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轻公司 >

第33章

轻公司-第33章

小说: 轻公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互联网开启的价值共创时代即将来临。
  

尾声:轻公司法则(1)
2009年2月底,美国在线购物网站亚马逊发售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2,这个只能显示黑白双色的阅读器,样子老土得像从上世纪70年代研究所里爬出来,却仍然在经济危机下热销到断货。
  而它的前辈Kindle 1,在2008年的总销售量约为50万台,与iPod刚面市第一年的销量近似。虽然以数码产品来说,Kindle的销售总量仍不算大,但如果从传统出版业的角度来看,50万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尤其是在一本书卖上5万册就能登上排行榜、一本杂志卖上10万册就能获取影响力的当今社会。
  但是,和数码玩意儿iPod本质上不同的是,Kindle的东家亚马逊并没有将其看成数码产品,它的真正使命是书籍的载体——在互联网影响下的商业环境里,传统世界的价值正在往互联网迁移,图书业曾经在本世纪初实现了第一次迁移,亚马逊建立了书籍的电子商务网站,并且在多年后的今天成功转型为百货的大型交易平台,并且将冗余的互联网能力出售给那些意欲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传统企业,比如全美第二大零售企业Target,这些被亚马逊泽被的传统企业们,其网站将被烙上“Power By Amazon”的印记。
  Kindle是图书业的第二次互联网迁移,更纯粹,更高效,它可以预示的是,纸张的书籍未来将完成全面电子化的改造。
  现在,往互联网迁移的并不仅仅是图书业,我们在书中讨论的大量传统行业,比如服装、消费电子、化妆品、珠宝首饰等大量的消费品行业,正在往互联网进行着价值迁移。
  在由传统行业往互联网的大迁移过程中,一些新的商业法则颠覆了旧有的秩序,这就是轻公司法则,同时也是未来商业趋势。
  透明平等的商业文化
  法则一:透明平等
  互联网令企业间的商务合作变得可视化,而且也是一个与消费者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的理想环境。所有的信息得以无缝流动,令企业与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互动变得更加高效。
  传统行业中的IT系统互联互通,实际上是一种类互联网环境。商业数据的共享,令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同时也建立了透明之上的信用机制。
  透明平等,是新的商业法则的基础。
  法则二: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过去的传统行业之间的合作,更像是一个零和游戏,在利润池不变的情况下,合作的企业之间互相蚕食利润。但是新的商业环境下,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企业在互联网和IT构筑的信息透明共享机制之上,结成新的利益联盟,它们在一个逐渐开放平等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利润空间。
  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由此而形成——在可视化的商业行为中进行透明分账。Google凭借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集结了大量的民间独立站点,而亚马逊也借此吸引了各类合作伙伴加盟到网络零售的狂欢中。
  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
  法则三:开放性平台
  在传统的互联网商业环境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架构,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大热门不再是惟一的利益创造者。互联网上诞生了大量的个体群落,而分布式架构等技术力量,使得去中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但是,当大量的去中心化个体独立存在后,一些拥有市场能力或者客户组织能力的企业开始了再中心化的再造过程。和以往的集权式中心化不同,新的再中心化的表现形式,则是由一个多接口的开放性平台为核心去组织外部资源,它们以透明可视化的利益联盟为前提,实现规模化成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尾声:轻公司法则(2)
法则四:成为资源的组织者
  传统企业里集权制的发号施令角色不见了,新的商业环境里,轻公司的角色是组织者,它们通过更加强有力的客户获取能力以及渠道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反向进行资源匹配。在组织者对价值网络的动态调配下,整体的商业价值得以提升。
  法则五:外骨骼式杠杆增长
  在成熟的产业链上出现的轻公司,总是将自己擅长的能力抓在手里,而将不善长的能力外包给价值网络伙伴。与有机一体化企业或者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契约制合作模式相比,轻公司以开放的形态组织一个价值网络。
  和过去强调的价值链相比,轻公司与价值网络成员的合作关系是动态的,却又比以前的传统契约关系更加灵活紧密。因为组织者轻公司的客户获取能力可帮助价值网络成员在过剩的制造环境中快速建立核心竞争力。动态的关系有利于整个价值网络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使得网络成员在竞争中不停地优化。在轻公司组建的可视化价值网络中,所有成员快速共享的市场信息,整个网络成员都具有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
  法则六:建立商业生态系统
  价值网络的最高形态是商业生态系统。未来的商业战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战争,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战争。一个多层级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更具安全性,这也包括了这个系统中一些强势的群体建立的自己的生态圈,只有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个系统中获利,商业生态系统才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
  互联网和IT系统的互通互联,使得商业生态系统成员之间沟通更加便捷,可视化的交互令商业文化也变得更加*。
  重新认识消费者
  法则七:用互联网组织消费者
  这场商业环境的变革,发起者实际上是消费者。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势,开始从渠道端影响到企业的制造端,甚至上溯到设计端。由个体和企业互动进行价值共创,以及商业生态系统里每个成员的价值共创,成为未来的商业趋势。
  社区正在成为黏合消费者的渠道,以兴趣点和个人偏好为出发点的社区,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潜在目标客户,同时培育客户忠诚度,提升重复购买率。
  社区也正在成为轻公司进入传统行业的切入点。篱笆网就是通过装修社区切入家装市场渠道,以高忠诚度的人群为吸引力,反向整合家装市场资源。
  另外,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权利,他们甚至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设计流程中,直接投票自己心仪的产品。传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的流程被颠覆,在产品转变为商品的每一个环节中,消费者都通过互联网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产品。那些呼声最高的产品,往往最有市场潜力。企业由此打破了以前的市场预期不明朗的信息盲区,透明的参与过程,也令企业降低了市场风险,并且借助维基式的外部力量,企业得以低成本地获得更多的市场反馈。
  由消费者主宰商业环境的时代来临了。这也是价值共创时代的开端。
  

