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52章

征战五千年-第52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骐兄,这自从过了长江到了北边!运河两边的流民似乎越来越多了啊?”天下是否安定可是关系到自己能不能过上纨绔生活的要紧事,他在任务世界里打生打死已经很累了,并不像在主位面也牵扯到战事之中,故而一看到运河边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流民就忍不住问道。

“哎,自从圣上登基以来,关中、三晋等地连年干旱,去年又发了蝗灾!这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钱骅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摇头叹道。

“那当地的官员和朝廷就不管么?”李悠皱起了眉头,因为灾年而导致起义的事情在史书上层出不穷,这大魏朝可别完了啊!我还要当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呢!

“当地的官员只顾着巴结上司,鱼肉百姓!每到灾年都是各地豪绅兼并土地的好机会!这些官员才不敢阻碍他们的好事!又怎么会用心去赈灾呢?”钱骅在家里听他父亲说得多了,对这些门道也很是清楚。

“至于朝廷!陛下如今因为大礼仪一事和群臣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中各重臣分作两拨整日争吵不休,谁也无心去管这些灾民!”钱骅苦笑道。

大礼仪?这是什么玩意儿?

第101章 朝政纷乱(12000收加更)

“子骐兄,这何为大礼仪?小弟久在嘉州,两耳不闻窗外事,尚且还是头一次听说此事,还望子骐兄为我解惑!”李悠好奇地问道。

“这。。。”钱骅左右张望,李悠见状连忙挥退左右,直到甲板上只剩下了他们俩和许光三人时钱骅才开口说道,“此事事关陛下,故而须得慎重才是。”

于是乎钱骅开始说起了大魏朝朝廷上这两年争吵的最凶的话题,“先皇去年驾崩时并未留下子嗣!好在先皇此前已经有了准备,从赵王爷家将陛下接进宫来悉心教导,驾崩前更是立下了遗诏命陛下继承皇位!”

“本来此事虽然少见,但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在从赵王府搬到宫中后跟随先皇处理朝政,颇得群臣赞誉;继位后太后支持,群臣信服,本来眼看着本朝就要中兴了,没想到却闹出了一件大事!”钱骅苦笑着摇摇头继续解释道,“陛下即位次年,诏议崇奉生父赵王典礼,宰相杨介夫、御史大夫贾澄等力主称先皇为皇考,赵王为皇叔;而太尉英国公丘元德等则主张称赵王为皇考,朝廷重臣分作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宰相杨介夫、御史大夫贾澄等认为陛下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先皇为皇考,赵王改称‘皇叔考赵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另以赵王次子为赵王之嗣,主奉赵王之祀。”

“而太尉英国公丘元德等则认为赵王既为陛下生父,亦是应称其为‘皇考’,此乃人伦常情,陛下此举实乃至孝!”

“而宫中对此却颇有不满,尤其是太后听闻陛下打算册封自己生母后更是担心自己地位不保,故而亲自起草了诏书,严厉指责丘元德等人,认为不当称赵王为皇考。”

“额,朝廷上真是为此事而争论么?”李悠有些不相信,这让他想起了大宋英宗继位时的濮议之争,和大明嘉靖皇帝继位时的大礼仪一案!这两件事情和此事如出一辙,都是皇帝无嗣,继任者对亲生父亲的称谓而引起的朝政动荡。

只是大宋英宗时的濮议并非单纯的礼法之争,而是朝廷新旧势力借此一争高下;大明嘉靖皇帝继位时亦是如此,嘉靖皇帝借助于大礼议驱逐了杨廷和等老臣,组建以张璁为首的自己能够掌控的朝政格局,将皇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果然钱骅的回答和李悠所想如出一辙,“此前先皇体弱多病,朝政多落在以杨介夫为首的群臣手中,他们希望的是陛下也能像先皇一样垂拱而治,将朝政交由他们处理!因此万万不想看到陛下奉赵王为皇考的举动!”

