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剑桥男孩求学记 >

第3章

剑桥男孩求学记-第3章

小说: 剑桥男孩求学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性化教育环境。

    现在,在我走访过的私立学堂中,我觉得缺乏环境审美和人文关怀是普遍现象。在一家读经学堂里,孩子们的年龄大致是3~5岁,学堂里只有几张桌子和凳子,还有几本幼儿读经书,没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的任何工作材料以及玩具,在这个学堂的院子里,只有光光的水泥地,甚至没有幼儿园常见的滑梯,屋内屋外没有一棵植物或者花盆,我去的时候,孩子们正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疯跑,几位年轻的老师在院子里聊天或玩手机。看到这一切,我内心很难受,这些幼儿身处的环境完全不符合他们内在发展的需要。

    还有一些学堂的环境比较脏,学生住宿的地方显得“冷”,没有家的感觉,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更需要有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温暖”“关怀”“美丽”“快乐”“幸福”……这些环境元素是孩子心灵健康发展必备的营养素,在缺失这些营养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就会像那块生硬的水泥地。

    我明白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堂或者学校的父母心,他们已经无法忍受传统体制学校对孩子内在发展的破坏,带着孩子逃离到了私立学堂。一部分私立学堂的确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帮助,一部分却不尽然。在我看来,少数异常简陋的学堂无论在硬件设施和教师素养上,还真的不如传统体制内的学校,或许,我们在带着孩子逃离时,需要冷静地分析和计算:这样的选择是否真的达成了我们的初衷?孩子的内在发展真的得到保障了吗?
第3节 我选择学校坚持的准则(5)
    准则五,各种因素的平衡

    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的长与短,我们不能够为孩子寻找到十全十美的学校,由此,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取舍。比如,深国交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成为我们主要的参考指标,这个条件符合了我们在择校时非常看重的一点,就是着眼根儿未来的发展和对根儿天赋的保护,至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我们可以自己进行改善,在根儿住校一年后,我来到深圳租房,此后,根儿就一直住在家里。

    择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家庭的经济情况,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不要让家庭经济陷于困境中,在保证生活正常的情况下,再为孩子择校。根儿转学到成都时,我也进入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小做校医,后来做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有了收入和学校分配的住房,两年后因为我的工作出色,学校给予我这个后勤人员以老师的待遇,免去了根儿后两年的学费。根儿升入初中时,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年的学费我们只需要缴纳12000元,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经济上不要有太多焦虑,在应对新环境中的困难时,父母才能够保持好的心态。
第4节 坚持不让根儿在上高中前住校(1)
    孟爸认为自己现在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就是上幼儿园时,父母让他住校导致的,至今有一些心理阴影无法修复。“我觉得内心不快乐,始终有这样一个阴影。当时,我每天都在盼望着到星期五,每天都在幼儿园的大铁门处望眼欲穿,希望看到妈妈来接我回家,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害怕和恐惧回到幼儿园里,但父母不理解我的恐惧,照样把我送回去,那几年,我过得很痛苦,这种痛苦至今都难以释怀!”

    从我们开始为根儿选择学校,孟爸就立下一个原则,不可以让年幼敏感的根儿住校,无论全日制住宿学校有多好,都不可以让根儿住校读书,因此,当选择了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时,孟爸坚持要我离职到成都陪伴根儿。我没有上过全托幼儿园,所以不能够理解年幼孩子全托后的孤独和无助感。在孟爸的坚持下,我到成都陪伴根儿,并在成外附小工作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中,我才理解了孟爸当年心灵遭受的痛苦。▌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父母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孩子送进全日制住宿学校,或者送进全托管幼儿园,尽管孩子不愿意,他们也没有能力反抗父母的决定。突然离开家,每周只能够与父母在周末团聚,没有熟悉的小朋友,没有熟悉的成人,从幼儿园学习模式突然转向了小学模式,新环境带来的种种不适应……这些问题都足以让年幼的孩子出现焦虑。儿童的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王振宇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书中说,焦虑就是“一个孩子在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里所抱有的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当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心理问题时,他们会以躯体疾病、暴力、攻击等的方式来获得成人的关注,期望成人理解他们的内心,然而,缺乏对儿童心理了解的成人,却往往不懂得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果父母只花钱,不尽心,孩子是不可能幸福和健康的!

