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我们这些留学生 >

第5章

我们这些留学生-第5章

小说: 我们这些留学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我再回过神来,话题已经延伸到劳燕分飞。大爽正在坚定表达他的立场:“要走就一起走!我不能一个人走,丢下她不管,对不?”他盯着小舒等她的肯定。小舒慢悠悠的说:“万一你的拒了呢?我的下来,我就一个人走。”她故意气他引来大家一片笑声,大爽似乎难堪的喝了口奶茶,使劲嚼着嘴里的珍珠。这大概就叫戏剧化的貌合神离吧。我很希望他们都能得到签证,到时双宿双飞,可又矛盾的想知道,如果其中之一下来签证,结局将会是怎样的呢?

  几个人又聊了些打工和吃喝玩乐的事情就开始娱乐,五子棋打成四子棋,红桃K打成升级,再一看手表已经七点半,都说散了吧。就散了。估计和我一样,不想在外面吃饭,又要多花几块钱。

  
  没过多久,听说飞世的英语课不再开放。自此以后,我们几个三天两头往避风塘蹿,一待就是一天,山南海北的聊些对爱尔兰的憧憬。

  不去避风塘时,几个人就在商业区拉成片的用眼睛购物,恨不能把脚下的步行街踩得下陷几毫米。

  无所事事的闲逛中,我感觉自己完全成了混吃等死的二流子。

13、在中介公司造反(上)
又掰着手指和脚趾数过一个月,圈子里的人数没变,谁的签证都没消息。圈外倒是偶尔传来“签证下来了!”的特大喜讯,不是朋友同学的妹妹,就是妹妹同学的朋友,离我最近的就是罗莎。

  罗莎是我中专时的同学,属于递签证申请比较早的那一拨里面之一。家里没砸锅更没卖铁,父亲蹬三轮,妈妈是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为了孩子的将来只好借外债送她出去。在烤肉馆里和硕果仅存的几个同学聚了一下,再见她时就在去北京的火车外面了。月台上,她和父母亲哭得一塌糊涂,但我仍能看出她内心中难掩的喜悦,但流眼泪这一仪式是万万不能少的,总不能光荣的成为留学生却背个不重亲情的恶名吧?

  送她到火车站的人群中除了各种各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以外,还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临上火车前,她和我们做最后的道别,最最后和我郑重地说:“爱尔兰见吧。”虽然她哭肿的眼晴里布满红血丝,却依然熠熠放光,我感觉她仿佛看着迎面的不是我,而是在爱尔兰的美好留学生活。用“身未动,心已远。”形容最恰当不过。

  听到她说爱尔兰见,我茫然的回应:“爱尔兰见。”语气中尽量充满坚定,可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在爱尔兰见得上。不敢想“拒签”二字,残酷得无法让人承受。我突然间想抢走她的护照和签证,把将要出国的人变成自己。随即并没因这个想法而产生罪恶感,反倒觉得她是女的,我是男的,这事儿不能成。

  她走后,我望着渐渐加速的火车,想罗莎在路上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大概是在做那些到北京转国际航班的心理准备吧。再看这火车,已经跑得不知道有多远,只留下一个点状的屁股在我视线里,不知道将来这辆火车是否也能把我送到北京,再坐上去爱尔兰的飞机,心里怅然若失,有种被人遗落身后的感觉。

  
  这天下午,阳光依旧懒洋洋的隔着窗射进避风塘,让里面的懒人更懒。不是周末,人也不少,却也不多。

  我把同学罗莎签证下来的消息公布出来,随即有人问道:“什么时候递的申请?”

  “四月份吧。”我说。

  那人掐指一算,“七个多月。你看飞世多能骗人。”

  我知道其实这不是飞世的原因,大使馆负责签证又不是飞世,中介公司只负责拉线接洽的活儿,和媒婆干的事差不多。签证下不来,中介公司也急,急着收不到钱。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没办法联系大使馆查自己签证的进展,只能归罪于中介。

  几个人闹闹哄哄的发了一通牢骚,大爽再次提议,“去飞世闹,一闹他们就怕,肯定优先签证。”他拿出动迁户对待开发公司那一套,唉,生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长在九十年代动迁拆房,“闹”也算家庭和社会对我们的杰出教育成果之一了。

  我虽然找不出之间的连带关系,却又没更高级的想法提出来,只好盲目的随大流,高举造反的旗帜大喊口号。

  几人说闹就要动身,嘉佳个头小,长得全是心眼儿,忙说:“走了再回来还要交十五元。”她说到钱的量词从不用口语化的“块”,尽是书面用语“元”。

  领头的大爽一听,觉得有理,几个人又纷纷把家当放下,胀着气憋着劲想把十五块钱吃喝够本再去飞世闹。整个一下午大家少言寡语,正是暴风雨前的寂静,飞世要倒霉了。

  
  时钟的指针好不容易磨蹭到五点整,七个人恶狼一般,迫不及待的冲出避风塘,杀气腾腾的奔向飞世公司。 。 想看书来

14、在中介公司造反(下)
这次连跑带走,五六分钟的光景就都上了电梯。东北的企业上班早,下班却不早,通常是早八晚五,此时正是下班高峰。飞世的员工已经飞走一大半,只剩几个腿脚慢的倒霉蛋。见到一个,不认识,又见一个,不熟悉。闹也要找搭得上边的人才闹得起来,不熟识的人反而闹不起来,弄不好到最后客客气气的被人给张名片送客出门。再见到一个,好!这个大家都认识,是张鹤。

  我一见是她,心里“咯噔”一声。马上想到之前她建议我喝绿豆汤除痱子,人家好心帮助过我,现在却来发难于她,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又想到之前跟她说家里没钱的酸相,人又矮了大半截儿。何况她还有不愿提钱的清纯品质,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和她闹。再看她的眼睛,粉红粉红的像两粒刚成熟的桃子,大概刚刚哭过,多可怜,怎么能忍心这样伤害她?

