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

第5章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第5章

小说: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遗忘了时间顺序。我们没有按照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梗概入手,即以伯利恒的天使唱歌为开端,以十字架旁哭泣的老妇人作结尾。我们要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来回穿梭,从这个地方拾起一个事件,从那个地方截取一段对话,引用这个戏剧性的接触和那个大胆的决定,把它们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论证我们的观点。我们不是要写一个传记,而是要画一幅肖像画。所以在第一章里,我们迅速地掠过他30多岁的人生,只留意在这些年里,不知什么原因和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不朽奇迹—耶稣内在力量意识的觉醒。
  

无人知晓之人(3)
不朽的奇迹!大卫·劳埃德·乔治在纽约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午餐聚会,来参加的都是绅士名人,大约有两百人在场。食物非常精美,演讲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激发人们想象的却是对那些坐在发言桌上的人的研究。他们就坐在那里—他们是现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们从前是什么人?坐在一边的是国际金融家—贫穷的乡村牧师的儿子。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知名报纸的所有人—他来自缅因州的一个小镇子,到纽约的时候,身上的钱不超过100美元。再远一点的是世界印刷协会的主席—最初只是乡村新闻办公室送稿子的小工。坐在中央的那个人,在不知名的威尔士村子里长大的穷小子,在历史的重要转折阶段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政治指挥家。
  这些人生命中的不朽奇迹是何时何地而又如何发生的呢?在什么时间,是早上,下午,还是在寂静漫长的夜晚,这种大胆的想法进入了他们每个人的脑海,使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冲破这个乡村小镇的限制,他们的生活可以比父辈的更美好?这种想法又是何时进入耶稣的脑海的呢?是清晨,当他站在木匠用的长椅上,阳光从山顶照射下来的时候吗?是在深夜,当家人都已熟睡,而他悄悄溜出来在星光下散步和惊叹的时候吗?这一切,没有人知道。我们能肯定的只有—神力的觉醒一定是他在面对大自然,感到孤独、敬畏的时候产生的。西半球在物质进步上较为先进,但是所有的伟大宗教都来自东方。沙漠象征着无穷尽,把人类同星斗区分开来的广袤空间给人类的灵魂带来无限的幻想。在某个地方,在某个不可忘记的时刻,这种大胆充斥了他的心田。他知道他比拿撒勒还要大。
  在附近长大的另一个年轻人开始逐渐被外面的世界所了解,他就是约翰。这两个孩子以前曾见过多少次面,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年纪较小的耶稣显然敬仰和崇拜他那英俊无畏的表兄。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得知约翰在首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时,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兴趣啊。他是当时最轰动的人物,城里上流社会的人蜂拥到河边听他的劝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接受他的要求进行悔改,并受洗。他的声誉一天天大起来,他毫不妥协的演讲传到了更远的地方。到过耶路撒冷的拿撒勒商人将这个消息和约翰劝诫的话带了回来。像往常一样,这件事引起当地人相当多的议论,这些人在约翰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人们几乎不能相信,他已经像外界传说的那样长成个大人了。但是有一个人对此却深信不疑,那一天,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木匠铺,街头巷尾传出的消息是,他去耶路撒冷找约翰受洗了。
  重点:借助约翰的力量,他顺利地开始崭露头角
  约翰对他的接待令他受宠若惊,在受洗仪式以及以后的几天里,耶稣一直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没有任何疑虑减退他的热情。他要做约翰做过的事情,他觉得身体里有力量在激励他,他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切的开始。然后白天过去,夜晚降临了,疑虑也随之而来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三重诱惑,又让撒旦参与进来,以增加这个事件的戏剧性。而对我们而言,我们不须把时间用在对撒旦的描述上。我们不知道是该把它当作一种人格还是一种非人格的内在经历。没有了它,诱惑变得更为真实,更接近于我们自己的疑虑和考验。总之,无论有没有它,这个过程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意义在于:那种有着无上保证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着可怕疑虑的日子。
  什么样杰出的天才才被允许脱离这种日子?你觉得林肯的灵魂经过了多少天多少星期的折磨?他感觉到了来自身体里的力量,但是机遇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出现呢?他一定要每天在村子里骑马兜圈子,或是坐在光线黯淡的办公室里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他会不会看错了自己?会不会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公正的乡村律师,会讲不错的笑话呢?那些跟他一块骑马的人证实了,他曾有过可怕的沉默。是怎样沉重的思想让他陷入那种可怕的沉默呢?是对失败的恐惧吗?还是为他短暂的一生中那也许只是徒劳的反抗?
  

