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

第4章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4章

小说: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它来打发时光的,可是一看这本名叫《在本小镇可以做的事》的书里居然就只有一句话。巴菲特的意思是说,这位旅行家依然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巴菲特说这个故事的用意,就是说明投资者买入股票后要多看少动,具体地说就是不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股市预测,只做价值投资。别以为这种做法只适合于美国股市、在中国就不适用,完全不是这样的。
  中国有位著名的投资者,原来也和许多人一样,是根据技术分析炒股的。整天坐在电脑前看技术图形,做到最后业绩一塌糊涂。他在1999年开始研究巴菲特,并且在实践中努力用巴菲特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来指导行动计划,把稳赚不赔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大牛市之前的熊市中,他依然每年取得了3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单纯从数据看,这样的业绩已经超过巴菲特了。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实行“三不主义”呢?归根到底,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三样东西不但对你的股票投资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因为它会动摇你的长期投资理念,最终使你无法获得因为长期投资而得到的丰厚获利。
  先说看大盘。无论股市大盘表现如何,每天都有个股出现涨停、跌停,这就表明,仅仅看大盘做股票与操作什么样的个股不一定有关系。就拿最熊市的股市来说,也照样有年年创新高的个股。投资者只要持股不动,不看大盘甚至不看该个股,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从这一点上看,除非你投资指数基金,否则,看大盘对股票投资尤其是长期投资者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再说技术分析。股市投资中的技术分析理论1999年前在我国非常火爆,现在也有许多投资者痴迷于它,毫不夸张地说,有些投资者一生中学得最用功的功课就是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
  那么,技术分析在股市投资中究竟有没有用呢?如果说它是骗人的,那当然有一棍子打死的意味;但如果说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骗人的,决不会冤枉了它。
  究其原因在于,如果你根据技术分析来炒股,往往很容易在高位上被套牢。说穿了,这和瞎子算命没什么两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任何技术分析都不能判断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至多只是“猜谜语”。既然这样,这种东西还有什么参考价值呢,还是不看为好。
  最后看股市预测,准确地说这里是指股市的短期预测。股市预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总体来看短期的股市预测谁也吃不准,与其如此,那还不如不要去枉费心机。尤其是这三两天内的股市波动情况,你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这种短期预测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毫无价值。
  读者如果感兴趣,可以到书店去看一看,目前书店里依然有2007年股市火爆时出版的股票书,信誓旦旦地预测当年的某月某日上证综合指数将会突破10000点。这样的预测灵验吗?事实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相比而言,股市的长期预测相对容易,但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因为说到底,股票市场从长期来看总是向上发展的,如果出现了暂时的下跌,也可以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搪塞。如果你说上证综合指数总有一天要突破10000点,这种预测做了也是白做。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来进行长期预测的呢?举个中国读者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如果手机出现了,这时候巴菲特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卖掉手中原来持有的传呼机公司股票;如果现在的消费者买相机都买数码相机、没人再去买原来的那种胶卷相机了,这时候他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卖掉手中原来拥有的胶卷相机公司股票。如果手中原来就没有这样的股票,那么今后就更不会去碰它了。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所谓长期预测如果能做到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以及行业发展有一个以上的大致判断就够了。当然,仅仅依靠这样的预测还是无法判断能不能买入某股票的,投资者要做的功课主要应当放在对某只股票内在价值的判断上。当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大大高于其股价时,大胆买入这样的股票并长期持有,就一定会获得丰厚回报。
  回过头来看,中国投资者对长期持股特别反感,因为有的股票放在那里几年股价反而越来越低。说实话,这并不是长期投资的错,而是你没有根据内在价值选股,或者你当初买入的价格太高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要耐得住寂寞,这就像出差到一个小镇上住在小旅馆里什么娱乐都没有、只能躺着睡觉一样。尤其是不要去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去预测股市,这些对长期投资都没有好处。
  

