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出路 >

第2章

出路-第2章

小说: 出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赚了钱后又想开个小店挣更多的钱;于是,又为小店的发展找出路,小店 壮大了,又建连锁店,组成集团。于是,又为集团的发展找出路,越 来越累,也越来越关心出路问题。    
  启示二:“有出路”即“没出路”,“没出路”即“有出路”。    
  有出路与没有出路总是结伴而行的。等你有出路的时候,也就是 没有出路的开始;当没有出路的时候,又会迫使你寻找新的出路。而 且,人人都会遇到这两个方面的伴生困惑。就像钱钟书所说的《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同样,寻找出路,不可能一劳永逸。出路,永远没有尽头,没有 归宿。出路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没有出路,越发展,出 路的难题也越大。当你发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呼喊时, 恰恰是人生的路拓宽了才有这方面的困惑。当你在封闭的小山村与太 阳月亮为伴时,是不会产生这种困惑的。因为,你不知道天外有天! 所以,有出路与没有出路,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启示三:“出路域”有限,越往高处,路会越来越窄。    
  出路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出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都只能在一定范围或领域中寻找,即在个人的“出路域”中寻找,离 开这个“出路域”,事实上就没有出路了。在同一个领域或行业中找 出路,如从政、经商、科研等各个领域中,出路又是个金字塔,越往 高处走,出路的机会实际越少,竞争压力越大,路也越窄。“高处不 胜寒”,只有身在高处的人才有体会,居于低处的人只能看到别人高 高在上,看到其风光的一面,而体会不到高处的压力和在高处找出路的无奈。如一个人要找出路解决吃饭问题,门路多的是,只要参与劳 动就能解决,万一不劳动,出门乞讨也能解决,办法很多;但是要发 财,要成为大富翁,门路自然就少多了,靠体力劳动或乞讨之类的门 路是成不了富翁的。又如一般的工作人员,想晋升为科级干部,也许 只要工作努力或工作不努力只需“熬年头”,都有可能解决,但是要 成为一个很高级别的“重要人物”,门路其实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像 学生读书考试一样,让成绩合格,办法很多,但要成为状元学生,比 登天还难,对99。99%以上的学生来说,几乎不存在这方面的出路。 这就是说,“出路域”总是有限的,越往高处越不容易。        

第4节: 天下人聚焦天下路(3)       
  启示四:人的一生总是在出路的“迷宫”里盘旋。    
  出路伴随着人一生活动的始终。现代社会,变幻莫测,出路的路, 在“迷宫”里蜿蜒,永远望不到头。每个人都在找出路,都是从这个 门进,又从那个门出,进进出出构成了生命的全部轨迹。每一种出路, 都会为你的人生搭建一个平台,但很快会发现这个平台会成为束缚个 人发展的“城堡”,你不能留恋这个平台,而必须把它踩在脚下,作为 一个新的起点,努力进入新出路的门洞。进取的人生,就是在出路的 门洞里走进走出。    
  ●出路—当代人第一大焦虑。天下人关心的 问题变成了天大的问题。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奔走四方,大学生 像蝗虫一样涌向街头,对人类的出路、民族的出路充满信心的 人们,对个人的出路为何又如此惶恐?说到底这是种选择的恐 慌、本领的恐慌和观念的误导所致。    
  天下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    
  —申子题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一切思考,都是着眼现实人的思考。    
  出路,天下人关注的第一大问题。    
  然而,历史总喜欢开玩笑, 所有的人关心的问题,恰恰就会产生所有的问题。天下人所关心的出路,也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天底下的第一大梦想是出路,第一大实践是出路,同样,当代人 的第一大焦虑,也是出路。    
  当代青年学子内心最大的焦虑是什么?不是考大学问题,而是大 学毕业后如何找出路问题!    
  有人形容当今中国的人才市场是: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 有博士可以抖一抖。    
  大学毕业生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2006、2007年,人数还将不断攀 升,他们像蝗虫般地涌向街头,敢问路在何方?    
  当这些“天之骄子”在招聘会上看到一些用人单位公然打出“不 要北大清华学生”的招牌时,当看到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回到西安市长安区开“眼镜肉店”、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卖肉汉时,当看到文 科状元毕业后上街卖冰糖葫芦时,当看到十年寒窗的好友毕业后到麻 将馆洗麻将以谋生时,当看到“大学生已走进低薪时代”、“天之骄子, 你被谁抛弃?”等各种报道时,他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学文的还是学 理的,不论是名牌大学的还是普通大学的,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 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出路的恐慌。    
  更为焦虑的恐怕还是大学生的父辈,他们在“读书改变全家命运” 的感召下,砸锅卖铁,不惜透支家庭后几十年的收入供子女上大学,对 贫困家庭而言,一个孩子念完4年大学一般要透支35年收入,可“毕 业即失业”的现实,怎不令人焦虑呢?即使是城市富裕家庭,父母倾 注大半生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子女居然是“啃老族”的成员,同样忧 心如焚呀!还有即将或将来有子女上大学的父母,看到这一现实,又 怎么不“杞人忧天”呢?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把目光投 向其他人群,不难发现,对出路的焦虑原来是天下人最大的共性问题。    
  天下人聚焦天下路。    
  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谁又不在拷问:出路在哪里?    
  几亿农民及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力,他们像候鸟一样奔走四方,哪里有门路就往哪里奔,出路,日夜搅拌着他们的心灵,归宿在哪里?    
  “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的公务员,被社会称为“三 水干部”,即“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 当发现昔日的理想在泯灭、意志在削弱、能力在退化时,又怎么不为 发展的出路而忧虑呢?    
  还有那些最令人羡慕的老板,他们怀揣着几百万、几千万、几个 亿的资金,堆积如山的钱如何花,投资的出路在哪里?他们请来专家 顾问日夜盘算,与一般老百姓相比,钱的出路问题,搞得他们更加躁 动不安。        
 