    我在学校工作期间,见到过多起孩子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躯体症状和异常行为,当时我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知识,不懂得他们表现出来的“疾病”暗示着这些孩子怎样的心理,当时作为校医,我也只有用医学知识来帮助他们,这让我常常显得很无助。

    ·暴力和攻击行为

    有一个从新加坡回国的6岁男孩,因为父母离异,被送到我工作的这所小学。男孩的父母都没有回国,将他托付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一对夫妻)照顾,由此,男孩长年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周末由这对夫妻接回家。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读一年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双眼睛,有着灵性的光芒。我与他交流中,发现他思维敏捷,语言表达逻辑很强。因为他非常不适应住宿学校的生活,所以每天都会以各种借口不到教室上课,最多的借口就是头痛、肚子痛,然后呆在医务室和我们聊天。有一天,他告诉我们:“我觉得这个学校有几个不好的地方,第一,起床太早,我在新加坡可以睡到8点,9点才到学校(当时他读幼儿园)上课,现在我每天都睡不够;第二,每天上课的时间太多,从上午8点要上到12点才可以休息,下午从2点到6点,时间太长了,我在新加坡上午11点就下课,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了;第三,这里还要上晚自习,不可以看电视,我以前在家晚上可以看电视,还可以玩我的玩具;第四,这里没有我玩耍的时间,每天都被老师安排完了时间,我不喜欢你们学校,我不想去上课!”当时,我们被这个6岁孩子的勇气和率真震惊了!国内的孩子,虽然痛苦,却从不像他这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开始关注他。
第4节 坚持不让根儿在上高中前住校(2)
    男孩无可奈何地留在了他不喜欢的这个学校,常常到我们医务室来晃悠。三年级的时候,男孩的老师们都说他表现不好,不爱学习;四年级的时候,老师们说他有很强的暴力行为,常常主动攻击同学,与同学冲突不断。那几年我因为工作忙,所以几乎没有和这个孩子见面。有一天,我到校长办公室办事,看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在与校长谈话,我听出来是在谈这个男孩,女人是男孩的母亲,校长将男孩的情况说得很严重,女人一直在抹眼泪。

    在我离开学校的前几天,在楼道上,我看见一个男孩呆立在那里,眼神呆滞,晦暗无光,因为他看起来与其他孩子的神态明显不同,我便多看了他一眼,这一看,我的心碎了,那个眼神里充满了灵光的男孩已经变得让我不敢相认!

    后来,在我懂得了儿童心理之后,我才知道,孩子当年的暴力行为不是他的道德出了问题,而是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儿童的抑郁症表现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可能表现为暴力倾向和攻击行为,在学校的四年时间里,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对新环境的不接纳,失去了可以理解和接纳他的成人的帮助,足以让这个无助的男孩患上抑郁症!可是,当时学校的老师和我都不懂得基本的心理知识,不懂得孩子的情感需要,错误地认为孩子是道德和行为出现了问题,对孩子实行了错误的处罚和说教,而没有对孩子有直达心灵的关怀,这样的方式直接加重孩子的“病情”。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男孩已经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他的家庭必须要配合心理治疗,他才能够恢复健康的心理。

    ·经常性“晕厥”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生下了弟弟。女孩在学校上学期间,经常在教室、寝室、过道、操场等地方突然晕倒,每次晕倒后,我和其他校医急忙奔赴现场,为她检查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等),每一次检查都是一切正常,晕倒后几分钟她就自然清醒过来,一切恢复正常。我们建议父母带她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也是一切正常。这让不懂得心理学的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女孩在每次晕倒后,老师必然会给她的父亲打电话,父亲和继母也一定会来到学校将她接回家,就这样,女孩晕倒发作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每隔2~3天就发作一次,但是在家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晕倒。她的同班学生告诉我们:“医生,你们不要相信她,她晕倒是装出来的!我们发现如果她晕倒后不管她,她会悄悄自己爬起来的。”终于,我们有一次机会验证了学生的话。

    现在,我才明白,女孩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她内心的愿望:“我想和爸爸在一起,我不想被你们(爸爸、继母和弟弟)抛弃!”

    ·自残

    小学五年级男孩,父母为工薪阶层,收入一般,望子成龙,省吃俭用将孩子送入了这所私立学校。然而,孩子非常不愿意住校,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为他描绘未来“成龙”之后的美好愿景,可男孩就一句话:“我想和你们在一起吃晚饭!”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男孩被送进了学校。
第4节 坚持不让根儿在上高中前住校(3)
    男孩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了自残行为,晚上在宿舍里睡觉时,用红领巾把自己的脖子勒出了血印,他还用头去碰墙,结果是头破血流,目的是受伤后父母接他回家,他可以在家里住上两天。然而伤好之后,被送回学校的他,再次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然后再次被父母接回家里,周而复始,反复发生;男孩读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跳楼倾向,老师不得不紧跟他,派同学保护他。有一天傍晚,我在值班,突然听到一阵杂乱的叫喊声:“救命啊!救命啊!”冲到操场一看,教学楼三楼处一个男孩被一群学生和一位老师拉着,男孩拼命地要从三楼的窗户跳出来,吓坏了同学和老师,保安听到呼声,帮助他们救下了男孩。

    看到这一幕之后,我从老师那儿得知了男孩的情况,老师告诉我:“我们都希望父母把孩子接回家,他不适合住校,他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晚餐,还想在自己家里的床上睡觉,可是,他的父母就是不愿意给孩子转学,觉得这所学校好,搞得我们每天都很紧张,生怕孩子出事!”那个时候,我完全不懂儿童心理,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帮助,我离开学校之后,没有了这个孩子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