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53章

征战五千年-第353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里了。”见到自己多日的奋斗就要化为乌有,他们多少有些遗憾。

“若有来世,我等皆愿继续追随刺史左右,再和党项人战个痛快!”不知道是谁先起头,众人齐声高呼起来,城头的士气又是为之一振。

城下的李继迁听到这些声音也是深深为之胆寒,都到了这个地步城头的守军依旧没有绝望,看来今日想要拿下灵州城怕是不容易啊,怒急之下他再次发出号令,“继续攻城,城破之后准许你等大掠三日,金钱女子任意取之。”

“刺史,他们又来了,在下就先走一步了。”一名士兵挣扎着站了起来,眼中流露出坚毅的目光,飞身扑向一名刚刚爬上城头的党项军,和他一起摔落城下化为肉泥。

“好!好!好!不愧为我大宋的好男儿,尔等先走一步,裴某随后就来。”裴济也手握宝剑来到了城垛边。

就在这时远方忽然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打破了战场上的僵局,李继迁和裴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漫天的烟尘之下,一杆“大宋敦煌郡王”的旗号格外醒目。

“刺史!是援军到了!”城头之上无数人喜极而泣,就连裴济本人也是热泪盈眶,苦苦坚守灵州数年,如今终于等到援军了,只是他心中还是略有疑惑,这大宋敦煌郡王到底是什么来历?莫不是此前的归义军?听说他们这些年已经渐渐衰落,什么时候竟然又有了这般强大的兵马?

“好!尔等都打起精神,莫让党项人趁机攻上城来!”当下顾不上考虑太多,裴济继续指挥着灵州城内的最后一批军队拼命抵御着党项人的进攻。

而在城下,李继迁却是深恨不已,眼看着灵州城就要落入自己手中了,谁料却从斜刺里杀出这样一支奇兵来,曹家不是一向呆在沙洲,距离灵州还隔着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他们什么时候竟然能打到这里来了?

可是大军已经逼近党项人的大营,李继迁顾不得多想立刻指挥大军迎了上去,“党项的儿郎们,先与我一道宰了这些家伙!”

方才还在苦苦攻城的党项大军立刻调转了方向迎上李悠的联军骑兵,可是在灵州城下多日的苦战已经消耗了他们太多的力气,现在援军的突然出现又让他们士气大为低落,再加上仓促应战落了下风,因而两军刚一接触,党项人就立刻陷入溃败。

李悠一马当先挥舞沥泉枪冲在了最前面,长枪左右飞舞将党项前锋不断刺落马下,身后归义军、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于阗军的精锐紧随其后,很快就穿透了党项人的阵型来到李继迁身前。

“走!”李继迁意识到如今事情已不可为,这灵州城无论如何也是拿不下来了,当机立断就带着手下准备逃跑。

可是李悠千辛万苦方才到达此处,哪会让他轻易逃跑,随即取出震天弓,弯弓上弦一箭就向李继迁的背心射去。

“小心!”李继迁的亲卫猛地扑向羽箭,试图用自己的身体为李继迁挡箭,可是他却小看了震天弓的力道,长箭穿过他的肩头余力未消,继续向前射中了李继迁的大腿,他这一挡保住了李继迁的性命,李继迁顾不上呼疼,咬紧牙关在亲卫的护卫下向夏州逃去。

李悠一时顾不上追赶,来到灵州城下向城上喊道,“裴刺史可在城中?路过六谷部的时候遇到了些小麻烦,让裴刺史久等了!”