后记(1)
2007年5月初的一天,在采访完PPG的创始人李亮后,我和《IT经理世界》的前摄影记者尚文在PPG的库房周围转悠,试图发现更多的线索。这家企业非常神秘,它没有工厂,没有实体门店,号称通过呼叫中心和互联网卖衬衫卖疯了。
  当时业界有少数人开始注意到这家企业,有投资圈的、互联网圈的,也有传统零售业的人士,我在4月初知道这家企业的名字,并且联系上了李亮。采访很顺利,但是我却没有其他的信息源来更多地了解PPG。它的供应链究竟如何组织?外包的工厂究竟是怎样的?和外包工厂、物流的协作流程究竟如何?
  没有人知道。
  我打过PPG的销售热线,询问接线员每天的轮班次数以及每天的接单量;也在PPG的呼叫中心现场数过坐席数;在PPG唯一的发货仓库猫着腰蹲点,询问工人平均每天发出多少件衬衫;还问过前来取货的快递人员的工作频率和流程。但是,我仍然觉得如果要写出一篇文章,似乎缺失了制造环节的信息。
  为此我找过为PPG做质量监督的SGS公司,我的好友薛建博士在这家企业,可是他拒绝透露PPG的工厂分布,只是告诉我,目前有将近10家工厂在帮PPG做代工,名单还在陆续增加中。我暗自欣赏薛建的职业素养,可是他的守口如瓶增加了我采访的难度。尽管他后来请我吃饭以弥补我当时的抓狂,但是不得不承认,关于PPG的采访,是我的记者生涯里极富挑战的一次。
  我和尚文都见过PPG库房旁的一个小型布料仓库,在采访中李亮提起过PPG的布料供应商是直接将布料送到工厂,而不经过PPG中转。那么,这个布料仓库是用来干吗的?
  就如打游戏要通关一样,每一次在采访遇到挫折时,我和尚文都要进行逻辑推理,以及考虑应对措施。我们分析认为,如果李亮所说的是真的,那么PPG仓库旁的布料仓库或许是一个临时中转库,供小批量加工时的布料供给。于是我们决定在布料仓库旁守株待兔,等待拉货的车,再追寻货车的踪迹跟踪到工厂。
  或许做记者也需要有运气的成分,那天我们果然等到了两辆货车来拉布料,一辆来自嘉兴平湖,一辆来自江苏盐湖。江苏盐湖的货车司机很警惕,对我们的问题并不怎么搭理,嘉兴平湖的司机更健谈一些,他告诉了我们这批货的数量、要拉到哪里、他拉货的频率、代工企业名称、老板的名字等细节,最后我要了他手机号,以防我们冲到平湖却找不到路时,还可以问问这位司机。若不是当天在上海还有关于PPG的一些外围采访,我们恨不得就扒拉上这辆货车跟到嘉兴平湖去。
  第二天,我和尚文坐上了一辆破破烂烂的大巴,按照那位司机的指示,一路到了嘉兴平湖的罗马企业。在这家代工企业里的经历也是一番惊险,我们先找到负责生产的厂长,询问是否有PPG的订单,她对此非常茫然,令我们很是沮丧。
  不得已,我们溜进了每一间产品陈列室,查看有没有PPG的衬衫;在成品仓库查看有没有PPG的包装;最终,我们在辅料车间终于找到了PPG的唛头(服装上的标签),并且询问了工人关于PPG的加工细节。找到这样的线索令我们欣喜若狂,我和尚文又借故返回到负责生产的厂长办公室,一连串问了很多问题。获得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后,我们飞奔着冲出工厂大门,因为保安已经觉得我和尚文形迹可疑,牵了一条大狼狗远远地跟着我们。。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记(2)
后来我和杜晨合写了《轻公司》的文章,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找我的邮件和电话络绎不绝,也有很多读者约我和杜晨见面,谈谈传统行业的变革以及对互联网的理解。
  很久以后我回忆起这次采访,才觉得PPG的采访报道仅仅是我们轻公司之旅的开始,这个旅程如同当时的采访一样,惊险却令人兴奋。
  惊险是因为业界对“轻公司”毁誉参半,PPG的瞬间崛起又迅速陨落,令业界对轻公司们多了一丝迷茫,但是更多的轻公司正在冉冉上升,它们挑战着业界对于轻公司的怀疑。于是我们需要在众多的公司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辨别,这样的过程犹如一场冒险。
  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我们正在见证和亲历由互联网引发的商业环境变革。和2000年的网络泡沫时期相比,从2006年底的互联网第二波更多的是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