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汽车超级读本-3 >

第94章

汽车超级读本-3-第94章

小说: 汽车超级读本-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洗马桶—在2003年。看出我对此惊讶,一位诸葛大嫂告诉我,他们就是这么长大的,不会生病。我的肠胃不够坚强,因此无论小饭馆的菜香多么撩人,也不敢坐进去。 
    诸葛村门票40元/人。 
    楠溪江 
    旅游开发最早的古村落群,又以楠溪江漂流而著称。   
    自驾车乐园之二:大兴安岭及呼伦贝尔 
    大兴安岭起伏的山峦 
    北方寂静的原始森林 
    辽阔无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肥美的牛羊 
    健硕的骏马 
    林区小村庄的炊烟 
    热闹的边境口岸 
    汹涌的北方大河 
    淳朴的蒙古人 
    热情的林区工人 
    传说中最后的猎民 
    平坦并且大多免费的小油路 
    保养很好的林区路网 
    …… 
    自驾线路 
    阿尔山 → 新巴尔虎左旗 → 海拉尔 → 满洲里 → 陈巴尔虎 → 额尔古纳 → 黑山头 → 额尔古纳 → 莫尔道嘎 → 金河 → 满归 → 漠河 → 塔河 → 加格达奇 → 根河 → 牙克石 → 扎兰屯 → 乌兰浩特 → 阿尔山 
    重要提示 
    ⊙ 阿尔山环线全程3900…4200公里,包括深入旅游景点旅行的里程。 
    ⊙ 一类车通行费约90元。 
    ⊙ 行程8…15天。 
    北京到阿尔山有两条比较直接的路线: 
    1。 北京…张家口…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阿尔山,全程1360公里,一类车通行费95元。 
    2。 北京…沈阳…通辽…科右中旗…乌兰浩特…阿尔山,全程约1530公里,一类车通行费350元左右。 
    从长春到阿尔山也非常方便:长春…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全程720公里,一类车通行费约90元。 
    从哈尔滨到阿尔山,取道长春更加方便。 
    大兴安岭横亘于内蒙古、黑龙江两省的最北部,位于中国版图纬度最高处,沿中蒙、中俄边界绵延数百公里,呼伦贝尔高原夹于其间。这是中国最靠近西伯利亚的土地。西伯利亚,不仅仅是寒潮策源地,也是富饶的代名词。如果不是亲自驾车走过,我很难想像在中国北方,还有这么一片坦荡富饶的土地。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不似香格里拉一样有连绵的雪山和风情各异的民族,这里仍是自驾车者的天堂。 
    夏日里,通往国家森林公园的路只应天上有:森林、溪流、草场、骏马、羊群、牧羊人。偶尔山间会冒出一大片油菜田,黄色的油菜花任何时候都令人叹为观止,更胜草原中姹紫嫣红的野花。而到深秋,金色的落叶松松针洒落,将3。5米宽的小柏油路铺成一条金色之路,奔行之间,如入仙境。而林间一片片翻耕过的黑土地泛着油光,告诉你大兴安岭的富庶。 
    旅途亮点:阿尔山 
    内蒙古兴安盟新兴的旅游城市,坐落于大兴安岭主脉,靠近中蒙边境,因温泉而闻名。 
