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情殇 >

第11章

情殇-第11章

小说: 情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她像一个委屈的孩子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忍不住哭喊起来,这声音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显得是那样的凄凉。她肩膀无力地靠在了矮墙上。

  “妈妈,您不是说大红色能辟邪么?为什么如今的结果还是这样?”伊琳抽泣着,诉说着。。。。。。

  终于,她哭累了,迷迷糊糊地歪倒在了那里。。。。。。

  不知什么时候,夜的凉风揭开了她的衣角,寒风撕裂着她娇嫩的肌肤。伊琳睁开眼睛,木讷地抬头仰望。

  头顶,繁星闪烁,一颗流星瞬间划过,坠落在天边。伊琳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对她讲过一句话,“一颗流星陨落,就代表着地上一个生命的结束”。

  “刚才那瞬间的光亮是自己生命划过的痕迹么?”伊琳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又无奈地摇摇头。

  远处的街道上已经有了早行的人,一声声汽车的长鸣拉开了又一个喧嚣的日子。

  伊琳又回到了现实,她艰难地爬起,拖着僵硬冰冷的身子又回到了这间容载了她太多欢乐和痛苦的小屋。

  顾旦还在熟睡中,嘴角微微地翘着,脸上偶尔掠过一个浅浅的笑意,更显了神态的疲倦。

  伊琳走向前去,俯下身子,轻轻地吻了吻顾旦的前额。随后,她转身走出门去。

  带上门的那一瞬间,伊琳顿住了脚步,昂起头,闭上了眼睛,泪水终于没有流下来。她裹紧身上的大衣,悄然融进了行色匆匆的人流。

  等顾旦打电话找到她的时候,伊琳已经游离于古城西安一个多月了。

  那一天,伊琳再也无法面对那座城市,她孤独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到西安投奔在这边做文化交流的父亲。

  一个月来,伊琳转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在这条浓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稀释着自己心灵的创伤。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常使她沉溺于现状,不想再前行,更不想回头。

  今天,接到顾旦的电话,她的心仍然是难以控制的激动。然而,一想到那座城市,想到她遥不可知的未来,伊琳的头又炸裂开来。

  她平抑一下自己的呼吸,淡淡地对顾旦说道:“旦,我们都忘记吧!”说完,伊琳泪如雨下。

  是啊,那冰与火的烙印,今生又怎么能够磨灭?

  电话的那端,顾旦沉默着。。。。。。

  终于,顾旦说话了,“琳,对不起,今生是我伤害了你,愿你能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电话里那故作轻松的祝福难掩他内心的苍凉。

  这以后,伊琳跟随父亲一起去了北京,也彻底中断了与顾旦的联系。

  伊琳时常游历于故宫岁月画卷的长廊里,在这时光镌刻的痕迹里搜寻匆匆过客者的脚步,却发现更多的人连一粒尘埃都没有留下。她也时常倚在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在这残垣断壁下寻听孟姜女的呼唤,却发现芸芸众生中从不缺少卑微与渺小。

  伊琳困了,累了。她不知道如何再开始自己的生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回归(1)
直到有一天,伊琳来到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徜徉在美丽的末名湖畔,她的心才仿佛解脱了尘俗的约束。

  苍翠的松柏映衬着巍峨博雅塔与视线里波光荡漾的末名湖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别具匠心的设计,无论校园内外,还是梁柱、古树之间,处处可见它的身影,一切是那样的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时际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伊琳感到了一种心灵的托付 ,她想到了她的母校,想到了那座古老的铁塔,还有旁边那片荷花出莲的湖水。她好像听到了有谁在那朗诵陶渊明的《陋室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是。。。。。。”她的心已远远地奔了去。

  伊琳想回去了。她想结束漂泊,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书香四溢的母校,回归自己纯真的生活。

  想起生活,又想起了顾旦。伊琳的泪又来了。

  伊琳想到了顾旦那双忧郁的眼睛,想到了他刚毅表情下掩藏着的那颗脆弱的心,想到了他那沉默寡语却给自己带来无限向往的谈吐。她骗不了自己的感觉。

  一年多来,伊琳以为自己可以忘记,冥冥的梦境中,始终有一个影子在自己的脑海中飘荡。此刻,她才明白那是顾旦的。

  顾旦就像老家院里那棵古老的洋槐树总能勾起她痛苦的回忆,然而,今生却又不能割舍。

  曾经,伊琳有过无数次幻想。想着自己与顾旦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在黄昏的校园散步,在晨曦初起的湖边诵读泰戈尔的诗歌。而此时此景,却是她一个人孤独回味。

  终于,伊琳还是拨通了顾旦的号码。

  “喂,您好!”电话里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伊琳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喂,谁呀?”顾旦的声音再次传来。

  “嗯,——”伊琳流着眼泪,不知道从那儿说起,微弱的抽泣声顺着电波传向了千里之外顾旦的耳膜。

  “琳,琳,是你么?”顾旦在电话中焦急地询问着。

  “旦,你好吗?”伊琳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问道。

  “琳,你在哪里?终于有你的音讯了。”顾旦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中充满着兴奋,这是他平时少有的激动。