  原来走在队伍中间的我,稍向后撤了几步,渐渐躲在后面,表情木然的望过去,像在大街上看与己无关的交通事故一般。

  大爽领衔主闹,呜哩哇啦狂喷一通,大致意思是说飞世关于签证的承诺像放屁一样,别的话也不可信,像老子定义儿子为傻瓜似的,他用一句话就把这个中介公司定性为骗子公司。

  旁边的女发言人们也在不断补充,“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么干?”、“让人怎么相信你们?”......更有人提出要在媒体上曝光,“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唉,惹谁也别惹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张鹤仿佛处于暴风雨的中心,各种难听的话如豆大雨点般无情冷酷的砸向她,不管怎样耐心解释仍无济于事,飞世剩下没来得及走掉的员工也像躲瘟疫似的偷偷溜之大吉,视野所及之处,只有张鹤一个身着蓝制服的飞世员工,更显得她势单力薄、孤苦伶仃。

  我仍然一言未发,张晨曦也悄悄的躲在人群后面冷漠的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不想张鹤受到如此委屈和这样的对待,又不知该怎样劝说和阻止眼前发生的一切。尽管我再费劲的使自己不引起她的注意,可她还是看到了,和她四目相对那一刻,我看到她眼里充满恐惧、无助、委屈、无奈,还有失望。

  我只想逃离那里,不管去哪儿,只是不要让她再见到我。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的。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我在楼下站得双腿发酸,路上匆匆的行人早已淡化心中的羞愧,虽然担心张鹤,却用“他们不会杀了她。”来安慰自己,这么一想,才觉得心安。

  见到大队伍下来,我忙问怎么样,大爽说:“都服了。”

  “服了?”

  “嗯,老老实实的都服了。张鹤哭了,经理马上出来跟咱们谈,就那个讲座会上做预算的经理。”我心里马上浮现出他下劈状的手势,耳朵里出现嗡嗡声。大爽接着说:“答应给咱们催,加快。”说完,他得意的微笑,又略带鄙夷的看着我说:“你去哪了?”

  我慌张的说:“没啊,没去哪儿。”之后,他意味深长的看我一眼,眼神便飘走了。好像在说我没有因此出力,还白白分享他们奋力争取来的胜利果实。

  这本来就是出无理取闹的闹剧,经理说加快就加快?爱尔兰使馆又不是他们家开的。倒是张鹤哭完又哭一遍,成为这些发飙的预备留学生发泄的牺牲品。算了,还是不去想她,顾不了那么多了,恐怕她已经认定我是个坏人,我又不能回去拍肩膀安慰她,可心里仍存着一丝内疚,像春天里未溶化的一小块冰雪,顽固的冰凉。

  
  经过这次战斗,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大家更像一家人一样看待彼此,毕竟留学后多个熟人便增多一分自己在异国他乡生存的可能性。人们似乎也对我的“不出头”并不在意,关于我“英语水平高超”的谣言越传越猛,可以频繁的听到“到爱尔兰多关照”的话,也许我还是个对团体有用的人,可以不在那方面出力,但要在“关照”方面出力。虽然我觉得连自身都难保,却也没有表现出来,不想打击到他们的信心和信念,另外更不想丢掉被别人当作精神领袖来崇拜的虚荣,虽然只有几个人的崇拜。

  只有张晨曦没说过让我关照的话,也因此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近,因为我觉得他不是因为利用我才和我交往的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因为留学,我们相聚(上)
转天,张晨曦带我去参加一个在上发起的群聚会,对象无疑是一些去爱尔兰的预备留学生,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忙碌的社交,也以此打发无尽的空虚和寂寞。我常想,如果自己的签证申请遭拒,做的这些不都是白费功夫?看来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

  虽然张晨曦不会用电脑也不知道网页怎么打开,他却能得到网络聚会的邀请。从小到大,我经常被灌输对外人要留心眼儿,待人要真诚,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张晨曦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对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产生怀疑,至少是迷茫。他是那么傻,以至见到人就掏心掏肺,这绝对不叫“留心眼儿”,而是“没心眼儿”,不怕被坏人骗?可又没见谁骗他,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同样对他推心置腹的真诚。我不知该把这定义为“大智若愚”,还是“以心交心”,但我仍然觉得这样不是与人沟通的成熟方式,骗他的人早晚会出现,不在现在便在将来。

  
  聚会的发起者是一些高中毕业生模样的人,年纪与我相仿,十几个人当中有三分之一让我看着就觉得讨厌。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一撮号称小团体的学生,这些人很早就显示出超强的社交能力,“面子、人情”等词语整天挂在嘴边,不屑于与多数同学沟通。而我在学校中属于大团体里的,与小团体虽说不算格格不入,倒也是井水不犯河水。餐厅包间里这三分之一就是小团体的,在台面上张牙舞爪的吹牛说大话,怕是熬得实在无聊才发起这种聚会,又不自觉的露出其超级社交本质。

  介绍张晨曦入会的是个胖胖的女孩子,一点也不秀气,主要特点是:哪里都圆,滚圆滚圆的。大家都叫她丹丹。我马上觉得这名字起得成功,“丹”乃“丸”之意,丸子和肉丸都是圆的,她长得也圆。心里又冒出几个同义名:圆圆,球球,*,泡泡......

  丹丹多愁善感的性格特质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