李悠点头表示自己明白,这样的举动让杨介夫等人以孝道为借口要求皇帝遵从先皇之道的打算有落空的危险!试想下如果皇帝真的肯按照先皇的想法行事,又怎么会固执于要求给自己的生父上‘皇考’的尊号呢?这意味着他对先皇的某些做法并不十分认同。

“而前些年先皇将朝政都交道丘元德等人手中,这丘元德出身世家,对我们这些勋贵多有打压!如今新皇即位,且有将朝政收回之势,英国公又怎么会不支持呢?”钱骅直到此时才揭晓了谜底,原来明面上是皇帝的家事,实际上却是掌握了朝政的世家和握有军权的勋贵两派之争。

“原来如此!”李悠长叹一口气,没想到自己不想找麻烦,麻烦却主动找到自己了,想必自己进京后就要被逼着战队吧?如果战队错了,他的处境就会异常艰难!

嗯,朝廷上不是分作三派么?世家派和勋贵派已经出场,那寒门一系又在做什么?而且如果论出身,自己那位岳父好像就是寒门派的啊?

“寒门一系多为科举出身,他们这些读书人又怎么会看得起我们这些武勋世家?”钱骅不屑的摇摇头,想必他也不怎么看得起其他两派吧?说罢他同情的看着李悠,“周学士虽然出身汝南周氏,但却是旁门远支,且幼年之时和长支多有不合!全靠自己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所以他在朝堂上反而和寒门派靠的更近一些,贤弟你进京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啊!” △≧△≧,

李悠顿时生出一阵儿荒谬感,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百姓屡遭天灾人祸、流移失所、生死只在旦夕之间,而朝廷上这些大佬们却不管不顾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连自己这个置身事外之人都少不了要被逼着站队,自己的婚事也会因此陷入动荡!

“哎!父母人伦岂可违背?陛下尊赵王为‘皇考’乃是正理!”心中感慨,但这队还是得站的,既然武勋贵族站到了陛下这边,那么自己肯定也要跟随大队行事!李悠也不傻,知道武勋贵族是他最大的靠山,想要顺利继承爵位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而若是自己傻不愣登的跑去支持世家派,武勋派必定会因为自己的叛变而大怒,而世家派也不会真心接纳自己。

既然已经有了决定,那也无需隐瞒,还不如早些说出来的好!钱骅听闻此言对他愈加亲热了几分,一路上指着运河两岸的流民大骂世家、寒门两派颛顼无能,只会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却没办事治理地方!

李悠也连连出声附和,从他沿途所见,还真没有几个地方的百姓日子过得比嘉州好,这固然有老爵爷体恤百姓的功劳,但这些地方官吏们贪腐无能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边喝酒一边痛骂,不多时就到了傍晚时分,船队又该停泊歇息了!船夫将船靠在码头上,李悠和钱骅从甲板上下来,而为他们准备的马车等早已在码头上等候多时了。

“老爷,可怜可怜给点吃的吧!”俩人没走多远,那些聚集在码头上的流民看到他们衣着光鲜,立刻围了上来。

这。。。看着被护卫们拦住的流民,李悠心中涌起一丝不忍。

第102章 入京

“许先生,船上既然有粮食,就给他们一些吧?”看着那一个个骨瘦如柴的灾民,李悠忍不住说道,即使他知道船上的那些粮食最多也只能让这些人多活一两天,若是没有朝廷的赈灾,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也只能是病死饿死;可是能多活一天总是好的不是么?

“贤弟!万万不可!”不等许光回应,钱骅就在他耳边小声的说道,“贤弟,救济灾民由来都是只有朝廷才能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地大户也只能先把粮食给朝廷,再由朝廷出面施粥!其中的道理就是不想让其他人收复民心,图谋不轨!现在咱们在别人的辖地救济灾民,这可是犯大忌讳的事情!万万做不得!”

