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笛落雨潇潇 >

第61章

笛落雨潇潇-第61章

小说: 笛落雨潇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仰面倒地,虽然左肩剧痛,但仍是对杜晓月怒目而视,大声道:“不错,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韩清秋!”

崔安听到两人一问一答,这才心中恍然,难怪这人觉得眼熟!十年之前在师父的五十大寿的寿宴上,正是这韩清秋大闹寿宴,要为两位兄长报仇,他的两位兄长均丧命于五阴山山主厉啸天的夫人付春梅的剑下,他对五阴山切齿痛恨,自然是毫不稀奇。

杜晓月亦知道韩家与五阴山结下的这段梁子,淡淡地道:“韩家与我五阴山有过节,本应来找我杜晓月便是,却为何扯上了纳兰姑娘?”

韩清秋此时已痛得脸色惨白,额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但他颇为硬气,却是强忍住并不呻吟,怒道:“我两位兄长之仇定然要报,可这纳兰云珠既在宫中救了狗皇帝,便是我大明之敌,人人得而诛之!”

崔安闻言吃了一惊:自己在宫中相救康熙之事极为隐秘,除了武当派众人和陆一峰之外并无人知晓,就连杜晓月亦是片刻前才得知,此人又是如何知晓?若说是武当派或是陆一峰走漏了风声,为何这人却并不知自己的真实身份,还是口称自己为“纳兰云珠”?

杜晓月亦是一惊,上前先点了韩清秋伤处周围穴道,再将单刀拔出,又命赵守信拿来刀伤药给他敷上。

韩清秋尽管口中骂声不绝,但他被绑得难以动弹,也只得任由赵守信敷药治伤。这刀伤药甚为灵效,敷上后不久,韩清秋伤处已是疼痛大减。

杜晓月微笑道:“杜某早就听说川中韩家忠于前明,今日一见果然不错。”

韩清秋怒骂道:“他奶奶的,你这小子就算是给老子治好了伤,老子也绝不领你这个情。老子一世专杀汉奸,今天折在你手里,只管一刀杀了便是。老子若是皱一皱眉,又或者是哀求一声,就不是英雄好汉!”

杜晓月还刀入鞘,微笑道:“韩大侠干冒奇险,追随朱三太子反清复明,自然是英雄好汉,在下佩服得紧。”

韩清秋“咦”了一声,睁大眼睛盯着杜晓月,奇道:“你怎知我是太子爷的部下?”

杜晓月听他的口风应不似是拜月教手下,那当日参与紫禁城之变的尚有朱三太子和吴应熊两伙人,起事未成后朱三太子闻风而遁,而吴应熊仓皇出逃却被康熙捉回斩首。但他既然丝毫未提为吴应熊报仇之事,多半是朱三太子的人。

杜晓月见自己出言试探,韩清秋果然中计,悠然一笑道:“原来韩大侠当日也身在宫中,居然能全身而退,佩服啊佩服!”

崔安心里暗暗好笑:这韩清秋十年不见,还是没有多大长进,武功虽然不弱,却殊无应变之才,杜晓月只怕三言两语之下便可套出真相。

韩清秋不知杜晓月这番话全是推算而出,只道对方已全然知晓,大声道:“老子刺杀鞑子皇帝,那是为我大明天子复仇,这等光明正大之事,原也没什么好隐瞒。”当下便将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当日乾清宫之变,韩清秋受朱三太子之命跟随郝明谷、顾道假扮骁骑营侍卫潜入宫中,便是防备一旦刺杀不成,便要盗取通行九城的金牌大令相助吴应熊出逃。当付英杰率领武当派众人杀入乾清宫时,三人均伏在乾清宫是以亲眼见到付英杰被崔安所阻功亏一篑。

当郝顾二人进入乾清宫抢夺金牌大令之时,韩清秋潜伏在屋脊之上接应,不料郝顾二人却被崔安生擒,韩清秋身在屋脊之上,瞧不到屋内情势,但也知自己与那女子武功相差太远,不敢轻举妄动,找机会溜下屋顶,他既然身穿骁骑营士卒服色,倒也无人怀疑,平平安安地出了皇宫。

