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心灵白金 >

第5章

心灵白金-第5章

小说: 心灵白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九品讲的是如何摆正心态的问题。人处在各种地位,心态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婚和没结婚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结婚的人想的是挣钱养家,没结婚的人则想的是找个好女人陪自己过一辈子。做皇帝的人和做乞丐的人,想法也是不一样的。皇帝想的是如何保住帝位,而乞丐则想的是烧鸡。朱元璋从乞丐做到皇帝,人还是那个人,想法肯定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每个人当了领导后和最初的想法不一样呢?不是不一样了,而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时的所思所想,现在看来已经无法符合现在的情况了。面对的诱惑多了,面对的困难用多了,有些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抑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尽管各人的心态不一样,但有一种心态却是大家每个人都必须保持的,这种心态也是第九品的一个重点。

  开篇之前我先讲一则佛教典故: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当地的一位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不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杯里,满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往里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断的溢出杯外。名人着急的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你就像这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不先把杯子清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于是,便有了“空杯心态”这一典故了。

  佛说:“须菩提!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的人,会生起“我已证得最初的修行位阶”这样的心念吗!”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的意思是达到圣人境界,是无所入的,不会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才算作证得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如果有了“我是圣人”这样的妄念,被六尘左右,就不能算圣人。

  如果圣人有了“我是圣人”这样的妄念,就如同茶水倒满了杯子一样不好了。为什么茶满了不好?因为我们只有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污染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给杯子里装进智慧,装进创造力。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

  佛又说:“须菩提!你认为证得第二阶位的人会有那样的念头吗?我已证得证得第二阶位!”“不会的,佛陀!什么缘故呢?证得第二阶位的意思是天上人间自由往来,已成神仙,断除欲界思惑,对于五欲六尘已不起贪爱了。因为他已无往来之相,所以才叫做神仙。”

  神仙们断除了欲界思惑,而我们凡人呢?没有的想要得到,得到了害怕失去,这些心态其实是对我们纯净心灵的污染。正是这种污染使我们的生命不再年轻,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的创造力和生命的生机。人们开始担心失去已有的名誉、地位和各种关系的资源,要放弃这些东西,让自己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正是这种担心和可怕,越来越使人变得世俗,阿谀奉承、不求上进,千方百计地在讨好着这个世界,一步步地失去着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失去了人性中最有创造力的东西。神仙也需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不断归零的人生哲学,保持“空杯心态”也就是让自己保持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良好心态,这是一种成长之道。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古人早已提倡谦逊学习的态度,淳淳教导,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不要固步自封,扎实原有的基础,同时以接纳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拿出自己的时间,像海绵吸水那样,聪明的学习别人已经研究好的东西,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势必会看的更远。开放自己的思维,放下阻碍发展的思想,就必将会有重生。

  “须菩提!你认为证得声闻第三果的人能有这样的心念吗?我已得声闻第三果?”“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又称不还果,是佛教修行者进入大仙圣道的果位之一,为声闻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证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还欲界,而证涅槃。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五下分结尽,得声闻第三果。五下分结是:身见、戒禁取、疑、欲贪、瞋。欲界的修道所断惑,至此已经断尽。证阿那含果的圣者,已经断了欲界的烦恼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将会离开欲界,上升色界或无色界,在那边入涅盤,不再复还欲界。达到这种境界,才算证得声闻第三果。若他尚有证果之念,便是著了不来之相,就不算证得声闻第三果。”

  这是佛对人性的最深刻剖析。当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才会痛苦,这个世界上想得到的东西越多,便越痛苦不安,那么是否我已经无欲无求,于是,我便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了折磨与自我。曾看过一句话,“富贵和贫穷只是一场疾病的距离”,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因为要不断追求更多,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灯红酒绿的应酬,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过劳等等,最后一场疾病,便失去了一切甚至生命。每次看到这样的事例,内心都会有很大的触动,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一切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佛最后说:“须菩提!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阿罗汉能起一种念头?我已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不会的,佛陀!怎么说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参悟透了我、佛法皆空,不再随妄境动心念,才为此立一假名“阿罗汉”。佛陀!如果阿罗汉起了我得阿罗汉的念头,那么,就是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等法相对待分别,就不可以称为阿罗汉。佛陀!自您初转*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您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但我并没有执著我是离欲罗汉的念头。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罗汉道的念头,佛陀就不会称我为阿罗汉,那么,佛陀也不会赞叹我是欢喜修阿兰那行。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

  看到最后,有人会有疑问,说佛为何不断重复这些话,连问四级,而且问的几乎都一样。我告诉你,不要嫌烦。佛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加深大家对“空杯心态”的理解。圣人需要空杯心态,神仙需要空杯心态,大仙和佛需要空杯心态,不用说我们凡人更需要空杯心态了。最后我想说: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即使这一年有过多么的辉煌,又或者这一年有过多么的倒霉和艰难,但是,这一年就要过去了,能坚持走下来的我,是好样的,应该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表扬。清空自己杯里那些无助成长的东西,保持“空杯心态”让自己能在来年有更大的进步,我相信,明天大家会变得更美好。。 最好的txt下载网

得到和失去是人生永远唱不完的歌
第十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品讲的是如何对待“得失”的问题。人生中面对的最大问题都是有关自己的问题,我们总是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特别是相关“得到”和“失去”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懂得放手,只会将“得到”紧紧捏在手心里,把自己累得不行。记得从哪里看到了这句话: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她: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这话直白但很有道理,也从侧面教会了人们如何对待“得失”的问题。一只风筝一辈子只会为一根线冒险,女人善变的脸,男人善变的心,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喜欢淡淡的爱,还是深深的喜欢?鱼说“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因为你在我心中”,在爱的世界里,没有得到与失去,只有谁不珍惜谁。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虽然刻骨铭心,却只能擦肩而过,不管是如何爱过,不管是谁转过身,最终都会沉浸那忧伤的时间海,慢慢麻醉地守着曾经传过情话的电话,听不到它再响起的声音,无力再去拨通那个号码,总是看别人表演着甜蜜,总是在别人的爱情里留着自己的眼泪,而自己只是舞台上那没人注意的配角,用孤独去衬托别人的爱情,演出的都是别人的表情,终于明白爱情只是模特身上那件美的霓裳,穿在别人身上总是耀眼美丽,换到自己的身上就成了小丑的戏服。

  
  佛陀问须菩提:“你认为佛陀以前在然灯佛老师处修行时,得到过成佛的妙法吗?”“没有的,佛陀!你在那里没有得到什么妙法,因为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成佛的妙法。”

  佛说的就是得到的问题。把佛问须菩提的话,换个方式说出来。假如佛是一个文学家,佛说我上大学时,在老师那里得到过成为文学家的妙法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因为老师只教会了我们一些基础知识,至于听课的同学们,成为文学家或是音乐家,一凭个人的天份,二凭个人的际遇。而且我们都明白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成为文学家的妙法,正如同不存在成佛的妙法一样。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得到。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得到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得到了大地的亲吻。得到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得到诚实,就舍弃了虚伪;得到充实,就舍弃了无聊;得到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得到,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佛陀接著问道:“须菩提!你认为菩萨有没有庄严佛土呢?”“没有的,佛陀!菩萨庄严佛土只是为了度化众生,权立一个名相而已。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庄严佛土。”

  
  看着我们从小到大,得到了不少,其实细细一想,我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过。因为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失去,包括我们的生命。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