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238章

征战五千年-第238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帅所言极是,这些南蛮子向来只敢在远处用弓弩火器对敌,若论骑兵冲杀如何是我大元勇士的对手。”临安府的官员谄媚的笑着恭维阿里海牙,在他看来,只要宋军敢上岸,就绝对不是蒙元骑兵的对手。

阿里海牙对此也深以为然,他纵横沙场多年少有遇到能和他在正面战场上相抗衡的宋军,对于宋军的鄙视可谓是刻到骨子里的,连带着对丧师上万的唆都也看不起了,该是多无能的将领才会在阵战之中败给宋人?

“城上的守军看起来比我们上次来的时候还少啊?这蒙古鞑子究竟是并不立足还是另有图谋?”郑和在船头遥望着城上。

“过犹不及啊,早有消息说蒙元大将阿里海牙和阿术纷纷领兵南下,防御沿海要地,算算日子这阿里海牙也该到临安府了,如今城头之上却只有这点士兵,说什么我也是不信的。”李悠笑着说道,如果真的只有这么一点兵力,那城头的守军为何还如此镇定?

“想必这阿里海牙已经在城中埋伏下重兵,就等我们上岸了。”张世杰也觉察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君实相公,既然元虏已有防备,我们还是继续出海北上吧,去松江府看看。”

“若是这么走了,总有些不甘心啊。”李悠取出望远镜仔细打量着城头上的情况,试图从中找到元军的漏洞,“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将计就计,挫一挫元虏的锐气?”

阿里海牙想要诱惑李悠率领大队人马上岸,李悠又何尝不想引诱城中的伏兵出击将其歼灭,战场上的两位统帅各怀心思。

“阿里海牙乃是蒙元名将,曾跟随跟随阿术攻打襄阳,正是他说降了襄阳守将吕文焕,襄阳才落入蒙元手中,襄阳一失去则再无可以阻挡蒙元的坚城,伯颜、阿术领兵东进,很快就攻到了江浙。”一想起昔日种种,张世杰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这么说如果能斩杀阿里海牙,那么对元虏就是一个重大打击?”这一番话不仅没有吓到李悠,反而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阿里海牙在元军之中的声望远超唆都,杀死他可比杀死唆都划算多了。

“可如今阿里海牙占据坚城,麾下精兵众多,想杀死他可是不易。”张世杰略有犹豫,长期以来的战例让这些大宋的将领对于和蒙元大军直接作战都充满了恐惧,即使在泉州城外歼灭唆都大军也不能立刻扭转这种想法。

“阿里海牙如果稳守不出,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可是看他的样子,恐怕不只是想守城吧?到时候定会有骑兵出城突袭,而我听闻这阿里海牙喜好身先士卒,在进攻鄂州时就曾奋勇先登,为流矢所伤。”这对一名将领来说是优点,但对统帅来说却是缺点,“料想如果我们露出破绽,那么阿里海牙定会亲自领兵出击,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李悠已经做出决定,郑和、张世杰、杨亮节等人也不再劝,众人定下计策,船队缓缓逼近岸边,从大船上放下无数小船,载着士兵登上陆地,大船也放下跳板,士兵鱼贯而出,其中更有大炮被从船上运到陆地上,宋军摆开了一副强攻的模样。

“好,南蛮子果然中计,传令下去,城下的守军不可轻动,等本元帅下令之后再分批上城。”阿里海牙大喜过望,他害怕吓走宋军,故而命令城下伏兵暂且忍耐。

宋军到了城外两里处距离江岸没多远的地方就停下了脚步,开始搭建营寨,似乎准备长期围困,一直到两个时辰之后才远远地开了几炮进行试探。

这一举动有些出乎阿里海牙的预料,他本以为宋军一下船就要大举进攻,于是之毫更改命令,“骑兵暂且回去歇息,看来今日宋军是不打算攻城了。”

看着宋军营寨,阿里海牙又琢磨起其他办法来,宋军营寨的搭建略显粗糙,缺少拒马、壕沟等阻挡骑兵冲击的工事,那么或许可是试试夜间突袭?

入夜之后,宋军并没有开始休息,反倒烧起了篝火,做出一副彻夜狂欢的架势,这更加坚定了阿里海牙的信心,既然对方如此大意,那么就给他们一个教训,如果此战能俘获陆秀夫和张世杰,那么宋国的末日就到了。

宋军一直折腾到子时方才安静下来,阿里海牙又等了一个时辰,不见宋军有任何动静之后才从城墙上下来,组织了三千骑兵人衔枚马裹蹄,缓缓来到城门后方,他亲自领军,命人悄悄打开城门,并吩咐其余部下做好出城迎战的准备,只要宋军炸营,城中守军就全员出动,务必将所有宋军都留在此处。

城门缓缓打开,三千骑兵立刻策马狂奔,两里的路程在战马的全速冲刺下顷刻间就会到达,眼看着就要攻入宋军大营,阿里海牙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轰!”忽然传来轰的一声,队伍中间发出巨大的爆炸,十多名骑兵被送上了天,接着宋军大营突然火把亮起,一员大将出现在望楼高处,“哈哈,阿里海牙,我等你多时了!”(未完待续。)

第467章 时机已到(为我不懂问候加更1/2)

此人正是李悠,他在安营扎寨之时虽然没有布置拒马、壕沟,但却为阿里海牙准备了一件新鲜玩意,在城门通往大营的必经之路上,他安放了许多拉绳引爆的地雷,这是郑和船队中的工匠在他的指导下精心打造,本来是给伯颜大军准备的,没想到却被阿里海牙拔了头筹。

话音刚落,不等阿里海牙有任何反应,蒙元骑兵之中爆炸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无数蒙元骑兵哀嚎着落马,纵使没有被直接炸伤,受到惊吓、此处狂奔的战马也让他们没办法在马鞍上坐稳,蒙元骑兵整齐的队形就此变得散乱。