“多谢敦煌郡王仗义援救,下官感激不尽。”裴济拱手谢过,立刻命令手下的人马打开城门,将李悠迎入灵州城中。

第693章 西域安定

“不忙,本王还要去追击李继迁,稍后再来城中和裴刺史叙话。”李悠并没有着急进城,这次好不容易赶到了这里,就绝没有让李继迁轻松逃脱的打算,“后面还有粮草运来,城中怕是已经断粮多日了,裴刺史还是先让将士们填饱肚子再说。”

说罢李悠指挥着大军继续收割党项人的性命,自己骑着朱龙马带着归义军中的精锐朝着李继迁逃跑的方向追去,毕勒哥、禄胜和于阗军的将领纷纷指挥着各自手下的兵马将城下的党项人分割开来逐个消灭。

特别是禄胜看到党项人兵马如此众多也忍不住心生忌惮,要是真让他们攻破灵州城,继续向西,凭借他们甘州回鹘的这点兵马无论如何也是拦不住的。刚开始跟随李悠一起攻打喀喇汗国的时候,禄胜心中还很不乐意,可是到了灵州城下,他却又开始庆幸起自己抱住了归义军的大腿,如若不然恐怕他们甘州回鹘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其后一队队车马缓缓来到灵州城下,将粮食和从吐蕃人手中夺来的羊马送入灵州城中,裴济连忙命令城中百姓上前接应,不一会儿城中就传来了久违的粥香。刚喝了点粥,恢复了几分元气,裴济就立刻领着城中的兵马杀了出来。

现在城外援军还在和党项人厮杀,裴济可不情愿置身事外,城中的士兵和百姓对这些党项人也可谓是恨之入骨,当下也没有丝毫怨言,立刻跟着裴济杀了出去,战场上的党项人压力猛然大了起来,再加上李继迁已经率先逃亡,他们的抵抗很快崩溃。

等到了天黑的时候,城外的党项大军已经被联军斩杀的七七八八了,党项人在灵州城外留下了数万具尸首,剩下的借着夜色四散而逃,联军大获全胜,只是到现在李悠还没有回来,这让他们不免有些担心。

不过这种担忧并未持续多久,第二天中午,李悠就带着归义军返回灵州城中,来到城下的时候他身后一名亲兵高高举起手中的长枪,枪尖上悬挂的正是李继迁的首级,此外李继迁的族人、党项人中野利家族等各大势力的头领首级也大多被归义军拿下。

眼看着祸害了灵州数年的仇人死在了面前,自裴济以下无不喜极而泣,随即箪食壶浆夹道而迎,将李悠一行人迎入到裴济的知州府中。

“下官多谢敦煌郡王还有诸位仗义援救,下官已经写好奏折准备送往汴梁,向朝廷奏报诸位的功劳。”其实现在裴济还是有点担心,归义军仅仅是名义上归顺大宋,可不是大宋的臣子,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于阗军就更不用说了,要是他们赖在灵州不走,裴济可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朝廷既然派不来援军抵挡党项人,那么也断然没办法让他们离开灵州。

“裴刺史坚守灵州数年,实乃朝廷的大功臣。”李悠先是大大跨占了一番裴济的功绩,随即又表明态度,“既然如今灵州已经安稳,本王就放心了,李继迁等人的首级还请崔刺史帮忙送到汴梁去,另外收复银夏等地恐怕还是要崔刺史联系其他宋军去完成了,本王为了救援灵州和拦路的吐蕃六谷部颇起了些龌龊,眼下刚好领军回去再和他们做过一场。”

裴济听闻此言已然明白李悠对灵州并无觊觎,当下总算放下心来,双方既然去除了心中的芥蒂,接下来的谈话自然愉悦许多,裴济一个劲的感谢李悠的救援,李悠也不断夸赞裴济坚守灵州的功劳。

酒过数巡众人各自散去回房休息,李悠来到房中躺下并未马上入睡,而是琢磨起现在的局势来。如今党项人遭受重创,自从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以下的头领大多死在了此战之中,日后怕是不会再有西夏这个国家了,大宋又少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没了西夏之后,大宋的西北边陲依旧可以沐浴中原的文明之光,许多人都知道多尔衮下达的剃发令,却不知道在数百年前李元昊也这么做过,在李德明死后,李元昊继位,他下令舍弃唐、宋皇帝赐的李、赵国姓,改回党项姓氏,颁布“剃发令”,凡党项男子,三天内一律剃光头顶,只留边缘一圈结成短辫,否则格杀勿论,他自己率先换上了新发型。

