关叙事、加词复述等八个方面的特征,为自己进行索隐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根据。把红学索隐理论化和系统化,是《红楼梦原理》的主要特点。所谓阴阳互变,杜世杰解释说:“红学上人物之创造,即本太极生两仪之原理,所以每一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