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存活与质疑 >

第15章

存活与质疑-第15章

小说: 存活与质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获。可在那“破四旧”的年代,却歪打正着,在拆除山巅上那座破败的寺庙时,竟然发现就藏在涂着红漆的几根梁柱内。哈哈!“七”就是“漆”的意思。

  2008…4…14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9。日子,遭遇流氓
有时我也很想问:什么叫过日子呢?

  是不是让日子如流水似的自然流淌就是过日子呢?是不是拼命抓住时间用工作来麻痹自己对日子的感觉就是过日子呢?是不是在日子的平实流泻里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就是过日子呢?也许各人际遇不同对过日子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日子怎么过,它总是被时间牵着鼻子走,在时间缤纷绽放的绚丽中,总要挑选一些属于自己的喜好与偏爱,这就好比盐油酱醋——同炒一种菜,有的人可能盐少放了但油多加了,有的呢,则会顺手加点醋……从而吃起来,也必定五味各异。

  但不管日子怎么过,我总会在不经意间常常滑入生活赋予我的生命程式:活得简单随意,活得安心平实,活得自在逍遥。至于其间的缘由,我自己也琢磨不定,大概是自己崇尚自然的心性在作祟吧!总觉得简单就是给自己一次快乐的假期,随意就是给自己一次旅行的承诺,安心就是对自己生命尊严的敬畏,平实就是对自己生命里程的忠实,而自在逍遥则是骨子里头一颗难以根除的定海神针!也许吧,这就是所谓的命运——累了休息困了睡觉,在日子的颠簸中随着如水的时间悄然轻快地飘荡,沿途夹岸的风光或明或暗或轻或淡只是某种外在的点缀。

  当然,我相信在恬淡无奇的日子里有些东西弥足珍贵,值得珍藏存封个人记忆的博物馆里——用一颗感激的心常去翻阅与鉴赏,然后从中汲取其中清醇的甘甜滋润心间至美的绿地。比如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比如一段真诚的友谊;又比如一位真心帮助过你的人——哪怕志趣相左;再比如一场与己无关却能感同身受的事件或事故……也许这些东西在浮华的喧嚣中极易夭折成侏儒的影子被人厌弃与嘲讽,可是人若失缺此类东西,那可能只会在生活的重压下日子的泥潭里拼着老命不断地打滚——受伤的也许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而是在蔓藤般的琐事纠缠中个人智慧之树可怕地凋零成泥泞中的枯枝与烂叶。

  于是,我选择简单,简单地生活与简单的人际——当然,偶尔也会用慷慨激昂的样子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单纯因遇生活的诸种不平而激荡起来的愤怒。譬如,上月三十一日下午三点三十分,我前往某电信营业厅,交宽带资费,容貌态度俱佳的女工作人员立马为我服务,但她在电脑上操作了足足两个小时,直到五点半下班了,还未能接过我手中1251元尚有有伟人头像的人民币顺利地转交给电信老大哥。她面有难色地告诉我:恐怕要等到明天,只是到明天你的包年资费只能从7月算起。那也就是我的6月份宽带资费要单独交——另交99元。天哪,此种情况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种特色!月末的最后一天,*宽带用户的正宗人民币扔进*的营业厅也没人要。当时,我纳闷——如果此时地震*老总被压在废墟底下,我会不会拍手称快呢?当然我也不敢发怒,怕伤了那位工作积极的女工作人员的心。因为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她也是一位无辜的受害者,白忙了一个下午,但是毕竟她在两个小时的操作过程中也不停地打电话垂询,得到的答复总是——正在办理中!回家后,我左思右想,得出结论:这肯定是电信老大哥在耍流氓!于是拿起电话就打一万号按五键,还没等话筒那位音质袅娜的接线员回过神来——我就给她一句:你们这样的流氓,到底后台老板是谁?!然后逐一与她理论,说,我的宽带是08年6月27日装的,到今年5月31日再交资费为何你们不理呢?结果她招了——按我的情况,应该在5月的中旬就要交电信宽带的资费。