日后又命人创造西夏文字,利用习俗、文字等种种方式洗去中原文明在西北之地留下的印记,历代西夏统治者都竭力维持着西夏和大宋的不同,他们将自己身为蛮夷视为立国的根基,时刻警惕着大宋文化的侵扰。

这就和喀喇汗国在西域做得事情差不多,都是试图用另外一种文明来替代中原文明对当地的影响,以削弱当地百姓对中原的归属感,从而将此地化为己用。时间一长纵使中原能够收复这些土地,也会因为文化、习俗的众多差异而导致统治的困难,增加他们治理地方的成本,西夏的土地上这种情况还好些,他们毕竟更靠近中原,在西夏短暂的统治之后他们渐渐归顺了中原,继续接受中原的文化影响。

而西域就大不一样了,喀喇汗国带来了新的文明和宗教,让这里的居民渐渐接受了他们的信仰,渐渐和中原变得不同,以至于以后这里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叛乱,从清代开始就是这样。

李悠此次帮助于阗挡住了喀喇汗国的进攻,并将其实力渐渐驱除到西域之外,相当于中断了这一进程,让西域继续沐浴在经过了中原文明融合的佛教之下,这里的人莫不以中原为向往,日后如果中原重归强盛,再行收复西域就会比之前顺畅许多。

而且断绝了西夏建立的希望,击败吐蕃六谷部,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让中原的商品可以源源不断送往西域,加深彼此的经济联系。

守护了西域的文明,维系了他们中原的联系,这才是李悠这次任务的最大目的。

第694章 文明守卫者

任务已经完成,李悠并没有急着回归,而是在灵州修整数日,率军帮着裴济修复城防,一直等到灵州守军渐渐恢复元气方才离。李悠率领着联军转回西边继续去攻打吐蕃六谷部,而裴济则带着凑出来的兵马去扫荡李继迁的残余势力。

在东边,得到了李继迁全军覆没消息的宋军终于行动起来,好不容易才获得这样一个抢功劳的好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纷纷指挥大军向银夏等州袭去,而想利用西夏牵制大宋的辽国没有想到李继迁会覆灭的如此之快,一时之间拿不出兵力来援助党项人,猝不及防之下被宋军接连攻破数座城池,先前被李继迁占据的城池几乎全数恢复。

李悠这里对吐蕃六谷部的进攻同样顺利,六谷部占据了河西凉州一带,其首领潘罗支虽然同样领着大宋“朔方节度”、“凉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封号,但是他们的地盘刚好卡在了沙洲、甘州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上,再加上此前阻止李悠援助灵州的龌龊,双方之间必有一战。

此前为了及时救援灵州,李悠仅仅是将他们击溃就算了事,现在灵州的问题已经解决,李继迁大军已然覆灭,那么也该是算总账的时候了,数万大军直逼凉州而去,期间潘罗支又是诈降、又是向大宋求救,使出了种种手段,但是都被李悠一一化解,最终凉州城陷落,潘罗支死于乱军之中,余军尽数溃散,凉州也因此落入李悠手中。

凉州自古乃是产马之地,有了这块地盘联军的骑兵实力大增,足以应对喀喇汗国和吐蕃人的威胁,另外还可以利用马匹和大宋交换丝绸、瓷器种种物资,大宋也获得了难得的战马,渐渐扩大了骑兵的数量,慢慢的在北方和辽国形成了僵持。

没了西夏的威胁,又获得了可靠的战马来源,想来在这个位面大宋应当不至于出现日后澶渊之盟的窘状了,为了感谢李悠的功劳,大宋派来使者将李悠的郡王头衔提升为亲王,位在西域诸国之上,禄胜、尉迟僧伽罗摩和高昌回鹘的亦都护也各有封赏,就连在东京汴梁充当人质的曹宗寿也获得了公爵的爵位,他现在在汴梁各式享受一应不缺,还时常可以入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