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

第3章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第3章

小说: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伯特·清崎勉励读者立志成为富爸爸时就说:如果你想变富,只需在一生中不断买入资产就行了;如果你想变穷或成为中产阶级,只需不断地买入负债。资产有可能带来现金,带来希望;而负债的代价是现金的流出。
  正是因为不知道资产与负债两者间的区别,人们常常把负债当做资产买进,从而导致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人要在财务问题中挣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负债者言(2)
“富人得到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得到负债。”清崎在这儿说的是好的资产。不良的资产(比如过期的库存)或者不良的经营(比如周转不灵),都不能增加收入,最终并不能使权益增加。因此,清崎又说:“你最大的资产其实就是你的脑子,你最大的负债也是你的脑子。”
  飞行里程也是负债
  经常出差的人大多跟我一样,口袋里准备着许多航空公司的里程卡,积攒到一定里程数,可以免费升舱或者换免费机票。航空公司推出的飞行里程奖励计划实际上也是一种负债,因为这是航空公司的一种义务,有责任要兑现的。
  负债是企业对外部承担的经济义务。通俗地说,凡是欠别人的,即IOU(“我欠你”),都属于负债。英文里负债叫liability,就是责任的意思。商业保险的一个基本险种叫做Liability Insurance(责任险),主要就是为了替投保人承担责任而设立的。企业的负债一般包括银行透支、应付账款、长期借款、员工的带薪假、产品保修期的服务等义务。
  相对于流动资产,负债有流动负债;相对于固定资产,负债有长期负债;相对于无形资产,虽然没有无形负债的说法,但是无形负债的确存在,比如一些道义或者情感上的无形义务。
  资产有优劣的差别,负债也有良莠之分,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优质负债的成本即利息低,不良负债的成本即利息高。所谓高低的参照物,就是你的盈利效率。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很多情况下资金自给自足,负债相对很单纯。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负债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对于乐观的人来说,负债是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或者是轮船上的压舱石,没有压舱石的轮船在大风大浪中更容易飘摇甚至沉没;对于悲观的人来说,负债相当于财务上的俄罗斯轮盘赌,枪膛里总有一颗子弹,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会引发你的财务危机。
  其实,跟资产一样,负债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如何管理。
  财务杠杆就是用别人的钱赚钱
  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是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替自己赚钱。
  如果借款的成本即利息率低于你经营获得的利润率,你就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赚钱了,这种情况就叫财务杠杆。这种负债就是好的负债。

第3章 负债者言(3)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方式可以摊薄一些固定资产,这种方式叫经营杠杆。这种效益就是规模效益,是企业做大的动力之一。
  所有聪明的企业都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越高越好吗?杠杆是增加力的一种工具。根据牛顿的力学定律,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财务杠杆在增加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企业的负债的比率越高,利息负担就会越重,除去利息和税负之后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高负债率能锦上添花,也能雪上加霜。如果不能按期偿还利息,企业就有破产的危险,或者遵照企业破产法请求破产保护。保护的目的是免于资产被清算,因为债权人比股东有获得赔偿的优先权。一旦真的清算,基本上给股东就留不下什么残羹剩饭了。
  因此,财务杠杆并不需要最大化。财务杠杆到底可以用到什么程度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行业而异。原则上适可而止。
  资本结构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对未来销售的预测,因为销售额的较小变化会导致税后净利润的较大变化。如果杠杆程度越高,这种变化幅度就越大。如果预计到未来销售额会有很大增长时,可以采用少发行股票,多发行债券的方法,使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有较快的增加。如果未来销售不会有较大增长时,则应该少用债券,尽可能使用股权融资即发行股票。
  一般来说,银行由于所拥有的资产流动性都比较强,会使用比较高的财务杠杆。公共事业单位如水、电、气公司的未来收入相当稳定,并且往往会持续上升,企业也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在中国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预售制度的存在,房子没造好,就已经开始出售,开始收钱了。这时收到的钱不是收入,不是资产,只是预收款。预收款是一种典型的负债,因为还没有交货,房地产预售合同是典型的欠条,即IOU。
  我有个朋友早先时候在北京做房地产开发。他给我解释那时的商业模式:“我们没有钱,我们其实也不需要钱。设计有设计公司,建筑有建筑公司,市场策划有策划公司,政府要开发就找我们,我们的角色就是将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拿批文,售楼花,钱不够时就找银行贷款。真是黄金时代。”房地产行业正是利用这种超高的负债率(高达150%以上)超常发展起来的。 。 想看书来

