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区域经济学原理 >

第59章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59章

小说: 区域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 刘斌。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6。
  197 费洪平。 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 地理学报,1994(3):214…224。
  198 郭振淮,金陵,李丽萍。论产业密集带'J'。 经济地理,1995(3):1~9。
  199 王玉,孙慧,吴昌南。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区带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5(9):71…79。
  200 费洪平。 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 地理学报,1994(3):214…224。
  201 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9。
  202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9。
  203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3;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83。
  204 参见吴传钧。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J'。地理研究,1990(3):1…13。
  205 蔡建明,等。 现代地理科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382。
  206 董锁成。 经济地域运动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 。
  207 曾菊新。 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127。
  208 曾菊新。 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131。
  209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187。
  210 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1966。
  211 FRIEDMANN  J。 A general theroy of polarized development 'M'。 Los Angeless:UCLA;1967。
  212 FRIEDMANN J。 Urbanization ; Planning ;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Beverly Hills;Calif; Sage Publication;1973。
  213PAUL KRUGM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 483…499; '美'保罗·克鲁格曼。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J'。 吴启霞,安虎森,译。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1):50…57。
  214 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THONY  J  VENABLES 。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ge: The MIT Press; 1999; '日'藤田昌久,'美'保罗·克鲁格曼,'英'安东尼·J·维娜布尔斯。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 梁琦;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15 杨开忠。 二元区域结构理论的探讨'J'。地理学报,1992,47(6):499…506。
  216 顾朝林,赵晓斌。 中国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J'。地理研究,1995(4):8…22。
  217 安虎森。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空间二元结构的形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3…67。
  218 包卿,陈雄。 核心…边缘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新范式'J'。经济论坛,2006(8):8…9。
  219 曾菊新。 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170…171。
  220 安虎森。 城乡边缘带以及经济区域空间的三元分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9…65。
  221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01…305、395…432;郝寿义,安虎森,等。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20…329、401…438。
  222 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64…474。
  223 陈佑启。 试论城乡交错带及其特征与功能'J'。经济地理,1996(3):27…31。
  224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98。
  225 根据郝寿义、安虎森等(1999,2004)关于城乡边缘区发展过程的相关论述整理总结。参见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07-411;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13-417。
  226 郝寿义、安虎森等(1999,2004)、安虎森等(2004)指出:城市边缘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本身发展促使城乡边缘区形成;二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参见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01-403;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08-410;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80…682。
  227 覃成林,等。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4…85;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0;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
  228 覃成林,等。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6…87;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1。
  
  229 吴传清,孙智君,许军。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2):30…36。
  230 陆大道。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34。
  231 陆大道(1986)最早将〃轴〃界定为〃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将〃重点开发轴〃界定为〃重要的交通干线(港、站在内),有时还加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所经过的、附近有较好的位置、资源、经济基础等条件,因而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远景的地带〃(陆大道。 二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2):110…118)。陆大道。1995年将〃轴〃进一步界定为:〃轴〃是指在一定的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由于轴线及其附近地区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且还有较大的潜力,又可称作〃开发轴线〃或〃发展轴线〃,〃轴线不是单纯几个中心城镇之间的联络线,而是一个社会经济密集带〃(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陆大道在2001、2002、2003年对〃轴〃作了更为简炼的诠释, 认为〃轴〃指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活动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方式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在〃基础设施束〃上往往会形成产业聚集带(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再回顾'J'。地理学报,2001,56(2):127…134;。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刘卫东、陆大道,等。 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
  232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9。
  233 陆大道。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20…221;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138。
  234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8;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235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4;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1):1…6。
  236 魏后凯。 区域开发理论研究'M'。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1):16…19。
  237 聂华林,高新才,等。 区域发展战略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9…110。
  238 陆玉麒。 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4…146。
  239 陆玉麒。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1):85…95。
  240 陆大道关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论述最早见于《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7…98);在《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18)中沿用1988年的表述,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表述为社会经济结构中以农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的过渡阶段、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四个阶段;在《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4…10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1…313)等著作中进一步规范完善。此外,陆大道(1995,2002)还论述了点…轴系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规律,参见本章第三节。
  241 该理论最早见于安虎森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空间二元结构的形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3…67)。他认为,区域空间结构演进分为农业经济占优势的低水平均衡阶段;集聚、核心…外围形成阶段;扩散…多核阶段;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化阶段。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09…311;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27…329)、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90…493)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242 '台'于宗先,等。 空间经济学'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144…145。
  243 薛普文。 区域经济成长与区域结构的演变'J'。地理科学,1988(4):379…384。
  244 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176…179。也有学者以〃区位指向〃来解释促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这一机制,参见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9…180;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
  245 覃成林,等。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86…87;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0…181;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192。
  246 覃成林,等。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92…95。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3-184。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2-193。
  247 魏后凯。 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1。
  248 吴传清,孙智君,李群峰。促进中部崛起的产业增长极战略研究'M'。 学习与实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