第5节: 天下人聚焦天下路(4)       
  中国平均每天有560人自杀,每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在15 ~35岁人群中,自杀已成为第一死因。为什么选择自杀?不论何种原 因,都是对生命的绝望。对生命的绝望,本质上就是对出路的绝望, 自杀的方式,往往是寄希望能在天国里找到出路。    
  人人关心出路,人人忧虑出路。说到底这是种选择的恐 慌、本领的恐慌和观念的误导所致。    
  上世纪80年代关于“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的大讨论尚感余 音缭绕,本世纪出路的现实问题又似惊雷般震撼大地。    
  焦虑出路,为何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呢?尤其是当今之世,我 们对人类的出路、民族的出路充满信心时,为何对个人的出路又如此 惶恐?说到底这是种选择的恐慌、本领的恐慌和观念的误导所致。    
  先说选择的恐慌。生活中有种“手表定理”,即一个人有一只表时, 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不同时间的表时却无法 确定。这就需要选择,生活也是如此,时刻面临着选择。如果每个人 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那么,无论走什么路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 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加之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更不知道何去 何从?    
  传统社会,人的出路问题毋需选择,简单得两眼一睁就能看清出 路,即使读几年书,也是从哪儿来,就到哪儿去,用不着为出路担心。 社会流动性差,机会少,人们工作的样式、生活的样式,就那么几种, 各就各位,清清楚楚。如“农之子恒为农”,每天跟随太阳一起运动,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除了季节的变化、年成的丰歉对人的情绪有所 影响外,人也没有必要太计较出路问题。因为,人对自己的一生,一 眼就能望到头。    
  现代社会,变得色彩斑斓,出路问题也变得扑朔迷离。社会大转 型、大分化、大重组,从大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机制,到小 的个人家庭、职业地位及财富分布,都在不断地重新洗牌、重新组合。 昨日泥腿子,今日大老板;昨日骑的自行车补过胎,今日开着奔驰到 处游。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流动加速,人的出路问题随着社会这架机 器高速转动,一切都变得不知所以。什么样的路都可以走,但对每条 路的选择都感到惶惑?    
  再说本领的恐慌。伟人毛泽东说得好:“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 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传统社会,低 水平发展,个人不需要什么本领也能适应。譬如当农民,几乎不需要 文化也干得很自在,当工人,先当两年学徒便成。对大学毕业生也不需要有真本事的要求,有个“分数杠杆”就解决出路的分配问题了。如 进机关,只要“会打开水会扫地,点头哈腰记笔记,外加年终写总结”, 就是“好样的”人才了,不需要什么过硬的本事。出路是“被安排的”, 出路在于“等”、在于“熬”而不在于“争”。到了现代,社会发展大 大升级了,出路变得五花八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断升级,第 三、第四产业又扑面而来。无限多的机会、无限多的出路,但需要有 特殊的本领才能适应。而且,市场决定一切,由计划经济的安排出路, 变成了个人到市场上去“争”出路。市场是残酷的,每个人必须有能 换取“真金白银”的真本事才能生存,否则就被淘汰。可是,在学校 管用的分数,到了社会却不一定能换取真金白银,于是傻眼了:谁抛 弃了我们?怎么没出路了呢?    
  还有传统出路观的误导,必然引发对出路的恐慌。今天看来,我 们传统的出路观的确“有病”,而且病入膏肓,至少有三种毛病:    
  第一,虚高症—认为那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是有出路,实实 在在做事的没有出路;为少数人服务的,如为领导老板拎包、开车门 的,认为有出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如卖肉,则认为没出路;远离 家乡、在外面图虚名的认为有出路,天天在家乡搞建设、当老黄牛的 则认为没有出路;写一些人人都看不懂的、纯粹浪费纸张的“高深理 论”,便认为有出路,写一些一看就明白,对人人有帮助的著作则认为 没出路。        

第6节: 天下人聚焦天下路(5)       
  第二,盲从症—社会是个大观园,有着无限的空间,完全可以 走出各式各样的有创造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