    从1997年开始,每次翻开内蒙古地图,目光总会首先落到一个叫做“阿尔山”的地方,相当陌生的地名。特别是它在地图上表现出的绝对孤寂深深地吸引着我:位于中蒙边境的大兴安岭主麓;属内蒙古兴安盟,距乌兰浩特几百公里的样子;除了铁路,另有一条细细的线条连接,具体里程不详。在详细的分省公路地图上,还可以看到经阿尔山连接锡林浩特和满洲里的国防公路。可以想像那些路就是内蒙古人通常所说的草原路——草原上的车辙。1997年、2000年两次开车到东蒙,问起去阿尔山的路况,人人茫然,明白些的都说:得坐火车。 
    直到2002年7月,乌兰浩特到阿尔山的小柏油路建成通车,不费吹灰之力就夙愿得偿。不仅如此,2003年从锡林浩特经阿尔山到海拉尔的小油路也全线通车。 
    阿尔山是个年轻的小城,建市不过五六年的时间,难怪很多人对它非常陌生。因为历史上受到俄罗斯很大影响,阿尔山的建筑包括市政府,具有明显的俄式风格。这是个因旅游应运而生的城市,她最大的资本,不是森林草场和火山地貌,而是76处温泉群。其中最著名的温泉,要属有 “神泉圣水”之称的五脏温泉。五脏泉因疗效卓著而闻名,晚清时就已建池,伪满时期日本人开始开发。直到90年代中期前,这里都是老百姓泡温泉的地方。现在,花上120元,可以在五脏泉开一个包间泡上一宿,也可以入住有温泉水入室的神泉宾馆。 
    与五脏泉相对,是五里泉,就在往伊尔施的公路边,离城5里而得名。据说一个北京来的老板承包了五里泉建矿泉水厂,另留了泉眼给老百姓取水。取水口有五六处,有的用细细的白桦树枝钻孔引水。无论早晚,来五里泉取水的百姓络绎不绝,但当地人并不喜欢白桦引来的水,说是不纯粹。五里泉冰凉凉的,水温常年3…6度,特别甘冽;更重要的是此水有调理肠胃的特效。 
    不过阿尔山最美的风景还是在沟里。沟,山谷也。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最重要的景区,包括天池、杜鹃湖等火山湖。 
    门票30元/人 
    呼伦贝尔大草原 
    没人否认这里是中国最肥美的草场。她和大兴安岭完美地融为一体,几个山弯,数片白桦林与草场相间的地带,一下就可以从林区过度到大草原。值得一提的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每个城镇,都整齐别致,值得减速通过。 
    呼伦贝尔湖 
    靠近满洲里,也叫达莱湖。 
    满洲里 
    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街上1/3的人是后贝加尔斯克来做生意的俄国人。口岸公园有些意思(铁路口岸),公路口岸更是热闹非常,排队过关的两国车辆排队排了几圈。 
    额尔古纳河 
    中俄界河,注入黑龙江,越向北越宽阔。黑山头有游河快艇。 
    莫尔道嘎 
    内蒙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最大的林业局,局内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有原始森林51万公顷,为大兴安岭现存面积最大。莫尔道嘎人为他们的林业局骄傲。据说火车上常能听到“我们莫尔道嘎……”这样自豪的语言。对游客来说,莫尔道嘎人是热情的代名词,你绝对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莫尔道嘎林业局已故的老局长韩彬很有些远见,早在天然林保护计划实施几年前,他就提出“要变砍树经济为看树经济”,莫尔道嘎的原始森林因此幸存。莫尔道嘎的市政建设是欧化的,远远地在山路上向下望,会以为自己眼花了,怎么看到了圆顶和尖塔?  