  因而,再简单的日子,一旦遭遇无赖似的流氓,再也没有简单起来的理由。

  2008…6…10

10。两粒柿子,一个村庄
于国庆假期十月六日,踏着深秋暖意融融的阳光,怀着探访自然清幽密境的心思,带着九岁的女儿,前去百际沟,路经芹草村。沿途不时掠过的芦花如秋日的阳光一样爽然而灿烂——扑面而来,迎风而舞,似有婆娑满山飘的盛况,不禁胸中感慨澎湃,欲书秋日之芹草。

  ——————题记

  两粒柿子,一个村庄

  ——秋日的芹草

  整个村庄镶卧在狭长的山坡上,所有的房屋,或新或旧,错落有致,几乎全都背靠延绵而至的山峰,面朝幽深的峡谷。

  一条至多不超过四米宽的水泥道随着狭长的山坡,从村头平缓地延伸到村尾。

  若在入村的陡坡上眺望,这条路更像叶子突起的骨脊,以它为主轴,把整个村庄点缀成半片栗树的叶子,翻贴在平缓的坡壁上。秋收后的痕迹,甚似栗叶背面鹅黄的色泽,其间稀落的田埂与荒丘似乎就是栗叶清晰的纹理……但仔细再看:在这深秋的时节,南国常青树木的翠绿与秋日草野的枯黄交相辉映,整个村庄仿若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巨大蝴蝶,平伏在清幽的峡谷边沿上,露出其中一页的翅膀,静静地享受着秋日阳光的暖意与温情,与重重列阵而过的墨绿色的远峰近峦、湛蓝的天空、偶尔漂浮着的白云以及秋虫寂静的鸣唱,一同演绎着一种神奇的安逸与飘然的诗意。

  这就是芹草村,一个山坡上的村落——乍一想,这是一片难得的世外桃园呀,完全可以经营成晋之陶公笔下躬耕自足不问世事的图景: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驱车沿着水泥道而行,未达村部之前,有一段窄小又狭长的岩壁,仅容许一条道路跻身而过。若无那苍老但修长而挺拔的杜松树从谷底簇拥向上,苍酋有力,直抵峰顶,形成遮天蔽日的气势,如一把大刀铡去了峡谷一大半的深幽险峻,恐怕这段百来米长的道路要给入村的人一种绝壁悬空的惊吓了。

  入村后,房舍井然,卫星接受器显眼地列布在各家的房前屋后,如果是上个世纪对美对苏对台关系紧张的岁月,步入此地,人们着实要捏一把冷汗:这里是否潜伏着敌特呢?村庄寥落寂静,难见小孩与青壮年。偶有所遇尽是个把上了年纪的老人与个别中年妇女。他们或忙着晒谷子,或在地里种菜……也见到一对砍柴的老夫妇模样的人,挑着柴片,在水泥道上一前一后走着……

  真的,人呢?一种疑问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袭来。

  再一看,房子的样式新旧传承一目了然,但这里的时光仿佛只凝固在上个世纪。

  陈年老屋,全是木质瓦房,古旧而沧桑,但仍贴有笔墨遒劲的猩红对联——可见,老屋的主人在喜庆的日子里依然惦记着要对老屋报喜!还有的房子大部分是土木砖瓦式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与八十年代初最流行的房屋建筑结构——马面青砖,屋顶黛瓦。那时即便是在镇上,如果哪一户人家能拥有一幢这种体面的房屋,也总会引来人们倾羡的目光。由此可见,在能吃上几口番薯米就不错的年代里,这里人家的腰包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干涩……也有几栋是混泥土结构的,从其粉刷粗糙的墙壁上看,即可明白也是上个世纪的辉煌。

  村部旁的小学,破烂不堪。经年的灰尘早已落满了门窗,蛛蛛也在教室里东一处西一块地或结网安家或占山为王……显然,这所小学已荒废多时。

  目极所至,仿佛处处都在孤寂的冷清中彰显着一种凋敝的失落:繁华与热闹,似乎已成昨日黄花。但是 ,面对着村部旁边新农村公车停靠站上矗立着的那一块*的巨幅广告,似乎找到了一个截然相反且要豁然开朗的答案:难道*的商业广告也如这落寞的新农村公车停靠站?——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前来慰问与安抚日渐荒落的村庄和孑然遗世的村民,高尚到不求回报!