第3章 负债者言(4)
对于华尔街专做资本运营的金融服务公司来说,财务杠杆也是他们最推崇的致富工具。再融资、次贷、期货,以及几乎所有的金融衍生投资产品都有财务杠杆的设计在里面。财务杠杆可以帮助你以小搏大,成倍或者几十倍的获利;当然如果杠杆力的方向错了,也可以让你亏得倾家荡产。
  美国的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金融公司过分利用了杠杆效用。资本的贪婪把金融杠杆工具推向极限。危机过后,去杠杆化成为必然。
  负债的结构性问题
  借钱的两个问题
  借多少?
  借多久?
  借钱的第一个问题是借多少,第二个问题就是借多久。对于后一问题的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越久越好,最好借款期长到天荒地老无限期,别说,还真有这样的债券,债权人从一开始就没指望收回本金,只要生生不息的利息。但是,长期借债意味着更高的成本。那么,什么时候拥有长期负债,什么时候拥有短期负债呢?
  原则是视需要而定,长期负债一般用以购买长期资产,比如厂房、设备等的固定资产;短期负债用以支付短期的流动资产的需要,比如做广告、买原料和发工资都应该利用短期借债,如果需要借款的话。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还债的期限不同。短期负债的本金需要几个月之内就得偿还,只有流动资产有可能在几个月内赚回足够的现金,而固定资产的收益是细水长流的。
  原则和原因都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似乎并不简单。不少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意或者被迫地违背这一原则。用长期借款来融资流动资产,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风险,但是成本会成为负担;用短期借债来购买固定资产,现金流会受很大影响,最糟糕的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即资产负债的结构性破产,有利润,但是没有现金还债,这是最冤枉的一种破产,活生生被债主逼死的。
  负债的结构性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对冲要求。关于对冲现象,在本书后面谈到风险管理时还会再提到。
  “垃圾债券”的故事
  在美国的资本市场里,融资渠道主要有股票和债券,其中公司债券占60%、政府债券占20%,股票占20%。与中国不同,债券市场是美国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财务杠杆被普遍利用。没有负债,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经济。

第3章 负债者言(5)
与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一样,债券市场也流传很多传奇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垃圾债券”事件。
  所谓“垃圾债券”并不是指像垃圾一样没有价值的债券,而是指在投资级以下的债券,即在标准普尔和穆迪的信用等级里从BB级到CCC级的债券,它的特点是风险大,信用没有可靠保证,但是收益高。标准普尔和穆迪对投资的信用等级素来划分很严格,甚至带有些不可理喻的偏见,像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在标准普尔和穆迪的信用等级就一直被评为BBB级,最近才被上调为BBB+。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产业进行大规模调整与重组。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产业需要更新设备,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市场的重新洗牌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企业在更新与重组的过程中,风险系数极大,商业银行不可能完全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相比之下,用高额的收益发行债券来吸引资金,既可迅速筹资,加快调整步伐,又能分散筹资渠道,转嫁投资风险。
  “垃圾债券”的用途从最初的拓展业务,逐步转移到用于公司的兼并与收购上来。按照传统的观点,兼并收购往往是强者对弱者,资力雄厚的大企业吞食弱小企业。但是“垃圾债券”的出现,却为逆向兼并收购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与手段。许多具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家纷纷利用“垃圾债券”赐予的良机,以自己小额的自有资金,甚至不超过1%,从事超大规模的并购。这种利用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对被收购公司的股权进行收购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杠杆收购”或叫“资产重组”。
  在此期间,“垃圾债券大王”应运而生。迈克尔·米尔肯曾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最伟大的金融思想家”,一度与J。 P。 摩根齐名。米尔肯10岁时就帮助会计兼律师的父亲整理支票,接触纳税申报。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凭着对“垃圾债券”的兴趣和了解,以200万美元资本入手,最终在垃圾债券市场上获利13亿美元。
  米尔肯对债券发行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寻找潜在的高盈利债券。他四处宣传他的投资理念,说服投资者投资他所看中的高收益证券。而结果也往往如他所预料,投资人最初获利丰厚。渐渐地,米尔肯的客户开始增加。到1977年,他的业务已占到“垃圾债券”市场份额的1/4。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负债者言(6)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米尔肯的引领,高回报的“垃圾债券”已经成为非常抢手的投资产品。米尔肯也开始从买卖已发行的债券,发展到为中小企业承销和包销“垃圾债券”。许多新兴公司和高风险公司都是他的客户,米尔肯的做法与现在的风险投资家们相似,不过现在的风投是在上市之前介入。后来有人说,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米尔肯解决了高风险技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问题。一些大型*之所以有今天,与米尔肯创造的金融新产品息息相关。
  但是物极必反,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垃圾债券”的过度投机和炒作,不少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开始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无力支付到期的高额利息和赎回债券。违约与拖欠经常发生,过去对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也纷纷撤回担保,造成投资者一片恐慌,使“垃圾债券”的信誉降至最低点,“垃圾债券”市场崩盘。
  1989年3月,米尔肯因涉嫌98条经济罪被起诉。1990年4月,米尔肯服罪,同意检察官提出的6项重罪指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