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

第5章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第5章

小说: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的态度,应付差事。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很不服气地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   

  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固然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无话可说,只好去劈柴挑水。   

  其实,在一些企业里、政府机关里,类似小和尚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职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做事。   

  早晨的闹钟响了好多次,某公司的销售人员方军才从床上挣扎起来,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早餐还没顾得上吃,方军便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跨入公司的大门时,他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蒙眬地听着领导布置工作。   

  上午,方军被安排拜访客户,但出去时却忘了带客户需要的资料,结果遭到拒绝和冷遇,一笔订单被他搞砸了。这时他的心情简直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   

  下午,方军回到公司,懒懒地坐在办公桌前给客户打着回访电话,心里却想着下班去哪里消遣,晚饭吃些什么。下班时填工作报表,他胡乱地写上几笔,便飞奔出公司。就这样,方军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方军就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他从不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从不用心去想一想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带来了什么样的服务和满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这就是方军的真实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结算工资,怎么这么少?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方军非常牛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两年下来,他换了五六个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结果方军是“三个一工程”:一事无成,一无所获,一穷二白!   

  “什么样的心态造就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平时面对工作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一种人认为是在为老板打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有这种思想的人的职业生涯相信也不会有大的进步;另一种是做事业的心态,不单单把工作看做一种职业,而是看作自己的事业,相信这种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虹←桥←书←吧←。←  

第20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2)         

  人力资源专家党向阳在《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上说:“敲钟是小和尚的必修课,工作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我们更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究竟是为了薪酬、理想和抱负,还是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未来而工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酬回报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创造未来而努力。既然我们身置其中,那么就应该全力投入,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绝对不应该以旁观者角色或是指指点点,或是牢骚满腹。”   

  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其实就好比小和尚面前的钟,如何敲钟,如何干那份工作,大抵有三种态度:   

  一是坐在钟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能混过去就尽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   

  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规定,把钟敲响就行,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草草完成就可以,至于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不会想太多,任务之外的工作,更是看不见,懒得去动;   

  三是人在“心”也在,把钟敲好,敲的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也就是想办法把工作做到完美,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程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智慧把从事的工作干得很漂亮。   

  这三种表现里,当然最希望第三种能成为主流,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民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强盛起来。   

  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就需要让人人都能心中有“钟”!   

  尽管如今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和组织机关里仍会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不能尽职尽责,而是抱着“混”的态度。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资,这样的打工仔心态,你真能“混”得下去吗?   

  试想,一个人抱着“混”的态度,如果让他去做一线工人,他一定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做出的产品即使暂时合格,也不会是精品,这与企业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如果让他去看大门,他一定萎靡不振,绝对不能代表企业形象。这样的人面临的命运就是下岗。         

§虹§桥书§吧§。  

第21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3)         

  美国通用电气前掌门人杰克·韦尔奇以优胜劣汰的原则把通用电气打造成著名的人才工厂,他曾经说,在一个卓越的企业里,有20%的人是卓越的,有70%的人是合格的,还有10%的人是一定要淘汰的。杰克·韦尔奇这样解释道,如果这10%的人不拿掉,对那20%的卓越人员和70%的合格人员是不公平的。他说的这10%的人就是那些抱着“混”的心态而又碌碌无为的人。杰克·韦尔奇认为,让一个抱着“混”的心态的人下岗,不仅对企业有百利无一害,而且对其本人也有一定的帮教作用。只有让他下岗或培训改造,他才可能真正意识到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他才可能摒弃打工心态,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因此而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务实谦学、追求进步、增长才华,做一个有用的人。   

  那些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固然对企业和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   

  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根本上去除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以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扎实工作。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刘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个研究所工作,研究所里有许多人是博士学位。然而,这些人都不太敬业,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是玩乐,就是搞兼职,得过且过地在研究所里混日子。刘成并没有以他们为榜样,而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苦干业务。由于努力,一年后就成了所里的“顶梁柱”。第二年,又提拔为副所长。   

  一个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站在一群得过且过的员工中间,自然中鹤立鸡群,自然会得到重视,受到老板的重用并得到提拔。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投机取巧,老板在与不在两个样(1)         

  4。投机取巧,老板在与不在两个样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场景:   

  一家公司的老板出差了,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于是,办公室发生了细微变化,老板走后所有的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第一天有人开始到处走动,有人开始不时地聊天,过了几天,大家的话题越来越丰富了,休息室里有人把喝茶喝咖啡的时间从以前端一杯就走,变成了坐着慢慢品尝。似乎大多数人都为自己找到了“不用着急”的理由。   

  又过了几天,办公室里开始出现一些混乱,因为工作毕竟需要集体合作,没有了老板的督促,没有了统一的进度,工作进度变得十分的缓慢。渐渐地,有人叹息要是老板在就好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其实这正反映了许多人的一种心态。很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上面”,心思不是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老板身上,当然他们不是想着为老板为公司做好工作,而是看老板在不在,老板在时一个样,老板不在时又一个样,只做表面文章。这种人往往心存歪念,当着老板的面就拼命干,老板不在时就不干;老板在场时总是规规矩矩,老板不在时就为所欲为。   

  投机取巧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毛病,他们为自己会投机取巧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来看看下面的故事,看看他们是不是就在你身边。   

  林一是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员工,同事都说他聪明。只要老总在,林一工作总是非常卖力,干完自己的工作,还帮着别人做一些事情。看到林一表现得这么好,老总很高兴,并打算提拔他。可是,只要老总不在,林一就觉得应该松口气,放松放松。林一觉得只要让老总看到自己努力工作就行,老总不在时,上网聊聊天,看看与工作无关的报纸或杂志,或和同事乱侃一通都无所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表现终于让老总知道了。有一天,老总刚出去就杀了个回马枪,当时林一正上网聊天,让老总逮了个正着。等待林一的将是什么?大家可想而知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工作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公司属于老板,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没必要拼死拼活,那么卖力苦干。他们用一种对付的心理去工作,当着老板的面,工作积极,忠心耿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可是一旦老板不在,他们便会表现出懈怠、懒惰、自私甚至有些丑恶的一面。   

  老板不在的时候,有的人认为这是最轻松、最自由自在、最没有压力的时候;有的人把它看做是考验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度、衡量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的时候。应该讲,在以制度管人、以考核制约人的今天,老板不在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对公司、对员工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老板不在时员工更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自动做自己的老板,自发做公司的主人,绝不能因为脱离了老板的管理和监督就放任自流,想干啥就干啥,想偷懒就偷懒。         

←虹←桥书←吧←。  

第23节:投机取巧,老板在与不在两个样(2)         

  勤奋工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动自发的,而不是受逼的,你的任何业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不能仅仅是做出样子来给老板看,老板要的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只有勤奋才能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与卓越。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如果干出比平时更突出的成绩来,就更能获得老板的信任和重用,进而得到的机会更多。   

  要自觉做到老板在与不在一个样,关键又是什么?关键要解决的还是工作态度问题,而良好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取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