  很显然不是。

  这个人烟稀少而略显荒凉的村庄似乎还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继续沿着这条水泥路前行,首先跃入眼际的是两棵硕大的杜松——在路旁山坳的下方,它们周身墨绿的苔藓,倒像流行时装时尚的风采,把它们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老韵致,披挂在虬曲的枝桠和笔直的躯干上,仿佛要与它们身边仅有一步之遥粉刷一新的小庙以及庙里的香火一同讲述这个村庄的故事。

  据说,直径达两米多的那一棵杜松有着五百年的历史。我好奇凑前,从树干的底端的一个洞口往上看,顿时惊讶不已,树内几乎中空,黑虚一片。对此,我女儿开玩笑说:如遇上大雨天,哪只老虎不怕雷劈,完全可以选择此处避雨!宽敞而自在,说不定还能逮到一只同样前来避雨的小山羊呢。尽管这棵杜松内已掏空,但依然挺拔向上,风姿稳健,丝毫没有岁月苍老的重负,反倒有一种澹泊宁静的风范,从中咄咄逼人,好像正应了一句古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否这就是这个村庄的精神呢?也许只有问问这庙里的菩萨了——或许菩萨们真的赋予了时常前来小庙烧香祈福的村民某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里山多地少,沟壑纵横,即使在平整的山坡上也难觅一块稍微大一点的水田,也由于山上乱石嶙峋,即使水源充足也难有梯田可拓……光靠种植,养活不了这里的人。怎么办?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这里的山民就找到一条伐薪烧碳的谋生之道。这可是提前应了八十年代才火爆的那句话——靠山吃山。记的年幼时,离家不远处有个当时公社办的农具厂。红火时,工人有上二、三百号。高炉烈焰不熄,天天炼铁;车间炉火不断,锤打声声。所用木碳几乎是来自这个村庄的。这里除了外销木炭外,还向外销售柴片,供应学校与机关的食堂烧火做饭,把靠山吃山的生活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

  据说,从上世纪八十年初,随着各公社农具厂的解体关闭与各大食堂烧煤替代了烧柴片,这个村庄村民的营生方式也开始改变,陆续离乡闯荡外面的世界——或经商或承包工程。如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已外迁落户他处,大部分是聚居在上海、天津等商贾云集的各大城市,但每年都有成功人士衣锦还乡,或逢年过节拜宗祭祖或敬神礼佛祈福求安或为子女婚事操办酒席敬告亲友乡邻……

  正是这些富裕的人们又把眼光从热闹繁华的都市转回了村庄,办起了旅游消闲项目,在其村尾的峡谷里,独自开辟了一个旅游景区——白际沟。

  现实再一次证明,他们又一次成功地诠释了靠山吃山的价值理念,敏锐地捕捉到了蕴藏在其间的巨大商机,每年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看来*的巨型广告也是冲着游客慕名而来的。

  景区的正门,是开在水幽而清冽的大樟溪边,203省道旁。从另一处也可入景区,即由芹草村的村尾沿小路步行而下。但山间的小道,岔口众生。若无熟人带路,常会在岔口茫然而四顾,难于抉择——哪条可通谷底景区呢?我与九岁的女儿就吃了这个亏——费了一番周折,有意避开了人迹荒废的或杂草横生的或荆棘交错的,选一条稍开阔而无杂草和荆棘的山道,顺路步行,却来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