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飞车梦 中国磁浮列车教父 朱维衡 >

第25章

飞车梦 中国磁浮列车教父 朱维衡-第25章

小说: 飞车梦 中国磁浮列车教父 朱维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笑说:“是啊!她是我的干女儿!”。

  朱维衡先飞回北京,在北京又输液三天才好。月末飞回美国。

  干女儿M晚几天到北京,五月二日飞回美国。在北京期间,M买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基础课“远程教材”七大本,共五百六十张光盘,又在北京中医院请老中医治她的病。在济南,成都两所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她看到分科那么细,每个科都有那么多病人。因此,她决心在学了基础课后,还要进一步学更高深的学问,治病更能既快又好。此行对M来说,初步了解了中国几处主要的中医药大学情况,买到久已想要的完整基础教材,达到了目的,可算收获不错。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讲授的中药学,深入而不枯燥,引经据典,举例生动,如听故事,非常有见解,印象特别深刻。

  M回到美国,一有空就打开光盘来学,觉得讲得真好,她决心要把这门高深的中医真正学好,在学校毕业,拿到行医执照,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有机会要跟名医去当徒弟,认真进修,将来为人治病真能救人性命。这是她做人的信条,做任何一件事,决不含糊,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凭她一惯的作风,对中医如此执着,朱维衡相信她一定能达到目的,享受她充实、有意义的人生,弥补她前半生浪费掉的不足。

  朱维衡过去对中医一无所知,经过M多方推介,带他去看她的老师,治好了他口臭、舌苔厚的毛病,他才第一次尝到了甜头,相信中医确有本事。她说食补比药补还重要,朱维衡从中国回来,自己认为全好了,但她觉得他脸色不正,还有微咳,炖了一大锅冬虫夏草、黄芪乌骨鸡让他吃了一星期,脸色完全复原,精神也充沛了。正因为她对他体贴的照顾,并为他实施进补治疗的明显效果,朱维衡渐渐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

  一天下午,M对朱维衡说,她久闻佛州倪海厦中医的大名,并买了他的教材光盘,内有针灸,黄帝内径,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尚有金匮要略。朱维衡看了他的教材,觉得倪医生独特的见解,是更高深的经方派理论,水平确实高超。M说,将来如能临床跟倪老师学习,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她决定亲自去拜访他,并求他治病,想约朱维衡同行。朱维衡毫不犹豫地说,好!

  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他们到达佛罗里达州,一同去拜访倪大医生。倪医生果然与众不同,几分钟就诊断出她的病因,讲了正常人体内的平衡关系,也讲了西医不能治本和西药老板不择手段的行为。朱维衡听了犹如初梦方醒,怎么过去就没想到过这点呢?于是朱维衡向倪医生讲他对中医的感受。倪医生听了很高兴,邀请朱维衡写一篇文章,登在他的网站上。很快,朱维衡写了一篇《一个电机工作者谈中医理论》的文章发给他,他立刻将其登在他那网站上,并加上他写的《我的感言》。

  倪医生的诊所位于佛州奥兰多的一个岛上,独立一个大院,完全是中国古老大四合院式的房屋建筑,每座平房有一个雅致名字。内外都有中国古老摆设和装饰品,还种了中国荔枝,桂元等中国果树,大门外插有中美国旗,体现他所说的,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来美国是为了发扬国威。他博览群书,古今中外,文化底蕴根基深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才多艺,酷爱音乐,能玩乐器,与人谈话,风趣热情,治病救人,赤子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文件资料,有中文也有英文;他的病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朱维衡和M在诊所不长的时间内,就有好几位预约好的中外病人前来求治。他设立网站,传播临床经验,公开诊疗日志,宣示治疗效果,发表医疗见解,真是活生生的教材。当今癌症、爱滋病、非典、禽流感等病谈虎色变,倪医生用经方方剂完全能够治好,他在禽流感流行期间,免费供治,如果无效,传真给他,他一定答复,教你如何煮大青龙汤,养鸡场感染此病,用此方也能治疗,不必大量宰杀。

  倪医生赞成中西医结合,不过不是现在多数医院推行的,西医为主,中医只是辅助性的角色,只在康复期中起调养作用,他主张的是完全由中医诊治,西医只配合验血等辅助性工作,中西医最应该结合的,是西药研究人员与真能医好病的中医合作,共同研究中药的改进工作。

  他的网站()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将他的心得公诸于众,让大家受益,著有专题论述三百多篇,其中包括汉唐成药说明几十种,中文解说一百多篇,还有“倪海厦医师大陆后援会()”,和“美国汉唐中医台湾后援会()的内容。看了他网站上的医疗记录,许多癌病患者,从死亡线上被他救回来,其他各种疑难杂症,无不药到病除,他的针灸医术,也真神奇而令人钦佩!再看他写的论述,知道他数十年潜心研究中医,不交际,不旅游,不参加Praty,全心全意为恢复祖国五千年文化中最珍贵的精华——中医正统理论的光辉而奋斗。他每天开诊非常忙碌,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开班讲课,培养青年接班人,出版著作和光碟,广泛传播他独到的中医理论,立志要用真正的中国古老中医传统医术救世济人,不惜与欺世害人的冒牌医生和西药厂老板作斗争,这种为拯救人类生命而贡献自己一切的伟大胸怀,决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 想看书来

(42)往事不会如烟
(42)往事不会如烟

  朱维衡放下手里老同事顾国彪寄来的《磁浮交通》学刊,复又坐到躺椅上。此时,朱维衡的耳边已经聆听不到屋外海涛的拍击声。冥冥之中,许许多多的住事今事在脑海里出现,交替着,翻腾着。