次日北京城九城大索,韩清秋与其他人失散,亦是不敢再做逗留,当即出城远遁。本想在虾峙岛武林大会之上说不定可以找到朱三太子部下,没料到却见到了“纳兰云珠”出手击毙拜月教几大高手。

虽然崔安易容之后,和当日在宫中的容貌又有不同,但韩清秋还是立即从武功路数上看出她便是当日在宫中救驾的女子!此后杜晓月做出崔安已然身亡的假象,若换了旁人只怕会就此放弃,但偏生韩清秋天生脑子一根筋,定然要找机会捉到一名侍卫问个究竟,是以便一路追踪杜晓月等人来到了天目山。

天目山山路甚为曲折,刚一进山韩清秋就失去了杜晓月等人的踪迹,再加上杜晓月选的隐藏之处甚为隐秘,他在山里足足转了十几日,这才终于找到地头。

杜晓月松了一口气,心道:一个韩清秋不足为虑,若是朱三太子或是拜月教得知讯息大举前来,倒是不可不防,此人绝不可放他活着下山!

第121章 江畔何人初见月

(今日第三更,虾峙岛的惊心动魄之后,也该容女主角发展一下感情了,呵呵!明天继续更新,请大家继续关注剧情发展!)

他出身五阴山门下,又在拜月教卧底十余年,行事本没有名门正派之人那么多顾忌,当下抽刀出鞘,慢慢走上,便要一刀结果韩清秋的性命。

韩清秋情知已到生死关头,凛然不惧,大骂道:“老子一世英雄,到头来却死在你这五阴山奸贼手下,真是死不瞑目!”

杜晓月钢刀高高举起,正要向韩清秋颈中劈下,不知怎地,忽然之间心下一动,向竹舍内瞧去。却见崔安面沉似水,微微摇了摇头,杜晓月心下一凛,钢刀便硬生生凝在了空中。

韩清秋见他忽然停手不砍,怒道:“你这小贼,要杀便杀,磨磨蹭蹭地干什么?”

杜晓月对他并不理会,收刀回鞘,对赵守信道:“叫几个人把这位韩大侠送到那边竹林里,愈远愈好!”

韩清秋只道他又有何奸计,正要破口大骂,赵守信眼疾手快,从他衣服上割下一块布塞到了他口中,几名侍卫将韩清秋抬起,往竹林中便走。只听得韩清秋口中发出的呜呜之声愈来愈远,渐渐在竹林中消失不闻。

崔安见杜晓月放过韩清秋不杀,这才长吁一口气,心道:这韩清秋两位兄长已然死在付春梅手中,她是师父的嫡亲妹子,说来也算是死在武当派手中,若是今日再害了韩清秋的性命,川中韩家岂非要尽数因武当派而灭?

杜晓月匆匆走入竹舍中,并不提起方才之事,道:“韩清秋既能找到此处,这地方只怕已是不能住了,咱们立时就得搬家。”

崔安皱眉道:“这韩清秋脑筋不灵,难道朱三太子也是一根筋?我不过只救了康熙一次,他们难道便会如此阴魂不散?”

杜晓月沉声道:“就算朱三太子不会找到这里,万一拜月教得到风声,知道你我二人俱在此处,岳胜仙万无不派人报复之理,咱们还是及早避开为上。”

崔安见他言语之间仍是微有不豫之色,知他定然在心中责怪自己妇人之仁,放过韩清秋不杀,当下也不说破,只是淡淡地道:“却不知能避往哪里?”

杜晓月道:“在这天目山中,除了此处之外,我还另有藏身之处,就在离此三十里的山坳之中,只是离集镇远些,采买物事不便。”见崔安无话,自出去准备。

只听得竹舍之外众侍卫脚步声来来去去,雨荷也在竹舍内忙着收拾崔安的应用之物,片刻间已是诸事齐备,赵守信在门外大声道:“启禀主子,滑竿已经备好,可以启程了!”

崔安奇道:“什么滑竿?”