长期投资能推迟并减少纳税
如果我们持有一家一年赚1000万美元公司10%的股权,则我们依比例分得的100万美元将必须负担额外的州政府与联邦所得税,那包含(1)大约14万美元股利税负(我们大部分的股利税率为14%)或(2)最少35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如果这100万没有分配,而事后我们又把该公司处分(我们适用的税率约在35%左右,但有时也可能接近40%)。当然,只要我们不处分该项投资,这笔税负将可以一直递延下去,但最终我们还是必须支付这笔税金的。事实上,政府可以说是分享我们利润的主要合伙人之一,只是投资股票它要分两次,而投资事业则只能分一次。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股票买卖的频率越高、拥有的股票时间越短,你付出的股票交易税和佣金就越多,相比之下投资收益也就减少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从经济实质而言,他同样倾向于长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会有助于推迟并减少纳税。接着,他又举出了那个他经常要提到的很极端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他说,假如伯克希尔公司只有1美元的投资,并且它每年都能获得1倍的投资报酬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每年都把股票卖出去,由于卖出股票要交纳34%的所得税,这样在重复了19年以后,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共要给美国国库上交13000美元税金,而自己则可以得到25250美元。看起来这似乎很不错,但如果你在这20年间一直持股不动,也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最终的投资回报却可以高达1048576美元,在扣除34%的税金即356516美元所得税后,自己可以得到692060美元,相当于前者的倍。
  巴菲特由此得出结论说,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纳税,并且还能合理避税。不要小看这仅仅是一点点差异,可对于投资者来说所得到的回报却是有天壤之别的。
  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种长期投资无论对投资者个人还是政府来说都是双赢局面。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直持股不动,在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政府从中收取的所得税也比前者要高得多。所不同的是,政府必须等到20年结束、伯克希尔公司出售该股票时,才能将这笔税金悉数入库。
  巴菲特坦言道,必须强调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算术逻辑。与此同时,它们对与上市公司双方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合作关系,彼此珍惜这种情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更不用说,这种长期投资的前提是该股票本身值得长期拥有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这种推迟交纳的所得税负债,就好像是美国国库借给伯克希尔公司的无息贷款。
  究其原因在于,只有当你出售股票时才需要交纳所得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无息贷款的还款期限是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早些出售股票,那么交纳所得税的时间就需要提前;如果你一直持股不动,那就意味着你一直不需要交纳这笔所得税。
  更令人称奇的是,由于所得税只有在盈利情况下才需要交,如果投资失利、没有盈利所得,当然也就不需要交所得税了。所以,这种所得税或者叫无息贷款,其数额是根据股票价格波动而变动的,有时候也会因为税率的改变而改变。总体来看,它是一种递延所得税,有点相当于资产转移时所要交纳的交易税。只要你坚持长期投资,就可以大大减少这部分摩擦成本。
  巴菲特举例说,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只有少量的股票交易,所以一共只有亿美元资本利得,因此只交纳了亿美元所得税。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进一步解释说,伯克希尔公司在决定整体收购某家上市企业或者购买它的部分股权时,能否合理避税也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他说,如果他购买某家上市公司10%的股票,而该公司的年盈利为10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伯克希尔公司当年可以从中分得10%的分红。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取得这100万美元分红后必须交纳两笔所得税。因为美国的大部分股利税率是14%,所以这第一笔是要交纳大约14万美元的股利税。第二笔是35万~40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扣除这两笔税金以后,原来的100万美元就只剩下了46万~51万美元,差不多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除此以外,他还有另一种选择。根据美国税法规定,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持有某上市公司80%以上的股权,这时候后者的盈利分配就可以完全纳入伯克希尔公司财务中统一核算了,不再需要因为这笔分红而交纳任何税金。如果这些盈利年末不分红,完全保留在该公司账面上,那么如果今后有一天伯克希尔公司要把这家公司出售,无论售价多少,都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资本所得税。
  所以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拥有某家上市公司80%以上的股权,要比拥有少数股权有利得多。这也是巴菲特在考虑究竟是整体收购某家上市公司还是拥有该公司一部分股权时要考虑的财务理由。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并减少纳税,这是他选择长期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把股票投资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这一点有很大不同。
  

长期投资有助于战胜机构主力
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具有远见的投资人,在买进股份时,抱着打算与我们永远同在而不是订有卖出价格的时间表。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何有公司的CEO希望自己公司的股份交易量越多越好,这代表公司的股东组合会变来变去。在其它如学校、俱乐部、教堂等社会机构中,没有主持人希望自己的组织成员离开的(然而偏偏就有营业员就是要靠着说服成员离开组织来维生。你有没有听过有人劝你“反正最近基督教也没有什么搞头,不如下礼拜大家改信佛教试一试?”)。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因为投资者要想战胜机构主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耐性,做长期投资。你拖得起,机构主力可拖不起。如果要比快进快出,你未必是它们的对手。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