  朱维衡一九八七年从中科院电工所二室退休后,接他班的是顾国彪。因为他艰苦奋斗四十年,坚持不懈地进行蒸发冷却发电机的研制,在一九九七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他从二室主任岗位退下来后,接他班的是徐善刚。徐到退休年龄了,接他班的是金能强。金能强也到退休年龄了,接他班的是后来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温旭辉。徐善刚退休后,被聘为上海磁浮列车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兼任供电系统组组长。金能强退下来后,被聘为国家科技部磁浮办公室高级顾问,同时仍在电工所领导着一班人在进行磁浮列车研究工作。记得二OO二年回所看时,新建的八层大楼后面附上的三个大实验室,分别是电动汽车,磁浮列车和蒸发冷却实验室,都是原来二室的任务。漂亮、完善的设施,真是“鸟枪换炮”了。朱维衡在电工所时,二室能分到的经费总是比较少的,大头是研究磁流体发电的一室和研究超导磁体的四室。

  顾国彪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维衡是百分之百认为完全合格的,因为他195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电工所后,一直没有离开过蒸发冷却这个课题,历经技术、经费、认可、信心等各种难关,克服理论、实践、材料、加工等技术本身方面的种种困难,面临经费不足的窘境。好不容易试制出来,却不能被学术界所认可。觉得这样好的前瞻性创新大项,已经做出了许多可喜的单项试验成果,完全应该坚持下去,可是我们本所的领导就不支持,认为不如磁流体发电和超导磁体重要,科学院就更不认为应该重视这个项目,我们真是面临困境!好不容易联系好了云南偏僻的大寨电站愿意接受蒸发冷却,也有东方电机厂愿意加工,但要列入国家电站建设计划可不容易。朱维衡突然想到能不能利用同学身份去与水电部长钱正英谈谈,她是朱维衡大学低一班的同学,可是闯到水电部部长办公大楼,根本进不去,朱维衡留了一张条子在那里,也没有回音。朱维衡转而又想到能不能找当时已升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黄毅诚谈,1950年选派留苏学生时,是朱维衡经手把他从沈阳变压器厂副厂长岗位上抽出来的,苏联学习回来,逐级提升,这时正是主管能源的计委副主任,但朱维衡担心没有把握,他已是那么高的高官,三十多年不见,很可能他早忘记了,也许根本见不到他,不过朱维衡还是大胆去试试,于是开好介绍信,与同事一起去,没想到黄毅诚见了介绍信上朱维衡的名字,立刻叫他们进去,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朱维衡向他介绍蒸发冷却的优越性,及过去二十年来已经研究完成的单项成果,并且拿出许多单项试验成功的数据给他看,他当场表示应该支持,很快就被批准了。那年三峡电站招标时,我们参加了竞标,可是当时还是相信洋人的因素占上风,我们没有中标,一直到2005年,德国700兆瓦机组在三峡装上,却发不出电,水电部急了,才回过头来要我们赶快准备替补。2006年正式由国家下达任务,研制700兆瓦蒸发冷却机组,我们七十多岁的老将顾国彪,早已退休,当了院士,实际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全力以赴,领导这班人马,带领大批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鲜血液”,夜以继日,紧张工作,抢时间完成这一千载难逢的、世界上破天荒的巨大新创水轮发电机的研制任务。这支队伍目前已扩大为三十来人,有院士、博士、硕士二十人,在新建的大实验室中进行新的拼搏,不但在蒸发冷却发电机上,而且扩展到特种变压器和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开拓研究,和将蒸发冷却技术与超导技术相结合的,高温超导电机的前瞻性研究,可谓是“天马行空,长空万里”!今天蒸发冷却技术终于被同业所认可,不但国内,而且通过2000年国际大电机会议,蒸发冷却被评为旋转电机领域的四项新进展之一,公认确实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高级电工技术,成为各国学习采用的新方向。

  这一切,是顾国彪四十多年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取得的成果,他成为院士,朱维衡十分欣慰。

  此刻又想起了唐任远。唐任远在沈阳第八设计院时,是朱维衡的得力助手,还在大跃进时期,朱维衡跟部长去四川做翻番计划那一个多星期,请他住在朱维衡家,替朱维衡照看他儿子朱道一,因为孙华善那一年下放农村劳动了。他后来调到沈阳机电学院,成了著名教授,并出版了许多电机书籍和译著,其中有与中国电机界老前辈褚应璜、丁舜年、汤明奇先生合写的,一九九七年也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突然间,朱维衡看见书柜上的两册很漂亮的文件夹。想到了老邻居Jim先生。Jim先生曾经是美国空军电子技术人员,曾在麻省理工学习,因病退伍。离婚后独居,比朱维衡小二十岁。他对磁浮列车有很大的兴趣,自己在网上收集了许多磁浮专利和资料,并把它非常漂亮地装订成册,经常抱着资料来找朱维衡交流,两人有共同语言,十分投机。Jim先生除了对磁浮外,兴趣简直太广泛了,对电动车、燃料电池、单人二轮车、永磁冰箱、直线发电机,以及原子物理、天体物理等等无不涉及。

  有一次,Jim先生同朱维衡一起去麻省理工找Dick 。Dick与Kohl是麻省理工研究磁浮列车最早的两个人物。看到两人正在研究的从月球上发射火箭的直线电机资料,Jim先生和朱维衡便去拜访。没想到刚谈到正题,Dick就当着他们发了一通牢骚,大说美国政府没有远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