杜晓月在门外接口道:“这是四川人走山路用的,前几年我在川中办事时见过,这几天闲来无事就让人做了一个,也不知合不合用?”说着让侍卫们将滑竿从门口探入,由雨荷扶着崔安上了滑竿。

蜀中山路陡峭难行,这滑竿本是专为富商贵贾爬山所备,崔安此时重伤未愈,身体虚弱之极,这滑竿倒是正好合用。

崔安瞧了杜晓月一眼,心道:这人能十六岁便入拜月教卧底,十余年而不被察觉,果然心思缜密,远非常人能及。

当下两名侍卫上前抬起滑竿出了竹舍,崔安这才第一次见到了竹舍外的景色。只见在月光之下,两排小巧精致的竹舍闪耀着幽幽的青光,竹舍前后俱是修竹摇曳,一阵微风吹过,传来阵阵穿林打叶之声,梦中景色只怕也不过如此。

只见杜晓月在前面带路,不时拨开一两丛翠竹,推开一块山石,待众人走过之后又将山石推回原位,有时还要穿过山洞,如此曲曲折折不知走了多远,众人眼前忽然一亮,只听杜晓月笑道:“就是这里了!”

只见月光之下,一池银光粼粼的潭水掩映在竹林之后,透过疏淡相映的竹林,隐隐可见有数间竹舍坐落在潭边。

此时已近天明,虽然一轮圆月依旧斜照空中,但天空中已微微透出一丝蓝色,几颗较亮的星星闪闪烁烁,四下里暗香浮动、鸟语啾啾、水声淙淙,令人心神一爽,尘念尽消。

***********

两月之后,初秋,夜风习习。

石潭中月影浮波,四下里翠竹摇曳。

笛声悠悠而起,一曲春江花月夜。

杜晓月斜倚石边,凝视着潭中月影,目光中尽是凄凉落寞之意。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他的心中微微一痛。

一阵细碎的步声自背后传来,幽幽低吟在耳畔响起:“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语声低切凄婉,如梦似幻。

杜晓月心下一震,缓缓转过身去。月光之下崔安一身白衣如雪,衣袂被微风轻轻吹动,她的身形亦似在微微颤抖,仿佛随时都会被微风吹走。

崔安低声道:“今晚月色很好,我本想随便走走,不料听到了你的笛声,春江花月夜,很好听啊。”

杜晓月望着她苍白的面庞,心中忽然一阵灼痛:她十六岁就被迫逃下武当山,独自一人浪迹天涯,这些年的日子她究竟如何渡过?难道今后还要继续这种心碎的岁月?

陡然之间,他知道了为何自己与她初次见面便已念念不忘。

寂寞!

她冷漠的神情中有掩藏不住的寂寞。

第122章 卧底十二载

(今日第一更送上,第二更和第三更今晚送上,请大家继续支持!)

杜晓月叹了口气:寂寞岂非正是自己多年以来挥之不去的感觉?

崔安在潭边抱膝坐下,凝视着潭水中的月影,并不说话。杜晓月低声道:“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姑娘不必如此自苦。”

崔安摇摇头道:“此言虽然有理,可我却无论如何也排解不开。杜少侠是五阴山得意弟子,到拜月教卧底为师门立下大功,你又如何能明白我现下的心境?”

崔安在这里住下后,虽已打消自尽之念,但每当思及往事,心情仍不免郁郁,便以运功疗伤为由,每日闭门不出。杜晓月知她心绪不佳,也就从不前来打扰。是以崔安外伤虽重,一个月后便也逐渐痊愈。但她伤愈之后却依旧是足不出户,于碧波内功的修习倒是又有了进境。

今夜月凉如水,崔安忽然心有所感,信步走到潭边,恰值杜晓月笛声幽幽而起,崔安只觉得这笛声似乎直入心底,这些年的寂寞酸楚刹那间涌上心头,禁不住曼声吟和。

杜晓月知她仍是放不下虾峙岛之事,但又不便直言相劝,沉吟半晌,道:“但凡成大事者,必然先经历诸般磨难,这道理我也是近年来才真正明白。”

崔安亦不愿再提虾峙岛之事,强自振作精神转开话题,问道:“你到拜月教卧底,是在什么时候?”

杜晓月长叹一声,道:“十二年前,那一年我十六岁。”

崔安心下一震:十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