  “我在北大的校园里,在湖边。”伊琳回答道,好像顾旦什么都知道似的。

  “北大的未名湖很美,滋润了很多圣人先哲,也成了他们最后的归属,包括大家老舍先生也在这里取一瓢饮。。。。。。”伊琳接着幽幽地讲述着。

  电话的那端,顾旦陷入了沉默。

  伊琳一口气讲了很多,似乎要把这么长时间以来所有的感悟都表达出来。

  “琳,你回来吧,我去接你?”趁着伊琳话语停顿的空隙,顾旦低沉地恳求着。

  “我想回到校园,想去读书。”伊琳答非所问地回答着。

  “你计划去哪所学校?什么时间回来?”顾旦接着问道。

  “别问我了,我不知道。”伊琳的情绪突然有点失控,她焦躁地嚷道,匆匆地挂了电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学生活(1)
事后,伊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

  其实,就在当时,伊琳已经决定了就在下一个月,也就是那个秋季开学的时候,她要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始她新的追寻。她给顾旦打电话原本就是要告诉他自己要回去的决定。

  但是,当顾旦刚才问起来时,伊琳的心却猛然感到有一种恐慌。

  这个电话彻底地打破了顾旦貌似宁静的生活。伊琳走后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深深地自责着,他没有办法评价自己。

  当自己内心郁积多年的追求遇见了伊琳,顾旦的情感出轨了。然而,受伤害的是伊琳,无辜的是自己的妻子。

  提起妻子秋懿,顾旦的心隐隐地发痛。他闭上眼睛,陷入了回忆。

  那一年秋天,顾旦怀着满心的伤痛来到省城这所学校求学。更准确地说,没有了别的出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一样:“此路最近”。

  开学的那一天,顾旦在父亲的带领下走进了这座学校的大门,绕过一座高大的实验楼,他们继续往前走。。。。。。

  此刻,顾旦的心阴沉沉的,周围什么景色已全然不知。

  学校的收费处设在一座破旧的的行政楼里。看着一同前来的父亲把一大把血汗钱换成了一张随便加盖了一个印戳的纸条时,顾旦感到凄惶惶的,抹一把鼻子掉头就想往回走。

  这时,顾旦看到了父亲那沧桑疲惫的脸。他忍了忍,终于留下来。

  大学里的生活早已没有了中学里的那份紧张与枯燥,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简单又轻松。如果一个人没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黄粱一梦,即可毕业走人。

  顾旦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那几年,社会上流行“财经热”,而对顾旦来说,一是高考分数较低,没得选择,二是这个专业两年制,可以早点毕业。

  相比较而言,这个专业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对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能报以很大的热情。

  定了班级以后,班主任明确了班里的管理主题,开始选拔维持集体运转的班干部。

  顾旦知道自己来这所学校的目的。为了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他鼓足了勇气去争取那些个在他过去十几年学生生涯中从没有接触过的“官职”。靠在结结巴巴的演讲,他竟然也讨得了一个“生活委员”的头衔,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班里的其他“精英”展开定期的交流,其中就包括班里的女“团支书”夏荷。

  夏荷名如其人。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睿智的嘴唇恰到好处地分配在鹅蛋型的脸上。她如凝脂的皮肤让人不由想起江南的水乡。她高挑的身材使顾旦这些自诩发育正常的男生都平添出若多危机,一束马尾辫自然都扎在脑后,活泼而生动。在她的身上,既有着江南的细腻又有着北方的粗犷,而两者结合的又是如此完美和谐。

  她虽然是一个很文静的女生,但是说起话、办起事情来沉稳有序,常使让人由衷的佩服。她的英语成绩非常好,做事也很认真,深得班里、系里很多老师的喜欢。 。。

大学生活(2)
后来,随着大家相互之间的熟悉,班里竟然像农村的“自留地”一样划分成了一块块谈天说地的小集体。老师的传教变成了大家的探讨,课堂纪律极差。

  现在想想,大概也跟老师教学方式简单、内容枯燥有关系吧。

  慢慢地,顾旦的周围也形成了这样的圈子。

  其中一个叫黄莺的女生最引人注目。她爽朗的性格,干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的。只要她开口,教室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她高分贝的声音。

  黄莺的座位在夏荷的前面,与顾旦前排的林峰隔着人行道比邻而坐。

  林峰年龄稍小,性格较弱,说话、做事都柔柔的。他与顾旦住在一个宿舍,由于善良的天性使然,他们两个再加上宿舍里另一个狂放不羁的陈鹏便成为了要好的朋友,经常玩在一起。

  顾旦周围这几个人和其他的小圈子不太一样,他们只在课间闲聊。当然,绝对的主角非黄莺莫属。很多时候,都是她在唱独角戏。

  说起聊天,其实顾旦真正参与的很少。除了下午放学时偶尔与邻边的夏荷在说几句“公式化”的语言,更多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勉强称职的听众。

  其实,顾旦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一般是打瞌睡,当真正清醒过来的时候,第四节也就是最后一节课也就开始了。

  第三、四节课一般都是《商品学》课,虽然只上了一半的课程,但是相比较其它课程,顾旦自认为他的这门课是最好的。然而,生活就是爱开玩笑,期中考试的时候,唯独这门自己最拿手的没及格。当然,这是后话了。

  中午是顾旦雷打不动的午睡时间,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对顾旦来说过的更快,往往心事没有想完老师就已经夹着教案走出了教室。

  当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了那样的习惯,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些原因的话,应该是当时感觉太憋闷了,又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