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卡尔·威特的教育 >

第4章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4章

小说: 卡尔·威特的教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   

  终于,不应该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天,他们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你要知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年轻的父母终于发怒了。   

  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孩子转头跑出了房间,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他怎么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父亲怒气冲冲地对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为你们很久不在一起的缘故吧……我想以后会好的。〃可怜的女管家战战兢兢地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们这样对玛格丽特太太说话。〃孩子肯定是站在带他长大的女管家一边的。他一边为她说话,一边怒视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亲,你不懂吗?〃   

  〃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你要听我们的话,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今天起,不许你再和玛格丽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断了父亲的话,〃我喜欢和玛格丽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辞掉玛格丽特太太,看你怎么办。〃父亲这时已经火冒三丈。玛格丽特太太含着眼泪离开了孩子,因为她和孩子相处了大约5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在睡梦中时常呼唤玛格丽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一定不能雇用人来照料孩子,只是要采取正确的方式。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可以把部分杂活交给女佣,对孩子的照料不一定样样都动手。但即使如此,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的管教,母亲一定要承担起责任。   

  我们家也一直雇用女佣,但没有发生上述的那种事情。主要是因为卡尔的母亲承担起了主要的工作,她时刻陪伴着儿子,哺育他、教育他。女佣只是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助她。很久以来,我们家的女佣已经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她是卡尔母亲的好帮手。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但真正理解其中意义的人却很少。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岐途,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憾事。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慈母都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   

  专 家 导 读   

  还是先从爱说起吧。         

→虹→桥→书→吧→BOOK。  

第10节: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6)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精髓,就在于爱的教育贯穿全书。在整个小卡尔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惩罚,都体现了他的父亲老卡尔对他的爱。所以,仔细阅读本书,我们都体会到在一个个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背后的最根本的支撑,那就是无所不在的爱。爱是孩子的基本需要,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阳光和雨露,这并不是空话。   

  我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认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妻子和孩子是他最珍贵的财富;工作中相关的事务、来往的工作伙伴在他心目中并没那么重要。心理专家请他填写了一个测试表,他才发现,他把90%以上的时间、精力都给了那些工作和应酬,而在他最珍视的妻子、子女身上,他只投入了不到10%的精力和时间。   

  做完这个测试,他才明白,他在那些并不喜欢的人和事上浪费了太多的生命。爱不能停留在口头或只埋藏在心中,更需要行动起来,去和孩子在一起……一个好的父亲,一开始就要陪伴在孩子的摇篮边。    

  在今天的中国,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觉得家庭条件一般,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很难将孩子培养得十分优秀,而这种焦虑往往也会影响到孩子……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的情绪会让他们也恐慌不安起来。   

  殊不知,普通的家庭环境一样可以培养出天才的孩子。老卡尔告诉我们,孩子其实真正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爱与关心,静静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关注着他(她)的成长,陪孩子一起长大。此外,佐以良好的教育方法,任何的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并把优良的早期教育作为传统传承下去。   

  美国布什家族接连出了两位总统,就并非因其家境优越。布什夫人(巴巴拉·布什,乔治·布什的夫人,小布什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非常著名的、独特的〃祖传〃诀窍。她回忆说,从祖辈起,他们的家庭一直坚持组织家庭朗读活动……给学龄前儿童朗读经典,从小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审美的品味。布什家还总结出许多经验来,比如: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上越早越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好书……布什家的朋友布朗夫人的儿子先天弱智,布什夫人建议她坚持给儿子读书。布朗夫人从儿子刚出生时便每天读书给他听,当他上幼儿园时,就已经可以自己朗读了。   

  和布什夫人一样,老卡尔的教育智慧也来源于生活,他的众多心得全面而细致,已经帮助很多家长找到表达爱的〃更明确的方式〃,也帮助培养出了一批快乐的天才。   

  孩子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父母为之作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孩子本来的天赋则可能会丧失……爱是起点,也是终点,开始于父母的耐心与陪伴,行动与教养,完满于孩子光明的未来与灿烂的笑脸。曾有心理医生说,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以爱心与耐心灌溉他,培育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像小卡尔一样杰出,让父母骄傲与放心。   

  由此我们会懂得,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不仅要有爱孩子的心,更要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最丰满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也许是更为终极的目标。   

  让我们跟随本书感受一段爱的旅程吧。         

←虹←桥←书←吧←。  

第11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1)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了30。   

  儿子的天生禀赋与后天教育   

  历经了满怀希望和担心的等待之后,我们的儿子终于诞生了。其时我已经52岁了,对于一个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儿子的出生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欢乐。   

  为了表达我的喜悦之情,我给儿子取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卡尔·威特。之所以用我本人的名字,旨在于表明我一定要将他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决心。   

  然而,上帝似乎在和我们开一个小小的玩笑。我们的儿子卡尔并不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婴儿,他显得有些痴呆,并没有我和妻子起初想象的那么聪明。   

  面对这样一个婴儿,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他能够成才吗?   

  对于妻子来说,这起初的事实更是她不愿接受的,她简直不敢相信在失去一个孩子之后得到的这个孩子居然还是那么让她失望。   

  在儿子出生的头几天里,我和妻子都陷入莫大的苦恼之中。   

  但是这种苦恼和忧伤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确信后天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   

  短暂的悲伤之后,我和妻子便开始全心投入到对儿子的培养之中。   

  得知小卡尔并不是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婴儿之后,一些关心我们的人便纷纷劝告我,有的人劝我不必太伤心,也有的人借此对我的教育观点提出反对意见。   

  有人说:〃卡尔·威特牧师,您说孩子的才能在于后天培养,否定天生禀赋。可现在这种情况怎么解释呢?您的儿子在天赋上明显不足,你有把握让他成为优秀的人吗?〃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把握,我一定能使卡尔成为优秀的人才。〃   

  虽然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卡尔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但作为父亲,我有决心将我的教育观念,以及我的爱心完全实施在卡尔身上。这一切绝不会白费,对此我深信不疑。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儿子还没生下来以前,我已经坚信这一说法,并且常常向别人宣传。当然爱尔维修的言论也有其片面性,他在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时,忽视了他们在天赋上存在的差异。对这一点我有充分的认识,我决不像爱尔维修那样不承认孩子的禀赋有所不同,有人攻击我不承认孩子的禀赋不同,这是诬蔑。   

  其实在教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两种天才观之争。我举出两个例子就能使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一目了然。   

  哲学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有如下一则比喻:   

  这里有两条狗,它们由一母所生,并在同一个地点接受同一母亲的教育,但是,其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条狗聪明伶俐,另一条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先天性不同造成的。   

  与之相对的是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一段寓言: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与上述这匹命运迥异的是,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最后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2)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卢梭派的学说,支持裴斯塔洛齐派学说的人寥寥无几。爱尔维修无疑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我虽然也倾向于这一派,但并不是完全站在这一边的,我还有我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