无人知晓之人(4)
耶稣的疑虑整整持续了40天。不难想象,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挣扎。他已经放弃了那份不错的工作,离开了那些认识他、信任他的人,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变成一个四处游荡的传教士,跟那些从没有听说过他的人讲道吗?他要讲什么呢?他并没有什么经验,要怎样才能把他想说的说清楚呢?他应该从哪儿开始呢?谁会来听呢?他们会听吗?这一切会不会只是他犯的一个错误?故事里说,撒旦是这样引诱他的:“你饿了,这儿有一些石头,把它们变成面包吧。”—这是物质上取得成功的诱惑。他从此不再可能会被饿着了,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非常清楚他的组织才能比约瑟夫要好得多。他能建立一个更盈利的大买卖,获得舒适和财富。为什么不呢?
  这时候撒旦又出现了,故事里讲,它把他带到高山上,让他看到全世界。“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的,只要你愿意妥协。”他可以到耶路撒冷,加入牧师的行列,而且一定会名声大噪。他能做得很好,也能拥有成功的满足感。或者他去为公众服务,作一个政治领袖。社会上有许多不满情绪,他了解农民和劳动者,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会听他的。
  重点: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命运的人才能创造奇迹。
  40个日日夜夜,这种斗争一直持续着,一旦作了决定就永远不可能回头了。在旷野的平静中有一种庄严的信念,那是作为领导者的灵魂—他相信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上帝派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做没有人能做的事,而如果他不做,就没有人能做了。你可以尽力夸张这个画面,假设上帝对他说的话比对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晰。事实也是如此,这个清晰的声音在对每个人说话,但是每个伟大的领袖都有某种神秘的力量。
  只有那些敢于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命运的人才能创造奇迹。
  只选择做有把握的事是对灵魂的背叛……如果这不是在旷野中思考40天得到的真谛,如果耶稣没有受到真正的诱惑而跑回拿撒勒重操旧业,那么这40天的挣扎对我们就没什么意义了。但是诱惑是如此真实,而他也终于征服了它们。那个当过木匠的孩子留在了旷野中,走出来的是一个男人。他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站在十字架的阴影中大喊:“我已超越了这个世界。”他还要继续成长,需要增长见闻和自信。但是开端已经打好了,从那一刻起,注视他的人感受到了他的权威,他已将头脑整理清楚,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成功总是令人兴奋的;我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问做什么和怎样做。那么,他超越人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从一个乡村男孩成长为伟大领袖的呢?
  重点:对工作重要性的强烈信念
  首先,他应有领导者的谈吐和举止—那种受人尊敬和敬仰的个人魅力。
  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具备这些魅力了,约翰也感觉到了。那天,约翰正在河边给皈依者洗礼,他抬起头,看见耶稣也站在岸边,他开始抗议又有些退缩,说道:“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卑微的人可以本能地感觉到强大。说到个人魅力时,我们仿佛总有一种神秘感,仿佛一千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被赋予了这种神奇的力量,事实不是这样的。
  个人魅力的关键是真诚—对其工作重要性的强烈信念。
  爱默生说:“你说话的声音像雷鸣一样,我听不到你说什么。”密拉波看着小罗伯斯庇尔的脸,惊叹:“这个人会走得很远,他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们大部分人在这个世界上过活,在精神上都是与自己对立的。我们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在从事正确的职业,是否作了正确的投资,事情是不是真的跟看起来一样重要。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从本能上在等待一种命令的声音,等待有权威这样跟我们说:“我知道真相,走这条路你会得到救赎,并快乐地生活。”而耶稣就拥有这种至高的信念。
  那些成功人士也受到了震动。耶稣到耶路撒冷仅仅一两天,晚上就有人登门拜访。他打开门,看见门外站的是尼哥底母,他是城里的要人,是最高评议会的成员,也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是多么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年轻人是毫无名气的教授者,而那个大人物则一半是好奇,一半是信服。人们很容易就把他俩弄颠倒了。耶稣可能会很自然地流露出对对方来访感到荣幸,“我很感激您能来,先生。您是长者,而且功成名就。我的工作则刚刚开始。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我该如何开展工作。”但是这次见面却没有这样的记录—没有作任何努力,以使劝服这位尊贵的来访者皈依的工作变得更为简单。人们屏住呼吸听他作这样大胆的讲解:
  

无人知晓之人(5)
“我老老实实跟你说吧,尼哥底母,除非你重生,否则不可能看到天堂了。”过了一会,他又说:“如果我告诉你世间的事情,而你却不相信,那你又怎能相信我告诉你的天堂里的事情呢?”
  这个著名的来访者没有成为信徒,也没有被邀请,但是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年轻人超凡的自信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几周以后,加利利海周围的人们将会感受到同样的力量并作出反应。他们对文士法利赛人的演讲已经很习惯了—冗长的争论夹杂着大量的法律引述。但是这个人却不一样。他从不引用别人的话,他用自己的话就足够了。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以后,我们有更多惊人的证据,证明无上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时,他已经在公众有了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威胁到了统治者的安危,于是他们派了一个分队士兵去逮捕他。这些士兵都是嗜血成性、很残酷的人。然而不久,他们却空手而归。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长官愤怒地问到。“为什么没把他带来?”
  也许是吃一堑长一智吧,在他们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时候,勉强找了一个差劲的借口。
  “您不得不派别人去了,”他们说,“我们不想跟他作对。没人像他那样说话。”
  他们装备整齐,而他手无寸铁,只能用言行作抵抗,但这就足够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人群里,领导者都能挺身而出。在他信念的力量下,只要他下命令,人们就会本能地遵守。
  重点:卓越的选才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