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149章

细胞渗透-第149章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是派往小行星带的153号玉兔飞船抵达目的地,正式开始接触太空四面体的日子。

通过153号发回的实时影像,吴辉可以清楚观察到具体进展程度。

此时153号已经离四面体很近了,正在小心的调整速度,准备进入四面体同一轨道,以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仔细研究这个太空四面体。

小行星带里地球的最近距离也有1。8个天文单位,差不多需要光走15分钟的距离。加上各自轨道运转的变化,实际上从四面体到地球,光需要走23分钟。就是说吴辉现在看到的都是23分钟以前的景象。

153号调整好轨道,开始慢慢靠近四面体,这是就能看出四面体的庞大,它几乎占满了153整个正面舷窗。

这时153发回各种测量数据和现场解说。

“……经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这个天体呈标准四面体形状,任何一个边线都是严格相等的,并且任何一条边线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直线,任何一个面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平面。至少相对于我们目前的测量精度来说,它是绝对意义上的相等,绝对意义上的直线和平面……”

“……整个四面体每一个边线都长4200米,目前我们距离它为50公里,正在尝试继续靠近。我们打算采取一点样本,看看它的物质构成是什么……”

“……现在我们距离它五公里,现在已经能够看到,即使以人类现有科技来说,它仍然大得有点过分……”

“……我们正在继续靠近……但是我们与它的距离似乎还是那么多,一点都没有缩短……”

“……我们仍然在前进,我们已经把引擎开到最大,理论上我们此时的速度已经超过20公里/秒,但是……我们与它的距离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虽然这不可能,但是这真的发生了,我们在没有感受到任何阻力,没有任何碰撞的情况下,似乎与四面体的相对距离一直是恒定的……”

“……经过再次认真测算,我们现在这个位置与四面体质心的距离,应该始终保持在8400米上……”

“……我们尝试从其他方向接近四面体,但是无论在那个方向上接近它,最终都会停顿在距离质心8400米的距离上……”

“……我们的速度并没有失去,即使我们停顿在那里的时候,速度仍然没有失去,只要我们偏转前进方向,不在靠近四面体,我们的速度马上就会体现出来……”

“……无论我们以多大的速度冲向四面体,结果都是突然停顿在8400米的距离上,这个停顿是突然的瞬间发生的,但是我们感觉不到任何加速度,仿佛飞船一直在原速向前飞一样……”

“……我们发现,当停顿时,我们相对其他星体的速度等同于四面体的速度……”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巧合,似乎四面体的边线长度,乘以10的8次幂,刚好是四面体此时轨道半径的长度……”

“……我们仔细计算了四面体的轨道,我们发现,它的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而不是像多数星体那样,是个椭圆……”

“……我们正在尝试其他方式靠近四面体,我们投出去了一个茶杯……那个茶杯就停在飞船窗外,它还在缓慢的旋转,但是一直停在那里,和飞船一样,不得寸进……”

“……我们准备进行更进一步的试探,我们准备发射一枚微型飞弹……飞弹同样无法靠近,飞弹和茶杯一样,都停在窗外……”

“……我们将要发射高斯武器……就像是黑客帝国一样,那些子弹都停在我们面前……”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方式,我们准备想四面体释放一些气体,看看气体是否能够穿过这种无形屏障……还是不行,无论我们喷射氧气、氢气、水蒸气,还是别的什么气体,都被阻拦在同一位置……”

“……这是为什么?貌似激光可以正常抵达,我们尝试了雷达,看看无线电波能否穿过屏障,结果无线电波畅通无阻……”

“……也许我们该换个思路,我们准备使用粒子束尝试一下……”

“……现在发射质子束……无效……”

“……现在发射中子束……无效……”

“……现在发射电子束……无效……”

“……既然只有激光和电波可以透过无形屏障,我们决定试试激光攻击……我们使用50kw激光束进行定点照射,目前持续照射10秒,未见任何损坏……增加照射时间至30秒,仍然未见任何损坏……增加激光数量……十台激光器同时照射……未见任何损坏……增加微波聚焦……10kw微波束聚焦……未见任何损坏……增加微波发射器……仍然未见任何损坏……增加γ射线……未见任何损坏……增加X射线……仍然不行……”

“……目前能够想到的办法我们都想到了,都无法靠近四面体,并且无法伤害四面体……”

153号飞船实在拿这个四面体没有办法,除了拿到四面体的测量数据,其他任何进一步研究都无法进行,始终无法靠近四面体不说,连伤害到它都办不到。实在再也想不出任何办法,153号把这个难题交给地球基地,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办。

科学院几个主要学科的大拿此时基本都在,都准备看看四面体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没想到得出这么一个结果。人家就摆在那里,他们都没有办法研究,甚至连碰都碰不到。

得到153号的请求之后,一群科学家聚在一起,发动头脑风暴,开始想办法,看看怎么处理这个四面体。一个个假设和想法被提出来,又被一次次否决掉。

后来有人提出一个新颖的想法。

“既然我们无法靠近四面体,那我们为什么不把那个无形屏障看做为一个球体,我们也许可以制造一张超级大网,把四面体连同它周围的无形屏障用网兜住,先拖回同步轨道,以后再慢慢想办法研究。”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很多人的赞成,反正现在拿四面体没办法,这个想法很新颖,未尝不可一试。