中计了!阿里海牙心中一凛,他不知道宋军到底弄出了什么玩意儿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爆炸,这可要比拒马和壕沟厉害多了,“回城,快回城!”阿里海牙拼命约束着战马,大声的招呼着手下的士兵撤退。

回城?这可不是捏个卷轴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想回去已经晚了,李悠冷笑一声隐入黑暗,取出了震天弓,而郑和则走向前方指挥着早已埋伏多时的大明火铳手开始对阿里海牙手下的骑兵发起攻击,开枪声犹如爆豆一般响起,暴露在火光下的蒙元骑兵纷纷倒地。

而这时李悠也找到了阿里海牙,连珠箭三箭齐发,阿里海牙想要避开却受坐下狂奔战马的拖累一时没有避开,李悠射出的雕翎箭正中他的胸口。

李悠准备的手段可不只是这些,待所有地雷都爆炸完毕之后,藏在宋军营中的骑兵开始出动,从两翼开始包抄,而正面则是身披重甲、手持大斧和麻扎刀的步兵,岳武穆昔日留下的技艺,总还是有些人继承的。

重步兵从正面推进,骑兵从两翼包抄,蒙古骑兵先是被地雷炸得头晕眼花,现在又没了阿里海牙指挥军队,只能各自作战,这如何是宋军的对手?城中的守将想要出城接应阿里海牙,可现在黑灯瞎火的又怕宋军乘机偷城,一时之间陷入两难的境地。

不等他们下定决心,城外的战事已经到了尾声,除了数百名落在后方的骑兵见势不妙立刻转头逃跑之外,剩余的两千多人都跟随阿里海牙一起共赴黄泉了。宋军开始衔尾追击,想要借着败兵入城的机会攻进去。

这下子城中守军别说出城迎敌了,别被宋军攻进来就算不错了,于是赶紧关上城门,将这数百名骑兵丢在了城外,他们见城门不开只得绕城而走,还好宋军并没有紧追不舍的意思,总算逃得一条生路。

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城上的守将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宋军大营前满是被烧得黑乎乎的大坑,大坑四周散布着无数蒙元骑兵的尸首;再看宋军大营门口的旗杆之上,赫然悬挂着阿里海牙的尸首。

隔着这么远看不清楚面孔,但是从铠甲的样式上来看似乎的确是这位威名远播的名将,而且绕到另外一边的城门入城的残兵之中也没有阿里海牙的踪迹,作业他们还抱着玩意的心思,或许是阿里海牙逃到其他地方去了,现在方才得知他已经死在了宋军手里。

就连统帅也死在宋军手里,城中的守军愈加胆寒,再也不敢出城迎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悠领着大军不换不忙的将蒙元骑兵身上的甲胄武器搜刮一空,再大摇大摆的拔营上船;到了这时候,城中守军似乎鼓起了那么一小撮勇气,想要趁着宋军上船的时候突袭,可惜在距离他们还有一里地的时候就被钱塘江上发射过来的炮弹打回去了。

这一仗同样是利用了蒙古大军对于热兵器的不了解才轻松获胜,如果正面对垒宋军赢得不会这么容易,不过让李悠感到欣慰的是宋军的重步兵和骑兵发挥的还算不错,比起崖山之时简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除了“六如”的技能加成之外,从崖山到泉州再到临安府,宋军的接连获胜让这些士兵消除了对于蒙元骑兵的恐惧,渐渐变得自信起来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而后者更让李悠欣慰。

“真是可惜了啊,阿里海牙已经死了,现在城中军心不稳,如果立刻围城猛攻,未必不能攻破城池。”回到船上张世杰还有些遗憾。

“即使能攻进去,损失也会很大,未免有些得不偿失。”李悠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实力不足,和元军打硬仗并没有太大好处,“不过张枢密还请放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在杀死了阿里海牙之后,宋军似乎变得更加勇猛起来,以前遇到防守森严的城池他们总会避开不攻,现在只要城中的兵力不多,宋军就会毫不留情的发起攻击,短短一个月之内从平阳州到松江府的沿海州县都遭到了宋军的攻击,阿术带领兵马奔走其间却一无所获。

阿里海牙丧命的消息传开之后,忽必烈大为震惊,水战向来是蒙元的短板,张弘范葬身崖山固然让人意外,而唆都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二人的死都没有阿里海牙的死给忽必烈带来的冲击大;现在连阿里海牙这样的名将都在陆战之中败给了宋军,那么阿术和伯颜他们看起来似乎也不保险啊?

于是忽必烈立刻做出应对,他派遣了更多的兵马南下援助伯颜和阿术,一队队精锐的蒙古骑兵从中书省离开,来到江淮行省和福建行省帮着伯颜和阿术防备从海上来的攻击,伯颜也因此收复了泉州和漳州,只可惜许夫人早已领兵遁入山区,留给他一座空城。散落在外的元军依旧不断受到攻击,所以这些兵力还是迟迟不能返回北方。

大海之上,李悠仔细地阅读着陆地上传来的种种消息,对着地图慢慢分析元军的兵力分布,许久之后他露出一丝笑容,起身来到众将面前,“如今时机已到,是该给蒙元一个深刻教训的时候了,传令下去,起帆北上。”(未完待续。)

第468章 神兵天降

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至元初年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为中都,定为陪都。至元四年决定迁都位于中原的中都,并同时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都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至元九年,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将上都作为陪都。

距离忽必烈迁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不过大都城内的宫殿官衙仍然没有修建完毕,就连城墙也不例外,城墙是夯土筑成,周长60里240步(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基宽20至24米,顶宽10至15米。筑城时采用宋代旧法,即在墙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