    激流河穿过整个莫尔道嘎林区流向西边的额尔古纳河,即使在初冬时节,依然波涛翻滚、水流湍急。经过森林公园的白鹭岛再前行10多公里,便是激流河大桥旁。过桥,是通往恩和哈达的国防公路,从那里可往漠河。但道路十分艰难,非越野车队不能冒进。 
    莫尔道嘎辖区内有405公里的边境线,也就是额尔古纳界河。但边境地区基本没有道路,普通车辆很难到达。就是驻守的边防部队,每年也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和外界取得交通联系。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门票:20元/人。 
    莫尔道嘎,蒙语“上马出征”之意,出自成吉思汗。传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前,曾来此打猎。出发前高呼“莫尔道嘎”杀将出去,而后不仅狩猎丰富,还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莫尔道嘎尽管少有蒙古族人,但仍津津乐道这个传说。镇东的小山坡上,有一处近年人工修建的“上马石”,那里是俯瞰莫尔道嘎镇全景最好的地方。 
    鄂温克族现有人口20000多,有自己的语言,绝大多数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的意思,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按照这个字面意思讲,只有敖鲁古雅乡的200多鄂温克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几百年来,他们一直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其他居住在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等地的鄂温克人,都以畜牧和农牧为生。 
    各地鄂温克人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大致来说,以畜牧或农牧为生的鄂温克人的语言与蒙古语相通;而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语言更接近俄语,甚至他们的名字,也是俄罗斯式的。 
    敖鲁古雅乡 
    满归以北20公里,最后的鄂温克猎民定居点,一度搬迁到根河。 
    孟贵,鄂温克最后的猎民点儿,距老敖鲁古雅乡60多公里。 
    2003年8月末一个和煦的傍晚,坐在北京街头的咖啡馆,向来自内蒙古的好友说起秋天去大兴安岭的计划。她便聊起一位相识的鄂温克女画家,敖鲁古雅的柳巴——柳德米拉,讲如何喜欢她画的风格、她的天分,还有她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不由听得神往。敖乡的鄂温克人因为是北方最后的狩猎民族,早在我的探访计划中,柳巴的故事,使我对旅行的期待又加重几分。 
    那之后不久,突然传来敖鲁古雅乡整体搬迁的新闻。内蒙古根河市政府,在市郊盖起了砖房、棚圈,将远在200多公里外仍旧过着原始狩猎生活的猎民进行“生态移民”,猎民和他们的赖以为生的驯鹿,都被请到新的定居点。伴随着主流媒体的溢美之声,也看到几篇猎民不习惯新居生活、驯鹿更加不适宜圈养的报道,还有部分猎民已返回老敖乡和否定、批驳类似报道的正面消息。搬迁似乎势不可挡,到9月中旬,新闻里说老敖乡的生态移民已经完成。 
    10月初的根河市,已经下过第一场雪,相当寒冷。我给那位朋友打了电话,希望了解更多敖乡移民的事情,以及联络柳巴的方法。她很诧异,说记得告诉过我柳巴两年前已经去世。眼看着拜访老敖乡和柳巴的计划双双落空,失望无以复加。 
    然而从满归往漠河途中,我还是拐到老敖乡,想去看个究竟。老敖鲁古雅乡路口设了路障,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和一个男孩子袖手站在路边,他们说为防止移民回流,乡里已经住进警察,不让进了。按照政府的计划,老敖乡要建国际狩猎场。男孩家是汉族,原是激流河上的船家,打鱼为生,这次搬迁,他们被迁往满归镇。这时我才知道,贝尔茨河是激流河的俄语名字。 
    那个蓬头垢面的鄂温克男人,自称叫韦江,刚刚从根河新敖乡回来,想要搭车的样子。聊起来才知道他竟是柳巴的亲弟弟,也曾在北京民族大学学画,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一身酒气的韦江说熬乡还剩下一个猎民点儿,在孟贵,有四五户猎民,他是其一。放养驯鹿的同时他也进行创作,可以带我们去看驯鹿。 
    韦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尽管还处于半醉半醒状态并不时向我们要酒喝,他仍能给我们讲述几百年前鄂温克人从遥远的贝加尔湖迁徙而来的传说,讲鄂温克人如何带着驯鹿去远征打猎的故事(最远一次,他出去了一个半月,走到额尔古纳河边),讲他姐姐的去世和他如何发现被偷猎者打死的弟弟,讲鄂温克猎民和俄罗斯爱斯基摩人一样的信仰、他们对火的崇拜和恐惧,以及这次搬迁。 
    敖乡的鄂温克人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因为韦江的外祖母和母亲是萨满,家族地位很高。这次移民,根河市长首先去做他母亲的工作,带头搬迁的也是他家。不过他没有接受政府给的每人4500元的安置费,和其他几个人坚持留下来放养驯鹿。驯鹿自古放养,难以适应圈养的环境,半个月时间,下山的300多头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