指令很快被下达到153号,153号开始在飞船上的现场装配吐丝机,准备编织一张宽达六十公里的超级大网。四面体和它的无形屏障个头够大,所以这张网可以编织得相当稀疏,网眼足有一公里大。为了拖动如此巨大的物体,网线都是制造天梯的特种蛛丝,每一根都和天梯锚索一样粗细。在太空无重力状态下,这张蛛丝巨网足以承受拉扯整个四面体的力量。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足足用了五天时间,这张巨网才被制造出来。

巨网首先被投出船舱,然后153派出几个乘员,驾驶着变形机器人,分别拉住巨网一角,把巨网张开,远远的向四面体兜过去。

这里不得不说生物文明具备科技文明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些太空中的变形机器人根本不是特意为太空环境设计的,不过是将生物都市中常见的四栖交通机器人稍加改装就拿来用了。

四栖交通机器人就有密封设计,有气体内循环设计,直接拿到太空环境中就能用。唯一需要改装的就是,太空中没有空气,无法利用空气动力外形改变飞行姿态,为了能够灵活变向和改变姿态,机器人被加装了内置的陀螺仪阵列和一些小的喷射引擎,用来进行小范围微调。

不仅四栖机器人,现在已经差不多普及到人手一件的护甲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贴身形护甲基本都是全封闭的,本身就能够应对极端环境,太空正好是极端环境之一。这些贴身护甲几乎不用改装就可以起到太空服的作用,又不占体积,重量非常轻。只要能量块充足,护甲就可以维持住氧循环体系,完全抛弃了笨重的氧气瓶设置。同时护甲还可以防弹,提供助力,整体性能要比太空服好很多。

几个变形机器人分别飞向不同方向,沿着那个虚空中看不到的无形屏障的界限,划出一个几十公里长的巨大弧线。拖着身后巨网,绕过整个巨大的无形屏障,将它连同其内的四面体整个兜住。

当这些变形机器人牵拉着各自的网线,再次汇聚到153号的时候,一个巨型网兜在太空中出现了,里面装着一个无形屏障,以及悬浮在屏障中心的四面体。

153号调整好自身姿态,核聚变引擎全力开启,猛的将整张大网收紧……

12…21 17:08:47258。第258章 猜测

12…2117:08:47258。第258章猜测

随着大网的张紧,蛛丝绳索被绷得紧紧的,153不停加大引擎输出,但是四面体纹丝不动!

无论153向哪个方向开,都无法撼动四面体分毫,四面体一直坚定的沿着既有轨道运行,既不快一点,也不慢一点,丝毫不受影响。

“或许我们应该测定下它的质量。”见此情景,理论物理学家陈根富突然说道。

“问题是我们无法靠近它,最多只能测量下体积,质量你怎么测?”提问的是化学家王士林。

“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只要测定万有引力就行了。”实验物理学家长冈洋介补充道。

引力测定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就是万有引力太弱,数值比较小的情况下,测试系统的系统误差就会相对放大很多,导致测量精度很难太高,并且数据重现性不好。

按照地球的指示,这次153需要制作超低频的垂直扭杆弹簧系统,这是目前测量万有引力最好的几个方法之一。153上十个成员虽然都是各领域的专家,但是这种精密仪器的制造都需要专业人士负责,现场制作难度很大,并且精度无法保证。

好在生物文明的独特性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地球把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传过来之后,153号只需要照做就行。

对四面体进行万有引力测定的结果很快传回地球。

“万有引力为零?”在座所有科学家都被这个结果惊呆了。

这不可能!至少在人类的认知中,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万有引力不可屏蔽,至少现有科学理论中,不存在被屏蔽的可能。

“你们有什么想法?”熊启明问在座的这一百几十位科学家,这些人几乎都是吴辉花大力气从世界各地请来的,中间不知道费了多少事,许诺出去多少承诺,这些人个个都是相应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这种情况下吴辉完全插不上嘴,在座的数他学历最低,只有瞪眼看的份,连别人讨论问题都是有听没有懂。

“也许我们碰上了所谓的空间屏障,四面体被保护在一个空间屏障内,理论上它属于另外一个空间,自然相对于我们没有任何万有引力反应。”

“这个假设不成立,如果是空间屏障,为什么光线畅通无阻,无线电波畅通无阻,但是物质无法通过,万有引力被屏蔽?”

“是否是某种意义上的视觉幻象?”

“即便是视觉幻象,也必然有某种程度上的空间科技应用。”

“你们不觉得四面体外面这个无形屏障很像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缩地成寸吗?”

“既然光线能够通过,而任何物质都无法通过,也许是量子隧穿效应在起作用。”

“不!不应该是隧穿效应,隧穿效应归根结底是一种概率反应,它只在概率学上有现实意义,不是必然反应,你也无法确保100%隧穿。如果是隧穿,应该大部分光波被阻挡在屏障处才对。”

“如果按照你这个假设,如果光波被阻挡住,那么现在屏障处就应该聚集着大量不可见,但是确实存在,并且一直在想原方向前进的光波。”

“或许那是一种空间折叠技术,可以让物体不失去速度,在原体踏步的同时,又表现为原速前进。”

“这不可能,这意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