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

第3章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第3章

小说: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了日本崛起的强烈冲击,人们开始意识到:美国并非管理思想的惟一源泉,西方兴起了向日本学管理的浪潮。虽然这种趋势由于日本经济的衰退而迅速降温,但却开辟了“日本式管理”的理论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许多学者和企业家都试图创建“中国式管理”的范畴,但都陷入了两个误区中:一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之中摘取一些辞章,强加之以现代管理的词语,把这种“旧辞新解”宣扬成中国式管理。但由于这些古典思想同现在的社会背景严重脱节,根本无法对现代企业复杂管理功能给以很好的指引;二是将“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的思想“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冠以“中国式管理”之名。但由于美国、日本的经济体制等因素与我国有较大出入,这种“改良”的理论并不能兼顾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形势,因此也无法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如今,冯成略同志不负众望,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创建“红色管理体系”,为管理科学的创新带来了一次巨大的突破。
  中国体改研究会在对冯成略同志理论加以审核分析时发现:《红色管理》在大量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借鉴管理学的原理,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建军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管理实践活动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这是对###同志上述重要讲话的有效落实;是对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有效补充。这一理论体系; 首次提出了我国本土的管理思想,开创了中西管理的新纪元。
  21世纪的中国,将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创性事业将在更加广阔、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展开,我们面临着来自时代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强烈挑战。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一切都是项目,项目管理也将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飞速发展变化的中国为“红色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红色管理”理论承接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牢牢把握住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武器和管理工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管理”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风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旗帜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谢谢大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书评:最好的管理老师
  中国共产党的是我们最好的管理老师
  应该是去年的四月份,美国《时代周刊》把深圳华为技术公司总裁任正非评为2005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轰动一时。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入选“缔造者与商业巨头”的组织,但到底这份刊物是怎样评论的,却少有人关注。知道的人也许只会说:“华为作为世界级公司的地位终于受到了承认。”
  但实际上,《时代周刊》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在对人正非和华为的评论中,亦有许多的诋毁和攻击。
  《时代周刊》在对任正非的评论段落中,使用的标题是“以毛泽东为榜样”。《时代周刊》写道:
  “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中国公司的CEO像毛主席的追随者那样面对竞争对手和美国政府,就像中国的前领导人……61岁的任正非证明了他作为企业家的才干,使华为公司以低成本的替代品与思科、爱立信这样的大公司竞争。去年,华为签订的海外订单价值超过20亿美元,任希望的数字是今年翻一番……”
  其实,这个短评不得不引起中国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就此不能仅仅得出一些令人郁闷或者振奋的信息而已,我以为我们本可以就此思考我们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中国企业的起步较晚,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也一直处在向外国学习的阶段,有点亦步亦趋的感觉,这多少让人有点沮丧。这同时让我想起有关共产党的种种:共产党当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建立的?共产党有时怎样在艰苦的历史条件之下,凭着自己的不懈奋斗,最终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继往开来的领导人又是经过怎样的努力,带领我们从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一路走来?
  这所有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在新的时代,企业与个人要追求卓越,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必须重新想象,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无可取代的未来。正如毛泽东当年确立的“以我为主”的战略一样,管理作为商业时代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也实在应该从自己出发,有所反思,有所创新。目前,在全国上下都在谈论“自主创新”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必须要重视管理工具的创新问题。所以,《红色管理》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红色管理》是我国著名学者、红色管理研究会的创办人之一冯成略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奉献给大家的一部力作。红色管理即是对中国共产8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系统地加以管理学的归纳和提炼,创立的一个全新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从摸索、实践到体系化、科学化的历史。
  正如我们所知,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历史;创新之于共产党,就如同呼吸一样,是一刻也没有停止的。而“红色管理”既是对传统管理学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理论补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经验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总结。     所以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是要欢呼雀跃的。因为,从西方MBA教育的理论观点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就是中国管理历史上的一个最大、最成功的MBA案例。而我们竟然从来没有对它进行过科学的研究,我们的管理学者竟然从来没有将这些经验运用与自己的管理实践当中去。这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
  所幸,终于有人做了这项工作,而且不做则已,一做也就做得非常出色,作为红色管理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冯先生的这本书具有很深的理论高度,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很好地切中了中国当下的许多管理问题,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与共产党相比,我们原先的管理思想是多么幼稚,多么不切实际,我们缺少了最本原的精神,我们移栽过来的管理花朵,在中国的土地上显得多么孱弱。
  所幸,我们已经有企业这样做了,比如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的华为。我相信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只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最本土的管理理论,才可以生长得更加茁壮。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实践精华,我相信他们才是我们最好的管理老师。
  

书评:中国能产生自己的管理体系吗
经过多年对西方管理的普及教育,国人对西方管理已经耳熟能详,我们的MBA教育,也大多是借鉴西方管理来进行的,有很多的重复和照搬,将西方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中国企业中,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
  在中国的一些知名优秀企业,从来不会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实际,去构建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照顾企业的整个体系去构建的。
  华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就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是先引进,再改进,最后模式化、制度化。在一些运作良好的企业,也从来不会盲动和盲从于一些管理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照顾企业自身的整个体系,去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才是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良方。
  更进一步来看,西方管理学注重于从行为入手解决问题,多从微观层面,但中国的管理学则是形同是一种太极和内功,注重的不仅仅是外在的一招一式。有人形容西方式管理是刀叉并举,左右开弓,中国式管理是一筷在手,触类旁通。
  由于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初期从行为入手改进管理,这有其内在原因。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关注于一种行为层面的改进,而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纲领、路线而构建的整个管理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大道”,无一不是着眼于将来和长远。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管理的真正灵魂性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只有思想、精神性的东西才能够长久。
  那么,中国的企业又该如何在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又不在借鉴中迷失方向呢?
  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困惑。国内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士提出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这种提法很好,因为他们照顾到了中国企业的实际。
  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选用一种管理模式以前,还应该确立一种标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你就无从知道哪种模式会适合于企业。在这里有一种“大道”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点,你的管理模式运用得再巧妙,也可能会成为墙头草,改来改去,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使企业管理变得毫无效率,甚至使企业上下不堪重负,导致企业的歧形发展。
  就像共产党一样,只有从思想、精神层面去构筑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我们反过来看,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先引进,后改进,最后形成模式?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标准,华为的标准就是先确立了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这种纲领和路线就是一个纠偏仪,能够将越轨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正在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的指引。否则徒掌握一些所谓的机巧,就难以做到持续改进和融会贯通,也很难取得长远的成效。
  当然,共产党的管理也并非没有招式,共产党的这种一招一式,都是构建在深厚的内力修为上的。《红色管理》这本书也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纳领、路线、创新等几个大的层面来展开的,从根基出发去修练行为,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就如武道高人,摘花飞叶,即可伤人。
  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管理,也主要应学其“神”,而不是形。现在的中国MBA教育和管理学研究过多的注重了西方管理的形式,抑或就是一种照搬,没有真正从中国企业本土实际去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出现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自己的国粹研究很少,近年来流行的中国式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更应该从本源上去探究中国管理智慧的真谛,《红色管理》正是这样一本书,为人们揭开了真正中国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创举。
  

书评: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