“难道就这么看着他们死了么?”李悠被他的这一番话震得瞠目结舌,那还有这样的道理?救济灾民会被惩罚,而坐视灾民不理则平安无事!这样的朝廷到底有何用处?

后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事情见得多了,因此遇到这些灾民李悠也想尽一份力,可是钱骅的话又让他手足无措了!他闭上了眼睛心中暗暗祈祷,这不怪我啊,我也想救济你们,可是如果为了你们给我自己惹上麻烦这就有些不划算了啊!

“老爷!我不要吃的,你把我的孩子带走吧!只要给一口吃的,你让他干什么都行!”灾民见李悠半晌不动,哭声就更大了!

李悠睁开了眼睛,只见一名饿得皮包骨头的灾民正颤颤巍巍的双手将自己的孩子举过头顶,而旁边灾民的眼神更是让李悠不寒而栗,他们看着这孩子的眼睛里满是绿光,就好像饿狼看到了食物一般。

“许先生!手下这个孩子吧!让小昭和双儿准备点稀粥!”李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吧,我救不了这么多人,但是能救几个孩子总是好的!

“是,小爵爷!”许光叹了口气,接过这个孩子,另外让人写好契约命那名灾民按好手印,完了还给了他一点粮食就算是孩子的卖身钱。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理由看着那名饿得嘴唇发白、呼吸微弱的孩子问道。

“老爷您想叫他什么就叫他什么!老爷您是好人呐!老天保佑您长命百岁、公侯万代!”那灾民跪倒在地哭着说道。

一见他得了粮食,周围有孩子的灾民赶紧将自己的孩子送了过来!李悠他们顿时被灾民包围了,最后还是许光喊来随行的护卫才挤开了一条出路!这件事的后果是李悠的队伍里多了十多个孩子。

这件事也惊动了码头上的衙役,他们生怕灾民闹事立刻赶了过来,却被钱骅三言两语打发走了!富贵人家趁着灾年收买几名奴仆算得了什么大事?县里的马老爷最近可是买了不少年轻姑娘,这些事情他们见得多了,见没出意外就懒洋洋的继续回去喝茶了。

“少爷,那些孩子喝了点稀粥都睡了!大夫也给他们把过脉了,就是饿得久了,调养些日子就好!”来到客栈之中,用过饭后,小昭进来汇报道,“只是这些孩子该如何处置,还望少爷示下!”

“咱们这次一共收了多少孩子?”李悠问道,听到没有孩子死去,他稍微松了一口气。

“一共七个,六个男孩,一个女孩!”小昭一边熟练地帮李悠沏好茶水,一边念叨着,“哎,这些孩子幸好遇到了少爷!要不是您发慈悲,他们最多再有两三天就饿死了!少爷,这些孩子将来如何安置?”

“跟咱们一块进京去吧!”这个男女比例让李悠稍微惊讶了下,不过转瞬就想明白了,但凡灾害之后,总是人贩子活跃的时候,那些女孩儿就成了他们优先争抢的商品,无论是卖去青楼,还是带回去调教成瘦马都是报酬丰厚的买卖,而男孩儿大一些能干活倒也好说,太小的拿来有什么用处?

“一路上也别让他们闲着!等身子好了就安排人手教他们读书识字!”出于后世的习惯,李悠吩咐道。

“读书识字?”小昭的动作略微顿了下,李悠的这个回答有些出于她的预料,以前府里进人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是啊,少爷我马上要到国子监读书了!以后身边总得有个书童什么的吧?”识字的人手总比不识字的要好用一些吧?

既然李悠已经决定了,小昭也不好多说,当即答应按照李悠的吩咐行事,“对了,少爷,他们如今都是咱们李府的人了!还请您给他们赐名!”

“额,我想想看!”李悠一阵儿挠头,六男一女一共七个人的名字可不好取!嗯?六男一女?李悠顿时有了灵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